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选集与文学经典的生成

时间:2024-03-15 点赞:42921 浏览:81384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文学作品论文范文,关于文学作品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关于文学选集与文学经典的生成相关本科论文范文。适合文学作品及选集及文学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文学作品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跨入新千年以来,文学经典问题成为国内文学理论和“文化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举凡文学经典的性质、生成、功能、流变等问题均已进入研究者的论域.但是,笔者还未见到国内学者就文学选集与文学经典生成问题展开专门的理论探讨.文学选集作为文学作品流传后世的重要形式之一,业已引起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者的重视,“选本批评”被誉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批评形式”.文学选集乃是文学经典得以确立和修正的最基本方式之一.文学选集与文学经典生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关涉其中许多基本的问题.譬如:文学选集如何塑造着民族认同,进而影响到民族文学经典的生成特定的文学选集如何反映、扩展甚或指引着某一时期的文学经典汉学家余宝琳在谈到中国诗歌选集时,曾经指出:“中国诗歌的历史与理论的论题都可以包容于经典的形成这一总标题下,而在传统的中国,选集恰恰是这一过程的媒介与表达方式.”美国学者巴妮(MichelleMariePagni)以美国文学选集为例,精辟地指出了文学选集与文学经典(文学典律)之间的密切关系:“利用文学选集来决定美国文学典律的地位,这看来完全合乎逻辑:因为选集是从数量多得多的美国文学文本中挑拣出的选文,所以呈现了一种典律.文选与典律研究直到晚近才连接起来,这现象部分是选集演化的结果.”

选集与经典:保存和选择

“选集”或日“选本”,英文为“anthology”.“anthology”的希腊语为“anthologia”,其字面义为“采撷、聚集花朵”,现代意义指从文学作品中选粹而来的集子,特指诗歌选集.“文学选集”(1lt-eraryanthology)是指编选者出于特定的意图,按照一定的标准,在某一确定的范围内选择相应的作品编辑而成的文学作品合集.

古今中外的文学选集林林总总、类型伙颐.从选者人数着眼,可以分为个人选集和集体选集(多人选集).个人选集多系名家选集,譬如:萧统的《文选》、王士祯的《唐人万首绝句选》.集体选集系多人编选、分工合作的产物,譬如,《中国新文学大系》就由多人集体编选.这一方面是由于一些大型选集卷帙浩繁,要从海量作品中披沙拣金、耙梳择取,绝非一人之功可以完成.另一方面,在当今多元文化时代,多人编选具有更大的代表性,有利于坚持“政治正确”.从编者对选文的处理看,选集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只收录作品原文,另外撰写一序言,说明编选主旨和体例.我国唐以前选集大抵如此.第二类是对原文进行注释(annotation)、评论,甚至删节等加工、处理.

通过选集的名称,我们可以发现还有很多其他类型的选集.以文类命名的――小说选集、诗歌选集、散文选集、戏剧选集等,譬如:《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集》、《唐诗三百首》.以国别类命名的,譬如:《诺顿英国文学选集》、《希斯美国文学选集》.以时代(朝代)类命名的,譬如:姚铉编的《唐文粹》、吕祖谦编的《宋文鉴》、苏天爵编的《元文类》.以思潮和流派类命名的,譬如:《诺顿女性文学选集》、《朦胧诗选》.以上几种类型有时会发生交叉.譬如:《诺顿中国文学选集:初始至1911年》(国别并年代)、《古希腊悲剧选》(时代、国别和文类).

在中国传统的目录学中,文学选集大约对应集部的总集类.关于总集的发生与功能,《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八十六“总集类”小序指出:“文籍日兴,散无统纪,于是总集作焉.一则网罗放佚,使零章残什,并有所归;一则删汰繁芜,使莠稗咸除.菁华毕出.是固文章之衡鉴,著作之渊薮矣.”《隋书经籍志》也有论述:

总集者,以建安之后,辞赋转繁,众家之集,日以滋广.晋代挚虞.苦览者之劳倦,于是采挺孔翠,芟剪繁芜,自诗赋下,各为条贯,合而编之,谓为《流别》.是后文集总钞,作者继轨,属辞之士,以为覃奥,而取则焉.

由此可见,文学选集在文学作品“日以滋广”之时而生,它的功能有二:一是保存功能――“网罗放佚,使零章残什,并有所归”;一是选择功能――“删汰繁芜,使莠稗成除,菁华毕出”.

文学选集的保存功能在某一民族的文学产生和发展的初期尤为明显.只有保存下来的文学作品才有可能被遴选为经典,流传后世.那些“失落的书”是永远都与文学经典无缘的,除非它们被再度发现.譬如,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收诗305篇,保存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使我们今天能够一窥那个时代诗歌的真面目.其实,中国有很多这样以保存功能为主的集大成式的文学选集,譬如《全唐诗》、《全宋词》皆以全面性见长,旨在收入所有属于遴选范围的作品.

与此类似,史密斯(ElihuHubbardSmith)于1793年编选出版的美国的第一部诗歌选集《美国诗歌:选集与起源》(AmericanPoems,SelectedandOriginal)主要承担了对美国诗歌的保存之功能.18世纪晚期到19世纪早期,美国的诗歌主要发表在杂志上.众所周知,杂志的存活期是很短的.于是,迫切需要一种更长久的形式保存美国文学中的优秀之作.加之民族主义的兴起,美国需要创造一种区别于英国的文学选集,保存民族文学的精华.英国的诗选更注意保存前代的经典和即将消逝的文类(譬如,民谣);美国的诗选更注重保存当代诗歌,记录美国文学形成和巩固的历程.

“删汰繁芜,使莠稗成除,菁华毕出”,选择功能是文学选集的题中应有之义.上述《美国诗歌:选集与起源》亦体现出选集必需的选择功能.其遴选过程彰显了史密斯鲜明的意识形态和地域偏见.他剔除了所有自由主义的和反联邦制(Anti-Federalist)的诗歌,并对康涅狄格(Connecticut)州的诗人青睐有加,诗选总共有250位作者来自康州.文学经典的生成也是一个对文学作品的遴选过程,在这一点上,文学选集与文学经典可谓殊途同归,有时抑或就是同一过程.然而,选择必然伴随着各种意识形态和艺术观念上的偏见,这是文学选集和文学经典都在所难免的.鲁迅先生的看法甚为精辟:“倘要研究文学或某一作家,所谓‘知人论世’,那么,足以应用的选本就很难得.选本所显示的,往往并非作者的特色,倒是选者的眼光.眼光愈锐利,见识愈深广,选本固然愈准确,但可惜的是大抵眼光如豆,抹杀了作者真相的居多,这才是一个‘文人浩劫’.”文学经典遴选过程的意识形态本质更是被众多学者论及.经典的解构和重构者抱怨以往的文学经典充满了阶级、种族和性别的偏见,全是DWEMs(已故的白种欧洲男性)的作品,其背后无疑隐蔽着不同时期处于强势地位的社会集团的审美霸权.

文学选集与民族认同

英国社会学家霍布斯鲍姆曾提出“被发明的传统”之著名观点:“‘被发明的传统’意味着一整套通常由已被公开或私下接受的规则所控制的实践活动,具有一种仪式或象征特性,试图通过重复来灌输一定的价值和和行为规范,而且必然暗含与过去的连续性.”其实,文学经典作为文化传统最重要的部分,正是为了加强民族认同而“被发明”出来的.而文学选集恰恰是完成这一发明过程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民族意识的形成和强化是西方现代方言文学(vernacularliterature)经典生成的重要原因.反过来,文学经典又强化了民族意识,增强了民族认同.⑦安德森宣称,民族国家是现代性的产物,它伴随了宗教共同体、王朝和传统时间观念的衰落,是由现代民族语言兴起和印刷文明所催生的.在他看来,民族性或民族主义是特殊类型的文化人造物(culturalartefacts).“这些人造物之所以在18世纪末被创造出来,其实是从种种各自独立的历史力量复杂的‘交汇’过程中自发地萃取提炼出来的一个结果;然而,一旦被创造出来,它们就变得‘模式化’(modular),在深浅不一的自觉状态下,它们可以被移植到许多形形色色的社会领域,可以吸纳同样多形形色色的各种政治和意识形态组合,也可以被这些力量吸收.”⑧安德森强调民族共同体的想象性,但这并不是说它不存在,也不是说民族性是被臆造出来,它指出民族性是一种社会认知和建构.文学选集就是民族共同体的想象性建构的重要途径.


美国建国以后,其文学仍在步欧洲文学特别是英国文学的后尘.爱默生在20世纪30年出“文学独立动员令”,宣称“如果按照欧洲人的尺度来衡量文学标准,美国只能永远当徒弟,永远人云亦云.要想与欧洲平起平坐就必须因地制宜,按照美国人的尺度,界定美国的文学标准.”⑨美国的文学标准从何而来只能靠编选美国自己的文学选集,建构“美国文学”的概念,生成美国自己的文学标准.以18世纪的美国诗歌选集为例.美国的第一部诗歌选集是1793年出版的由史密斯(ElihuHubbardSmith)编选的《美国诗歌:选集与起源》.《美国诗歌:选集与起源》和其后马修凯瑞的《诗歌之美:不列颠和美利坚》、《美国的缪斯》(TheColumbianMuse,1794)等早期的美国诗选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即通过汇集区别于英国之独立的民族文学,巩固对于美国的认同感,以期配合和强化这个新兴国家在政治独立方面取得的成就.18世纪开始的美国文学选集的民族主义塑造,进入19世纪后变得更加旗帜鲜明.

如上所述,早期的美国文学致力于塑造美利坚的民族认同.美国独立统一的政治制度业已建立,生存于其间的美国人民亟需形成统一的民族认同,这关系到美国这个民族――国家的存在和延续.作为文学虚构产物的文学选集承担起了这一重大使命.从这个角度而言,文学选集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形成民族认同、促进意识形态整合的功能.诗歌选集将最优秀的诗歌收集起来广为传播,将强烈的民族认同和鲜明的“美国性”置于美国人的

本文是一篇文学作品论文范文,关于文学作品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关于文学选集与文学经典的生成相关本科论文范文。适合文学作品及选集及文学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文学作品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220;心理世界和社会世界的多重特性之上”.

从跨文化的视角考察,一国文学欲在他国产生影响,树立民族文学的形象,并进而成为世界文学经典,也必须借重于文学选集.以中国诗歌在西方的传播以至经典化的过程为例,文学选集同样在其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前,“诺顿文学选集”基本只选收源自古希腊、罗马文明传统的经典文学作品,对源自其他地域和文化的文学作品多有忽视或歧视.但是,随着多元文化时代的来临,中华民族在世界经济、文化地位的提升,最近几十年间,该书系较多地反映了中国诗歌和中国诗学.

选集的评价与经典的修正

文学选集潜在地参与了文学经典的遴选,有时甚至就是文学经典生成过程的一部分.文学选集的选择功能必然与其评价功能密切联系.文学选集的持续编选使文学作品经历了一个保存――评价――(更为狭窄的)再保存的过程.

文学选集的评价功能在两个节点发生:一是编者,一是读者.后者的情况要比前者远为复杂.在文学经典尚未生成的阶段,文学选集尽可能在一个比较宽泛的范围内全面、系统地收集文学作品,恪守其保存文学作品的职责.即使在这个过程中,价值判断也控制着编者的工作.哪些作品入选,予以保存,哪些作品落选,不值得保存,这些都需要编选者通过对作品的评价来定夺.文学选集的保存和评价功能之间时刻保持着一种必要的张力.保存功能――作为历史学家的目标――容纳尽可能广泛的价值取向,搜罗尽可能多的文学作品.生成可得经典(ac-cessiblecanon).评价功能则通过比较鉴别,从可得经典中萃取更加狭窄和独特的选择经典(selectivecanon).保存功能立足于长远性,使某一历史时期的文学作品容易获得;评价功能则在文学作品得以保存之后,决定每一作品得到多少关注,从而在多长时间内继续保持可得.

选家的评价决定着作者在文学史上的名望、地位和影响.选者本人的文学趣味、批评观念、审美好尚甚至脾性禀赋都可能影响到他对作家及其作品的取舍、排列和评价.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作者因为某个选者及其选本的选与不选、选多选少、排名前后以及由此反映出的褒贬抑扬而得以留名甚至地位陡增、声名显赫的例子不在少数.选者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掌握着作者在文学史中生杀予夺大权的判官.⑩

正如每一时代都需要产生自己的文学史,每一时代也需要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学选集.选集的不断修订和更新,促使文学经典不断流变,处于永恒的流动状态之中.美国文学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提出著名的“影响的焦虑”理论,他以诗歌为例,指出作为迟来者的诗人始终处于前代的强力诗人造成的巨大的“影响的焦虑”之中,他们以各种“创造性的误读”的形式,与强力诗人展开殊死搏斗.“一部诗的历史就是诗人中的强者为了廓清自己的想象空间而相互‘误读’对方的诗的历史.”其实,选集的编选者何尝不也处于一种“影响的焦虑”中呢面对前人不计其数的选集,为了推行自己的文学观念,在强手如林的选集世界中占有一席之地,作为后来者的新选家,必须通过“创造性的误读”对以前的选集进行修正.仿照布鲁姆的观点,我们也许可以说,“一部选集的历史就是选家中的强者为了廓清自己的想象空间而相互‘误读’对方的选集的历史”.

美国的戈丁教授曾精辟地指出:“我把经典生成的最后阶段称为修正阶段,这一阶段持续着经典保存与修正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使得选家产生不同的选择等在选择的经典形成之后,每一位选家都面临着保持或者改变已有经典的抉择.”“在经典修正过程中,文学选集成为许多评论家关注的焦点,他们对以往的文学选集进行了重新审视,指出在经典构成的过程中,传统的文学选集起到了系统排斥作为他者的文学传统或使其边缘化的作用.”金莉教授的研究表明,非裔美国文学之所以能够引起学界的关注,主要缘于相关文学选集和论文集的出版,其中最值得提及的是诺顿出版社在1997年出版的《诺顿非裔美国文学选集》.这部选集收入了二百多年间120位非裔美国人的创作,为所有教授美国黑人文学的老师和学生定义了美国黑人文学范围,美国历史上第一次把非裔美国文学传统系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这部选集雄辩地说明,非裔美国人创建了一个极其丰富的独特文学传统.虽然《诺顿非裔美国文学选集》并非第一部非裔美国文学选集,但是像“诺顿”这样重量级的著名学术品牌足以在大学中创建起非裔美国文学的研究传统.选集主编之一盖茨指出,在这部文学选集出版之后,没有人会再以找不到黑人文学文本为借口而拒绝教授美国黑人文学.令人欣喜的是,这部文学选集不仅在学院中影响甚巨,而且同样受到了普通读者的欢迎,仅在出版的当年就售出了72717册.

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经典受诗歌选集的影响所发生的流变也是一个典型的修正式例子.传统的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研究将19世纪的华兹华斯、布莱克、济慈、柯勒律治、雪莱、拜伦称为“英国浪漫主义六大诗人”.1986年《诺顿英国文学选集》第五版的目录中,将一些遭受评论界冷遇的诗人,如兰登、莫尔、克莱尔等单独归类,列在“其他浪漫主义诗人”名下,处于被边缘化的位置,与六大诗人分开,形成了典型的“主流作家”与“非主流作家”的双层研究结构;在1993年第六版目录中,这一情况发生了变化.他们被归入“浪漫主义抒情诗人”名下,仍与六大诗人分开,但没有用“其他”这样的排他性措辞,使得双层研究结构的概念渐渐含糊;而在2000年的第七版目录中,这一变化更为明显.这些诗人被放置在六大诗人中间,未作任何特殊的界定,与六大诗人一起归人“浪漫主义诗人”,致使传统意义上的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研究的双层结构彻底解体.2000年《诺顿英国文学选集》第七版目录中更多诗人的名字被浪漫主义所吸纳,形成了新的浪漫主义诗歌经典,显示了新时代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研究进入了一个更加开阔、更加深入的多元化阶段.文学选集的不断修订促成了文学经典在不同时期的嬗变.

综上所述,文学经典的生成是一个牵涉到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教育、出版等诸多部门的系统工程.文学选集则是这一系统工程中有机而重要的一环.文学选集的保存和选择功能为文学经典的生成提供了坚实文本基础;文学选集的民族认同功能与文学经典之巩固和加强民族意识互为表里;文学选集持续的保存――评价――再保存的更迭过程推动着文学经典不断修正和重构.文学选集乃是文学经典得以确立和修正的最基本方式之一,二者之间的复杂关系理应得到更为深入、透彻的研究.

相关论文

回归文学经典的“教”与“学”

该文是世界文学史专业语言文学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语言文学方面毕业论文题目,与回归文学经典的“教”与“学”相关论文范本,适合语言文学。

文学经典的存在与

为您写文学理论毕业论文和职称论文提供关于文学理论相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与文学经典的存在与相关论文范文检索,包括关于文学理论及文学作品。

如何让文学经典走进语文课堂

本文关于经典文学及语文课堂及语文教学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经典文学类论文范文文献,与如何让文学经典走进语文课堂相关研究生毕业。

回归文学经典的“教”与“学”

这是一篇关于语言文学方面硕士论文范文,与回归文学经典的“教”与“学”相关毕业论文题目。是经典论文网专业与语言文学及教学改革及语言学。

走上卡通舞台的文学经典

关于文学作品及接受美学及儿童文学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文学作品方面有关汉语言文学论文大纲,关于走上卡通舞台的文学经典相关论文。

大众文化时代的文学经典

本论文为关于比较文学方面汉语言文学论文下载,关于大众文化时代的文学经典相关毕业论文,可用于比较文学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

如何让文学经典走进语文课堂

本文关于经典文学及语文课堂及语文教学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经典文学方面有关论文范文文献,与如何让文学经典走进语文课堂相关毕业。

西方文学经典中“医者”形象的嬗变

这是一篇文学作品有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与西方文学经典中“医者”形象的嬗变相关自考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是经典论文网专业与文学作品及。

诵读文学经典打造健康人格

本文是一篇文化教育论文范文,关于文化教育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诵读文学经典打造健康人格相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适合文化教育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