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学终结”的

时间:2024-02-13 点赞:42325 浏览:78973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此文是一篇文学作品论文范文,关于文学作品方面论文范文例文,与关于“文学终结”的相关专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适合不知如何写文学作品及文学理论及文学方面的少数民族文学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文学作品类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的作为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 :希利斯米勒针对当下文学的生存环境、人类的普遍审美和文学内部的特性发展,提出了“文学终结论”.米勒的“终结论”并不是宣布文学的末日,而是对文学生存危机的警醒,也是对文学永恒的救赎和反思.

关 键 词 :希利斯·米勒; 文学终结论; 文学的永恒

本世纪初,国际文艺理论学会主席、美国解构主义学者希利斯·米勒,在《全球化时代文学研究还会继续存在吗?》一文中提出的“文学终结论”,在中国文坛引发了激烈的争论.对于文学是不是真的行将末日,百家争鸣.而究竟米勒为何得出这样的结论,值得探究.

一、“终结论”的溯源

1980年,法国学者德里达发表了《明信片》一文,以“明信片”为导引,惊呼着文学时代的不复存在.新时期时代的公开性和开放性,飞速发展的新媒体的统治力量直接导致了文学、哲学、精神分析和情书的终结.[1]随后,米勒延续并立定了这样的观点,通过一系列由理论到数据的展示,揭示了文学存在的前提和共生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做出“文学就要终结了,文学的末日就要到了”的结论.米勒的“文学终结论”是在经济、科技、网络全球化发展到一定成熟阶段后提出的.而早在黑格尔时期,对文学危机的认识就已有萌芽.黑格尔在《美学》第八章中提到: “我们诚然可以希望艺术还将会蒸蒸日上,并使自身完善起来,但是艺术形式已不再是精神的更高需要.”[2]在肯定艺术并没有因为宗教的扬弃而真正消失的同时,黑格尔也表达了“艺术精神形式阶段消亡”,艺术遭遇危机的蕴意.席勒在《美学书简》中对人类历史行程的划分,借第二个阶段“审美阶段”暗示文学艺术这些“审美的精神形式”会从辉煌的表现进入“道德阶段”里的审美终结.而科林伍德则在《艺术原理》中,说明了这是在古希腊时期就已有预兆的现象.可见在米勒之前,就早有哲学家在一定的社会思考下,意识到了文学正逐渐被瓦解.


二、文学危机的根源

米勒论点的提出,其大的时代背景便是是急速变化的、强大的、物质的全球化新时期,这也是文学危机的外在因素之一.米勒在其晚年的著作《文学死了吗?》一书中,这样说道,“经济政治技术全球化的力量,正多方削弱着民族国家的彼此分离,内部统一和完整.等意识到内部的分化,这正在结束文学研究按民族文学来进行制度的做法.等白朗修等甚至令人信服地指出,在对犹太人的大屠杀之后,旧有的文学已经不可能存在了.”米勒认为,全球化导致了民族独立国家自治权力的衰落或减弱.民族文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独具蕴味的民族特征.而全球化的急速发展,带来了全球在文化、语言、审美习惯和爱好上的相融性.

随着经济、技术、媒介的迅速发展,逐渐进入后工业社会的信息时代,是一个思想被语言异化,理性消解,文化商品化的时期.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家詹姆逊在考察后现代主义文化的特征时指出,在后现代社会中,主体、自我、理性产业已丧失了其中心地位,已经零散化为一些空洞的符号.对于后现代时期文学意义的消解,实际上可以从本雅明早期的“对作者是文化生产者的论断和诗人在资本主义文化市场中的地位的论述”中得到启迪.他在一系列著作中阐明了资本主义经济对文化市场的掠夺.人们情感追求的表述——文学,也逐渐被商品化.在商品社会条件下,语言能力、想象力萎缩,艺术成为一种交易而非达成满足人的精神需要的目的.文学艺术的创作者和欣赏者都被作为市场要素纳入预设的商业轨道,变成生产者与消费者.[3]文学作者在商品社会条件下作者成为复制者,在人类精神的夜半作为“拾垃圾者”,以及在语言游戏中的“作者之死”,还有大众时代的平庸写作,与沦为语言狂欢和文化市场的同谋等等,这些都是后现代语境下对传统作者形象的新命名.

全球化带来的迅速上升的物欲追求淹没了理性和挖掘真心的感性世界,文学所建构的精神家园慢慢地枯竭.尤其是现代先进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文学甚至文化的特属地位逐渐消解,其特有的感知功能、教育作用,也逐渐被其他形式的媒介所取代.“等每一作品都与网上无数其他形象并置——这些都改变了文学等操作电脑与手拿着书一页一页地翻看着,是迥异的身体活动.”文学死亡似乎首先是一场技术事件,从“文化化的转向”走向了“图像化的转向”.文学功能的让位,逐渐压缩着文学发展的空间,似乎再走下去就要演变成穷途末路.

米勒所表述的文学是能给人在感官上带来艺术享受的文字表现,其展示的虚拟的现实,能给人精神上的愉悦和思考,是对真实世界无法取代的、有益的补充.针对文学自身的魅力与神秘,米勒也提出了其逐渐消解的原因,即文学理论的出现.以霍普金斯的观点为例,他认为文学作品是“反的、崭新的、少的、奇特的”.这样的陌生的异质的特性,虚拟地实现了“真实世界”中未实现的可能性,生动有益地补充了真实世界的缺失.同时,米勒又指出,随着文学的发展,逐渐产生并兴起的文学研究,“试图掩盖文学的陌生性,等隐藏文学语言的独特性,是它自然性、中性化,变成熟悉之物.”文学研究用一致的理论给作品戴上一样的枷锁,企图消解每一个文学作品所构造的单独空间,融化其独特性.文学理论的强大,是建立在对文学本身的感性和诗性的掠夺之上的.在米勒看来,将生动情趣的文学,与时代、政治、历史相牵连,无疑是痛苦地解剖,用强制的理性撕开文学的神秘与美丽.

三、悖论的未来

无论是外部世界对内在精神的侵扰,还是成长本身带来的分裂,米勒所说的文学的危机、文学的末日,更像是生动美好神秘深刻的感性世界的倒塌,是审美精神的终结.米勒用一种悖论式的方式向我们勾勒了当代文学的现状和困境,却对“文学永恒”的缘由惜墨如金,只是在行文中说道,“文学虽然末日将临,确实永恒的、普世的.它能经受一切历史变革和技术变革.文学是一切时间、一切地点的一切人类文化的特征——如今,所有关于‘文学’的严肃反思,都要以这两个互相矛盾的论断为前提.”《文学死了吗?》一书中,米勒反复用令他记忆深刻的篇篇作品,循循善诱,为何在电信时代我们还有阅读文学作品,怎样阅读文学作品.

文学是作家情感体验和审美想像的产物,只要有人类的存在,文学就不会终结.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它是一种以语言为媒介的审美意识形式.文学的发生、发展和它未来的历史命运,始终同语言共生共存.等语言词语的存在,运用语言进行思维与创作的人的存在(作家)是文学得以永久性存在的共生因素.”[4]同样,文学所体现的人文本性和美学本性也是固有的、特定的、无从消亡的.文学的自身的特点和本性决定了其存在与价值.文学不仅是人类情感经历和审美想像的表现方式,而且是人全面自由发展的需要,这也是文学永恒的根本理由.

西方的文学“终结论”,既是在一定意义上对整个人类文化此起彼伏情景的客观反映,也是西方在后现代社会背景下文化危机心态对中国文学现实的一种主观投射.虽然从整体上不至于得出文学末日的悲观论调,然而,文学四周从外而内的种种侵扰确实值得文学研究者们深思.(作者单位:盐城师范学院)

相关论文

文学载体的变化看文学终结

为您写文学创作毕业论文和职称论文提供关于文学创作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与文学载体的变化看文学终结相关论文范文集,包括关于文学创作及。

“文学终结”与文学转型

此文是一篇文学论文范文,关于文学相关论文范文文献,与“文学终结”与文学转型相关硕士论文开题报告。适合不知如何写文学及多媒体及古代文学。

“文学终结”

本文是一篇文学论文范文,关于文学方面专升本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文学终结”相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适合文学及文学创作及文化方面的的大。

文学会终结吗?

本文是一篇网络文学论文范文,网络文学方面函授毕业论文,关于文学会终结吗?相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适合网络文学及当代文学及文学方面的的大。

《关键词:文学\批评与理导》看叙事

本文关于文学理论及叙述者及文学理论教程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文学理论类论文范文参考文献,与《关键词:文学 批评与理导》看叙事相。

新时期网络环境下的英美文学教学

本文是一篇英美文学论文范文,英美文学有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新时期网络环境下的英美文学教学相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适合英美文学。

文学自觉与汉、魏晋文人的精神困境

本文关于文人及文学创作及文学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文人类论文范文数据库,与文学自觉与汉、魏晋文人的精神困境相关在职研究生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