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特文学视域下的爱伦·坡作品创作特色

时间:2024-02-22 点赞:45776 浏览:90550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为您写文学作品毕业论文和职称论文提供文学作品方面有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与哥特文学视域下的爱伦·坡作品创作特色相关论文范文集,包括关于文学作品及哥特式及世界文学方面的论文题目、提纲、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是免费优秀的文学作品论文范文。

引言

西方文化中存在着一个影响广泛的哥特传统(Gothic Tradition),它是一种独特的具有中世纪复古风格的文化现象,涵盖文学、建筑、绘画、音乐、电影以及服饰等多个方面.18世纪后期,“哥特”又成了一种全新文学体裁的名称.在The Short Oxford History of English Literature(《牛津简明英国文学史》)(Andrew Sanders,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中对哥特文学有如下描述:这一批评术语涵盖了众多的反常性的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表现了自然力和超自然力的冲突与聚合.这类小说在18世纪最后的几年进入它的繁荣期,它的影响范围,“恐怖”的创作手法,从Charlotte Bronte到Charles Dickens时期,直至当代英美文学,可以连续地被感受到.哥特小说,18世纪中叶在英国首现,18世纪末19世纪初流行,一直以其独特的魅力而拥有广泛的读者.它独特的创作手法,也深深影响着各个时期,各个流派的文学作者,他们或者写作出影响深远,广受读者青睐的哥特文学作品,抑或将哥特文学的创作手法运用到自己文学作品的创作中.作品中弥漫着“黑色”的氛围,充斥着大量鬼怪、恐怖、阴森等非理性的内容.作品到处充满悬念,具有极其独特的艺术震撼力和影响力.哥特小说属于浪漫主义文学传统,因而被文学评论家们称为“黑色浪漫主义”(DarkRomantici).

哥特文学的产生及其流变

哥特文学的产生、发展直至消亡的过程,与西方社会200多年以来的宗教、文化及文学的发展紧密联系.“哥特”(Goth)原指在北欧居住,隶属于条顿民族(Teutonic Peoples)(即日耳曼民族)的哥特部落.从公元3世纪起,北欧的条顿人不断向南欧跃进.在这场对欧洲历史产生深远影响的民族大迁移中,条顿民族中英勇善战的哥特部落是同罗马人作战的主力军.在长达数百年的冲突与征战后,条顿民族终于在5世纪摧毁了势力强大的西罗马帝国.此后,勇敢的哥特人也相继在意大利、西班牙、法国南部以及北非建立了许多王国.哥特人的英勇善战在以意大利人为代表的南欧人心目中留下了创伤和仇恨交织的复杂心情.

在西罗马帝国毁灭约1000年以后,意大利的Vasari(1511-1574)又从历史的长河里翻出了“哥特”一词,并以此来代表一种于12世纪至16世纪期间欧洲盛行的建筑样式,其特点主要体现在城堡和教堂建筑中:尖峭的屋顶,厚重的石壁,狭窄的窗户,幽暗的内饰,阴森恐怖的地下道,空灵的意境等都是其样式特点的具体体现.虽然在文艺复兴思想家们的眼中,这种建筑样式极其野蛮、落后和黑暗,但它恰好是“黑暗时代”的绝佳体现.逐渐地,“哥特”一词被人们赋予了黑暗、恐怖、野蛮、神秘、中世纪等多元化意义.

18世纪中后期,“哥特”又被文学家们用来作为一种全新小说体裁的名称,“这种小说通常以古堡、废墟或者荒野为背景;充斥着凶杀、暴力、复仇、、等主题,或其他超自然现象出现;气氛阴森、神秘、恐怖,充满悬念”.1764年,英国著名作家霍拉斯·瓦尔浦尔(Horace Walpole)在其哥特城堡草莓山庄园里,创作了“奥特郎托堡——一个哥特故事”(The Castle of Otranto—A Gothic Story),以此开创了英国和西方哥特小说的先河.作品对恐怖气氛的渲染和“非现实主义特征”使其与当时盛行的现实主义小说完全不同.小说一经推出,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成功.此后,这种类型的小说就被正式命名为“哥特小说”,并作为一种小说体裁在英国得到确立.“奥特郎托堡”取得巨大的成功,使得当时的欧美作家们竞相仿效.19世纪30年代以后,哥特小说开始在美国出现,并繁荣发展,呈现内在化和心理化的趋势,各流派作家纷纷运用哥特手法创作哥特小说.

哥特文学的特征

关于哥特文学的特征,英国著名文学评论家桑德斯曾指出,“哥特式小说沉浸于鬼魂出没、突然死亡、地牢、妖术、幻觉和预言之中”.换言之,“哥特”小说的“哥特式”特征主要是指小说的“恐怖性”特征和“震撼性”效果.

1.“哥特”的特征:中世纪背景与恐怖性

中世纪时期孤寂荒凉的古堡、寺院往往是“哥特”作家选择故事发生的主要场所,深幽的走廊、幽暗的卧室,暗窗及秘密通道是这些地方的共同特征.这些特征明显的类型场景生动地刻画出了中世纪的环境.“哥特”作家们用逼真的细节描述引发读者的联想,让读者仿佛将自己置身于天主教迷信和封建王权时代,在心理上最大限度地激起出人们发自内心的“心灵的恐怖”.所以说“哥特式”小说荒诞的情节和恐怖的气氛只能在中世纪背景下得到充分展示.

2.悬念的设置:“神秘”与“恐怖”

悬念,又称“扣子”或“关子”,即设置疑团,不做解答,以唤起读者“紧张与期待”的心情,以此激发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悬念设置是“哥特”文学作品中常用来表现“神秘”与“恐怖”的有力手段,它将“哥特”小说“神秘”与“恐怖”的效果推上顶峰.阴森的城堡,迷宫式的地道,鬼魂、妖术、幻觉、预言乃至各种超自然现象是早期“哥特”文学作品设置悬念的常用手段.它将“神秘而又恐怖”的气氛与故事情节紧密结合,使作品到处充满神秘而又恐怖的色彩.此后的“哥特”作家们在营造作品的“哥特”氛围时,同样会特别关注悬念设置对气氛渲染产生的强烈作用.

3.超自然的素材:奇事、奇人、奇景、奇境

“哥特”文学作品中的男女主人公往往具有截然相悖的性格特征:男主人公往往充当小说中的反面角色,抑或是作品“邪恶”主题的体现者;而女性则往往具有易于打动人心的慈爱与柔弱的天性.如《奥托兰特堡》(The Castle of Otranto)中,美丽贤淑善良的新娘与举手投足都充满邪恶的曼弗蕾德形成强烈的对比反差,善与恶、美与丑在彼此对立中得到彰显.在此后的“哥特”小说里,罪恶主题成为故事的主导,并朝着更为“神秘”与“恐怖”的方向前进. 爱伦·坡创作中的哥特传统

埃德加·爱伦·坡(1809-1849)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位自觉地把短篇小说视为一种独立文学体裁的作家.他是气氛营造的大师,神秘的诗篇体现了他一贯的“为艺术而艺术”的创作主张.坡最著名的文艺理论便是“效果统一论”(Unity of Effect),他强调在作品中首先确立某种效果,再为追求这种效果而思考创作.可以说,爱伦·坡实现并推动了哥特式小说在美国的出现和发展,为“哥特”小说朝内在化、心理化方面发展树立了旗帜.坡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代表性非常强的“哥特”故事.他的作品篇章结构严谨,情节紧凑,跌宕起伏、逐步推进、引人入胜,如《泄密的心》、《厄舍古屋的倒塌》、《红死魔的面具》、《黑猫》等,全是经典巨著.因此,坡也被誉为“侦探小说的鼻祖”、“科幻小说先驱”、“恐怖小说大师”.

坡曾说,一个美丽的女人的死亡无疑是世界上最具有诗意的主题,而恐惧,则是人类心灵深处最永恒的主题.爱伦·坡的哥特式小说,风格怪异离奇,充满恐怖气氛,甚至可以更准确地称其特征为“心理式哥特”,因为他通常都把人物置于他所创造的特定环境中,对其心理活动刻画得准确、细腻、真实,能深入读者的内心深处,展现人类最原始的需求和本能,细述大众灵魂深处最不愿直面的丑恶和最想深藏的内心隐秘的想法.

爱伦·坡擅长创作恐怖心理小说,善于对人物心理加以描写并突出道德探索和人性冲突的主题,可谓在凄美的惊悚中写尽人类灵魂深处的善恶纠葛以及对死亡和惩罚的惧怕.作为“心理式哥特”小说的鼻祖,坡的作品中体现了非常强的“哥特”特色,更重要的是,他创作的作品对维护当时道德规范和社会秩序的主流文学作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海勒·特丽在她的《恐怖的快感》(The Thrill of Horror)中曾说,悬念和空白的设置是爱伦·坡小说创作的一大特色,它会给读者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并使读者陷入紧张激烈的悬念解决过程中.读完了坡的作品后,读者不仅可以获得紧张后的放松,还能从中获得快感.

在其短篇小说创作过程中,坡除了传承18世纪哥特小说传统的基础外,还努力对作品的创作进行改良和创新,这使得恐怖小说的“恐怖”氛围营造上升到“心理化”的程度.不同于传统哥特小说,坡改变了传统的创作定式思维,开创了心理分析的先河,并将恐怖意境根植于读者心中.坡在文学创作中主张“创新”,其小说的死亡主题以及艺术成就巧妙地体现了坡小说的独特性及预期的恐怖魅力,而这种恐怖来自灵魂,这也是爱伦·坡在文学史上能获得“开拓者”称号的原因.可以说,爱伦·坡之所以卓越是因为他对哥特小说除继承外还有超越,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坡创立了著名的创作理论——效果统一论.坡强调效果的统一,他认为,一部作品的所有要素、主题、情节和基调都必须为作品的艺术效果服务.他提出“一个聪明而精巧的小说家从事创作,要事先精心筹划,构想出某种独特的、与众不同的效果,然后再杜撰出一些情节——他把这些情节联结起来,所做的一切都要最大限度地有助于实现他预先构想的效果”;“每一件事,每一细节,甚至一字一句都收到一定的、统一的效果,一个预想的效果,一个印象主义的效果”.这就是著名的“效果统一论”.坡的小说都是以第一人称来叙述故事的.使用第一人称可以使读者能身临其境地进入作者创设的场景中,让故事情节更显真实,读者似乎可以化身成故事中的人物,直接去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更贴近地与作者对话,更好地剖析叙述者本人的精神世界和心理状态.对于作家来说,使用第一人称也可以使叙述者在叙述故事时能更好地呈现更逼真的场景.

其次,坡促使了哥特小说内化,也就是达到了“心灵的恐怖”.在传统的哥特小说中,往往是通过外部环境或者是外在的事物实现令人恐惧的效果.而爱伦·坡的小说的独特之处就在于,他所描述的“恐怖”并不是外在的简单层面,而是挖掘出了人类心灵深处最恐惧的东西.他使得读者在阅读他的作品时,将潜意识里的抹不去的心结揪出来,转化为意识,然后去分析它、化解它.为了实现这种“心灵的恐怖”,坡在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他设计的情节环环相扣,让读者与讲述人一起置身极度焦虑和极端恐惧中,使读者充分体会到人在被某种不可思议、不知根源何在的可怕力量捉弄并伤害时,内心绝望与恐惧所能达到的程度.在坡创设的场景里,假设当时一根绣花针落到地上,那声音都能令人精神崩溃.在作品《红色死亡假面舞》(The Masque of the Red Death)中,坡描绘了这样一个梦境,表面上大家都在奢侈享乐,其实内心深处却都惶惶不安,因为他们不知丧钟何时会响起,他们害怕与死神的狭路相逢.

最后,坡的作品可信程度更高.传统哥特小说为了达到恐怖的效果,描绘了大量超自然现象,创造出很多精灵鬼怪,这些显然不够真实.对于小说作品情节的设计,坡非常注重其真实性,他认为:“情节是必不可少的,但它不能超出可信范围,所使用的材料也必须属于真实生活”.一方面,坡以其极具瑰丽色彩的想象让世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另一方面,对于作品创作,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真实性,并格外强调对作品细节的刻画.他凭借缜密的逻辑思维和精妙的心理分析,融合他的浪漫主义气质,使看上去离奇古怪的事件能够以一种合乎情理的方式呈现给读者.世界著名电影导演希区柯克曾经高度评价过坡创作的真实性.他认为,坡作品中讲述的故事难以令读者相信,但他缜密的逻辑思维又会给读者造成“同样的事情很可能明天就会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看似矛盾,实属必然的印象.

结语

“哥特”小说曾在西方文学史上盛行一时,它所体现的对恐怖气氛的渲染和设置神秘悬念的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至今仍然被许多作家沿用,它影响了当今流行的恐怖和犯罪类型的小说,并将其上升到更高的艺术领域.在爱伦·坡时代,他是影响力最广泛的作家,其作品的内化程度相当之高.他融合和协调了多种艺术手法来实现其欲达到的恐怖而又神秘的效果.美国著名小说家斯蒂芬金(Stephen Edwin King)对爱伦·坡推崇备至,称他为后辈难以超越的“真正的恐怖大师”.可以说,爱伦·坡不仅是美国的,而且是世界的.事实上,爱伦·坡的短篇小说不仅对哥特文学的发展有重大意义,同时也开创了许多欧美文学流派的先河,对世界文学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相关论文

爱伦·坡作品中的复仇母题

本论文是一篇比较文学方面有关硕士论文题目,关于爱伦·坡作品中的复仇母题相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比较文学及文学创作及文学。

世界文学视域下的学术建构

本文是一篇世界文学论文范文,关于世界文学相关大学毕业论文,关于世界文学视域下的学术建构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适合世界文学及比较文学及。

爱伦·坡小的哥特式恐怖美

本文是一篇哥特式论文范文,哥特式相关专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爱伦·坡小的哥特式恐怖美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适合哥特式及哥特式风格及。

莎士比亚文学作品创作特色审美

该文为关于文学作品电大毕业论文范文,与莎士比亚文学作品创作特色审美相关汉语言文学论文评语,可作为现代文学专业文学作品论文写作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