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载体的变化看文学终结

时间:2024-03-19 点赞:46492 浏览:90908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为您写文学创作毕业论文和职称论文提供关于文学创作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与文学载体的变化看文学终结相关论文范文集,包括关于文学创作及文学及图像方面的论文题目、提纲、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是免费优秀的文学创作论文范文。

自美国学者J希利斯米勒《全球化时代文学研究还会继续存在吗?》①一文发表以来,文学理论界掀起了波澜.如米勒说德里达的那些话是“‘恰如其分’的施为性话语”那样,米勒的文章令中国学者感到震惊、疑惑之余,使人们意识到信息时代的影视、图像对传统文学造成了极大冲击.但米勒的话在引起人们深切焦虑的同时,并没有令人们丧失希望并认同文学正走向终结这一观点.文学研究者纷纷撰文,从不同层面对“文学终结论”这一命题进行了探讨.人们认为,虽然传统文学(纯文学或精英文学)也许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了中心地位,但文学并不因此而走向终结.文学现象性地缺席,却实质性地在场,以一种“隐蔽形态”处于支配性乃至统治性的地位.有的学者则从文学是一种内视性审美,具有属于自己独特审美场域,来论证文学不会终结.②其实,从文学载体的变化这一视角来看文学是否走向终结,倒是颇有意味的.

从文学发生与发展变化的实际情况看,文学的表达和传播都是需要一个载体的,因此,文学是建立在载体基础上的一种人类的精神活动.从文学的发生上言,它与人类的语言文字相依为命,并成为一种关于语言的艺术种类.从原始文学的“咿咿呀呀”开始,文学是运用口头语言创造了口头文学.后来随着文字的诞生,在中外都出现了文字的文学,这一时期正是文学的成熟期,并达到鼎盛,人类文学的最高成就由文字文学构成的.这说明了一个相当本质的问题:文学与语言文字的关系,是一种共生的关系,文学是随着语言文字本身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文学创作处于口头语言阶段,产生的就是原始的口头文学,这样的口语创作并没有在日后的文明社会中销声匿迹,民间文学于是得以出现并建立了自己的传统.文学创作处于有文字的阶段,这是文字文学得以出现的根本原因,我们现在所阅读的中外文学经典如《诗经》、《荷马史诗》、希腊悲剧、《楚辞》、唐诗宋词、莎士比亚的戏剧、曹雪芹的《红楼梦》、哥德的《浮士德》等等就是这一阶段的灿烂之花.当语言文字向着近代的白话方向发展时,无论中外,都出现了文学的通俗化运用,叙事文学得以发展,小说成为文学的主流,这也是与语言文字密不可分的.这说明:一方面文学与语言文字的关系告诉人们,离开了语言文字,或是削弱了语言文字,都将造成对于文学的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文学成为语言文字的一种特殊的运用并成为一种特殊的艺术种类;另一方面,文学也是变化的,即使仅仅是在运用语言文字这一个范围内,文学也没有停止它的发展脚步,而是依据语言文字的变化而产生了自身的积极变化,从而保持了文学种类的多样性,构成了文学传统的丰富性.

今天的情况当然与以往的历史有着很大的不同,人们的阅读方式已经从纯粹地依赖于语言文字的交流与对话,发展到了更多地依赖电脑与图像.如果过去人们阅读的是竹简、羊皮书、线装书、毛边书、平装书、精装书、袖珍书的话,今天人们阅读的还有图像与文字混排的大开本杂志乃至电子书籍,并且还包括网络时代的超文本链接.结果阅读就从文本迈向字节,从有形的书本世界趋于无形的网络空间.这对文学创作的影响是巨大的.阅读形态的变化,导致了文学传播载体的发生变化.文学的创作再也不是仅仅依靠语言文字与纸质文本了,它还同时使用各种图像与网络技术,文学的载体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结果,人们仍然还在阅读纸质文本,可纸质文本的那种一统天下的局面已经不再;相反,图像文本成为新宠,成为阅读的潮流.这就难怪人们深切感到了纸质文本的危机,同时感到了文学的危机,他们认为传统的文学将要消亡,因此为其辩护,打起了一场保卫战.早在北宋时期,苏轼就对雕版印刷物的普及对阅读的冲击现象发出“束书不观,游谈无根”的慨叹.③今天,面对图像的流行,面对网络的兴盛,面对纸质文本的影响力的减弱,人们的慨叹不是比苏轼更其深长吗?事实正是如此,“文学终结论”的盛行,就是一个证明.

但是我不这样看,如果说出现了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图像文学,图像文学也只是文学的一种,是文学史的一个新阶段.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变化是不可避免、非常自然的.时代变了,人们的生活节奏、生活方式变了,文化语境变了,阅读形态变了,文学载体也在变,从传统的文字文学走向了图像文学.图像文学是图片艺术和文字文学的接合衍生出的鲜活艺术形式,在图像文学中,文字并不一定必然处于中心地位,可图像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它的变幻和色彩渲染产生的美妙作用,能使我们对文学的理解更为直接、快捷.图像的创制和发展,不能证明文学的消亡,实际上应当看到它促进了文学的繁荣和发展.


图像文学的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图像文本拥有单一的纸质文本所没有的表现的直观性、具像性、再现性和真实性,特别是直接的普遍可传达性.其平面(如漫画类图书)或立体(如影视作品)的空间式的构图与线形的时间的叙事艺术巧妙结合起来;语言的抽象性与图像的具像性也有了很好的结合,使其具有文字文学不可比拟的优势.

因此,随着事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加快,人们面临着巨大的时间压力,他们也许会拿起文字文学作品放松自己,调节紧张的精神状态.但由于时间精力的限制,有必要选择适宜而又精粹的文学载体,选择更形象生动、直观感性的媒介形式,高效率地吸取文化养分.因此,图像文学顺应了这一大众要求,而成为必然.图像文学通过跟读者进行直接的交流,以它的新奇快捷、随意轻松和直接愉悦性使它日益受到大众的青睐并迅速得到普及,扩大了人的生活空间,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延长了人的耳、目、手、眼的功能,使人们走向了更为广阔的未来.至于认为图像文学用其纪实性摧毁了文学的虚构性,用其视觉文化的特点减弱了人的心灵感应,用其消费性的玩耍取代了对于社会的批判,虽然在观察上不无准确性,却不宜用来作为全面评价图像文学的依据,因为,这是建立在文字的话语霸权基础上的对于图像的歧视.其一,图像并没有像否定图像的学者们所认为的那样浅薄,图像是一种思维方式;其二,图像文学也不是由单一的图像性所构成,文字仍然是其构成要素,图像文学倒是因为结合了图像与文字而显示了更为充沛的生命力.

图像的产生早于文字.一直以来,它就是人类最简单最直接的认知方式,图像式的思维活动也早于抽象思维的活动.人类的文化生存一直与图像文化相伴随而发展.世界各地的新石器时代岩画就是人类留存下来的最古老的文化符码和信息传达方式.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图像对信息的传达已经不能满足人类的需要.于是产生了更为抽象的文字.图像则处于较为边缘化的状态.当今的信息社会把图像生动化了,使它再次处于中心地位,从而体现了人类认知的一个循环.其实,人的基本需要并没有太大的改变,只不过各个阶段重点不同罢了,或重新组合而已.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不顾一切地向着图像世界推进,似乎说明图像认知契合了人类认知的本真状态,或许它是人类最具人性化的一种形式.当然,当今的图像认知虽具有文化返祖的倾向,但与最初的图像已有了很大的区别.现代图像认知使人类发展起来的语言文字的复杂性被删减到最低限度.如今,文字、图画、图像等媒介形态按照共同演进、汇聚增值的原则共生共存.新的形态并没有也不能使旧的形态消亡,相反它不断吸聚旧的形态以形成更新的媒介形式.网络就是最好的证明,网络将文字、图画、图像、声音等等媒体汇聚一身,成为名副其实的多媒体.所以,文学载体之间的关系是并存关系,而非取代.文字加图像的文学创作模式,远比只有文字时更加具有表现力,图像所代表的那种形象思维与文字所代表的那种抽象思维的结合,使文学的表现领域大大拓展.

同时,图像看似遮蔽了语言文字,其实语言文字的统治牢不可破,在图像崇拜的表象下,语言文字完全可以向着自己的纵深地带发展.语言文字是对不可表现之物的表现,在这一方面,图像从来都显示了它的局限性,而且人们已经始终不渝地实践了用语言文字来表现世界的千变万化之处,这一份经验,是决不会轻易地放弃的.语言文字所创造的形象虽然是间接的,却也因此获得了意外的收获,那就是它的非实在性所留下的想像自由,构造了审美的一片空间.由语言文本所提供的给阅读的那种体味、阐释的广阔空间,是任何图像所不能直接提供的.另外,文字本身有魅力,文学作为语言文字的艺术,它以心理的、思维的、精神内省的方式来展开审美活动;并且文学正是借助语言文字来逼近人类的意义,任何文本都存在一种潜在的对话,从而使得文学成为一个意义的场所.即使是图像本身,其表意同样要通过语言文字来完成.文学,一个只向语言敞开并以语言为家的独特天地,一个别有洞天的非物质的世界,它允许图像去模拟它,却只有语言才能够进入它,存在于语言之中的只有通过语言才能传达.语言是存在的家,文学运用语言,文学就是对这个人类之家的守护与建构.语言文字对于心理的深度表现力,使得文学始终是探索人的心理活动的一种独特方式.看现代派的文学可知这一点,看网络时代的文学作品,仍然可以看出这一点.我们需要直接的观感,那是由图像提供的,这是人的需求之一;我们需要深刻思索,那是文字所提供的,这也是人的需求之一.前者主要作用于人的感觉,没有感觉的人,是不真实的存在;后者主要作用于人的意识,没有精神深度的人,更是不真实的存在.所以,我倒认为,在遭遇图像以后,若说文学怎么发展,我认为它将用自己的文字部分来更加深入地探索人的精神世界的深刻与广阔,来表现更加丰富的人性丰富与复杂.它将吸纳图像,创造出图像时代文学的新辉煌.

因此,文学的载体变了,文学研究的对象也许也变了,但图像文学无法取代传统文学样式,图像文学本身还是文学之一种.文学体现心灵,它最能展现人的心灵世界和历史的广阔天空,只要人类不失去心灵世界,文学将永远不会终结.其实文学的春潮不会消退,只是稍有涨落而已,在其暂时的低落之际,我们有理由相信它的重新涌起,再次染绿万水千山.中国的先贤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图像文学或图像时代的文学代表了又一个新潮,它不是暗示文学的消亡,而是文学获得新的生命形态.

注释:

①[美]J希利斯米勒:《全球化时代文学研究还会继续存在吗?》,《文学评论》2001年第1期,第131~139页.

②参见童庆炳,《文艺学边界三题》,《文学评论》2004年第6期.

③宋苏轼押《李氏山房藏书记》.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相关论文

“文学终结”与文学转型

此文是一篇文学论文范文,关于文学相关论文范文文献,与“文学终结”与文学转型相关硕士论文开题报告。适合不知如何写文学及多媒体及古代文学。

关于“文学终结”的

此文是一篇文学作品论文范文,关于文学作品方面论文范文例文,与关于“文学终结”的相关专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适合不知如何写文学作品及文学。

“文学终结”

本文是一篇文学论文范文,关于文学方面专升本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文学终结”相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适合文学及文学创作及文化方面的的大。

当代文学的几个趋势性变化

为您写影视文学毕业论文和职称论文提供关于影视文学相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与当代文学的几个趋势性变化相关论文范文集,包括关于影视文学及文。

美国文学中上帝形象的变化

这篇上帝论文范文属于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上帝方面硕士论文开题报告,与美国文学中上帝形象的变化相关毕业论文购买。适合上帝及文学史及意。

女性文学的变化

本文是一篇女性论文范文,关于女性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关于女性文学的变化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适合女性及女性文学及现当代文学方面的的。

文学会终结吗?

本文是一篇网络文学论文范文,网络文学方面函授毕业论文,关于文学会终结吗?相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适合网络文学及当代文学及文学方面的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