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仿古建筑

时间:2024-03-22 点赞:40945 浏览:74471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仿古建筑论文范文,关于仿古建筑方面毕业论文的格式,关于重庆仿古建筑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适合仿古建筑及古建筑及自然地理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仿古建筑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以重庆地区的仿古建筑为研究对象,探索了历史、经济、自然地理及意识形态是该地区仿古建筑的兴盛因素.揭示了古建筑形式大范围复兴是弘扬地域文化和本土文化的自我认同的象征与标志,论证了仿古建筑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必然趋势.为城市建设和建筑文化研究提供了具有现实意义的理论参考.


【关 键 词】仿古建筑;兴盛因素;弘扬区域文化

建筑从人类遮风避雨的场所经历历史的长河发展至今,其意义已经不再只是我们居住的场所,而成为人类物质文化与精神文明的载体.它能够直观地展现区域文化信息、城市的性格脸面和传统习俗,同时也反映出人们的文化价值取向.

近年来,形式多样的仿古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无论是供观赏游玩的公共建筑,还是在旧城改造中对老民居的翻新改建,重庆传统木构民居的风格样式无不贯穿其中,给人一种仿似回到从前的感触.这种现象的不断扩散也引来了不少反对之声,反对此举的人称之为“假古董”[1].笔者认为,在对其形成因素进行挖掘时,绝不能片面、单一地论断,要统筹历史、文化、经济以及当地人意识形态等因素,多维地探索和论证.

1.仿古建筑的基本样式

建筑的外部形态是在满足了功能和结构前提下的美化.西南地区穿斗式木构民居的平面布局是以“间”为构成单位而组建成单座建筑,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现代人对居住空间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但结构多样,功能的划分也愈加丰富,这是传统民居的“间”所不能满足的.因此,仿古建筑要为今所用,就不得不作出改变.今天的“仿”主要是对古建筑的外观造型、装饰部件和建筑色彩的仿,对建造工艺仿的较少,柱、枋、、斗拱等主要构件在仿造中被钢筋水泥替代,纯粹成为了体现“古”的装饰元素.“古色古香”是现代人对古老的东西最直白的感叹,因为色的搭配能引发人们对古的感受,中国古建筑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其独特的色彩搭配体系,在重庆的仿古建筑中则主要体现了原木色的柱与枋,青色板瓦、白墙.

2.仿古建筑的兴盛因素

2.1历史因素

战争前,重庆本地建筑少有受到外来建筑文化的影响,穿斗式民居青瓦与白墙的形式长期在此稳定地得以继承与发展.1891年重庆开埠后,西方国家在把大宗商品带到重庆的同时,也将一个了完全不同建筑文化体系带到了重庆,LM4562银行、教堂,以及学校、医院都以西方建筑形式在重庆大举修建.陪都时期,由于政治上亲英美的缘故,国民政府在建筑中也延续了西方的审美意向,“折中主义”和“中西合璧”式建筑开始出现,重庆的城市建筑风貌呈现出鱼龙混杂的局面,但这些“新来”的建筑在民居建筑中少有体现,因此由于它的不接地气,而未受到当地人的青睐.到了时,“砸烂”传统,是主要的“革命行动”之一,重庆的传统建筑和古文化遗迹在此期间遭到了大量的破坏,现存的数量与质量同有着悠久历史文明的传说不太相称,使得社会对古建筑的复兴或传统建筑形式的再现抱有很大的期待和包容,为仿古建筑在重庆的兴起打下了民生基础.

2.2意识形态因素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品位越来越高,不再是吃饱了、穿暖了就行,对精神文明的需求也随之而来.现代建筑机械的造型,垂直的线条,光的污染,导致人们愿望脱离喧嚣回归自然.仿古建筑的出现,正是重庆人对那种古色古香的生活环境向往的回应.

当地人的这种心理是受其地域文化影响而产生的,在心理学中可以解释为“无意识”反映.在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将人的精神意识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三层,无意识成份主要是指那些通常情况下不会进入意识层面的东西,比如,内心深处被压抑而无从意识到的,秘密的想法等.他的学生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提出,人格结构中有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两层结构.集体无意识是自史前自今的祖先经验在人脑中的储存和记录,它无所不在,无时不在,世代遗传,比个人无意识所处的心理层次还要深,因此人们习惯性地采取和祖先相似的行为模式来认识和对待世界,丝毫未能察觉[3].

2.3自然地理因素

地理环境是城市文化产生的自然基础.重庆处于自然区域过渡地带的二级阶梯边缘,山地是该地区最显著的地貌特征.在地貌形态上,山地面积占全市75.8%,丘陵面积占17.3%,平原面积仅占2.4%,素有“七分坡地三分坝”的说法.长江、嘉陵江在重庆纵横交汇,以及大小370条支流,使得重庆有丰富的水资源分布.因此,地少、坡多、路陡、水急等自然环境的限制给重庆的建筑营造带来巨大的挑战.“向自然要空间”成为重庆建筑的主要营造手法.以朝天门码头为例,每逢枯水时节,江边的沙坡上便建起由楠竹捆绑搭建的棚户或吊脚楼,成排成行,其构造简单易行,水来可拆,水退即建.这些老重庆画面都深刻的记录当地人记忆里,口口相传,成为重庆人怀古思旧共同的追忆.

由于农作物生产贫瘠,这里人对手工业产品从来都有一种本能的亲近感.重庆的民居,一砖一瓦,每一个结构或装饰构件都是手工完成,没有丝毫机械文明的痕迹,它的每一个细节都映射着古人的智慧与生命.生命是有限的,先人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创造出相对永恒的建筑,是将生命的形式物质化的行为.许多年后,当这些满载风霜的建筑历历在目地呈现在现代人眼前时,其承载的不再简单的是它外观和结构所表现出的文化沉淀和形式美感,更升华为古人精神的移植和生命的延续.

2.4经济因素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贯彻,旅游业成了各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国际性或地区性的文化交流,使得大批外国内外游客成群结队、鱼贯而入.他们或求奇寻胜、仿古猎奇,或休闲娱乐、联络感情,不一而足.游客们返朴归真的观赏心理影响了景区旅游建筑的价值取向.仿古民居既符合现代人对居住空间的需求,又能满足人们的复古情怀,便成为重庆旅游景点最青睐的建筑形式.

在重庆的瓷器口古镇,当地政府为了扩大景区规模,同时又为了兼顾景区文物建筑与现代城市街道整体风格的协调,遂将砖混结构和钢筋混泥土结构的住宅作了仿古改造.主要方法是参照巴渝穿斗式民居的样式,通过把房顶加以青瓦盖坡屋顶;把外墙涂白;并在山墙和屋檐处绘制出穿斗式结构柱枋相交的视觉图形,同时在不改变原有铝合金窗户的同时,加装一层几何花样外开的仿古窗户,从而在视觉上达到古的效果.建筑风格整体的扩宽,使前来的游客观赏视线得到拓展,不再只局限于瓷器口古镇以内.也使得旅游消费的范围加大,商户们得了到更多的经济收益.

3.结语

重庆仿古建筑的兴起既有历史的缘由,又符合现实的需要.它虽是现代机械化的产品,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其体系中承载的文化记忆,简单地把中国古典元素同西方建筑理念组合起来,难免会落于俗套,给人留下索然无味的感触.在经济建设与文化复兴兼顾发展的今天,文化不应该成为发展经济的垫脚石或装饰品,更不能将仿古建筑作为表现文化的唯一手段,因为历史与社会总是在发展,人类的建筑文明始终该有新的篇章.

【参考文献】

[1]邹德侬,戴路,张向炜.中国现代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田永复.中国仿古建筑构造[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3]马铁丁.环境心理学与心理环境学[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6.

相关论文

东阳地域古建筑资源与仿古建筑产业

本文是一篇古建筑论文范文,关于古建筑类毕业论文的格式,关于东阳地域古建筑资源与仿古建筑产业相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古建筑及仿古建筑。

关于仿古建筑园林应用的原则和手法

本文是一篇仿古建筑论文范文,关于仿古建筑方面电大毕业论文,关于关于仿古建筑园林应用的原则和手法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适合仿古建筑及园。

泉州仿古建筑

本文是一篇仿古建筑论文范文,仿古建筑类有关本科论文开题报告,关于泉州仿古建筑相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适合仿古建筑及古建筑及中国古建筑方。

园林仿古建筑的时空间

本文是一篇仿古建筑论文范文,仿古建筑方面有关本科毕业论文,关于园林仿古建筑的时空间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适合仿古建筑及园林建筑及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