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文学观与《古诗十九首》的主题

时间:2024-01-10 点赞:50169 浏览:101810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此文是一篇士人论文范文,士人方面论文范文例文,与汉末文学观与《古诗十九首》的主题相关专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适合不知如何写士人及商品经济及文学作品方面的世界文学史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士人类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的作为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 :汉末社会转型期,士人的心态逐渐脱离了传统儒家思想的束缚,他们开始将注意力从外在的社会伦理道德转向个人内心世界的探索.文人心态的转变引发了文学观念的转变,主要表现在他们在文学上开始从言集体之“志”转向抒发一己之“志”.以《古诗十九首》为代表,作品的主题无论是写游子功名不就的苦闷不满,还是生命意识觉醒与相思之情的倾诉,从中都反映作者开始将文学关注的中心转移到对个体生命和个体情感体验的关注,而这种关注背后正是士人对自身价值的思考和自觉涵咏的表现.

关 键 词 :汉末文学观 士人心态 古诗十九首 主题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古诗十九首》(下简称《十九首》)最早著录于梁代昭明太子萧统所编的《文选》,从其创作内容来看,主要是游子和思妇两类作品.对《十九首》主题的研究,从唐至清占据着主导地位的观点是“臣不得于君”、“忠人被逐”、“士不遇知己”,强调诗歌的寄托、比兴、美刺的作用.这种传统的说诗观念一直延续到20世纪,研究者从社会、文化、哲学、历史、美学等不同角度进行探讨,多元化、多视角地进行研究,取得了一些新的成果.如梁启超认为《十九首》主要是表现厌世思想和现实享乐主义;马茂元认为它反映的是处于动乱时代失意之士的羁旅愁怀;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认为《十九首》展示了游子思妇的复杂心态,揭示出许多人生哲理.但当我们把《十九首》放在汉末社会大转型的背景下,结合汉末士人心态和汉末文学观的变化,从作品所表现的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到文人对个体生命和个体情感体验的关注,而这种关注背后正是士人对自身价值的思考和自觉涵咏的表现,是“文学的自觉性”的体现.

一、汉末社会变化对士人心态的影响

自东汉建立之初,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就继续奉行并发展了西汉武帝刘彻以来的养士政策,在首都洛阳建立了太学.到了质帝刘缵时代,太学生一项,就已经发展到三万多人.这些士人抱着极大的对功名富贵的渴求来到这里,开始他们奔竞逐鹿的生活,他们都希望通过当时采用的察举制度,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抱负,这样东汉的游学和宦游风气之盛超过了以往任何时代.

《十九首》中具体地名的出现只有三处,如《青青陵上柏》中写到:“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东城高且长》中写到:“东城高且长,逶迤自相属.回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绿”;《凛凛岁云暮》中写到:“锦衾遗洛浦,同袍与我违.独宿累长夜,梦想见容辉”.上引诗句中分别出现“宛”、“洛”、“洛浦”,指的是洛阳.“东城”,从上下文的渲染应该是帝都的豪华景象,也大致可以确定指的就是洛阳城东三门的总称.可见《十九首》的作者们是以洛阳为活动中心的,而他们来到洛阳的目的,则不言而喻,为的是在京都能够实现自己的抱负,求得功名富贵.但由于入仕之途竞争的激烈和举荐制度的日趋腐朽,汉末士人“或身段于他邦,或长幼而不归,父母怀载独之思,思人抱东山之哀,亲戚隔绝,闺门分离.无罪无辜,而亡命是效”.文人们进身的通路已没有了秩序,他们无法预见自己的命运,陷入到对未来的焦虑之中,于是他们就把这种种的精神体验,以诗歌的形式表现了出来,这就是我们在《十九首》中读到的士人们的精神体验.

东汉商品经济对诗歌的另一个重要影响是诗歌表现面的扩大和表现内容的世俗化.同样的题材,先秦诗中多体现出政治伦理色彩,而汉诗则重在其生活内容,特别是对个人内心世界的表现.仅以饮酒这类题材为例,《诗经》中多为宴饮,以明君臣之义,通上下之情;但汉末的宴会所描写的场景往往是世俗的、享乐的,并且表现个人触兴而发的酒醉欢哀之情.如《今日良宴会》是一首感怀诗,作者在美酒佳宴、吹曲舞裳的欢乐热闹的宴会上听曲,还难解心中之孤独,引发对人生的苦苦思索,表达出坎坷失意寒士对人生的忧郁与激愤.“人生寄一世,奄忽若奴尘.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无为守贫贱,坎柯长苦辛.”人生苦短,应及时行乐,否则只能落得“无为守穷贱”、“坎轲长苦辛”的境地.由此可见,汉末经济的发展,使得士人的心态脱离了传统儒家思想的束缚,士人由政治、集体的道德思想规范中解脱出来,他们真正开始从言集体之“志”转向抒发一己之“志”.

二、汉末士人心态对《古诗十九首》主题的影响

汉末士人心态的内传,对于自身生活的关注,让他们将注意力开始从外在的社会伦理道德转向个人内心世界的探索,文人开始在文学作品中反映属于自己的真性情,这在《十九首》的内容和思想方面有明显体现.

《十九首》主题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

1.功名不就的苦闷

在汉末黑暗的社会体制之下,士人原本抱有的热切理想变成了冰冷的现实.“在这样的心境下,他们怀才不遇,内心陷入极度的苦闷之中,他们虽然属于统治阶级中的一个阶层,但实际上已经成为流浪者的一部分.”对于功名的热切渴望与现实的残酷,把他们推向了绝望的边缘,功不成,名不就,可以说是他们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加之游宦的生涯让他们更加感觉到了一种失意和迷茫,精神上的苦闷困扰着他们.如《明月皎夜光》,这首诗描写了一个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的游子形象.夜深人静,诗人难以入眠;皎洁月光,诗人幽幽独步,这正是心情郁闷、精神苦闷的表现.诗人由外在的“白露”忽然意识到时节的推移,这种时间的流逝为什么在诗人那里变得那样的敏感呢?在后面“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两句中我们找到了答案.以前同门的好友,如今已经飞黄腾达,顺利踏上了仕途,而相形之下,自己却一事无成.时间的流逝,伴随的是青春的远逝,这样的念头在诗人心头不停地回转,让他如何安歇?诗人寄希望于同门好友,希望好友能够向自己伸出援助之手,援引自己,但结局却是“弃我如遗迹”.好友的冷酷让诗人彻底绝望了,于是悲愤之下唱出“虚名复何益”的诗句,表面上看诗人似乎于此得以解脱,实际上这还是牢骚之语,诗人的苦闷非但没有因此消解,反而更加无奈与绝望.悲愤之余,仰首望去,那几个“箕星”、“斗星”和“牵牛”的星座,徒有其名,既不能颠扬、斟酌,也不能拉车,为此,诗人顿生无名怨气:“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扼!”心中苦闷和悲愤之情,只能在指斥中加以宣泄.


相关论文

把思科和《三十六计》一起炒

这篇思科论文范文属于改论文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思科方面毕业论文的格式,与把思科和《三十六计》一起炒相关论文润色修改。适合思科及新经。

《文选·序》中的文学观

本文是一篇文学作品论文范文,关于文学作品方面毕业论文模板,关于《文选·序》中的文学观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适合文学作品及什么是及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