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国际推广促进中原文化传播的策略

时间:2024-03-25 点赞:46303 浏览:91773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汉语国际教育论文范文,关于汉语国际教育相关毕业论文范文,关于汉语国际推广促进中原文化传播的策略相关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适合汉语国际教育及科技创新及文化传播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汉语国际教育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作者简介:刘娟(1973-),女,郑州大学文学院2012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汉语国际推广.

摘 要:目前,汉语国际推广中还存在文化传播不够、中华的核心价值观输出不够、教学方法亟待改善、缺乏合适的教材作支撑、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毕业生后续发展困难等问题.将中原文化与科技、贸易、旅游、创意、媒介相结合,既能更好地推动中原文化在汉语国际推广中的传承与创新,又能解决汉语国际推广中面临的现实困难和发展瓶颈.

关 键 词:汉语国际推广;中原文化;传承;创新

中图分类号:G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5-0000-02

一、汉语国际推广中文化输出的不足和发展受到的限制——以孔子学院为例

郭熙先生指出,“语言传播有两类,一类是语言的自然传播,一类是对某种语言有意识地进行传播.”[1]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汉语国际传播一直以自然传播的形式进行.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开始有意识、有组织地进行海外汉语传播.2005年7月,首届世界汉语大会在北京召开,汉语国际推广被正式纳入国家战略发展框架.我国进行汉语国际推广主要是将孔子学院作为中国与其他各国进行教育、文化、经济、贸易等交流合作的综合平台和基地.作为开展汉语教学、传播中国文化的全球品牌,“孔子学院”一词被写进了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成为广受关注的一个热点.随着孔子学院的不断升温,国内外学者也更多地聚焦于这一文化传播机构,但经过几年的运转后我们逐渐发现,孔子学院在蓬勃发展的背后,也存在一些较为普遍的问题.

1.孔子学院大多以教授汉语为主,缺乏文化的传播

汉语国际推广从本质上来说是文化的推广,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体现.目前,世界各国都很重视“软实力”建设,比如,德国创办了世界范围内积极从事文化活动的文化机构“歌德学院”,西班牙创建了“塞万提斯学院”.我们在海外设立孔子学院的目标就是让外国人通过在孔子学院学习中国语言和文化来了解中国,也就是说孔子学院应该成为展示中国悠久文化和当代中国发展成就的窗口,而目前很多孔子学院实际上却办成了单纯的汉语推广班,要求外国学生听、说、读、写同时达到某种程度,一味要求读音多么标准,汉字书写多么流畅、漂亮,而忽视了对文化的传播.甚至有些办成了汉语师资培训班,或者开展考试辅导、举办汉语比赛、从事来华留学咨询等.当然,这些也是办学的部分目标,但无论如何我们不能丢掉举办孔子学院的根本目的,否则就会拣了芝麻丢了西瓜.笔者认为,我们在办孔子学院时,可以借鉴歌德学院的做法.成立于1932年歌德逝世100周年之际、总部位于德国慕尼黑的歌德学院是一个在世界范围内从事文化活动的机构,目前已遍布78个国家和地区,共有分支机构144个,其中国外分支机构128家.该学院的口号是“学习德语,感受文化”.[2]歌德学院中国总院和北京分院院长阿克曼先生认为,“歌德学院跟孔子学院最大的区别是,孔子学院总的来讲是一所语言学校,它90%以上的活动就是教中文”,[3]而歌德学院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让世人明白,除了希特勒的德国,还存在一个歌德、贝多芬、康德的德国.

2.孔子学院一成不变的输出方式使中国的核心价值观并没有随之输出

从2004年11月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挂牌,到现在8年过去了,孔子学院越办越多,但主要课程却仍然是“教老外识几个汉字”、“读些中国名著”,老外只能学到识汉字、包饺子、打太极等中国文化的皮毛,中国的核心价值观并没有随之输出,孔子学院远远没有达到“宣扬中华文化价值观”的高度.[4]

3.文化传播缺乏合适的教材作支撑

中外在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这使得教材编写工作遇到很大的困难.短短几年的时间里,虽然教材的数量急剧增长,但是教材的出版存在选题重复、良莠不齐、缺乏趣味性等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言学习本就是一件十分枯燥的事,汉语更是比较难学的一种语言,要想吸引外国人学习汉语,首先就要用活泼新颖的教材吸引住他们的注意力.教材缺乏生动性,文化传播的效果就会受到影响.

4.孔子学院的教学方法亟待改善

据《东方早报》美国特约撰稿人吴琦幸报道,美国孔子学院需要解决的问题集中在授课模式如何适应美国的特殊环境.中国教师在海外孔子学院授课时,虽然也尽量向美国教师学习,采用一些活泼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但由于受中国传统思想影响,师道尊严的观念根深蒂固,大多都离不开中国的传统教学方法,这些都难以让外国学生接受.当学习者处于一种被动、强迫的状态时,要想让他接受教师所宣扬的价值观,效果可以说微乎其微,因为在西方国家的大学中,学生的意见是非常重要的,照搬中国的模式肯定会遭到外国学生的抵制.[5]

5.汉语国际推广师资面临发展困难

目前孔子学院的教师主要由国家公派教师、汉语志愿者和当地聘任教师三部分构成,不同孔院师资数量和构成略有不同.由于公派教师和志愿者都是由国内选送,存在着任期短、教师更换频繁的问题.[6]由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毕业硕士研究生在完成志愿者任务回国后,很难有机会继续从事汉语国际推广工作,面临着找工作的难题,因此,很多毕业研究生都抱着一种出国看看就回来的心态,很难静下心来潜心研究汉语国际推广的相关学术问题.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找好出路,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可以为汉语国际推广储备足够的师资.

二、以汉语国际推广促进中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策略

孔子学院在传播文化方面的不足,迫切需要弥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生的后续发展问题,也迫切需要解决.鉴于中原文化的特征和资源优势,笔者认为,可以从课堂外寻找合适的途径,让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在课堂外利用自己的所学,把握好外国人学习汉语的难点,找准切入点,发挥中原文化的资源优势,创新文化转化手段,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与贸易融合、与旅游结合、与创意结合,用新颖活泼的形式吸引外国人的注意力,从而实现传播包括中原文化在内的中华文化的任务.1.中原文化与科技相融合

通过文化与科技相融合的创新,使中原文化资源转化为具体产品,推进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用科学技术培育发展新型的中原文化产业.科技创新能够引领、支撑文化创新.高新技术融入文化领域,可以培育出新的文化消费市场,带动传统文化产业更新换代.科技创新能催生新的文化业态,如动漫和网络游戏产业.文化创新可以影响、助推科技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张力,不断为科技创新提出新的研究课题,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加速新科技在全球的流动,使科技成果迅速转化.推动中原文化的国际传播,离不开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创新.一方面,可以通过科技手段,改革教材载体.如录制音像制品等.可以借鉴《走遍美国》,拍摄音像短剧,可以分系列,比如饮食系列,可以教做烩面、胡辣汤等;还可以教武术、太极拳等.还可以拍摄像《话说长江》这样的系列剧,用简单生动的语言介绍中原文化.还可以拍摄影视剧,当年,一部《阿信》让日本料理风靡中国,一部《大长今》使韩国泡菜摆上了中国人的餐桌,随之而来的是日语、韩语在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的年轻人中不断升温,日本文化、韩国文化就这样不知不觉中被中国人特别是中国的年轻人接受了.还可以建立专门化的网站,通过网络传播中原文化.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科技手段,改进中原文化的传播方式.目前,国内许多文化资源都与科技紧密结合,比如《大宋梦华》、《禅宗少林音乐大典》,都是利用声、光、电等现代高科技手段展现中原文化,这类传播方式能够较强烈地吸引外国人.

2.中原文化与贸易相融合

中原文化中的很多资源都具有独特的魅力,对外国人的吸引力很大.

比如我们的手工艺品泥泥狗、朱仙镇版画、钧瓷、唐三彩等都承载着中原文化,让这些文化产品走出国门,本身就是在宣传中原文化.

再比如,作为河南的特色,烩面强烈地吸引着外国人,方便烩面在国内十分热销,我们可以结合国外的实际情况,对方便烩面进行一定的改善,在包装中借助介绍烩面的起源、发展来介绍中原文化.糊辣汤、饸烙面、道口烧鸡等都可以采用这种方式向国外推广.

另外,我们还可以借鉴英协剧场的形式,有意识、有计划地在国外创办一些中原美食城,用中原美食独特的色香味把外国人吸引到餐馆来,再用餐馆里浓厚的中原文化气息留住外国食客,让外国客人一边品尝着具有中原特色的美食,一边欣赏着豫剧、武术、太极拳、书法等中原传统文化.


3.中原文化与旅游相结合

中原文化资源中的文化旅游资源按照文化的结构模式可以分为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资源,三种文化层次囊括了中原各类具体的文化旅游资源.物质文化指工艺、工具及各种人造物质财富,如中原历史遗迹、豫菜菜系、工艺品等;行为文化包括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情感方式,如少林武术、太极拳等;精神文化资源包括两个方面,即记录在人们头脑中的“内感”方面(指观念范围内道德的、法律的、政治的、宗教的、审美的观念、信念和观点)和固定在精神生产及其成果中的“外感”方面(指文艺作品、宗教神话、政治法律制度、风俗习惯、礼仪、服饰等),如中原佛教文化、根亲文化、姓氏文化等.在汉语国际推广的过程中,应结合客源市场旅游需求、民族文化、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以跨文化的视野更加清晰地定位和理解中原文化的内涵,丰富对中原文化特色的认识.通过建立突出中原文化主题的传播平台,对中原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内涵的整合与包装,促进与客源地媒体合作,依托多元化的传播路径和平台将中原旅游资源向海外推介,进而带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促进中原文化的传播.

4.中原文化与创意相结合

文化创造价值,创意点亮生活.在汉语国际推广中,要更新观念,注重创意.近年,河南扶持了一批“表达中原”和“中原表达”的原创文艺精品,在中原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凭借现代化的表达策略进行创作和生产.《云水洛神》《礼乐神农》《苏武牧羊》《程婴救孤》《花木兰》《清明上河》《河洛风》《水秀》等作品,以巧妙的文化创意融汇“诗、书、礼、乐、舞”等元素,贯穿歌舞、杂技、戏曲、演奏等艺术形式,充分展示中原文化灿烂的历史画卷.我们可以在孔子学院向学生展示、介绍这些作品,用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的中原文化活动和形式多样的中原文化特色课程介绍中原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介绍中原地区政治、经济、外交、教育、体育、艺术、风俗、习惯等.武术是中原文化的代表之一,在国际上影响很大,深受

本文是一篇汉语国际教育论文范文,关于汉语国际教育相关毕业论文范文,关于汉语国际推广促进中原文化传播的策略相关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适合汉语国际教育及科技创新及文化传播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汉语国际教育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外国人的喜爱,我省打造的《禅武不二》重点融合了武术与音乐,《风中少林》则是武术与舞蹈的完美结合,《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则是对禅宗与音乐嫁接的典型范例,这些都是对积淀了1500余年的少林文化的现代形式演绎.孔子学院可以向学生展示这些艺术创作,进而推广太极拳、少林拳以及中医养生等中原文化.此外,我们还可以举办各种学术研讨会,选取当地企业或团体关注的问题,如“‘和’思想与营销”、“‘中庸’思想与为人处世”等进行研讨,引导外国人真正理解中原文化中所蕴涵的核心价值观.

5.中原文化与媒介相结合

文化的交流离不开媒介.目前,河南许多作家的作品都被翻译成外文热销海外,外国人阅读这些图书就是文化输出,而这些图书里一定有我们的价值观,那么外国人在阅读中也就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甚至接受了.我们还可以在国外的主流报刊上开设专栏,用简洁明快、生动活泼的汉语介绍中原文化.我们还可以在海外创办专门的汉语报纸,开设一些轻松、休闲的栏目,刊登一些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文章,对中外生活尤其是中原地带的生活与外国生活进行对比,吸引普通大众的兴趣,让读者通过对中原生活的了解,进而了解中原文化.我们还可以专门创办幼儿报刊,刊登一些学习拼音、学习汉字、学说汉语的普及性文章,搭配一些幼儿感兴趣的栏目,比如中原知识小竞赛、中原故事等,将中原文化融入其中.

相关论文

汉语国际教育的跨文化礼仪

本文是一篇文化论文范文,文化方面有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关于汉语国际教育的跨文化礼仪相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适合文化及社会及礼仪方面。

电影的跨文化传播叙事策略与效果

本论文是一篇喜宴类有关新闻传播论文范文,关于电影的跨文化传播叙事策略与效果相关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喜宴及文化及观。

汉语国际传播的方法

本文是一篇教学法论文范文,教学法类有关毕业论文模板,关于汉语国际传播的方法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适合教学法及文化传播及汉语方面的的大。

传播学视野下的汉语国际传播

该文是大众传媒专业汉语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汉语有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与传播学视野下的汉语国际传播相关论文范文例文,适合汉语及传播学。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传播探微

本文是一篇对外汉语论文范文,关于对外汉语毕业论文的格式,关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传播探微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适合对外汉语及文化传播。

国际新闻与文化传播能力的提升

本论文为关于文化方面体育新闻论文题目,关于国际新闻与文化传播能力的提升相关自考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可用于文化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