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底层文学的总体特征

时间:2024-01-14 点赞:44732 浏览:86214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这篇文学创作论文范文属于比较文学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关于文学创作方面毕业论文,与新世纪底层文学的总体特征相关汉语言文学自考论文。适合文学创作及底层及当代文学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文学创作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关 键 词 : 切身体验 总体特征 求生者 心灵世界

摘 要 : 每一时代都有属时代的底层写作者和它的底层文学.先应具备一种底层写作者的素养和气质,才会有所属时代的底层文学.对底层文学的界定,虽值得商榷,但只要我们锁定特殊的时代,就会对其有另外的阐释和它所归属的特殊含义.新世纪底层文学具备这样的特征:底层写作者坚持在生存中的写作,独特的题材、视阈与叙述方式,对小人物生存处境的描绘转到心灵世界的挖掘.

新世纪底层文学是在新的世纪里出现的一种创作趋向,从事底层写作者“却另有一种孤独而执拗的写作力量在用尽生存之力呼喊着敲打着文学之门”①,底层文学作为一种异质性的文学创作逐渐引起批评界和理论界的关注,但在阐释底层文学方方面面时,做了无不偏激的评论.认为底层文学创作无疑是一种“细节肥大症与破坏性的社会经验”的创作,主题先行论,题材雷同化,艺术的缺陷,界定的待商榷等字眼成为批评的靶子,实有其理,但在很大程度上却是对当前文学创作趋势多样性的贬斥,对底层写作者实绩的否定,对弱者的“排他性”.文本无力对这些观点逐一论证,这也不是笔者论述重心所在,仅试图对新世纪以来,在特定时代所催生出的一些“在生存中写作”②的写作者、作品的管窥,并结合以前的文学现象和创作经验,总结出新世纪底层文学的总体特征并赋之以归类与阐释.

一、切身体验:注重在“生存中”的“写作”

杜夫海纳认为:“感情的爆发可能表现为一种特征,但它绝非原始的反应.”③对底层文学的描述是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源于情感的猛然爆发,怀有充足的社会生活体验,具有宽广的胸襟,有发自内心的社会良知,饱蘸着感情的笔触,不高蹈于文学的功利,不趋向媚俗,他们能够流溢着地狱般的沉重与心酸,渗入到“求生者”心灵的本质地段.写作者自身处于求生存的处境,也更能促使他去捕捉生存艰难的探寻,执迷于在作品中营造一种理性的思考和悲凉的氛围.以他们“边求生边写作”的特殊经历,使得他们类似于或自己本身就亲身经历过以“求生者”的视觉审视城市和乡村,以一种平视的眼光来零距离的姿态审视“求生者”,摈弃以知识分子那种高傲的姿态,以底层写作者固有的偏见,以更加细节化心灵化的描写,向我们传达求生者在底层求生存的真实处境.作家在娓娓道来而有饱含心酸的笔触下并不是把城乡经验,矿厂体验仅仅局限于对经验的简单传达上,而是在最通透的认识里,将存在的眼光、心灵渗透于“求生者”的灵魂中去,使体验的传达升华为对存在的追思,对苦难的深刻剖析,以此牵引着对生命一个实惠的继续.

我们说底层文学写作很大程度上不同于其他形式的文学创作,是因为他们完全具备一种时代真相和底层生活逻辑.底层文学创作大多反映生活在底层的各行各业的“求生者”,底层写作者有较丰富的生活阅历,饱受生活的艰辛,经受别人的歧视,因此文学作为最能倾诉的对象随之成为他们解脱心灵痛苦的工具,仅凭着感悟与良知,把生活在社会中的留守农民、进城农民、厂矿工人所经历的心酸付诸文字,“用自己的笔,站在世界被压迫的、没有话语权和需要援助的人一边,行动和写作”④.

底层写作的切身体验,主要是根源于他们的生存处境,他们身怀感伤,都凝聚着底层心态,具有一种发自内省的底层意识,对小人物的生存状态,人生命运,精神心理状况的体认及情感是得于自身的经历与心灵的触动,作者的叙述立场总是站在不幸者的角度隐隐作痛地抒写“求生者”对“求生存”的向往、迷惘和执著.这并不是个别学者所说的“一种典型的‘苦难焦虑症’式的写作”⑤.就底层写作者而言,如王手,我们从他的简历上看,他当过泥瓦匠、工人、技术员,跑过供销、做过生意,其作品《乡下姑娘李美凤》如有实感,再来看白连春,在他看来,主要擅长诗歌,也写多部小说,他是一个“点着煤油灯”写作的农村青年,其诗歌小说创作反映了底层“求生者”的艰难生活,他往往在荒凉贫困中搜索素材,在默默的悲哀中流露感受,他的农民身份和本能直觉使他发现两个在山村田埂上东倒西歪地挑着萝卜去城里卖为孙儿凑学费的爷儿俩(《二十一世纪的第一天》,白连春).他以农民的身份农民的话语揭开农民生存艰难的帷幕,在城市的喧嚣中营构渗满心酸的文字.荆永鸣凭着自己的特殊经历,以特有的眼光和具有捕捉底层人生活的意识,与笔下的人物进行“零距离”的接触,描绘他那“希望与现实中默默地甚至不反抗地争取着生存的地位和权利”的小人物,如《北京候鸟》、《白水羊头葫芦丝》等,都是以亲近者的身份接触底层人物并抒写其生存命运的.

写作是作为时代的见证.如果没有情真实意的底层写作者,没有深入到底层写作并以展示底层“求生者”的作家,那么这个时代不会出现富有诗意的文学.罗伟章、刘庆邦、叶向阳、陈武、瘦谷、熊育群等都是描写底层“求生者”的写作者,他们的创作都凝聚着底层心态,具有一种发自内省的底层意识.

二、表现深切:独特的题材、视阈与叙述方式

现实是任何一个作家都无法逃避的,真实真情真切关注他们的现实处境,关怀他笔下的弱势群体,乃是作为一个有道德素质的作家的衡量标准之一.现实主义是中国的一个重要传统,在20世纪80年代,现实主义在失去了它昔日的荣光,否定现存文化体制和社会意识形态,反抗陈旧的艺术传统的先锋文学占据了主流.与此同时的是新写实主义小说的掀起,新写实主义小说注重选择市民烦恼生活小事为小说题材,注重写作的贫民化、生活化,池莉、方方、刘恒们所关注的就是市民属性生活.


如果我们把20创作称为政治现实主义和生活现实主义的话,我们更有理由把新世纪底层文学称为生存现实主义,它完全以全新的姿态在不起眼的角落登上文坛,并一开始就显示出它的张力,我们说现实主义的核心问题是真实性,真实地反映生活.底层写作彰显“求生者”的故事,展露出现代生活的平淡与复杂,艰辛与无奈,写作者以城乡和矿厂为创作背景,以“求生者”生存和命运现状为抒写对象,其篇幅以中短篇为主,并采取新闻式表征“求生者”的生存本相.“求生者”的文学叙述以写实的手法,力图真实地反映当今社会不合理的现象,揭示底层“求生者”的痛苦,通常以留守农民、进城求生者、下岗工人为抒写对象,底层写作者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植根于社会的快速发展,经济解构的转型,反映新世纪底层民众生活现实,具有真实性和时代性.生存现实主义重在生存,作者的笔墨重在描写底层“求生者”最勤劳、最本真、最吃苦的一种质素,就是有了这种质素,但车小民(《拉车人车小民的日常生活》,陈武)、“他”(《一天》,瘦谷)们还是难以争取活着的权利.

生存现实主义关注的是小人物的生存命运,在人物塑造时,并没有浪费较多的笔墨去塑造英雄人物,底层写作者的出发点在于用中短篇小说的形式更能快捷地反映底层“求生者”的生存本相,也更能在第一时间内对读者产生震撼,同时写作者为了达到真实性的目的,甚至采用了新闻式的叙述方式建构人物画廊,力图本真地反映底层人的生存惨相.熊育群的《无巢》,故事“以新闻取材,新闻视角,新闻叙事”的方式讲述了一个贵州黄包包村的小伙子郭运为了建造一座房子娶妻子而到广州奔波,遇抢求救无望,在精神上处于极度紧张时,随手抱着一个小姑娘扔下天桥,随后在绝望中跳桥的凄惨命运.实际上,底层写作者对“求生者”的生存和命运现状充溢了无边爱意和无私的悲悯情怀,对他们的生存处境和承受的心里冲击,作出了独到的体认和剖析.

三、心灵抒写:挖掘底层小人物的内心世界

“‘新’显然不仅是一个时间性的描述,倒是更应该成为一种具有前瞻性、召唤性的本质界定和理论倡导”⑥,这是出于一种理论研究动态和现时的逻辑思考,是对新所发生的创作趋向的前沿性预测和窥视,以崭新的面貌迈向现代和未来,它一反上世纪90年代以降的写作姿态,以更加开阔的眼光,沉重的心态,坚实的笔法,对生存现实的沉重予以展示,对他们求生存中的漂泊感、孤独感、焦虑感予以剖析.如果说新写实小说注重的是“真实客观地展示普通人的世俗生活和生存困境”⑦的话,那么底层写作者着力抒写的是“求生者”的生存处境进而转向挖掘其隐含的内心世界,它与新写实小说写作最大不同就在于深入“求生者”的魂灵、发觉其内心的痛苦,捕捉他们的心灵动向,它并没有从表面去彰显日常生活鸡毛蒜皮的生命躁动,作家更倾心于真实地体悟到在现代性张力下的切肤之痛.新世纪底层文学着力于对“求生者”这类小人物的描写,通过在细节的描写中管窥他们心灵的镇痛,淡化了故事的宏大化叙事,20中的英雄人物豪言壮举退场,试图从细节的描写中揭示小人物心灵的、焦虑和孤独的生存本相.

如果说20世纪小说的叙述在于张扬人性的解放、“兽性”的爆发,那么新世纪底层文学叙述的主要是生存的,即向土地、城市求生的.刘庆邦对矿区“求生者”的追求,作了深刻的透视和阐释,如《卧底》、《红煤》.

由于受生存的驱使,迫使这(下转第45页)(上接第33页)些“求生者”满怀希望其结果又是失望地寻求生活,他们总是在生存过程中充满不安和焦虑――生存的焦虑和身份的焦虑.和新写实小说关注市民阶层凡俗悠闲生存境况不同的是,底层写作者特别偏好于细致地揣摩“求生者”心灵的双重焦虑.走进城市,向城市求生,而城市只允许他们付出体力,在精神上拒绝他们,甚至是以鄙视的目光回避他们,“这种物理距离的接近和社会距离的疏远相结合,正是都市化的一个典型特征”{8},而都市化的掀起,在某种程度上说正是新世纪底层文学中小人物产生生存焦虑和身份焦虑的真正根源.

作品中的小人物在寻求生存的希冀中,不仅存在心灵双重的焦虑,而且也使他们产生种种强烈的孤独感,“求生者”不能被城市接纳,属于城市的仅是其身体,而精神上仍归属乡村.孤独来自于寻求生存者对自身命运的体察,对自身追求无法实现而遭遇威胁继而产生恐惧之后的自我扩张性结果.“作为一种深度的心理体验,其重要表征便是主体与对象相疏离而导致的一种刻骨铭心的精神空落感.”{9}当主体向对象求救而遭受不能承担的结果时,主体往往会由空落感上升为心理的抑郁进而作出报复.

作者简介:张羽华,文学硕士,长江师范学院中文系

讲师.

①② 张未民:《关于“在生存中写作”―编读札记》,《文艺争鸣》,2005,(3).

③ [法]杜夫海纳:《审美经验现象学》,文化艺术出版社,1986,117.

④ 张承志:《我没有跟着潮流走》,《南方人物周刊》,2005,(3).

⑤ 洪治纲:《底层写作与苦难焦虑症》,《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8,(1).

⑥ 龚举善:《“新”八大趋向》,《甘肃社会科学》,2007,(1).

⑦ 张学军:《中国当代小说流派史》,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296-297.

⑧ [美]伊恩P瓦特:《小说的兴起》,三联书店,1992,201.

⑨ 田晓明:《孤独:人类自我意识的暗点》,《江海学刊》,2005,(4).

(责任编辑:吕晓东)

相关论文

新世纪中国体育课程改革特征

该文是课程论文专业学生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学生方面有关毕业论文范文,与新世纪中国体育课程改革特征相关论文例文,适合学生及评价及体育。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

本文是一篇浪漫主义文学论文范文,关于浪漫主义文学类毕业论文格式,关于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相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适合浪漫主义文。

新世纪中国小资文学的精神维度

该文是比较文学专业城市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关于城市相关电大毕业论文,与新世纪中国小资文学的精神维度相关论文范文参考文献,适合城市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