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熙文学活动与自贡井盐文化

时间:2024-02-01 点赞:44365 浏览:85509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关于盐业及井盐及诗人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关于盐业论文范文参考文献,与赵熙文学活动与自贡井盐文化相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对不知道怎么写盐业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 :赵熙文学作品中自贡井盐文化内容十分丰富,其诗歌描绘了自贡井盐产销的具体情景,散文

立足于民间立场吁请盐政应体现“仁智”精神,《情探》是借助盐商提供的创作空间对民间戏曲文学的升华.

在众多文学活动中他扮演了盐业实业家走向艺苑的导师的角色.赵熙与胡慎怡堂的交往方式为文人与盐业实

业家的结合提供了一种别有价值的范式.

关 键 词 :赵熙;自贡;盐文化;《情探》

中图分类号:1207.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864(2010)03-0052-07

作为出生并长期生活于盐都且习惯于表现

地方风物的近代著名作家赵熙(1867-1948),其

笔下必然盐味渊永.反过来,自贡的井盐文化,

也必然留下他的烙印,这一园地因得到这位著名

文人以其过人才隋尽情的挥洒滋润而别具一格、

多姿多彩.探讨二者的关系,不仅对赵熙、自贡

盐文化研究有重要意义,还可以为文学与盐文

化、经济与文学的关系的研究提供新的范例,故

本文欲作一抛砖之论.

一、赵熙文学创作与自贡井盐文化

(一)盐路咏歌――自贡食盐产销的诗意再现

赵熙首先是一位诗人.赵熙诗情,每与自然

山水相发,人在旅途,诗如泉涌.综观赵熙《香

宋诗集》中咏歌自贡井盐产销的诗作,亦属此调.

这些诗作主要作于诗人北游应试途中.1891年

底,赵熙上春官,这是其诗歌创作的第一个

期,也是其盐诗的集中创作的时期.

公车始发,即有《荣县道中》:“未行思上路,

上路又思家.步步去亲远,数山天一涯.乡风忙

岁事,盐井露天车.劳我闺中子,飞蓬不是花.”

这是赵熙诗作中较为重要的一首,常常被人引用.

颈联简练地描绘了盐都井盐文化背景下的节庆场

景.新春佳节,华夏大地,普天同庆,荣县也不例

外,但其特有风貌亦不可掩:高高的天车下,冒着

白银的盐井旁,人们在忙碌着,为即将到来的欢乐

忙碌着,他们的欢乐是从盐井流淌出来的.天车、

盐井这些盐都特有的形象,被诗人敏锐地捕捉住,

诗作也因此凸显了盐都“这一个”的特点.

迤逦前行,诗人来到了贡井,有《公井》一

诗:“唐代荣州治,因山城郭非.高岑双树古,

破庙众菘肥.兴废占盐业,阴晴算客衣.天池望

松影,云出几时归.”如果说前一首诗以取象见

长,该诗则以理取胜.贡井是当时主要的产盐区,

贡井之所以成为贡井,乃是因为产盐,自贡因盐

设市,贡井是其主要支柱.贡井盐业不仅是贡井

地区兴废的风向标,也必然与自贡兴废攸关.五

字说尽自贡经济.

贡井盐业的兴盛,也使其成为地方文化中

心,各种艺术人才活跃在贡井.主教贡井胡慎怡

堂族塾的饱学宿儒就有王自翔(秀才)、王廉甫

(廪贡生)、曾国光(威远县学生)、胡政祥(进

士)、李庵卿、周子畲、卢庆家(举人)、高光照

(举人)、陈铭建(举人)、王以庄(秀才)、彭

湘涛(举人)、陈瑞堂(进士)、吴天成、李朴安、

黄吉渊等人.王以庄之弟王贻生到怡堂传授过围

棋和七弦琴,1893年底,赵熙再到怡堂,创作了

描绘王怡生绘画情景的长诗《题画帐檐》“等

画中云真如许,几点黄茅照烟渚.未是盐开贡

井烟,只疑船泊沙墩雨等”盐烟四起,正是井

盐生产时的情景,那预示着财富、希望的烟霭引

人遐思,诗人篇末感叹“望远同归米氏山”,不

是没有原因的.

回到1891年,诗人往前踏上了自流井的热

土,所作《自流井》状其所见所闻:“人音百里

异,唐宋属荣州.大利淮商埒,连疆火井稠.蛛

丝蟠笕路,马磨转山楼.万口仇官运,弘羊自古

羞.”这是对自流井盐业反映最为全面的一首诗

作.举凡自井的历史沿革、语言,盐业生产设施、

营销无所不有.井架林立,笕管密布,马磨声声,

盐场的火热场面,蔚为大观.同时对官运侵民现

象,也给予了辛辣的指斥.与此详尽相比,1935

年诗人由重庆返回荣县时所作的《自流井》就简

单得多:“落日林梢旭水涯,天车一夜响花花.今

宵不是荣州宿,但见乡山即我家.”也许是回家的

急迫心情影响了诗人对自井景象的关注,夜色中,

听觉却非常活跃,一夜汲卤声,正昭示了盐场昼

夜不息的繁忙生产,夜色中天车奏鸣,正是前一

首阳光下盐场交响曲的后继乐章,二诗相辅相成.

1891年,诗人取道沙坪,有《沙坪》一诗:

“出井晨餐远,舆中风力寒.家遥百里外,冬至

四邻安.让路喧盐贩,开园富橘官.山坳谁瓦屋,

一簇好林峦.”这是运盐出川的古盐道,生产的

火热场面隐去了,盐运景象却展现出来.当时运

盐方式还比较传统,需耗费巨大人力,也就显得

声势浩大,“让路喧盐贩”,一阵喧闹声过,惊动

了诗人,这声音也永远地留在了诗歌里.

诗人欲从水路出川,也就来到了雒水边的富

顺.昔日富荣两地合称富荣盐场,富顺盐业是其

半壁江山,现在却大不如前了,“雒边盐井近为

墟”(《曹渭青孝廉、黄谷城、徐龙江两同年取集

富顺,因访西湖》),井盐生产,难以永葆繁荣,

不免令人唏嘘.

川盐出川,也取水路,诗人一路上见到不少

盐运税卡.在涪州,“五里盐关见”(《涪州立春》);

在万县,“关”直为虎狼之所――更甚于虎狼,

那是“屠伯”:“谁为钟鼓楼,鳌关坐屠伯.河差

甚恶犬,努喙天精石.所见皆一概,吁哉病民策.”

(《万县》)同榉,诗人站在“民”的角度,对“病

民策”毫不留情地予以谴责.夔关设卡历史更早,

“斗大鱼人国,春秋此扦关.水键中外税,天插

甲盐山.野祭遥遥出,春嬉处处还.依沙杜公泊,

鸥影石堂间.”(《泊夔关》)“扦关”主要为征盐

税而设,苛酷的征收,如插天的甲盐山一样沉重

地压在劳动者身上.以至于诗人过必有怀,1912

年回川时的《泊夔州二首》其二还念叨:“古来

黔楚半乌蛮,僻地于今设税关.”――噩梦还没

有结束,诗人一路行进到宜昌,赋《宜昌》一首:

“宜昌楚西塞,山石何峥嵘.居民土产稀,操舟

代农耕.群商此通道,百货向蜀行.蜀船下峡来,

盐利稍居赢.顾为岸所限,国税亦非轻.因之宜

昌市,今古无亏成等等‘操舟代农”的船民,

无法摆脱沉重的税收.该诗对税收的怪圈揭示更

为详细.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赵熙虽未刻意创

作“盐诗”,却在不经意间对自贡盐业产销作了

全方位的描绘.空间上,从荣县到贡井到自井再

到富顺,主要的盐产区均已涉及到.盐运线也是

交通干线,与赵熙出行线路重合,故赵熙出川入

川,也就是盐运全程巡礼,由涪陵而万县、奉节

直至川盐济楚的终点站湖北宜昌一带,对盐运情

景主要是税卡设立有比较系统的反映.从时间上

看,白天的盐烟,夜晚的水声,昼夜之景不同;

冬季之景与他时风貌各异(几次回川不在冬季),

诗人都有描绘.最主要的,如此全面的对盐都独

特的井盐文化风情的诗意反映,可能是绝无仅

有.放到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对盐业生产有具

体反映的著名的诗人诗作本来就不多,赵熙直可

接宋之柳永、清之吴嘉纪,要知道,后二者仅是

对海盐的吟咏.能突破传统诗歌的题材领域,将

不受大多诗人重视的盐作为表现对象,这可能与

赵熙诗才迅捷有关,因其迅捷故能迅速将当前触

动心灵的事物入诗,而不是在苦吟式的斟酌中因

习惯的介入便有意无意地摒弃了新的题材.无独

有偶,陆游的《入荣州境》也摄入了井盐题材,

他也是一个以迅捷著称的诗人.从艺术上看,这

些诗作已经展现出诗人清雅的诗歌风格,思想的

深度、人文情怀、清逸的情思,都值得细细玩味,

某些篇章可为赵熙的代表诗作.故可以说,自贡

食盐产销因赵熙而正式走进了诗歌的殿堂,赵熙

也因盐而开辟了诗歌的又一天地.

当然,赵熙诗歌也对其他地方与盐文化有关

的事物有反映,如出现了一些已凝固为地名的盐

文化符号,《下里词送杨使君之蜀六十首》“一舸

瞿塘日易西,峡门盐甲与天齐”出现的“盐甲

山”;《夔州谈雪赠徐君次前韵》“峡程一舸穿

红叶,前日白盐半天雪”出现的“白盐山”.《马

踏井》有“马氏勘盐”的记载,《泌水院》对太

和盐豉的描绘,都值得注意.

(二)赵熙散文对盐政的民间立场的吁请

诗歌是赵熙文学创作的主要形式,也是他反

映自贡盐文化时运用最多的形式,但不是唯一样

式.赵熙的散文创作也涉及自贡井盐文化,最主

要的是《<川盐纪要>叙》:

尝读晚清盐法之书矣,其法非为盐也,直取

钱之法耳.盐于食,犹米也,而成之费,不如米

春耕秋获之立待也.售之劳,不如米彼疆尔界之

无讥也.恒有集百千万之资,殚数十年之久,而

迄不尽成者,人无问焉,一成而法出矣.恒有破

数十家之力,冒千里数千里之险,而犹不遽售者,

人无问焉,一售而法出矣.是法者,行祸于人者也.

盐法者,祸本也.朝令而夕改,条分而缕析,申申

焉弥苛弥虐,鹰乎犬乎獭祭鱼,豺祭兽而已.

赵熙曰:《周礼》太宰以九赋敛财贿.郑注:

其一口率出泉.自是汉有口钱,唐有庸钱,宋以

后有丁税,清雍正间,丁随地起,是生一人税一

人矣.盐者必需之食,富不能多食,贫不能少食,

此而税之,世人所谓“人头税”者,名不同而盐

税当之.丁既税矣,盐又税焉,税外加税,不平

谓何!然国家方患贫,以盐税抵外债,舍是无有

著之款,无法之法,仁者恫之,智者固宜究焉.

林君蔚文,仁智人也,纪川盐大要示余,博

矣,详矣.余尤敬之者,知成之也费,则思以丰

其产;知售之也劳,则思以畅其消.心乎福民者

也.产与销既盈,其税宁处于绌利国孰大于

是《诗》曰:“瞻言百里.”林君之言,视之

言盐法者,乃不啻千里万里矣.叙之以商读林君

书者.

《川盐纪要》为当时川南盐务稽核所经理林

蔚文所作,其书详述民国初年四川盐政概况.论

盐政盐法之作夥矣,也许本文于盐法的议立并无

特别的贡献,但其体现的精神却非常可贵.该文

作于五四时期,特定历史的风涛将“传统”抛弃

的时候,赵熙以其“保守”却高举着传统的“仁

智”大旗.“仁者恫之,智者固宜究焉”,“林君

蔚文,仁智人也”,“仁智”之论,是处可见.这

在赵熙其他文章中也随处可见,是他一贯的刻意

追求,绝非一时一地的率意而言.“仁”是孔孟

特别强调的范畴,与此相联系的就有人所共知的

“民为贵”思想,赵熙对“仁”的高扬,很多时

候其实是对“民”的关注,对普通民众尊严的维

护和生存状况的关怀,对其应得利益的保护.这

样,本文对“仁”的强调,就为盐法注入了可贵

的人文精神,相对于以前盐政一贯的朝廷本位、

官本位,赵熙所张扬的是一种民本位,是一种难

得的民间立场.其三十年前的《自流井》一诗中

“万口仇官运,弘羊自古羞”就包含了这种思想,

可见作家的思想是一贯性,其追求是坚定不移

的.这种立场是否为当事者认同和奉行这是另一

回事,必须看到的是,赵熙以其知识分子的良知,

将人文精神撒播到盐政领域,使自贡盐文化的制

度文化中具有了迷人的光芒.

生活中赵熙也努力践行这一追求,一直为地

方盐商谋求利益,以其政治影响,向、省、

地方(川南盐务稽核所)各层面吁请,为盐商疏

通关系,自贡盐业史中不乏这方面的记载.

另外,他的《胡大夫妃墓志》是为盐业实业

家家人所作的墓志,也是一篇不错的散文.

(三)盐的特殊舞台与民间戏曲文学的升华

赵熙的诗文创作,都有着题材直接与盐相关

的作品.在这里,作家与盐文化之间,作家是主

动的.赵熙的戏曲创作却与此相反,作品题材本

身与盐没有关系,但盐文化对其创作的推动作用

却非常明显.

萧士雄《自贡盐业与川剧》已揭示了自贡盐

业的兴衰对自贡川剧生存的决定作用.具体到赵

熙,他创作的《情探》,可以说正是自贡井盐文

化孕育出的明珠.

如果说诗歌是一种为己的艺术,那么,戏曲

就是一种为人的艺术,为他人的艺术.创作者必

须考虑艺术的消费者,为消费需要而创作,因消

费需求改变而调整.一般情况下,作为通俗文艺,

它要适应普通大众的审美需要,世俗情趣浓厚.

因此,大多作品很难由俗文学升格为雅文学,成

为精英艺术,成为艺术精品.《焚香记》是传统

剧目,也就是这一类作品.如果没有赵熙改编的

《情探》的出

本文关于盐业及井盐及诗人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关于盐业论文范文参考文献,与赵熙文学活动与自贡井盐文化相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对不知道怎么写盐业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现,它也可能湮没在众多的同类作

品中而默默无闻.是什么让它成为了川剧经典乃

至中国戏曲的经典呢

《情探》的创作过程无需赘言了.通常情况

下,个体的戏曲观众虽处于戏曲消费这一“上帝”

的位置,却不能支配戏曲的改变,因个体观众无

力承担艺术生产、这里就是戏曲改编排练的成

本,个人的需要不能直接体现,只有消极地通过

群体的力量来产生影响,缓慢地产生影响.胡慎

怡堂那座因盐山而撑起的舞台,使观众和作品的

关系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这里,特定观众以

其强大的经济实力,使得个体观众有了直接的发

言权.他们有能力让戏班按自己的需要来改编.

更为重要的是,胡慎怡堂这次把改编的权力让给

了艺术修养甚高的作家赵熙.作家的精英文化品

格得以注入《焚香记》这一俗文化产品,最终完

成了对象的品格的升级.如以下唱词:

梨花落,杏花开,梦绕长安十二街.夜深和

露立苍苔,到晚来辗转书斋外.纸儿笔儿墨儿砚

儿呵,件件般般都是郎君在.泪洒空阶,只落得

望穿秋水不见一书来.

红鸾星照玉台,连理枝头花正开,怕只怕绿

珠红粉沉光彩.醒时欹枕费疑猜,莫不是魔梦生

灾怪.岂有海涛神,管我风流债.

很明显,这是诗人把诗歌写进了戏文,诗人

编戏了,但他仍是诗人,而不是江湖艺人.这是

盐山支撑起了文人的尊严,保证了他在通俗文学

创作时仍然保持着高蹈的姿态,最终促成了民间

戏曲文学的升华.

综观川剧艺术史,就是因为赵熙、尹仲锡等

文人的介入,才使其在艺术上迈上新的台阶并最

终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作家个人的努力自然是

重要的,最根本的动力还是来自兴盛的盐业,自

贡盐业,功不可没.经济繁荣对艺术的具体促进

过程,《情探》成为了一个很好的研究蓝本.

二、盐业实业家走向艺苑的导师

前文是赵熙文学创作活动对自贡盐区精神

层面的直接的贡献,其实,赵熙对其生活层面的

贡献也非常巨大.文化,包括盐文化的传播需要

具体承载的人群,赵熙本人其实也是这承载群体

的一员,为了相区别,这里仅圈定其中盐业从业

人员,看看赵熙对他们的文化生活的影响.这一

群体是盐业物质文明拥有者,在社会生活中具有

巨大的影响力,他们自身的文化水平,往往影响

到某一地区整体文化水平的提高.

赵熙与自贡盐业实业界关系最密切的是贡

井胡慎怡堂.胡少权《贡井胡元和的兴起与衰落》

对有关交往有较完整的介绍.“(胡)汝修与赵熙

论交,始于光绪戍子(1888)、已丑(1889)年间”,

之后两家的亲密关系一直保持着,至赵熙去世,

已达60年之久,赵熙很多创作都与之相关.

赵熙与胡家两代人交往密切,长一辈为胡汝

修.“壬辰(1892)残腊,胡勉斋逝世,请赵熙题

主,他看中汝修次子庸章(师仲),经王廉甫作

伐,以长女妻之,两人交好愈笃.”之后赵熙成

了怡堂常客,赵熙的文学活动多在此进行,如

1902年改编的《情探》;1908年冬十一月书写《会

善济堂碑》等.赵熙自然地对怡堂产生了依恋,

1927年的《公井访旧四首》就表现得非常明显.

胡氏也与他诗词唱和,如《和香宋》云:“与君

一别近三秋,君自江河万古流.一寸乡园乾净土,

纵横忧患满神州.”他们的交往已经上升到精神

层面,以致1928年胡汝修去世时,赵熙悲痛异常,

《悼胡汝修兄》称“老不多时别,天秋鸿雁哀.

雨如清泪下,山转素车来.世德知无极,人生各

一回.百年此重九,肠断菊花开.”离开时,作

《怡堂》一诗,满目苍凉.“赵熙为汝修题遗照

有云,‘一代雄才无败事,一乡仁气有徐思”’,

对胡汝修的才与仁进行了肯定.“其子少权搜集

所作各体诗百余首,名曰《洞易斋遗稿》赵熙

悉为批注,并作序篇首.”赵熙在题汝修《洞易

斋诗集》有云:“我生苦南北,感君扶持力”,

对胡汝修给予的经济资助深表感激.诗集引起了

当时著名诗评家陈衍的关注,其《石遗室诗话续

编(卷3)》载:“近始得其尊人念祖字汝修《洞

易斋遗诗》一册,为赵尧生所评赏.”陈衍的关

注,其中可能有文人对经济巨擘的趋风心理,但

赵熙的评赏无疑是引起陈衍关注的最直接的原

因.该诗集今存自贡市图书馆.

赵熙还为汝修妻张氏撰写了《胡大夫妃墓


志》,为其族弟胡树良六十生辰撰文祝贺,“曾引

用汝修谈话,有云‘无我则百事不张,无弟则家

脉不长’”,其文才熏染着这个家族.

赵熙与其晚辈中文字交往最多的是胡铁华.

1909年,胡氏兄弟随赵熙入京.赵熙文酒之会,

铁华多与其间,这从赵熙的诗作中可以清楚见

到,如1910年的《人日约杨太守、胡侍御及铁华、

师重集江叔老宅》、《若海用山谷韵赠仙乔,叠和

七首》(之七有“铁华居士海棠居”句)等等.

生活中的相互往来,也成了赵熙的诗料,诸如《铁

华赠花戏咏》、《种柳和铁华》等等.凡与赵熙相

识接近之人,多数均与铁华有文字之交.1910年

4月12日,夏历三月初三,陈衍主持了文学史上

一次著名的雅集.《石遗室诗话》载:“庚戌一春,

尧生、瘦唐、刚甫、毅夫、叔海、东诸同人创

为诗社.上巳余与叔海为主人,集于天宁寺,晚

饮余寓斋.”晚集之处即光绪三十三年(1907),

陈衍在京任学部主事时赁居的小秀野草堂,为此

江庸有《上巳日集天宁寺晚饮小秀野草堂》一诗.

胡铁华当时与会,赋诗云:“秀野堂今属石遣,

钩沈本事出《元诗》.老逢上巳花经眼,客散禅

天酒满卮.旧梦湖山成大隐,昔人晋宋有深期.

江淹彩笔陈遵辖,一瓣心香叩导师.”这里所谓

导师即是指赵熙.当时与会者,皆名流巨公.铁

华的与会及诗作,将随他们一道永存文学史册.

可以想象,没有赵熙的引领,在艺苑庶无根基的

盐业子弟不大可能侧身于当时顶级的文学盛会.

1912年,赵熙携亲友抵沪后,依然与其过从

甚密,情见于诗,如《谢铁华赠汾酒》、《招铁华

松岵看海》等等,辗转同到重庆后,赋《铁华在

京买著色兰一帧,归贻其内,作诗调之二首题

于礼园》.到1913仍有《八月一日寿铁华》等酬

唱之作.

回川后,铁华自然也融入了巴蜀文士的雅

集.1916年,赵熙自蓉返荣,三十九人集望江楼

为其饯行.这是当时文苑的一次盛会,铁华亦在

其中.赵熙《江楼留别十四首》之十四即是留别

胡铁华.

赵熙于是年开始作词,曾赋《三姝媚题胡

铁华大山松所卷子》一阕.大山松所为当时胡氏

子弟居所,赵熙也常来往于此,《渡江云于铁

华所作安书》有“酒阑松所夜,人似春明,门外

即天涯”,可见当时词人就在松所.梁启超曾书

“大山松所”横额.赵熙为大山松所和怡堂或撰

或书的匾联就更多.大山松所的文化积淀因此而

异常厚重.盐业繁荣带来的物质文明因此蕴藏了

高雅的精神文化,大山松所的主人也就有幸地为

这样的精神光芒所照耀.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原本为盐业实业家物资

方面的私人投入,一旦付与文人共享,物质文化

就负载了更多的精神文化,众多文人的题咏,集

束炸弹似的累积,使它成为一厚重而不可忽视的

存在.实业家不一定需要直接为精神产品生产者

提供艺术舞台,提供的生活舞台一样可能成为引

领自己向精神的高空飞升的飞毯.

他们一直频繁唱和,如1939年铁华示江庸霜

柑阁雅集诗,江庸作《铁华见示霜柑阁雅集诗,

山腴亦有和章,因次韵呈山腴兼答铁华》,赵熙

因此有《和翊云四首》,师徒转相唱和,催生了

众多诗作.1948年赵熙去世后,铁华撰长诗《挽

香宋先生》为悼念,二人直接的文字交往才告结

束.

陈衍的《石遗室诗话》称:“庚戌春在都下,

与赵尧生、胡瘦唐、江叔海、江逸云、曾刚甫、

罗东、胡铁华诸人创为诗社.”将胡铁华列为

创社成员之一.陈衍后来的《石遗室诗话续编(卷

3)》也再次强调“富顺胡铁华诗,已采入《近代

诗钞》及前《诗话》.”据胡昭曦《四川自贡胡慎

怡堂氏族源流考略》所称:“胡铁华(琳章)善

书画,好诗词,存有《松所诗册》、《松所诗稿》

(均为手稿,存其后人处).《龙门阵》刊载朱寄

尧、王淡芳的《四川百年诗话》一文中,曾对其

诗作加以评说.”可见胡铁华从当时到如今都已

成为了研究者关注的对象.

就此而言,胡铁华应列入近代诗人之林.更

具体而言,铁华应为“荣县诗派”的重要成员.

所谓“荣县诗派”,以赵熙为首,旗下多为其弟

子,铁华与其有着如此深厚的渊源,自当名列其

中.也因此可以说,赵熙为自贡盐业界培养了一

位诗人,成功地引导业界人士攀登到了一辉煌的

艺术高峰.

其次为赵熙女婿胡师重.1910年在京时,赵

熙为赋《师重赠菊二十本,漫赋致谢三首重九

前三日》.不久,赵熙生日,赋诗答谢亲朋之贺,

其《生日赋谢六首》第五首“宦去巴山旧侣稀”,

为“谢仙乔次致师重韵”,与师重相关;第六首

“玉润如君世所稀”,因“师重已饷菊廿本,复

以佳酿见遗,赋谢”,专为答谢师重而作.可惜

师重英年早逝,未至中天而陨.

再次为胡少权,他与赵熙交往不少,也得到

赵熙的鼓励说项.可惜未注意到与胡少权直接有

关的赵熙的文学活动.胡少权去世后,其遗诗整

理为《百一诗存》,亦存自贡市图书馆.

胡氏一门三父子皆有诗集存世,赵熙的引导

功不可没,他不愧为一位盐业实业家走向艺苑的

导师.还有一个例证,赵熙《情探》创作成功后,

鼓励铁华进行川剧创作,后来铁华也有了川剧作

品,这种亦步亦趋,更清楚地显示了这种导师功

能.

胡氏之外,赵熙也与其他盐业实业家有交

往,并折射到创作中.如1924年黄敦三作王宏,

赵熙为赋《黄敦老送酒》.黄敦三去世后,1931

年5月,赵熙为其“点主”,曾作七律一首:“青

山行对获名旌,一路潇湘送晓岑.迟日春风秧马

水,招魂五月杜鹃声.九原可作君安仰,万善同

归佛有明;芳草萋萋盘堰路,不知谁复拯苍生.”

又如赵熙曾指导刘庆堂之后刘锦里习书,三多寨

葆智堂曾有赵熙题“千春大雅”匾牌――很多盐

商家里都有赵熙墨宝.自贡盐业实业家甚多,与

赵熙的关系难以一一考究.但赵熙对他们的影响

肯定是存在的,这无疑能提高其文化素养、充实

其文化氛围,进而提高了盐业界整体的文化水

平.

再回首赵熙之于自贡盐业实业家的关系,有

很多地方值得注意.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有

别于淮盐文化的文人单方面趋向于实业家的模

式,他们保持了各自的独立,其间没有明显的中

心,两极并立.胡赵既是生活的联姻,也是精神

的联姻.这种模式保证了物质资本顺利地最快最

有效地转化为精神生产资本,并取得了丰厚的回

报,文人和实业家二者取得了双赢.作为一种特

别的范式,值得重视.

相关论文

社会文化秩序与文学活动的价值

该文为文学方面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与社会文化秩序与文学活动的价值相关论文摘要,可作为教育社会学专业文学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

英语文学作品人物命名的文化内涵

此文是一篇文学作品论文范文,文学作品方面论文范文资料,与英语文学作品人物命名的文化内涵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适合不知如何写文学。

商务活动中的跨文化商务沟通

本文是一篇经济全球化论文范文,经济全球化类有关函授毕业论文,关于商务活动中的跨文化商务沟通相关毕业论文范文。适合经济全球化及国际商务。

简文学翻译中的跨文化意义

这篇文学翻译论文范文属于比较文学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关于文学翻译方面本科论文开题报告,与简文学翻译中的跨文化意义相关电大汉语言文学。

文学活动中的辩证法

本文是一篇文学作品论文范文,文学作品方面有关毕业论文格式,关于文学活动中的辩证法相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适合文学作品及人文科学及文学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