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援助教育功能的实现途径

时间:2024-02-21 点赞:49449 浏览:100985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学生教育论文范文,学生教育有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关于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援助教育功能的实现途径相关硕士论文范文。适合学生教育及道德教育及大学生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学生教育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教育援助,是一项道德实践工程,具有突出的教育功能.实现其教育功能,一是塑造教育援助良好的社会形象,二是充分发挥各参与主体的主体性,三是构建形成良好的道德教育环境.

关 键 词:教育功能经济困难大学生

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教育援助,不仅是一项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对象,以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为素质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的体系.同时,它也是一项以社会公众为对象,以促进社会成员道德修养水平提升为目标的道德实践工程,具有突出的教育功能.

我们认为,以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教育援助为平台,促成其应有的教育功能的实现,应着重把握三大要素:塑造教育援助良好的社会形象,充分发挥各参与主体的主体性,构建形成良好的道德教育环境.

一、建章立制,塑造教育援助良好的社会形象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援助方案一经形成,就成为客体,成为人们感知的对象.它不仅直接影响与决定人们对援助是否认同,是否参与,更直接影响人们的道德认识与道德情感.因此,我们应以高度组织化、系统化的科学手法,系统集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援助的组织形象,构建统一的组织理念、行为规范和视觉设计,促使社会公众更广泛地给予认同.

(一)MI――理念识别(Mendidentity)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援助的根本理念,体现的是“济危帮困”、“团结互助”的道德传统.为使这一根本理念更好地为人们接受与认同,我们应该着重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

1.教育援助的组织角色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援助,总是通过一定的社会组织来具体实施与完成.当前,大多数高校将这一工作交由学生管理部门承担.我们认为,这一方式并不利于组织形象的确立.因为组织本身的多元化社会角色,使人们难于形成对其直观、统一、有效的感知.人们对这一组织不同社会角色的不同预期引发的争议,直接影响组织本身的同一性与统一性,势必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组织本身的可信赖度,组织或组织成员在其他方面工作的失误或负面影响,也将使教育援助受到了负面的影响.因此,建立独立的,以教育援助实施为单一任务的组织,是更好实施教育援助的重要前提.

2.教育援助组织理念的个性化

每一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援助的组织,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存在,也是公众独立感知的对象.也即是说,只要是实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援助的组织,都会被人们认知为体现“济危帮困”、“团结互助”道德传统的组织,但各个具体化的组织是否为人们所接受和认同,仍然依据于组织如何体现与传承道德传统.所以,作为体现“济危帮困”、“团结互助”道德传统的组织,都能达到促进认同,凝聚人心的目的,但提炼形成富有个性化的组织理念,将更有利于提高组织的影响效度.

(二)BI――行为识别(Behioridentity)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援助的行为识别体系,是决定与影响援助成效的最主要要素.组织中每一个成员的具体行为,都对组织的形象产生事实上的影响.因此,统一行为方式至关重要.其中,我们应当重点关注两大制度建设.

1.组织管理制度.一是要构建开放的成员构成体系.将核心稳定层与临时流动层有机结合.倡导与鼓励参与援助的一贯性与长期性,接受与肯定一次性援助行为,更要鼓励与支持受助者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成为援助者,二是要确保援助提供的奉献性质,不能让其成为援助者捞取政治资本,获得经济报酬,进行商业炒作的平台,三是成员间的平等,在组织建设与发展过程中,成员作用的发挥不是依靠其在组织中的管理地位,而是其自身的道德素养及对组织发展的建设性作用.

2.援助经费管理制度.一是经费的来源问题,二是经费使用的专项性问题,三是经费使用的效度问题.其中,最为核心的因素是经费使用的专项性问题.必须健全规章制度,确保援助经费全部用于援助.我们需要注意在加强监督管理的同时,实现组织活动的业务经费与援助经费的分离,这才能从根本上克服与杜绝援助经费的挪用.

(三)VI――视觉识别(Visualidentity)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援助组织,设计使用自身专用的视觉识别,有利于增强组织内在凝聚力,有助于强化公众的认同.视觉识别应当重视的内容一是充分体现援助的理念,二是注重其庄重与朴实.

二、激活主体,充分发挥主体性作用

在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教育援助工作中,各项教育目的的实现,最终取决于受教育者能否发挥主体的主体性.主体性,就是人作为主体的规定性.他包括自主性、能动性和超越性.[1]激活人的主体性,是促成主体积极参与教育援助,并在教育援助工作中提升道德认识水平,增强道德情感体验,养成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


我们主张,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援助工作,应当以学生为主实施,把教育援助实施过程衍化为大学生自主参与道德实践、实施道德品质养成的过程.在教育援助中,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可着重加强两方面的工作:

(一)赋予主体对援助工作事务的决策权.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援助工作,涉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贫困程度的确认,援助方式的选取,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教育,援助经费筹措等较广泛的领域,而每一领域都会面临工作方案的制定、修订与不断完善的问题.我们应尽量减少对教育援助工作的行政干预,放手将援助方案的制定与具体的组织实施,交由学生完成,促使他们在具体工作中增知识、长才干,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赋予大学生对援助工作事务的决策权,我们主要要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要形成两个基本的价值判断:其一,应当确信大学生群体主流是健康积极的,他们愿意并能够按照党和社会的要求,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二,应当相信大学生具备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要建章立制,确保教育援助工作按照正确的方向前进,有效防止一些不正确的决策对援助工作形象造成负面的影响.这其中,最重要的是两个方面:一是援助经费的监管与定期审计制,坚决杜绝援助经费用于非援助性开支.与此相应,高校应为援助组织提供一定的公务费开支.二是确保参与援助的无私奉献性质.参与教育援助,可获得对其道德行为的肯定与奖励,但不能据此而降低其获得其他表彰奖励的条件,让参与援助者获得不当的表彰与奖励.

(二)搭建援助者与受助者之间的情感交流平台.

援助工作总是由援助者和受助者两方面构成.在发挥主体性的过程中,不能仅仅重视援助者主体性的发挥,而应当重视两方面主体性的有效发挥.

1.促成双方在相互的对象化体验中,强化自身的主体道德体验,是发挥主体性作用的重要内容.

教育援助不是援助者对受助者的“施舍”,而是援助者与受助者通过援助这一平台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援助者可在更加了解受助者的情况下,进一步增强他们对受助者自强不息中、艰苦奋斗等精神的认同,增强其勇于面对困难、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同时,也可促使他们在直接体会援助所产生的具体成效的基础上,固化他们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同理,受助者也在援助者的无私奉献中,更好地感悟援助者高尚的品质并从中受到感染,进一步增强他们成才的决心与信心.因此,在教育援助中,我们不仅要重视对援助者道德行为的肯定与奖励,同样,也应当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刻苦成才等方面先进典型的肯定与奖励.以此促进援助者与受助者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2]

2.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由单纯的受助者向援助者转化,发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主体性,延续优良道德传统.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一方面,他们由于自身存在的困难,需要得到社会与他人的援助,另一方面,由于他们接受高等教育,具备以自己拥有的知识和才能服务社会和他人的能力.因此,在教育援助中,他们不能也不应该仅仅作为受助者的身份而存在,在一定的条件下,他们也可以和应该成为援助者.

首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援助组织不应该忽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参与.除为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规范性,防止出现“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不公正现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能参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外,援助经费的募集、对社会公众的宣传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均可作为援助组织的成员,参与其中的工作.[3]

其次,鼓励与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与对其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或其他社会弱势群体的援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往往不乏优秀者,他们往往能够获得更多的社会援助,或是通过自身的劳动就能较好解决自身存在的困难,因而具备帮助他人的能力.因此,鼓励与支持他们参与对其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或其他社会弱势群体的援助,部分或全部实现其角色的变化,也将对其优良道德品质的养成产生十分积极的作用,也促成优良道德品质在更广泛的领域延续.

三、整合资源,促进良好道德教育环境的形成

“学校道德教育环境的创造是有效德育得以进行的基本条件”.[4]道德教育环境是指以道德规范为内容,对人们道德品质形成产生影响的各类外部因素.良好道德教育环境的形成,能够诱发、激励主体自觉践行教育援助的道德行为,因此,良好的道德教育环境也是教育援助教育功能发挥的重要途径.从教育援助教育功能发挥的角度,促成高校良好道德教育环境形成,教育援助主要从三个方面切入:

(一)道德实践,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校园文化环境是高校师生通过教育与教学活动所创造和形成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集体心理、校园氛围、校风传统、文化娱乐活动及相应的校园物质环境等各种文化要素的综合体.”[5]他包括校风、教风、学风、制度、文化氛围、文化活动等.校园文化环境最直观的构成,是以校风为灵魂,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的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实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援助,其本身就从道德实践的角度,成为校园文化的有机构成,对校园文化环境的形成&#

本文是一篇学生教育论文范文,学生教育有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关于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援助教育功能的实现途径相关硕士论文范文。适合学生教育及道德教育及大学生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学生教育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20135;生巨大的作用.教育援助可着重从两方面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1.积极引导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援助相关联的其它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营造浓郁的崇尚道德的环境.在第一课堂开展道德教育的基础上,我们应当重视与支持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的各类服务社会、服务他人的青年志愿者活动,重点扶持关注弱势群体的假期社会实践活动,从而形成课堂内外相对接,学校内外相关联,理论实践相结合的道德教育文化体系,促成大学生优良道德品质的形成.

2.教育援助要主动介入校园其它文化活动,借助其它校园文化活动对不同目标人群的影响力,促使教育援助的教育功能传达到更广泛的领域,触及不同层次的学生群体.这其中,我们尤其应当重视道德教育与艺术教育的有机结合,借助各类艺术形式直接作用人的感官,产生强刺激引发共鸣的特性,增强教育援助教育功能的感染力.

(二)共同实践,形成良好校园人际环境.

高校校园人际关系,主要是由教职工与学生间的关系,教师与教师的关系和学生与学生间的关系构成.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最经常发生的是学生与学生间的关系.构建良好的校园人际环境,我们应当重视发挥教师的作用和发挥学生团体的作用.

1.在学校党政的领导下,积极动员与组织学校各级各类部门从不同的侧面,介入与支持教育援助工作的开展(提供条件、建立激励机制、加强审计监督等),以此增进大学生对学校党政的高度认同,积极动员与组织全体教职工共同参与教育援助工作,发挥教职工,尤其是教师为人师表的模范带头与示范作用,促进广大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2.加强各类学生群体的建设.党团组织、学生社团、教学行政班等等都应当纳入工作的范围,通过各类组织的建章立制,以及建立激励机制,促成各类学生群体把促进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作为组织的基本任务之一,形成群体氛围.

(三)多渠道多途径,构建校园主流舆论环境.

什么是舆论环境,在学术界对此有不同的认识.但不论如何理解,舆论环境总是一定范围的公众对某一事项的倾向性的看法与观点,它一经形成,就对一定范围的公众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因此,对于实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援助,以及通过实施援助达到教育人、感染人、影响人的目的,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舆论环境的建设.形成校园主流舆论环境,我们应该着重抓好两方面的工作:

1.加强传媒建设.我们不仅要重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介的运用,更要高度重视为大学生广泛运用的网络新媒介的运用.在这一媒介中,高校应加大对校园网络的建设、管理和运用,建设富有特色与感染力的“红站.

2.把握校园传媒的舆论主流.诚然,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教育援助,人们客观地存在不同的观点与看法.对这些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我们也应正确看待,有的还应该合理利用.但同时,我们也必须下大的力气,花大的功夫,全力形成推动和促进社会主义道德的舆论环境.与教育援助教育功能发挥相关的部分,我们认为应当重视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借助社会舆论,大力宣传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方面突出的先进人物和事迹,增强先进典型的影响力、感召力,其二,善于发现、总结、宣传身边的先进典型,并及时肯定大学生在道德行为中体现出的点滴进步,促进每一个个体更加积极主动地践行社会主义道德,其三,更为重要的是,必须通过舆论有效地引导,促成人们通过教育援助充分认识党和祖国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心与关怀,凸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社会主义道德的先进性.

相关论文

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帮扶

本文是一篇大学生论文范文,大学生有关硕士毕业论文,关于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帮扶相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大学生及就业指导及大学生就。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励志教育

本文是一篇励志教育论文范文,关于励志教育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励志教育相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励志教。

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现状援助

本文是一篇大学生就业论文范文,大学生就业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关于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现状援助相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适合大学生就业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