带着文学梦走进大学门

时间:2024-03-15 点赞:41946 浏览:78236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这是一篇关于大学生类硕士论文范文,与带着文学梦走进大学门相关电大毕业论文。是现当代文学专业与大学生及图书馆及大学校园方面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可作为大学生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我的文学梦源于高考停止招生,逐步成为我的寄托、我的向往、我的挥之不去的梦想.

1966年春夏交接之际.高考渐渐逼近,我所在的兰州大学附中高三年级教室所在的四楼走廊,已经挂出了许多大学的招生简章.高考,命运所系,利益攸关,同学们人人感到迫在眉睫的紧张.新中国的教育从1949年到1966年,经过17年发展,达到一个高峰.那时的高考已经很紧张,竞争十分激烈,像兰大附中这样的重点中学,当时的录取率为70%.

“”方兴未艾,如火如荼,蒸腾于大中学校校园,终于传来停课“闹革命”,高考延期的消息.我的大学梦,在轰轰烈烈中远去了.我和大多数同学一样,积极参加这场史无前例的运动,“经风雨,见世面”.

“”之余,我也读书,读文学.上初中时,我就从邻居学长处借阅过《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红楼梦》等等,我还买了不少书,《苦菜花》《迎春花》《保卫延安》《林海雪原》《敌后武工队》《铁道游击队》等等.这些书丰富了我的少年时代,为我的文学梦想埋下了种子.上高中后,因为升学压力,几乎不读课外书了.此时读书,没有压力,不带功利,悠然自得,十分惬意.书,把我的思绪引得很远很远,使我纷乱的思想得到一丝清理,使我空旷的心灵得到几分充实.

鼎沸的1966年、1967年过去了,学生都必须返校参加“”.停课“闹革命”到复课“闹革命”仍然是“革命”,丝毫看不到高考的迹象,今后的出路在哪里?

1968年3月,我当兵走进军营,一直到这年年底,高中老三届和初中老三届才开始分配.我的同学有些进了工厂,大部分则上山下乡去农村插队.

部队是一个有高度组织性纪律性的集体.从到连队代训的第一天起,我就在军号声中起床、出操、训练,毫无闲暇.自己部队更是值班不分白天黑夜,出勤不管假日节日.我不适应紧张且不规律的生活,上了12年学又经历了高考备战,养成了啃书本的习惯,也因此有点“书呆子”气.

在终日忙碌中,我常常思考一个问题,离开部队能干什么?文学梦的种子开始萌动,终于顶破了坚硬的土层发出芽来.我想方设法借书来看,借战友的书,借驻地图书馆的书.部队驻地换了好几个地方,但只要有出差或探亲回兰州的机会,我都要从母校图书馆借二三十本书带回部队.《唐璜》动人心魄、感人肺腑;《女神》气势磅礴、气吞山河,普希金、艾青,让人感受到诗歌的魅力、诗歌的力量.我把握短暂时光,心无旁笃,沉浸于书中不能自拔.有时因为忙,几天不能摸书,我便在心中念诵:“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那日何日?我们蹲在地上,围在一起吃饭.一位陌生的战友指着黑板报上我写的一首助民夏收的诗问:“冯亚光是谁?”

“诗写得怎样?”我的朋友一边示意我不要吭气,一边问.

“诗写得挺好,特别是最后一句‘一片麦浪至天上’!”

站在旁边的我,心中一阵轻松和快慰等

1974年,我离开部队回到兰州,在一毛厂当了一名保全工,即维修钳工.每天正常上班下班,假日节日完全属于自己.上班,我勤恳工作,曾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下班,我发愤苦读,终于小有成绩.

1975年,我发表了第一首诗,不久又发表了一篇评论.诗发表在《战鼓集》上,标题《布浪汹涌掀怒涛》明显带有“”特征.评论《新的人物的赞歌》,评独幕话剧《毕业新歌》,赞扬这个戏通过一位工农兵大学生毕业后当农民的经历,反映了“文化大革命”给教育战线带来的深刻变化.我的诗以及评论,都打着时代的烙印.那时写作不能达到个人心灵探索的欲求与自我相统一,而是把注意力放在外界的需要上,发表作品成为目的.


我起步较晚,更不是天纵奇才,而且只把文学与写作当做精神的寄托、心灵的抚慰.我与文学巨匠就像金字塔下的沙粒和塔尖一样,遥不可及.但文学占据了我的业余时间,读书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日常生活,一种丰富多彩的人生享受,常常给我以陶冶和激励.我读雨果的《悲惨世界》只有第二册,冉阿让从高耸的桅杆上掉入大海,携坷赛特逃脱围捕,遁入修道院.人居然有如此潜能,挣脱重重黑影,克服艰难困顿,从危难中突围而出.世界上究竟还有什么慰藉能像文学的慰藉呢?文学如闪电撕破浓雾的重围,以耀眼的辉光照亮人的心,沟通着人与人、人与世界,给人以莫大安慰.

省文化厅为全国文艺调演与兰州大学中文系合办了工农兵评论员学习班,我被点名抽调到学习班.学习班结业又被抽调到工农兵评论组,每天的工作就是观摩全省各个地区的话剧、戏曲、曲艺等会演,提出意见,进行评论.在那个文化活动很少、八亿人民八个样板戏的年代,这实在是一件大开眼界、大饱眼福的事.1976年,我被调入省文化厅,在新成立的文艺创作研究室工作.

大地复苏,百废待兴.1977年深秋的一天,《甘肃日报》一篇关于恢复高考的文章吸引了我.我当时不敢相信还有机会考大学,那时推荐工农兵上大学的年龄规定是26岁,我已经30岁了,还能考吗?看着报纸,看到括号里的一句话,“注意录取高中六六届、六七届毕业生”.这行醒目的字,让我心中掀起一阵狂波巨澜,我不就是高中六六届毕业生吗?我急不可耐,立刻到母校兰大附中和十八中凑了一套数学课本.

高考已经迫近,只有3周.我平时读书学习,学的就是语文,语文不用复习.历史、地理用了三四天,政治用了三四天.我集中精力抓数学,过去在中学最爱学的就是数理化,报考大学目标也是理科.此时的中学课本,内容比我们当年所学简单得多.初中课本,我一天翻两本,高中课本,我两天翻一本.看课本,梳理要点,回归基础,我要让数学帮助我圆文学梦.

那是一个可爱的冬日凌晨.微光里,黄河河水拍打着岸边沙石.河面上,冷风飘送过来,似乎只是为了让我沸腾的心绪平静下来.我手拿一组数学公式,把背诵的声音送入呼啸的风中.我把常用公式最后记了一遍,便回家装好钢笔,气定神闲地骑上自行车,踏向考场.高考成绩公布,我的数学成绩94分,是当年兰大中文系数学成绩的最高分.

“七七级”正式跨入大学校门,已经是寒冬过去,阳春三月.我怀揣录取通知书,怀揣文学梦,走进了兰州大学.春和景明,阳光轻柔漫卷,灿烂无所不在.校园里,阳光下,草木葳蕤,生机盎然.迎春花一簇簇、一片片,充满诗情画意,洋溢蓬勃生机.对于兰大,附中的学生并不陌生.我们曾坐在兰大礼堂外的林荫下,通过有线喇叭,听介绍彭加木事迹的报告,听穆青介绍焦裕禄.同学们经常出入校园,从林荫道中走过,疏影横斜、绿树掩映的宿舍楼里传出一串串的歌声、笛声、二胡声,飘飘荡荡,不绝如缕.我们在操场上看大学生打篮球、踢足球,周末在礼堂看5分钱一张票的电影.面对这个曾经无数次来过的大学校园,“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兰州大学已经成为我的母校,成为我人生路上的新起点.我从这个起点出发,把读书和练习写作设计成自己的生活理想;我从这个起点出发,从未走失,驻足于路上的奇观美景而忘了原本要去哪儿.我继续着我的文学梦,走进一段厚重的历史,走进我的《西路军史诗·生死档案》《西路军史诗·河西浴血》《西路军史诗·天山风云》.

冯亚光 1947年生于陕北延川,1977年考入兰州大学中文系,毕业之后分配到甘肃日报社任记者,现为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发表诗歌、散文、报告文学、新闻稿件、学术论文等数十万字.

相关论文

三胞胎同登重点大学门

为您写兄弟毕业论文和职称论文提供兄弟类开题报告范文,与三胞胎同登重点大学门相关论文范文集,包括关于兄弟及孩子及学校方面的论文题目、提。

独立电影走进大学美术馆

此文是一篇美术馆论文范文,关于美术馆相关论文范文集,与独立电影走进大学美术馆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适合不知如何写美术馆及当代艺。

走进大学的不同经历

该文为关于大学生类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与走进大学的不同经历相关毕业论文,可作为大学毕业论文专业大学生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

90后女孩带着父亲上大学

本文是一篇计算机信息管理论文范文,计算机信息管理相关学年毕业论文,关于90后女孩带着父亲上大学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适合计算机信息管理。

厦门大学“门”调查

本文是一篇历史系论文范文,关于历史系类学年毕业论文,关于厦门大学“门”调查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历史系及博士生及图书馆方面的的大。

写带导,开启写作之门

本文是一篇作文教学论文范文,作文教学有关毕业论文的格式,关于写带导,开启写作之门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适合作文教学及学生及作文指导方。

让体育养生走进大学体育课堂

本文是一篇体育养生论文范文,体育养生方面本科论文开题报告,关于让体育养生走进大学体育课堂相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适合体育养生及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