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际改写下的电影

时间:2024-03-29 点赞:44533 浏览:84588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论文是一篇电影类汉语言本科论文范文,关于符际改写下的电影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电影及诗学及符号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电影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 :本文从人们对视觉文化的需求出发,借助Jakobson对翻译的定义3——符际翻译,解释小说改编成电影也属于一种改写,并从Lefevere的诗学观以《追风筝的人》为例对其进行了分析.

关 键 词 :符际翻译 改写理论 诗学 电影

最近几年来,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文化的疆界变得越来越宽泛甚至越来越不确定.过去一度被精英知识分子奉若神明的“高雅文化”已被放逐到了当代生活的边缘,大众文化越来越深入地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知识生活和娱乐生活,而且也大大地影响了人们的审美趣味和消费取向,并且使我们这个时代越来越显露出消费社会的特征.“这必然也会使人们想到当代文化艺术批评新近出现的一种“图像的转折”.由于这种蕴涵语言文化意蕴的图像脱离不了语言文字的幽灵,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还承担了原先语言文字表现的功能,因而我们又可以称其为“语像的转折”,这样便可将诉诸文字的语符合诉诸图画的图像结合起来.”[3](P206) 同时,将小说改编成图像与文字并存的电影的发展,“对人们的文化消费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他们不需要去花费很多的时间阅读厚厚的长篇文学名著,只需在自己的“家庭影院”里花上一两个小时就可以欣赏到一部世界文学名著所提供的审美愉悦;同样,不少从事精英文化产品—文学研究的学生也改变了过去那种沉溺书斋中阅读经典文学的做法,代之以观赏和研究更容易激发审美情趣的电影或电视.”[3](P204) 于是,要想影视受到更多人的关注,那么“如何使小说更好的‘翻译’成图文并茂的电影?”成为翻译研究者关注的对象,他们的文化研究开始出现了“视觉转向”.其实早在Roman Jakobson 对翻译的三个方面进行的界定中就已经涉及到了语言文本到图像文本的转向.“他把翻译分成了三类:语内翻译(或改用其他说法是通过同一语言的另一些符号对文字符号做出的解释),语际翻译(或翻译本身是通过另一种语言来对文学符号做出的解释)和语符翻译(或变异是通过非词语符号系统对文字符号做出的解释).符际翻译不仅体现在对公共场所一些指示语的图示,同时也体现在将语言文本改篇成图文并存的形式.”[1](p145)

语符改写

“Lefevere的改写理论提出翻译是对源文不同程度的改写,还将翻译研究的范畴扩展至以往只被作为创作的其他文学形式如文学评论、传记、文学史、仿作、百科全书等;Lefevere还指出,操控翻译活动过程从选材到接受以及产生影响的还有诸多文化因素.这就从形式和内容上极大地拓宽了翻译的概念和翻译研究的内涵,传统译论的原文至上、语码对等转换的观念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依据这一理论,翻译活动中的原文(original)也是源文(source), 即信息的来源, 为改写和创作留出了空间.”[7](p211) 尽管Andre Lefevere的改写理论涵盖了语内改写、语际改写和符际改写的三种形式,赵文静老师也曾在《语际改写的文化思考一以胡适的改写为案例》采用改写理论,以新文化运动中胡适的语际改写实践为案例, 论证改写形式在文化转型期对翻译史研究的重要价值.本文将重点关注第三种形式——符际改写,以《追风筝的人》为例,探讨改写在“视觉转向”中对人们的生活所起的作用.

诗学—《追风筝的人》

《追风筝的人》,原名The Kite Runner是Khaled Hosseini的处女作,自2003年在美国出版以来,霸占了美国两大权威畅销书排行榜《纽约时报》排行榜、《出版商周刊》排行榜长达80余周,声势超过红透全世界的丹布朗的《达芬奇》.“它是 2008 年国内引进版畅销小说之一.现有两个中译本:一个是由李继宏先生翻译的简体版本《追风筝的人》,另一个是李静宜女士翻译的繁体版本《追风筝的孩子》.”[3](p53)自引进后,在国内也大受欢迎,成为人们娱乐消遣的必读之物.而在2007年以电影的形式在美国上映后,从视觉上给了人们的又一次震撼.所以本文以此书为例,讨论从改写理论——符际改写的视角看改编后的电影.


改写理论认为翻译是译者对文本的操纵,使文学以一定的方式在特定的社会里产生作用.意识形态和诗学是决定翻译文学作品的形象的两个因素.翻译创造了原文原作者、原文化的形象,而一切改写不论其意图如何都反映某种思想意识和诗学.“Andre Lefevere 将诗学解释为两个方面:一是指文学技巧、文类、主题、典型人物和环境以及象征.二是指关于文学在整个社会系统中的角色,即文学应是什么的观念.前者构成文学的功能,而后者则主宰着文学作品的影响程度.”[1](p29)

下面从诗学的两个方面对《追风筝的人》进行分析.

(1)诗学指文学技巧、文类、主题、典型人物和环境以及象征.首先电影与小说的叙事艺术不同:“小说的第一要素是语言,小说用语言来塑造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它还用语言来展现现实事件、自然景象以及思维的过程,而电影则以影像组合而成的相关镜头作为自己的媒介.”[2](p4)媒介的差异构成了二者不同的艺术符号,小说——文字符号系统,电影——视听符号系统.文字具有能指和所指结合的随意性和约定性,诉诸观众视听的影像符号是观众可以直接感知的实在物质形态.文字符号是一种抽象概括的、象征性的、隐喻性的、分析性的语言;电影的视听符号是可以看见和感觉到的.基于这样的差异,小说在表意时经常通过各种各样的修辞使描绘的人和事物形象化,让这些被描写的对象变得具体而生动;电影修辞一般以特定影片整体形态中的特定对象物在视听运动组织中的某种突出点来比拟.在叙事手段上小说特别是小说常用的叙事手法是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而电影的叙事手段则采取一种把现实的片断并列、连缀起来的方式,这就是电影中常会出现的非语言形式.

(2)诗学指关于文学在整个社会系统中的角色.媒介的差异导致了接受的差异:“文字符号激起人们记忆中存储的形象,文字符号是抽象的,必须借助读者的想象才能实现自己的表意.而影像的接受则是直接感知,具有直观性的特点.电影追求画面美、造型美、音乐美、色彩美等审美要素,小说则追求言外之意,韵外之致,景外之景,象外之象,正是媒介的差异形成了小说和电影各自的长处:小说是想象的、内视的艺术,长于营造想象的空间,富含深层的和隐喻的意蕴,具有审美的无限延伸性;电影是直观的艺术,长于具体的形象描绘和生动的画面营构,声光影尽管魅力无限,但长于此也止于此.”[2](p4)随着全球化时代精英文学市场的日益萎缩和大众文化的崛起,人们的视觉审美标准也发生了变化,即从传统的专注阅读文字逐步转向越来越专注于视觉文本的阅读和欣赏.电影的传播速度和接受的对象远远超过了小说,电影以一个“译者的身份”在向人们“翻译”过去、现在、未来发生的事情.正如小说《追风筝的人》,让人们对1979~1989年在阿富汗发生的战争有所了解,对人性的善恶有了新的感触.

电影源于小说,又异于小说.正如法国高等电影学院的教授艾·菲兹利埃写道:“一提到文学带给电影的好处,首先就会想到改编.我们应该看到,文学除了能够为电影化的移植提供作品外,它还能够(而且首先能够)为真正的银幕创作提供丰富多样的题材和形式:神话和传奇、主题、情境、体裁、风格、美学观念,尤其是语言风格、人物心理和读者心理等方面的宝贵经验”.虽与过去语言学派的传统翻译观存在很大差异,但是从文化的视角出发的广义翻译使这个理论站住了脚:把小说改编成电影也属于一种翻译.

相关论文

借助原声电影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水平

关于学生及电影及原声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关于学生论文范文样本,关于借助原声电影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水平相关论文范文,对写作学生。

英文电影汉译名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本文是一篇语言学论文范文,关于语言学相关毕业论文范文,关于英文电影汉译名看中西方文化差异相关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适合语言学及片名。

电影票房数字真实吗?

本文是一篇票房论文范文,票房相关电大毕业论文,关于电影票房数字真实吗?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适合票房及互联网金融及杂志方面的的大学硕。

电影与广告的联姻

本文关于广告及广告营销及电影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广告方面论文范文集,与电影与广告的联姻相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对不知道怎么写。

基于4P理的国产小成本电影营销策略

本文是一篇营销模式论文范文,关于营销模式方面硕士学位论文,关于基于4P理的国产小成本电影营销策略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适合营销模式及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