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艺术与科学同一性的

时间:2024-03-07 点赞:47742 浏览:93968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文学艺术论文范文,文学艺术类毕业论文提纲,关于文学艺术与科学同一性的相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适合文学艺术及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文学艺术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内容提要本文从兼容性、传承性、阐释性、研究范畴、方法和目的,以及美学等方面,论证了文学艺术与科学的同一性,并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历史的反思,指出杰出文学家的艺术思维与科学思维紧密相关,并非泾渭分明.

文学艺术和科学的关系是长时间讨论不休的问题.上世纪80年代,我国文学研究者如陈鸣树、林兴宅、肖君和①等将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作为现代科学方法加以介绍并试图引入文学研究,但三论并列,未分层次,而抛弃“系统”的基本定义则为严重的缺失.当时,文学理论界也曾对文学艺术和科学的关系进行热烈的讨论②,讨论中有着正、反、折中等诸方面的意见,但在讨论中也留下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首先是对文学艺术和科学的认识尚停留在表面层次,其次是把科学局限在准确计量这一范围,这不仅把社会科学、生物学置之于科学之外,甚至把原子、分子结构因为几率属性也排除在外了.最后是把物与人之间划下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③,自外于物;而人是物,人与物之间不可能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人的一切就是物的一切,这是科学观念的基础.此后,又有研究者从兼容性、传承性、阐释性、独特性乃至美学等方面强调文学艺术与科学的不相容④,将文学艺术和科学置于相互独立和相互对立的地位.笔者认为这种观念对于文学艺术工作者,尤其是对于从事文学艺术研究的工作者是不利的.

本文拟暂抛开二者的差异,专注于对二者的同一性的探讨.当然,这一探讨必然是初步的,粗略的,也是求教性的.

一、关于二者对立观念的分析

有的文学艺术工作者认为自己对于世界是“理解”而不是“说明”,从来也没有想到他们所认识的只是世界的表象,也就从来没有考虑人文学科与科学的同一性,他们十分惧怕科学会贬低人文学科的地位,会使文学艺术丧失光彩.他们从许多方面去确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相互独立和相互对立,但又无法不看到二者终将统一于自然,这就透露出他们很不愿意表现出来的那一份无奈.所谓“手心与手背”,“万物的那种超乎一切变化之上、表现实际事物的不变本质的一般规律性,乃是我们的世界图画的固定的框子;在这个框子里面,展开了一切对人类有价值的、体现着类的个别形象的活生生的联系”⑤.就是对于这种无奈的直率表白.对于兼容性,应该看到自然科学是自在的兼容,文学艺术则是在有几分无奈的条件下的兼容.欧氏几何之与非欧几何,牛顿力学之与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等等,都是自在的兼容,是自然的自在的性质所决定的,是本质性的兼容.依据自然科学的目的,地心说、燃素说等等明显错误的、非科学的东西就不能兼容,就必须否定,这不是兼并.文学艺术的兼容更多地表现为文本的兼容,抛开各种美的因素,这种兼容也是由许多方面所确定的,例如对事物了解的不确定性.但是,兼容的根本条件是真实,这与自然科学并无差别.与自然科学一样,文学艺术也否定了许多错误的、不真实的、不够完美的东西,所抛弃的比自然科学更多.

对于承传性,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确有不同.自然科学只承传真实,因为自然科学的真实是单一的,并且可以很快地加以验证,从而确定是否真实;而且每个学科都会很快地得到丰富充实,内容变得比“原本”庞大许多,使得“原本”的留存是多余和不必要的.文学艺术的真实是多方面的,是无法即时验证的,尤其是美这一真实,这就使得它即使在许多方面、甚至在重要问题上不真实,还可以因此得以承传,所承传的只是文本的话语的美.文学艺术这种有别于自然科学的承传性并非因为它对世界的认识比自然科学更加深刻,而是因为它所研究的系统是自然界最复杂的系统,只能停留在表象的描绘,使得它具有个别性和独特性的结果.阿基米德的名言:“我知道了!”“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举起地球.”“别破坏我的圆!”之所以存传,是文学文本的存传,即文学文本的艺术素质是存传的主要的原因.


对于理解和说明作为阐释世界的深度层次,首先必须明确理解和说明的涵义及其层次.从词义上说,理解常含谅解的意思,例如有些人迷信,我们就表示可以理解,这里当然不是这个意思.在这里,理解的意思是解其理,而说明是深层次的理解,对事物要真正理解了才能说明.理解,必须能从已知推知未来和未知.自然科学要求得到世界运行、变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并应用这些规律推知未来和未知.各种机器和各种工程的设计是对未来的推论;量子力学和相对论、原子说和分子说、遗传与变异的学说等,是从已知推知未知这一能力的极好证明,可见自然科学对世界的认识在某些方面已经达到极深的层次.相比之下,文学艺术表现的是人们感官所感知的世界,它可以真实地描绘现实,可以美化现实,可以与现实相逆反,可以用各种方式揭露现实的缺陷、指责现实,认识到现存必将改变;它不能准确地推论未来和未知,只能作出一些揣测,故它实际上只能停留在表象,它对世界的理解只是由表皮进到了真皮,即使像《水浒传》、《战争与和平》、《格列尼卡》等最富理解性的文学艺术作品也是如此.说明,由最表层到最本质的深层,也有不同的层次,爱因斯坦等试图建立统一场论就是企图进入最深层次的一个尝试,文学艺术对世界的理解与说明似乎还远难达到如此深的层次.

二、科学的范畴与文学艺术的范畴

科学包括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技术科学和自然科学有很紧密的联系,是自然科学的应用,是自然科学的延伸.社会科学在今天仍然是独立的,似乎与自然科学有质的差异,但作为科学,它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具有同一性.

自然科学所研究的是物的各级形式,各级形式的物的集合,其中也包括生物个体,生物群,生物群和物群的集合.人作为生物,也在研究之中,但只涉及有限的几个领域.社会科学所研究的是人、人的集合、人和物的集合,这些集合是由于这类集合的复杂性和我们自身即是这类集合的核心成份而从自然科学中分离出来的、特殊的、与我们关系极为密切和至关重要的那一部分集合.因此,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不存在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正如无生物和生物之间,低等生物和高等生物之间,一般哺乳动物和人类之间,不存在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一样.这些鸿沟,是历史的产物,是无知的产物.这些鸿沟,人们终将在它们上面搭起桥梁,终将会不断填充而使之消失.

文学艺术包含了散文、小说、诗歌和绘画、雕塑、建筑、音乐等等,也包含了对上述文学艺术作品的研究、阐释和评论,以及由此产生的关于“美”的观念和研究.许多文学艺术作品被流传保存下来,至今仍放射出夺目的光彩,这一现象被一些人认为是它与科学具有不同质的结果.人文学科的作品,文学艺术作品,如“四书五经”,《庄子》、《离骚》、《史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水浒传》、《红楼梦》、《韩熙载夜宴图》、《清明上河图》、《春江花月夜》、《十面埋伏》,等还有希腊的神话、传说、史诗、神殿和雕塑,但丁的《神曲》、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米开朗基罗的《摩西》、毕加索的《格列尼卡》、贝多芬的交响音乐等等永存不朽的文学艺术作品,只须稍作仔细地考察,就会发现它们都是人观察自然、人和社会所作出的表象描绘,所作的理性思考则是表层的,其层次低于一些社会科学论著,例如《原富》、《资本论》等.

自然具有不变性和普遍性,人人都可以观察到并加以应用,故技术的发展远早于科学.动物的驯养和植物的栽培远早于生物学,“水往低处流”远早于热力学第二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等,就是证明.人在最初都只能看到个别的,在没有从个别进到一般时,个别就显示特殊性,个别就将存传.人作为个体就是极为复杂而难于认识的,人、人的群体、人的群体和物的群体所构成的错综复杂的集合也就更加难于认识,而且这些集合还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这就使得直至今天要认识它们还是十分十分困难的,也就使得不论是个体的人,还是人的群体、人和物的群体,从表面上看来具有不可重复的、各别的独特性.现在自然科学正在研究的生物群体和生物群体中的个性,其复杂性和独特性并不输于人的群体,也就是五十步与一百步之差,但我们并不会想要脱离自然科学而建立狮文学科、猴文学科、植物群体学科、生物群体学科等,我们仍将它们归入自然科学而毫无疑虑,为什么人文学科就一定要和自然科学划下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从个别到一般,这是认识的规律,人文学科处在个别的这一阶段,只能说它尚处在认识的初级阶段,它还会深化是毋容置疑的.

对于文学艺术作品,只需稍微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它们是对人、对人的群体、对人处于其中的物的群体、对人和物的群体进行考察和思考之后所作出的、也许只有结论的“科学调查报告”,这从笔者前面已经提到的和笔者未曾提到的无数文学艺术作品得到证明.就说风景画(包括中国的山水画、花鸟画等)吧,它们中间没有人,但它们却是人对相关事物体察的结果.如辛弃疾的词:“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等”,这不也是一篇只有结论的对人和人世间的“科学调查报告”吗?因此,从研究范畴看,自然科学和文学艺术具有同一性.

三、科学方法和文学艺术方法

在科学研究中,科学工作者总是选择限制在真实的或虚构的墙壁以内的一部&#

本文是一篇文学艺术论文范文,文学艺术类毕业论文提纲,关于文学艺术与科学同一性的相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适合文学艺术及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文学艺术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20998;物作为研究观察的主要对象,称之为系统,系统之外的物则统称之为环境.环境对系统具有各种各样的影响和作用.在科学研究中,系统和环境可以任意地加以选择,环境对系统的影响和作用可以任意加以控制,也就可以使环境对系统毫无影响和作用.一个原子、一个分子、一个细胞、一个晶体、一片树叶、一棵树、一只动物、一个人等以及由这些东西中的一种和许多种组成的群体,都可以成为我们选定的系统.在社会科学中,我们研究的是人、人的群体、人和物的群体.如果我们研究的是某一个人,就可以选择这个人作为系统,他周围的人和物就是这个系统的环境.我们可以研究一个家庭、一个村庄、一个城市,以这个家庭、村庄、城市为系统.对这些系统,可以用人为边界作为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界壁,当人和物进入这个边界,就成为系统中的人和物;当人和物迁出这个边界,就不再是系统中的人和物.我们也可选择另一种系统,例如以某个村庄出生的人为系统,则这些人无论去到何方也仍在系统中;不在这个村庄出生的人即使进入这个村庄并且永远居留下来,也仍然不在系统之中,这种系统和环境之间的界壁与前一种系统显然是不同的.可以看到,两类系统是为解决不同的问题而选定的.

在自然科学研究中,选择系统之前,对自然现象进行过广泛的观察,从中选定要解决的问题,然后据此选择系统和环境.由于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为简单物或简单物群,又常根据问题使系统简单化和单纯化,系统和环境的选择具有很大的主观任意性,而且很容易复制.社会科学则不同,虽然它也是在广泛观察社会之后选定所要解决的问题,据此选定系统.但是,在系统确定之后,环境常随之确定,而且很难复制,甚至不可能复制.例如选定一个村庄为系统,这个村庄周围的环境就完全确定了,复制相同的村庄和环境是完全不可能的,这是因为社会科学所研究的对象是人、人的群体、人和物的集体这一特殊系统所造成的.当自然科学研究生物群体时,也会出现同样的情况,例如对原始森林、对野生动物和野生动物群等的研究就是如此,只是许多人只专注于自然科学对简单系统的研究而忽略了这种情况而已.

在自然科学研究中,系统能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加以复制是最基本的、首要的和必要的条件.只有在系统能够复制的前提下,才能确定所得结果是否正确.社会科学研究虽然不能复制系统,但是它必须要找到许多类似的系统来参照比较.自然科学研究到生物群体这样的复杂系统时,复制也遇到了极大的困难,虽然可以将系统大大简化,复制出某种系统,但与原系统可能相差甚远,此时也只能采取社会科学所用的方法,即用类似系统进行参照比较.

仔细考察文学艺术的创作过程,将发现它与科学研究过程相似.文学艺术家们,不论是有意还是无意,都在考察他周围的人和物,并选择其中一部分加以特别的关注,也就是选择一个系统.向前迈进一步,作家在考察他最初专注的一个系统之后,还可以考察若干个相似的或不相似的系统,将相似的系统加以综合,将不相似的系统加以比较,依据这些综合和比较的结果,在作品中构成一个由相似系统综合而成、或全面地进行描绘、或专注于所考察诸系统的优点和弱点的新系统,例如《水浒传》中的梁山泊、鲁迅笔下的未庄、鲁镇等等,这相当于技术科学的设计过程.文学艺术作品,不论是古典主义的、现实主义的、浪漫主义的,等只要加以仔细考察,它们的创作过程都是这样的.由此可以看到,文学艺术的创作过程与科学研究过程是相似的,即文学艺术的创作方法与科学研究方法具有同一性.

四、客观系统和主观系统

自然存在的人和物,都可以用假想的界壁分隔,使其一部分成为观察的主要对象,即是系统,此外的人和物则为环境.这种系统是自然存在的,其环境也自然存在,系统一经选定,环境也随之确定,这种系统是客观系统.人们对于自然和社会的观察都是从观察客观系统开始的,只是自然科学和人文学科所关注的客观系统不同.自然科学首先关注的是简单物构成的系统,然后才扩展到复杂系统;人文学科一开始就关注以人为主体的、在所有系统中最为复杂的系统.对于客观系统,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要求对它作出准确的描绘,因为这是进一步研究的基础,不准确就会误导,就必定出现错误.

自然科学由于最初关注的是简单物构成的客观系统,这些系统只需要少数几个可随意控制的变数就能对系统及其环境作充分且必要的描述,这样的系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复制,这些复制的系统与客观系统是完全相同的.技术科学的目的是依据从客观系统获得的知识去设计一个实验、一台机器、一座房屋、一个工厂、一条道路、一个新城市,这些新系统与作为依据的客观系统是不相同的,它们依据的客观系统并加入了设计者的主观意愿,因此不同于客观系统,可称之为主观系统.主观系统较之客观系统,有许多人为主观因素,或优于客观系统,或劣于客观系统,但好处在于它们能很快地变为实际存在的系统,验证其优劣,验证其是否符合设计者的要求.社会科学也可以设计主观系统,但这种主观系统常无法使之成为实际系统.欧文的合作社,马克思的共产主义,都曾使之变为实际系统,但都大为变形,已经远离原来设计的主观系统.在自然科学研究中,所得到的规律有假说、原理、定律之分.假说处在推断,有待证实;原理和定律则是得到充分证明的.以亚佛加德罗定律来说,它就有相当长时间被叫做假说,直到有充分证明之后,才被叫做原理、定律.以此衡量,社会科学理论的绝大多数都处在假说的阶段.

人们对待文学艺术,比对待科学要宽容得多.首先,人们不要求它对客观系统作准确的描绘,甚至允许它不作描绘.自然主义曾提出对客观系统作准确描绘的主张,但实行得不好,过分注意了细微末节,反而忽视了最关紧要的实质,造成极大的缺陷.其次,人们允许其主观系统的构造有更大的任意性,例如对待现代派、未来派等,甚至容忍用猫狗身沾油彩到画布上去滚等等.但是,文学艺术依然离不开先观察客观系统,然后根据观察所得构造主观系统这条道路.

巴尔扎克创作的《人间喜剧》,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作家对于他生存于其中的客观系统的全面观察和准确描绘.托尔斯泰为写12月党人,花了十多年工夫去查阅12月党人的文献历史资料,最终还因感到所得不足而放弃.《水浒传》中的梁山泊英雄主义是作者对我国历史作全面考察,进行深入探索,创造出来的主观系统,它成了我国历史的缩微景观.《红楼梦》是依据曹雪芹自己生存于其中的、康雍乾盛世的、由盛而衰的贵族世家创作的主观系统,我们可以处处看到它受到他生存于其中的客观系统对他的制约.《英雄交响乐》本是对作为解放者的拿破仑的歌颂,在拿破仑称帝时,贝多芬因自己认识错误而十分愤怒,举刀划烂总谱,但他对于英雄的赞颂之情则是真实的.《格列尼卡》变形描绘了法西斯对和平人民所进行的疯狂残暴的屠杀,表现了人民的愤怒.即使那些钻进塔的,为艺术而艺术的,除了那些低能的模仿者,所创造的主观系统都是他们观察了他们生存于其中的客观系统的结果.而且,他们所创建的主观系统也都受到他们生存于其中的客观系统的限制.

文学艺术所创建的主观系统是可以复制的,复制有许多不同的方式.雕塑,可以翻制阴模,再制出许多几可乱真的复制品,但这些复制品可能或多或少不同于原作.绘画,可以临摹复制,也可以用现代技术进行复制,前者必定加入了临摹者的主观因素,后者则可能风韵全失.戏剧所创作的主观系统本就是为了复制,它的每一次演出就是一次复制,但这种复制加入了很多很多的复制者的主观因素.文学作品可以改作,但很难、甚至是不可能复制的,但作品创造的主观系统却可以用各种方式复制,例如拍摄电视电影、构建一个“大观园”、一个“咸亨酒店”等等,前者将原作改变为另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也就必然加入了许多改制者的主观因素;后者则可能与原作的主观系统相悖,因为时、地是在不断变化中,时、地无法复制,更何况复制者对原作中的主观系统可能不尽认同甚至不了解.但是,这和自然科学中的复制系统、技术科学中将主观系统变化为客观存在的系统是完全不相同的,它停留在由一个主观系统到另一个主观系统的阶段.但是,复制者作为再创作者,他的复制仍然受着他生存于其中的客观系统的限制则是和原作者相同的.

可见,由观察客观系统到创造主观系统的过程,所创建主观系统受到客观系统的制约,对于文学艺术和科学是相同的,也就是具有同一性.而且文学艺术创建主观系统,不论是在弥补客观系统,还是对客观系统的逆反,都自觉或不自觉的具有改善人类生存条件的目的,科学技术的目的也在于此,这是目的的同一性.

五、美―――自然属性

文学艺术所表现的是美,它的产物即作品也要求美,于是就有了人们审美的标准,有了美的观念.研究人们的审美标准和美的观念,这就产生了美学.美学中关于人们的审美标准和美的观念的阐释,众说纷纭,其原因就在于他们尽管意识到美产生于自然,但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这个根本,而着重注意人的意识,看到的是表象的千差万别而各执一端.如果人们将美作为自然属性,并以此作为依据来研究人们的审美标准和美的观念,美学中的众说就将趋同.

对于自然物,为了便于考察,我们以我们生存于其上的地球为系统,地球以外的宇宙为环境.显然,太阳系,尤其是太阳和月亮,是环境中对我们这个系统影响较大的部分,其中太阳对我们这个系统的影响最大、最重要.太阳给我们光,补给我们能量,使我们这个系统得以变化发展,使我们这个系统出现生命、有了我们.正是太阳和太阳给我们的光,使我们认识了色彩、形态、声音、韵律、香和臭.因此,太阳和太阳光是我们美感的第一和最基本的源泉,一切美都离不开它,在“美”的讨论中,它始终都存在、都不可缺少.

为了考察美的本源,我们首先从原子、分子和它们的集合体开始审视.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中的原子之间有一定的几何关系,这个几何关系由原子中核外电子的运动形态所决定.原子和分子的集合体有气、液、固三种状态,气态可以感知而

本文是一篇文学艺术论文范文,文学艺术类毕业论文提纲,关于文学艺术与科学同一性的相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适合文学艺术及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文学艺术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似无质无形,液态有质而无定形,只有固态是有质有定形的,那就是晶体.如果着眼于形态的规则美和有序美,晶体就是这种美的起源和原始形态;如果注意力放在无定形和无规则的美,那么气体、液体和晶体的相互激荡和作用就是最初的表现,它们是各种美感,包括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的美感的最原始的来源.

单晶体,都具有极为美丽的、有棱有角的、有着各种不同色彩的、光辉灿烂的外形.从外形上,我们可以看到它们分别具有二重、三重、四重等轴对称和反轴对称,包含了一切对称形态,故晶体是色彩美、形态美、尤其是对称美的完善代表,是人类感受美的源体之一.单晶体的光、色和对称性,是由构成晶体的原子和分子,以及这些原子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决定的.金属,因在金属块内部有自由运动的电子而具有金属光泽,因原子的不同而具有不同颜色,于是有了黄金、白银、紫铜等等.金刚石、水晶、冰晶石等,也由于它的构成成份和结构,对光产生折射乃至全反射等不同作用,显得晶莹灿烂.自然界不仅给出纯净的单晶体,还给出含有各种杂质的单晶体、多个单晶的聚结体、各种微小晶粒的混合体、类似固体的玻璃态液体,使得自然美呈现出多姿多彩,使人们对于形和色的美感由单一走向多元.自然界自然形成的系统中,常是气、液、固共存的,气、液都要流,流就要在气、液、固之间发生冲撞,于是形由静止进为动态,同时有了声音,于是形与色的美有了扩展,又引入了性质全然不同的音韵美.

由于地球的旋转,由于地球系统中物质态的变化,使太阳对地球各部的影响不均一,地球上气、液、固的冲撞是不均一的,这是非均一的、非对称的、动态的美之源.以植物和植物的群体为例.一棵树,在不同时刻,它的不同部位,光照都是不均一且多变的,它的生长也就不均一,导致它偏离对称性,加上风吹雨打,它将残缺,完全失去对称性.丛莽,各种植物聚生,看起来杂乱无章,但却有着生命的谐和.因此,一棵树,一个丛莽,所表现的生命的谐和就是又一个美感之源.

在生存竞争中,出现了一个奇妙的现象.动物进化过程中,对自身的形体几乎无例外的选择了二重轴和二重反轴对称.显然,这种选择是形态优势选择,是有利于生存竞争的选择,于是人们对二重轴和二重反轴对称有着特殊的喜爱,一直以这种对称为美.由此可以探知人们对于各种美,如形体、色彩、音韵、气息等的感受,其源都有生存竞争的重大一席.

有人说,科学使人丧失美的感受能力,并且举达尔文和波尔作为例证,但这不是科学的过错,因为科学本身就极具美的魅力,正如巴尔扎克在《绝对的探求》中所描写的.反观自然科学发展的历程,每一步都闪耀着自然的美和人类智慧的美,如阿基米德的三句名言:“一尺之锥,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物的连续和数学中的连续;卡诺热机;量子理论等等.

对于美的讨论还可以更加扩展、更加深入,但从上面的粗略探索,已经可以看到美是自然素质,是自然属性;美感的本源是自然,是从生命一开始就自然培育起来的本能.研究美,就是研究自然.文学艺术的一个要素是美,这个要素来于自然,研究这一要素也就要研究自然,于是文学艺术在这一方面也与自然科学具有同一性.

结语

本文从兼容性、传承性、阐释性,研究范畴、方法和目的以及美学等方面论证了文学艺术与科学的同一性.二者的同一并不否定文学艺术的独特性,也不否定文学艺术作品的真实和美,因为人和以人为主要对象的群是太复杂了,对它的认识的进一步深入还需要很艰辛的探索和很长的时间;人的个体和群体作为生物个体和群体就十分复杂并有差异,不可能复制完全相同的人和人群;个体和群体随时间发展变化,使得人和人群更是千差万别,也许永远说不尽、写不完,而人和人群的发展变化历史对现在和将来的人和人群都是十分重要的;还因为文学艺术作品的美,对于人的作用可以说是永恒的,不会因揭示其根底而褪色,正如揭示金刚石只是碳的同素异形体无损其美一样.但是,认识文学艺术与科学的同一性,将使我们的文学艺术工作者自觉地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在文学艺术研究中充分应用科学方法来辨识文学艺术家生存于其中的客观系统,作家在作品中创造的主观系统和他们观察过的客观系统的关系,作家的思想、语言等与他们生存于其中的客观系统的关系,从而避免感情用事,避免主观臆度,发生误读等等.

科学工作者也是有强烈感情的,如巴尔扎克在《绝对的探求》中所表明的,因此他们在可能条件下,总想将他们的成果用文学形式介绍给大众,例如英费尔德的《科学在今日》和其他科普作家的作品;而且在可能条件下,他们也想把科学论文写成优美的文学作品,使读者在学习科学的同时获得艺术的享受,我国古代的一些科学家在这一方面显得十分突出,例如《水经注》、《考工记》等,但这不容易做到,因为科学论文有着自己的要求.科学工作者中有许多是文学艺术爱好者,他们学习乃至研究文学艺术,文学艺术工作者又何妨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的研究方法,建立科学的观念,后者是科学素养的基石.

笔者认为,文学艺术工作者,包括创作工作者,有一定的科学素养是有益的.例如在鲁迅那里,我们看不到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对立的任何痕迹,相反,他一贯强调二者相互融合对于健全人性及推进文明的积极意义,强调艺术思维与科学思维的结合,故他能在《狂人日记》中以真实的狂人思维和语言说出对中国历史本质的精确判断.又如莎士比亚,他在《麦克白》中所表现的主人公的“洗手”情节,从犯罪心理到艺术表现,就是科学思维和艺术思维相结合的典范.应该看到,文学大师们在创作过程中,艺术思维和科学思维的融合是他们作品达到世界顶尖级的重要因素.贯彻这种融合,在鲁迅是他的全部作品,在作家则是所有的大师们.那么,“科学思维”是什么?笔者认为,逻辑性和穷究性是它的特征,仔细观察事物是它的基础,尽管我们不能都达到莎士比亚、鲁迅等大师们的水平,但经过努力,提高自觉性,科学思维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在一定条件下,科学思维是羁勒艺术思维这匹骏马的笼头和缰绳.

为使文学艺术工作者自觉地运用科学思维于创作和研究,笔者依据对大师和名著的考察,提出“科学审视”.对于作家,这一审视可分为创作前的审视,创作中的审视和作品完成后的审视.前审视常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作家的艺术修养和功力充分,它常能决定作品的品位.以《水浒传》为例,作者创作之前,已有众多的“水浒故事”,“宋江等三十六人”也见诸于史,经过对历史和历史上强盗的全面审视,作者基本离开了“宋江等三十六人”的原型,颠倒宋江和晁盖的位置,变流为聚,给予一个根据地,使之成为社会的缩微,大大增加了作品的内涵⑥.至于托尔斯泰放弃关于十二月党人的创作计划,则是前审视重要性的另一端表现.后审视的重要性在于对作品价值的评估和对自己创作前景的展望.巴尔扎克在创作《人间喜剧》时,后审视使他肯定自己作品的价值并扩展其创作涉及的场景,从而取得比历史还要历史的赞誉.丁玲的《阿毛姑娘》,表明她感受到了资本主义对中国社会的大冲击和大震撼,但她只写出她的初步感受而没有作更充分的前、后审视,不认识这一题材的重大意义,浅尝辄止,使她的作品不能更上一层楼.

对于文学艺术与科学的同一性的研究,是多方面的,十分艰难的,需要各方面的关注和努力.首先需要各方面的认同.如果没有文学艺术家和科学家们的认同,这个同一性的研究就将陷入困境.例如没有数学家的认同,对数学领域进行拓展,数学语言应用于文学艺术就将是遥遥无期的.但是,也应该看到,自然科学在其传统领域中的推进,如数学中的概率论、群论、乃至模糊数学;物理学创造的电脑;化学中的蛋白质的合成、巨电解质的研究;生物学中的克隆技术、遗传基因的分析,等等,都在无意中对科学与文学艺术同一性认证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当然,对于文学艺术与科学的同一性的研究,还有待于科学建立新的观念、新的方法、新的学科,这将同时推动科学和文学艺术的发展.因此,这不是文学艺术家单方面的工作,我们期待文学艺术家和科学家共同努力,相携发展,取得成就.

①陈鸣树:《文艺学方法概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肖君和:《关于艺术系统的分析与思考》,《当代文艺思潮》1984年第6期;林兴宅:《系统科学与文艺研究》;《文学思维的空间的拓展》,工人出版社1988年版等等.

②钱竞:《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记扬州文艺学与方法论问题学术讨论会》,《文学评论》1985年第4期.

③〔苏〕弗洛罗夫:《科学与艺术》,刘伸译,《国外社会科学》1985年第4期.

④姚文放:《文学传统与科学传统》,《文学评论》2000年第3期.

⑤文德尔班:《历史与自然科学》,《现代西方哲学论著选辑》上册,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第72―73页.

⑦刘省平、吴小美、丁可:《历史的悲剧悲剧的历史―――论〈水浒传〉的内涵》,《中国文化研究》2001年春之卷,第103―109页.

作者单位:吴小美兰州大学中文系

董华峰兰州大学中文系

丁可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责任编辑:吴子林

相关论文

科学幻想与文学艺术之缘

为您写科幻毕业论文和职称论文提供关于科幻类毕业论文格式范文,与科学幻想与文学艺术之缘相关论文范文数据库,包括关于科幻及学术期刊及中外。

艺术与科学的关系和影响

为您写科学技术毕业论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科学技术类有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与艺术与科学的关系和影响相关论文范文检索,包括关于科学技术及艺术。

《威尼斯商人》其文学艺术价值

此文是一篇威尼斯论文范文,威尼斯有关论文范文数据库,与《威尼斯商人》其文学艺术价值相关本科论文开题报告。适合不知如何写威尼斯及商人及。

文学艺术在导入新课中的体现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学生艺术修养论文,关于文学艺术在导入新课中的体现相关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学生及艺术性及跳远方面论文范文资料,。

作家与作品中文学艺术形象的塑造

关于人物形象及参考文献及文化艺术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人物形象方面论文参考文献哪里找,关于作家与作品中文学艺术形象的塑造相关。

《文艺》到《文学艺术》

本文是一篇文艺理论论文范文,关于文艺理论类毕业论文格式,关于《文艺》到《文学艺术》相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适合文艺理论及文艺及论文方面。

造就“文学艺术型”的思想品德教师

这篇思想品德论文范文属于方言学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思想品德类有关专升本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与造就“文学艺术型”的思想品德教师相关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