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局外人的回忆

时间:2024-04-07 点赞:48165 浏览:94366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世界文学论文范文,世界文学方面学士学位论文,关于文学,局外人的回忆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适合世界文学及文学作品及文学史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世界文学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主持人,凤凰卫视评论员,中国内地、香港及马来西亚多家报刊杂志专栏作家.

一、

以前母亲、祖母、外婆、保姆、佣人讲故事给小孩听,是世界性好传统.有的母亲讲得特别好,把自己放进去.

这段话出自《文学回忆录》,是陈丹青当年在纽约听木心讲世界文学史的笔记.讲世界文学,忽然来这么一句,未免突兀,不够学院.木心讲课的框架底本,借自上世纪二十年代郑振铎编著的《文学大纲》.坦白讲,郑本在纵向时间轴上的分期、横向以国别涵盖作家的方法,今天看来已经太落伍了.而在木心的讲述里头,史实又大幅简略,反倒是他个人议论既多且广.兴之所至地谈下来,重点选择的作家和作品,多是木心自己的偏爱,全书很难找出一贯而清晰的方法.因此,我们不能把它当成今日学院式的文学史来看.好在,读者不傻.

木心不是学者,他是个作家,是一个艺术家.以作家身份谈文学史,遂有作家的“artisticexcuse”.同样的例子在所多矣.艾略特、米沃什、昆德拉、卡尔维诺、纳博科夫等有谁真会用专业文学史家的眼光去苛求他们?我们读这些作家述作的文学史,目的不在认识文学史,而在认识“他的文学史”.就像木心所讲的母亲说故事,说得好,会把自己说进去一样,这类文学史述作好看的地方正正在于他们自己也在里头.


所谓“在里头”,别有两个意思.一个比较显浅,是他们自己不循惯例、乾纲独断的见解.好比昆德拉的小说史观,不只史学家不一定同意,说不定他频频致意的现象学家都不买账.但那又怎么样呢?看他谈小说的历史,我们究竟还是看到了一种饶富深意又极有韵味的观点.没错,这种文学史也是(并且就是)他们的作品.一个稍微讲理的读者绝对不会无理取闹,从中强求史实的真理;果有真理,那也是artistictruth,一个艺术家自己的真理.

“在里头”的第二个意思由此衍生:它是一位作家以自己的双眼瞻前顾后,左右环视,既见故人,亦知来者,为自己创作生涯与志趣寻求立足于世的基本定向.如此读解文学史,读出来的是这位作者之所以如此写作的由来,是他主动报上家门,是他写作取向的脉络,是他曝露“影响之焦虑”的底蕴.更好的时候,他还会借着他的文学史道出他之所以写作的终极理由.也就是说,大部分一流作者的文学史,其实都是他们的自我定位.《文学回忆录》里的木心便是一个在世界文学史中思索自身位置,进而肯定自身的木心.这就是木心的“文学回忆”,也是《文学回忆录》中的木心.

二、

屈原写诗,一定知道他已永垂不朽.每个大艺术家生前都公正地衡量过自己.有人熬不住,说出来,如但丁、普希金.有种人不说的,如陶渊明,熬住不说.

具有这等企图、这等雄心的中国作家,是罕见的,这是木心之所以是木心的原因.耐心的读者或许就会慢慢明白:木心为什么和“文坛主流”截然不同.他不但在谈文学史的时候是个专业门墙的局外人;就算身为作家,他还是一个局外人.他“局外”到了一个什么程度呢?刚刚在大陆出版作品的时候,大家以为他是台湾作家,或是不知从哪儿来的海外作家;更早在台湾发表作品的时候,那边的圈子也在探听是不是一个民国老作家重新出土;他竟然“局外”到了一个没有人能从他的作品中读出来处的地步,“局外”到了让人时空错乱的地步.

有些读者感到木心的作品“很中国”,甚至要说它是“老中国”;不过你从今日大陆(所谓的中州正统),一直往回看到“五四”,恐怕也找不到类似的写作.既然如此,为什么大家仍然以为木心“很中国”?这里的“中国”究竟是指哪个“中国”?另一方面,木心的文学实践又非常西化、非常前卫.早在五十年代,他便在大陆写过带有荒谬剧况味的剧本;青年时期,更自习意象主义和超现实主义.于是我只好猜想,三四十年代,以江浙一带文脉之丰厚蕴藉,传统经典既在,复又开放趋新,如无中断,数十年下来,也许就会自然衍生出木心这样的作家;但它毕竟是断了.所以,一个不曾中断、未经洗劫的木心才会这般令人摸不着头脑.如今看来,一个本当顺理成章走成这般的作家,居然是个局外人.虽说是局外人,但又让人奇诡地熟悉,仿佛暌违多年的故人.如若强认他是汉语写作的自己人,继承了传统正朔,那便只好勉强说他是“不得祢先君”,远适异乡,自成一宗的“别子”了.尽管,我不肯定眼下的主流到底算不算是汉语书写的嫡传.

三、

《红楼梦》中的诗,如水草.取出水,即不好.放在水中,好看.

《红楼梦》里的诗,是多少人解析过的题目,有人据此说曹雪芹诗艺平平,也有人说他诗才八斗.而木心这句断语,也并非没人讲过,只是说不到这么漂亮,这么叫人服气;“水草”,何等的譬喻,就这一句,便显见识,便能穿透,正是所谓的“断言”,无须论证,不求赞同,然而背后的识见,全出于其高超的“aestheticquality”,令人欣赏,乃至叹服.

这就是木心,也只有木心,才会大胆说出这样透辟的句子.他的作品,好读难懂,难懂易记,因为风格印记太过强烈了,每一句说,自有一股木心的标识,引人一字一字地读下去,铭入脑海,有时立即记住了某一句,回头细想,其实还没懂得确切的意思:于是可堪咀嚼,可堪回味.

与《红楼梦》中的诗不同,木心的断语,取出水面,便即“兀自燃烧”起来.这一评价,本是刘绍铭教授形容张爱玲的名言.在我看来,现代中国文学史,木心是一位“金句”纷披的大家.但他的“火焰”,清凉温润,却又凌厉峻拔,特别值得留意的是,他的一句句识见,有如冰山,阳光下的一角已经闪亮刺眼,未经道出的深意,深不可测.

四、

本书的题目,叫做《文学回忆录》,书里的讲述全部出自木心,然而这是陈丹青五年听课的笔录.很自然的,读者会猜测,甚至追究:笔录中的木心到底有多真实?又有多少带着笔录者的痕迹?不寻常的是,木心当初备有完整的讲义,但他不以为用来讲课的底本可以作为他的创作,因此,他在生前不赞成出版讲义.自重自爱如木心,后人应当尊重他的意愿.饶是如此,陈丹青出版笔记的用心,便如他所说,乃出于木心葬礼上众多年轻读者的恳求了.

但我们仍然面对着微妙的困境:木心不把讲义视为他的文学作品,那么,眼前这本《回忆录》,还是他的书吗?

熟悉历史和文学史的读者,应该明白,这个问题,是个“述”与“作”的问题,这个问题又古老,又经典.佛陀、孔子、苏格拉底、耶稣,全都述而不作.他们的言论与教化全部出自后人门生的记录.今人可以合理地追问:佛经里的“如是我闻”,到底有多“如是”?“子曰”之后的句子,又是否真是孔子的原话?其中最著名的公案,当属柏拉图与苏格拉底的关系.当年至少有十个跟随苏格拉底的学生记有“听课笔录”,唯独柏拉图《对话录》影响最大,是今人了解苏格拉底的权威来源.

好在木心既述又作,既作且述,生前便已出版全部创作.其风调思路,毋须转借陈丹青笔录才能一窥全貌.这本《文学回忆录》,无论叙述的语气,还是遍布全书的断语、警句、妙谈,坦白说,不可能出自木心之外的任何人.

在这部大书的前面,说了这些话,难免有看低读者之嫌——木心从不看低读者.倒是我所遇见的不少木心读者,将自己看得太低.我至今遗憾没有亲见木心的机会,而他们崇敬木心,专门前去乌镇探他,到了,竟又不敢趋前问候.想来他们是“把自己放得很低很低”了.要不,便是自我太大.遇到高人,遂开始在乎起自己如何表现,如何水平,深怕人家瞧不上自己.

你看木心《文学回忆录》,斩钉截铁,不解释、不道歉、不犹疑.他平视世界文学史上的巨擘大师,平视一切现在的与未来的读者,于是自在自由,娓娓道出他的文学的回忆.

(来自大家网站)

相关论文

有关《厦门文学》的美好回忆

本文是一篇文学创作论文范文,文学创作相关学年毕业论文,关于有关《厦门文学》的美好回忆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适合文学创作及第一篇及我发。

《关键词:文学\批评与理导》看叙事

本文关于文学理论及叙述者及文学理论教程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文学理论类论文范文参考文献,与《关键词:文学 批评与理导》看叙事相。

新时期网络环境下的英美文学教学

本文是一篇英美文学论文范文,英美文学有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新时期网络环境下的英美文学教学相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适合英美文学。

文学自觉与汉、魏晋文人的精神困境

本文关于文人及文学创作及文学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文人类论文范文数据库,与文学自觉与汉、魏晋文人的精神困境相关在职研究生毕业。

新时期网络环境下的英美文学教学

本论文为关于英美文学类函授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关于新时期网络环境下的英美文学教学相关本科论文开题报告,可用于英美文学论文写作研。

“文学生态”的概念提出与内涵界定

此文是一篇生态美学论文范文,生态美学类有关论文范文参考文献,与“文学生态”的概念提出与内涵界定相关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适合不知如何写。

“打工文学”创作的若干问题

该文为文学作品方面大学毕业论文范文,与“打工文学”创作的若干问题相关电大汉语言文学专科毕业论文,可作为方言学专业文学作品论文写作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