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

时间:2024-01-24 点赞:49133 浏览:100416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学前教育论文范文,学前教育类有关学士学位论文,关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相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学前教育及计算机应用基础及计算机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学前教育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随着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幼儿园对幼儿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从而推动了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改革.结合本校课改实践,探讨如何从课程目标、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以学生的专业需求出发,研究并制定出与之相适应的改革方案,以适应培养综合型人才的要求.

关 键 词:学前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教学方法;评价方式

在二十一世纪信息爆炸时代,信息技术能力已经成为现代人必备的一项生活和工作技能.《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职学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通过学习和训练,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及其功能,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搜集信息,能熟练地进行文件管理、字表处理、制作演示文稿等,了解Inter的一般知识,具有使用网上常用工具的能力.在近两年来参与学校的学前教育课程改革以及对幼儿园的调研中,笔者发现幼儿园对幼儿教师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越来越高:首先,幼儿教师必须掌握利用办公软件编写教案、制作与分析学生成绩表、制作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技能,此外,现今的家校联系互动方式也从传统的电访、家访等形式逐渐转化为网络互动,例如群、学校网站、电子邮件等等.但我校在过去几年的教学活动中,教学效果一直不太理想,这是由于在前几年,《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考核方式一直为统一的高新考试,使得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也以高新考试的题库练习为主,不分专业、不分主次,只求能够通过最后的统考,造成学生学不到所要的技能,教学内容与专业需求脱节等现象.

因此,在2011年取消了统一的高新考试之后,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需求对该课程进行了较大力度的教学改革,改革的目标是提高教学质量使教学内容和专业需求相统一.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对过去的教学活动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和反思,研究制定了包括课程标准、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方案并付诸实施.

一年的实践表明,此项改革成效显著,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学生普遍感觉真正学到了东西,从过去填鸭式的应试教育转变为以能力为本位、就业为导向的符合专业需求的新课堂.

现就笔者在这次的课改中的实践与心得做一些探讨:

一、学生情况分析

首先,虽然各个小学、初中已经普遍开设了信息技术课,但由于农村与城市、学校与学校之间等各种差异的存在,学生对计算机的掌握情况也参差不齐;其次,学生在思想上存在的误区造成学习态度不端正,由于一直以来本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一直以音艺类课程为核心课程,学生认为只有音乐、舞蹈是她们的专业课,计算机只是副科,甚至认为上电脑课就是让她们上网娱乐;第三,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基本为女生,动手能力差,缺乏探索精神;再者就是中职学生共同存在的特点,如学习习惯差,学习意识薄弱、自我控制能力差等因素都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但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相比其他专业也有其不可替代的优点,例如纪律良好,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这便于在课堂中开展小组协作等学习方式,利用小组竞赛等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课程分析

《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内容非常广泛,但由于知识点的更新,我们应该根据每年的大纲要求和学生不同的专业特点,有选择性的进行教学,不能照本宣科,目前采用的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周南岳主编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本教材主要内容有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XP操作系统、因特网应用、文字处理软件应用、电子表格处理软件应用、多媒体软件应用、演示文稿软件应用等七章内容,而之前因为受到高新考试的影响,教学重点一直停留在文字录入、Word文档排版、Excel表格的处理等,对于因特网应用、多媒体软件应用和演示文稿应用这三章内容只是简单带过,这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是不能满足其专业需求的.通过对幼儿园的调研发现,幼儿教师经常需要从因特网获取大量的素材,利用多媒体软件对素材加工,使用PPT等软件制作教学课件等,而调查中发现往届毕业生在入园时并不具备这些能力,又要再花大力气重新学习.这就是教学内容与专业需求脱节造成的.


三、采取的改革措施

(一)课程目标的改革

我们必须认识到信息技术能力是现代高素质人才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学前教育专业应该要把本专业基础知识和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在本专业的应用能力,以适应幼教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因此制定以下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以WindowsXP和Office2003为工作平台,应用计算机高效率、高质量地进行信息处理的基本手段和方法,提高学生综合利用办公软件的水平.

职业能力目标如下:

1.能利用WindowsXP进行文件管理、系统环境设置、Inter信息查询、熟练使用网络通讯工具.

2.掌握Word2003排版的各种技术,能熟练使用Word编写教案.

3.能利用Excel2003进行较复杂的数据分析处理,例如学生成绩表等.

4.能使用多媒体工具加工处理素材.

5.能利用PowerPoint2003制作教学课件.

(二)教学方法改革

1.教学设计的宗旨:紧紧围绕幼教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学到实用技能、提高职业能力为出发点,注重提高学生编写教案、多媒体软件使用以及制作课件等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情感交流、教书育人、工学结合,并实施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

2.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班的计算机教师应经常跟随学生到幼儿园中见习,去捕捉幼儿教育教学过程中跟计算机有关的信息,设计成教学案例,通过案例直观教学,引导学生科学地利用计算机知识去解决专业领域中的问题.例如,上学期在小星星幼儿园见习听课时,看到一位幼儿教师在上“摇篮”一课的时候,使用的教学课件,就是利用网络搜集各种关于摇篮的图片素材和轻柔的背景音乐,然后用PPT制作而成,小朋友在观看这些图片听着背景音乐的时候就仿佛感受到了摇篮的轻柔,这恰恰是学以致用的最好体现,因此可以将此设计成一案例,供学生模仿学习,直接指导学生幼儿教学的实践活动,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用以实际需求为题材制作的各种经典案例,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提高”四部曲展开,采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方法组织全部教学过程.3.丰富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全部教学在电脑机房上课,理论教学和实训操作相结合.授课采用投影+课件、网络+交流讨论,以及边讲、边看、边做、边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做到“教、学、做”一体化,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多样的课堂组织形式.例如,笔者在讲授第五章中的计算与处理数据中的排序、筛选、汇总的部分时,考虑到这个部分的内容比较晦涩难懂,而且学生的数学基础比较薄弱,所以笔者精心设计了一次小组竞赛,将教学内容由浅入深设计成一道道抢答题,将本节课要完成的任务设计成必答题,并根据学生专业特点设计了一张学生成绩表进行分析作为附加题,层层递进,让全班每个同学都参与进来.这样使得整个教学过程不会落入传统的“讲解法”的俗套中,用灵活生动的教学方法,针对学情将知识化繁为简,圆满完成教学目标.

(三)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不仅要较全面地反映课程的教学目标,还要能够起到促进学生认真学习的目的,显然以往的期末统考方式是不合理的,因此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1.教学评价应体现项目引导、任务驱动型课程的特点,突出过程评价和阶段评价,结合学习态度、课堂问答、学生实践、项目设计、团队合作等进行综合评价.合理分配过程评价比例,出勤情况占5%,课堂表现占20%,作品作业占20%.奖励分占5%,并把过程评价结果纳入期末总评,占学期成绩50%比例.重视阶段评价结果的反馈、调控和改进学习的作用,占学期成绩20%比例.

2.强调目标评价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灵活地应用于实践中.期末以技能考核为主,加强综合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考查,占学期成绩30%比例.

3.评价时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肯钻研的学生应在评价时给予鼓励.

评价方式改革的效果相当显著,主要体现在:

1.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旷课、迟到、玩游戏等现象基本上杜绝,为了完成每节课的任务,学生都认真听讲,即使已经下课了仍要坚持完成任务才离开机房.

2.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更能真实地反映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学生如果能较好地完成每次课堂任务,说明已经基本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不能只以期末成绩论好坏.通过自评和小组互评等方式,让每个同学都参与进来,公平公正公开地评价,同学们既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又学习到其他同学的优点,改正自己的缺点,巩固了所学知识.

以上是对我校学前教育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实践的简单总结.通过改革实践,虽然在教学中取得了一些好的成效,但是学生在不断的变化,社会对高素质人才要求在不断提升,使得我们还要坚持不懈地研究教材、研究学生,下到实地考察,才能制定出更好的教学方案,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高级技能型人才.

相关论文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

该文为计算机应用基础类有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与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相关计算机专业的论文,可作为计算机应用专业计算机应用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