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暖还寒的明媚

时间:2024-04-10 点赞:42302 浏览:78364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此文是一篇爸爸论文范文,爸爸方面论文范本,与乍暖还寒的明媚相关毕业论文范文。适合不知如何写爸爸及文化及文学方面的当代文学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爸爸类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的作为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 :寻根文学代表作《爸爸爸》把笔触深入到了民族文化之中,既追寻“根源”,在作品中呈现出了一幅瑰丽奇特的文化空间,又找寻“劣根”,用理性来审视民族文化的腐朽成分,从而使作品具有了繁复的审美意味和批判的高度.但是,同其它寻根作品一样,《爸爸爸》中也不由流露着对传统文化的得意赏玩,由于对其有着根本上的摇摆态度和暧昧,作品的思想力度被削弱.更重要的是,寻根文学最大的努力也只是一种文化的批判性重铸,无法从本体上实现超越,这一局限性注定了寻根潮流的思想境界.


关 键 词 :寻根文学,《爸爸爸》,丙崽,重铸,困境,超越

韩少功这样写道:“作家们写过住房问题,特权问题,写过很多牢骚和激动,目光开始投向更深的层次,希望在立足现实的同时又对现实世界进行超越,去揭示一些决定民族发展和人类生存的谜.” 这种反思是80年代中期作家们的一个普遍的意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寻根文学既是伤痕文学和反思文学的自然顺延,又是对伤痕文学和反思文学的再反思.在这些作家的逻辑里,文学的出路,文学的根就在于这些“民间世界”.韩少功宣称:“文学有根,文学之根应该深置于民族文化传统的土壤里,根不深,则叶难茂”.尽管“寻根”者具体指向不尽一致,但不约而同的都大致定位在规范和主流之外的民间文化土壤.对被“”所断裂了的民族传统文化,作家们接合和重铸的试图非常明显.

韩少功的《文学的“根”》一开篇就焦虑地问道:我“常常想一个问题:绚丽的楚文化到哪里去了”据说这个问题后来在一个朋友的“湘西寻访”中有了初步答案:她“回来兴奋地告诉我,找到了!她在湘西那苗、侗、瑶、土家族所分布的崇山峻岭里找到了还活着的楚文化.那里的人惯于‘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披兰戴芷,佩饰纷繁,萦茅以占,结绳以信,能歌善舞,唤鬼呼神.”韩少功寄厚望于湘西灿烂的楚文化,他在《爸爸爸》这篇小说把追寻的目光一直投向了偏远、落后、充满这古风的语言和怪异的习俗、神秘的鸡头寨.这里充满着大自然的原始况味和“岔路鬼”“放盅”这些鬼魅的传言,鸡头寨的人与世隔绝,无论魏晋,在这里一个玻璃瓶子,一盏破马灯,一条能长能短的松紧带,一张旧报纸或一张小照片,一双皮鞋都是那么新鲜的玩意儿.人们生活在他们老祖先为他们创造的古老的文化习俗里,历经着他们繁衍,生活,争斗和毁灭,俨然是一个中国版的马孔多世界.这种难以用一种简单的评述来定位的生存空间正是韩少功的小说智慧,我们不难发现,弥漫着鸡头寨世界气息的《爸爸爸》也有着扑朔迷离的审美境界,让人难以简单地坐实其意旨.《爸爸爸》存在着巨大的阐释可能性,而这些可能性是并存的、互补的,这也许就是韩少功向着民族文化深处找寻的真实动因.

像其它被划归寻根文学的作品一样,《爸爸爸》的文化追寻最直接的成果就是呈现出了一种地域性民间文化风情,这是对深埋在中国文学作品中的政治意识形态的有效超越..在《爸爸爸》中,韩少功塑造了丙崽这么一个奇特的形象,“他生下来时,闭着眼睛睡了两天两夜,不吃不喝,一个死人相,把亲人们吓坏了,直到第三天才哇地哭出一声来.”丙崽只会说“爸爸”和“×妈妈”两句话,他那句“×妈妈”“并无实在意义,完全可以把它当作一个符号”.丙崽的存在似乎毫无价值,“活着还不如死了的好”.然而恰恰是他总是活着,永远穿着开裆裤,挂着鼻涕,长着脓疮,垂着硕大无比而又空空如也的脑袋,额上布满皱纹――一个永远停滞在“十三岁”的小老头.这个神秘而丑陋的形象象征了民间传统文化的瑰丽与腐朽的杂糅状态,而失语的丙崽也正是人们无力把握世界、无法表述自我、弱小无助浑浑噩噩的存在状态的写照.

对人生命意义的理解,正如丙崽娘所说的那样,“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去就去了”.活在世上,鸡头寨人最大愿望是――活着有“话份”,而这“话份也是一个很含糊的概念”,这其实是暗示了鸡头寨人生活的无着.“寻根”本身就意味着不仅要寻找民族文化的“根源”,还要寻找出民族文化的“劣根”,这或许正是丙崽这个混合象征体的生成理性.“中国人某种程度上就是‘丙崽’.随便喊‘爸爸’,代表着中国人的盲从、迷信、依附的一面.这隐喻着中国当代人不是依附传统,就是依附西方,于是便由过去的‘爸爸’、今天的‘爸爸’、‘老爸爸’、‘新爸爸’、‘后新爸爸’,等等.另外一点就是,一旦我们进行文化批判,那就对被批判的事物骂‘×妈妈’,我们对待传统、对待西方,都骂过‘×妈妈’,就是这么摇摆和愤怒的态度.”这两种判断都是有问题的,而这在某种程度上却正是我们的“嘴脸”,丙崽就是一个巨大的文化隐喻符号.《爸爸爸》正是站在这个现代意识的高度,对民族文化形态进行了一次理性审视,探询了在这种文化形态下的生命本体意识,并力图从文化的角度找出造成现代中国人生存困境的埋在民族文化心理深层的劣根.在此,韩少功的《爸爸爸》的寻根意识与鲁迅揭示“国民劣根性”的启蒙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寻根文学接续起来了失落的五四新文学传统,为“”后中国文学回到健康的发展道路迈出了极为重要的一步,使得中国文学在“十年浩劫”的黑暗之后进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明媚世界.

二、

韩少功在与王尧的对话中谈到,“有些‘寻根’之作变成了跳大神,卖野人头,‘民情风俗三日游’,被许多读者怀疑和诟病,也在所难免和合情合理.”这是一个非常清醒的认识,然而,在对文化的追寻之中,态度暧昧的寻根者也在所难免多少会对那些民俗风情进行些失态的赏鉴.具体到《爸爸爸》这篇小说来说,对鸡头寨这一文化生存空间的呈现之中,也不乏着“炫”民情风俗而有的文化“眩晕”.《爸爸爸》第一节让丙崽隆重出场之后,第二节着力铺染鸡头寨的生存空间的颇具文化意味的风情.

韩少功为了把云笼的大山,“岔路鬼”的传说,撒尿的破法和蛇的好淫之说等诸种神秘奇特的鸡头寨氛围串联起来,用一个很有意思的过渡:“说就说了,吃饭还是要靠自己种粮”,“种粮是实在的,蛇虫瘴疟也是实在的.”在这个过渡里,有几个很关键的标识词:“说就说了”,“种粮”,“实在的”.“说就说了”这一个标识词把前面遥远虚空的传言拉回到现实的层面,过渡到吃喝拉撒的现实世界,说什么都是不顶用的,“种粮”才是脚踏实地的.而在“种粮”与下面的蛇的出场及其传说之间,韩少功硬拉了一个牵强的标识词“实在的”,通过“实在的”这一标识词,“种粮”和“蛇虫瘴疟”之间建立了一致性:都是实在的.其实不难看出,这里的一致性的构建是很潦草的.综观全文,我们也很难找出蛇的这一传说的出现有什么特别的用意,这一传说其实最大的作用就是一种文化氛围的装饰性,韩少功不惜草率地设计了这么一个过渡,也不过是为了装饰一下它急于描画出的鸡头寨的民族传统文化生存空间.我们当然没必要把这视为“民情风俗三日游”的粗陋招揽,但还是不难从中看出其“炫”的冲动.

之所以在这里不要其烦地纠缠于这么一个细节,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这一牵强的过渡还暗示寻根者对这些文化之根的留恋态度.虽然韩少功发现了“爸爸”和“×妈妈”,但是他并没有开除一个根除的良方,没有找到一个合理而又适宜的途径,生养出一大批健康的“子孙”.“通过对《爸爸爸》小说文本的观察,人们不难发现韩少功把‘现代’和‘寻根’两件事都做拧了,做别扭了,变成了一个四不像的东西.他把几乎是南辕北辙的两个文学文本人为地嫁接、叠加和强扭成一个文本,实际让人看出,《爸爸爸》在‘改造国民性’与‘文化寻根’这两个文学创作和精神向度的预定目标上似乎都不太到位.”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文化寻根者的寻根冲动从根本上缺乏一种原创性的创造观念.吴炫有种文学穿越理论,认为文学经典作品必须要完成本体性的否定,要能够穿越政治文化和既定的文学经典,完成自己的一种创造性的认识论建制.他认为“中国当代文学和现代文学,以及中国古代文学的相当一部分作品没有达到那个深处”,而这个深就是指“一个作家对这个世界的独到的理解,由此外化出自己的创作方法与表现形式.这个理解最高层面是哲学――它一方面穿越的是政治和文化,并通过政治和文化走向人类关怀,另一方面穿越的既定的各种世界观,建立起作家自己的世界观”.这无疑是观照经典文学作品的一个有效的视角.吴炫指出,“如果用植物来做比喻的话,那么我认为一部好作品一定是作家以自己独特的对世界的哲学性理解作为‘根’,然后生长出自己的形式和创造作方法之‘叶’的.

“寻根文学”作为一种文学的思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没落也是必然的.《爸爸爸》最后这样写道:一位妇女走过来,对另一位妇女说:“这个装的潲水么”于是,把丙崽面前那半坛子旋转的光流拿走了.如果说文化寻根者最初让我们看到了一些明媚,看到了些“旋转的光流”,那么现在,在寻根者最后的摇摆里,这些“旋转的光流”也被拿走了,寻根者最终没有能走出其自身的困境.

相关论文

电子商务就业形势“乍暖还寒”

本文是一篇电子商务论文范文,电子商务类硕士学位论文,关于电子商务就业形势“乍暖还寒”相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适合电子商务及移动电子商务。

欧式的明媚情绪

本文是一篇现代建筑论文范文,现代建筑相关毕业论文格式,关于欧式的明媚情绪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适合现代建筑及家居设计及建筑。

远程教育,音乐教学明媚的春天

本文是一篇远程教育论文范文,关于远程教育硕士论文开题报告,关于远程教育,音乐教学明媚的春天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适合远程教育及音。

网络的明媚与哀伤

本文是一篇网络文学论文范文,关于网络文学类毕业论文范文,关于网络的明媚与哀伤相关硕士论文范文。适合网络文学及大学生及网络方面的的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