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的文学阅读

时间:2024-02-29 点赞:45771 浏览:87616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该文为文学作品方面毕业论文题目范文,与审美的文学阅读相关文学概论论文,可作为古代文学专业文学作品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免费下载教你怎么写文学作品及花瓣及枝条方面的优秀学术论文范文。

摘 要 :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文学的审美属性规定了文学阅读可以而且应该是一种审美方式的阅读.

关 键 词 :意象;情感;地铁车站;

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 1885——1972)是英美意象派诗歌的中心人物,也是现代派诗歌的奠基人之一.他的《在一个地铁车站》向来被看作是意象派诗歌的代表作品,被认为是“庞德最早的也是最出色的一首意象诗”.


姚斯认为一部文学作品需要“成为一种当代的存在”.所以文本的再解读,不仅是读者自己的阅读活动,而且更是阅读审美活动在文学存在性上的必然反映.

本文从审美的角度解读的正是埃兹拉·庞德的《在一个地铁车站》

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

Ezra Pound

The apparition of these faces in the crowd,

Petals on a wet, black bough.

译本:在一个地铁车站

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一般显现

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杜运燮译)

一般而言,诗词的题目是不用入诗的[1],但是这首诗第一个大的特点就是题目可以而且应当入诗.题目的入诗成三句式,一短两长形式上的美观,与闻一多的诗歌建筑美和辙.并且“在等”这样的一个介宾短语作地点状语,把读者引入地铁车站这样的场景,用“心理氛围”[2]让我们身临其境.

首先,全诗没有出现一个有关声音的词汇,但是仅“地铁车站”就已然足够,读者自然就能够想象到车站的人声鼎沸.所以读者在欣赏这首诗的时候就不单单是感觉及视觉,更能有听觉的感受.

然后我们具体来分析诗歌的主体内容:

首句,作者让我们置身在地铁车站,“面孔显现”用“幽灵一般”的奇妙之处想必在这么几个方面.

第一:整体效果上看,“幽灵”顿时给人一种阴森恐怖之感,色彩上一定是暗色调的.第二:从听觉触觉上讲,地铁车站让人体会到吵杂聒噪,“幽灵的显现”不由得又让我们完全沉寂在独自的静谧之中,这种在喧闹中突然的“失聪”感觉正好契合了以动写静的手法.第三:更主要的是从视觉感受上说,“幽灵般”特别容易让人想起微风轻抚的烛火,忽隐忽现这种状态正好描述了人群中鲜有的几张能留下记忆的面孔.

末句,“黑色枝条”正好承袭了前句“幽灵般”所铺设下的暗色调背景,使诗歌的背景色彩浑然一体.同时,加以“湿漉漉”,马上就让人联想到雨后像飘着阵阵轻烟似的弥漫着湿漉漉的水汽的林子里,树枝横斜逸出枝条遒健,上面还挂着滴滴水珠像颗颗晶莹的珍珠简直到了让人垂涎欲滴的地步.然后最传神的就是突然杀出的“许多花瓣”:

一时之间,最先冲击的当然是视觉:晶莹的水珠已经在暗色的背景上擦出一点光亮,灰蒙蒙的主色调已经有所打破,然后再突然点出花瓣,鲜艳的花瓣色彩明亮与黑色枝条构成的暗色背景冲突造成最主要的色觉差异.其次才是来自力量的冲击:花瓣的美美在鲜活更美在柔嫩易碎,与黑色枝条的奇出横斜峻拔挺翘相对比,相得益彰.花瓣的出现,再冠以“湿漉漉”,其妙处竟不仅限于枝条本身,湿漉漉正好给花瓣增加水灵,使其具有灵气和楚楚动人之态.

诗的第二句常常被人津津乐道,众多学者都论述过第二句的意象及构成的美妙景象,但是总觉得有种隔靴搔痒未得其真之感,我想更进一步的理解这种美还可以跳出时空的限制从以下两方面来看:

从空间上讲,由“黑色的枝条”到“花瓣”空间距离算不得大,但是我们这里强调的不是距离的远近而是视觉凝视点的位置移动.凝视点从“枝条”上升到“花瓣”,从黑色背景上升到鲜亮的彩色画面,更是作者心情的巨大变化,由失落到欣喜,短短的一刹那间,心情即已经历了由波谷至波峰的闪电般快感.

从时间上讲,时间变换并非空穴来风而是从上文的“幽灵般显现”承袭而来.生活经验告诉我们花开花谢总是在时间轴上展开,像“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花期本就是短暂的.而这里用“幽灵的显现”显然是把花开花谢在时间上压缩到一呼一吸之间.枝条上的花瓣在动态的作用下,像星星之火由少至多终成许多花瓣,此处特别像电影里的特写镜头枝条上的花的次第开放.

我们再把两句合起来看,容易抓住的特点是比喻.本诗若单指意象的对应,是把人脸比作花瓣,如“人面桃花相映红”,然而二者的不同之处也正是本诗的一个妙处:把人脸比作花瓣.地铁车站里的人面想必更好似花朵分散的花瓣儿零零杂杂.比喻的第二个层面是添加了背景:“地铁车站的人脸”比作“黑色纸条上的花瓣”,有色彩的渲染,使两幅画的层次清晰不至于单调.更是有“幽灵般显现”的画龙点睛之笔,本诗(原诗)中并无动词,但是这个动态比喻却贯穿全诗.这种动态是“幽灵般的”似是而非、轻柔似梦的朦胧动态.加以这一动态效果,本体的地铁车站里的人脸动起来了,在人群里忽闪忽亮;喻体则正好构成了前文论述的“时空意义上的花瓣”.整体画面由静而动,由平面的图画化作立体的影视.

结语:

文本的分析、再解读这一过程始终是要贯穿的,只有在不断的审美阅读的过程中,文学的美才能灼灼其华、熠熠生辉.

相关论文

伊瑟尔的文学阅读理

此文是一篇文学作品论文范文,关于文学作品论文范文数据库,与伊瑟尔的文学阅读理相关电大毕业论文。适合不知如何写文学作品及文学批评及心理。

挑战文学阅读的碰壁之作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宗教方面汉语言文学专科毕业论文,关于挑战文学阅读的碰壁之作相关硕士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宗教及现实及什么事方面论。

文体学视角下的经典文学阅读

本论文是一篇语言学方面有关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提纲,关于文体学视角下的经典文学阅读相关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语言学及人文教育及。

拓展英语文学阅读的

本文是一篇文学作品论文范文,文学作品类有关毕业论文的格式,关于拓展英语文学阅读的相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适合文学作品及英语文学及英语教。

网络文学阅读做起

这篇网络文学论文范文属于现代文学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关于网络文学毕业论文格式范文,与网络文学阅读做起相关文学论文选题。适合网络文学。

文学阅读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指向

该文是社会语言专业文学作品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关于文学作品毕业论文范文,与文学阅读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指向相关论文范例,适合文学作品及。

大学生·诺奖·文学阅读

本文是一篇大学生论文范文,大学生相关毕业论文的格式,关于大学生·诺奖·文学阅读相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大学生及网络文学及文学作品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