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中外传记文学会年会在重庆召开等

时间:2024-04-05 点赞:45918 浏览:91020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国际关系论文范文,国际关系类硕士毕业论文,关于第十届中外传记文学会年会在重庆召开等相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适合国际关系及视觉艺术及传记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国际关系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2005年11月4日至7日,第十届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年会在重庆市西南大学召开,本届年会由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大学世界传记研究中心、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联合举办,会议的主题为“传记/自传文学:理论、类别和媒介”.本届年会对传记自传文学的理论、传记叙事与视觉艺术以及网络媒介的关系等问题做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特别是网络自传和华裔美国自传这两个专题,引起了与会代表的极大兴趣.来自全国各高校的五十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大会共收到论文三十余篇,取得了一批最新的研究成果.

传记文学的理论研究是本次研讨会的一个主要议题.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会长赵白生博士阐发了“日记家”的概念,并深入论述了日记文学在传记文学研究上的重要价值.他研究了“日志”、“日记”、“日记文学”和“日记体文学”的分野际合,最后提出了以每年11月11日为“日记日”的动议,对此与会代表反响强烈.安徽师范大学谢昭新教授全面论述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传记的类型及其特征,并将这一时期的传记分为长篇自传、微型自传、一般他传、合传与评传等五种类型.云南大学张维教授提出了对当代自传/传记的几点思考,并总结了当代传记写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四川外语学院何元智教授认为传记文学不是历史与文学的简单相加或相减,而是二者融合而成的一种独特的文体,即历史的真实性、传主生平经历的相对完整性和个性表现的艺术性.南京国际关系学院的王波副教授探讨了各种形式的名人传记在研究美国公共政策中的重要史料价值.南京国际关系学院的唐岫敏教授则围绕传记的教化功能以及阐释问题对西方的传记进行了剖析.她认为优秀传记的标准应是可信性(阐释)和可读性(艺术)的融合,新传记作家的责任就是与传主实现平等的交流,与读者实现真实与教育的两项功能.


网络媒体与自传文学的关系是这次研讨会的一大亮点.西南大学教授许德金博士就“网络时代自传叙事的读者问题”做了精彩的发言.他以2个多月前热炒的清华博士生王垠的退学申请书的两个不同的网络版本为例,详细分析了网络作为一种媒介给自传叙事所带来的独特的读者参与问题,揭示了当代媒介与认知叙事之间的有机关联.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王莲香尝试将时行的博客(网络日记)引入传记伯传的研究,探讨了博客的起源与特征,以及它对日记体文学的继承与发展,以及由此带来的网络日记研究的新问题.

本次研讨会另一个重要话题是视觉艺术与传记文学的关系.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研究所副编审侯艺兵借助丰富翔实的照片讲述了一代人对岁月难忘的记忆.他认为图片的最大价值就是在于使自己的记忆成为一份历史的备忘录,为我们自己的成长提供一种形象的过去,图片不是传纪的点缀,而是传纪的构架之一,是传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主编全展教授认为画传(图传)这一新的传记形式更符合现代读者快速的阅读节奏和文字之外的视觉需求.画传中图文相得益彰,而且因图文互动而产生一种“共读”效应.但目前的画传存在着跟风式炒作、作坊式操作和注水式写作等不足.

学者们对古代自传特殊表现形式的研究给本次会议增加了新的维度.北京大学李政教授从自辩内容分析和自辩思想与自我形象的刻画两个方面对赫梯文献中的自辩思想进行了全面的挖掘和探讨.他强调应充分认识自辩思想在赫梯文献中存在的普遍性,并从文学等角度探讨了自辩与自我形象刻画之关系.本次年会的特邀嘉宾北京大学RomsRendall教授分析了但丁的《神曲》与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中的自传色彩,突出展示了这两部传统文学作品中作者(叙述者)自我经验具体化、经典化的过程.

本次会议最后一个有趣的专题是华裔美国传记文学研究.河南大学薛玉风副教授以《虎父虎子》(1943)和《华女阿五》(1945)为例就早期华裔作家作品中的自传成分作了论述,探讨了华裔自传在叙事原理、叙述方式等方面的独特叙事特征.此外,来自西南大学等高校近二十余名研究生代表也在本届年会上就当代自传特别是华裔美国自传《女勇士》等作品宣读了论文,与会研究生人数为历届之最.这充分展示了我国传记文学教学所取得的实绩,也预示着我国传记文学的研究后继有人,生机勃勃.

(王莲香、刘 江、李 婉)

纪念玛格丽特杜拉斯逝世十周年座谈会在法国文化中心举行

在20世纪的诸多法国作家中,在中国拥有最多“粉丝”的要数玛格丽特杜拉斯了.若论成就和地位,学者们或许首推普鲁斯特,但是七大卷本的鸿篇巨制、枝枝蔓蔓的语言结构令其母语同胞都望而却步,在中国能够有耐心和毅力读完《追忆》的读者恐怕只能以个位数计;若以作品的被研究和接受情况论,罗伯―格里耶以其对小说和文学理念的颠覆最受研究者的青睐,但罗伯―格里耶是拥有研究者最多而拥有读者最少的一位作家,他的那种无主题、无感情、无情节的故事令普通读者只见葫芦、难窥其药,从而畏而远之;加缪和萨特的作品也只能成为知识小众的枕边书,而难以走进和贴近大众.而杜拉斯以其离经叛道的生活方式、标新立异的文学形式、魔法咒语般的语言魅力使无数普通读者对其敬而不畏,在小资中更是赢得了无数铁杆粉丝.《情人》更以其传统而不落俗套的故事、欲罢不能、欲说还休的叙事(外加同名电影的强大推动力)而制造了一个杜拉斯神话.

1996年3月3日,杜拉斯离开了这个为她带来无数辛酸和荣耀的世界.弹指一挥间,十年匆匆.时间的流水没有冲淡读者对她的痴迷和其作品的影响力,反而使其焕发出历久弥香的魅力.2006年4月22~23日,法国驻华使馆文化处举办杜拉斯逝世十周年电影回顾展,放映了根据其作品改变的《如歌的中板》、《情人》、《印度之歌》等经典电影.22日下午,在电影《如歌的中板》之后,举行了一场由译者、电影人、学者和学生参加的座谈会,题为“杜拉斯式的写作对中国的影响”.座谈会由《情人》的早期译者、北京大学教授王东亮和杜拉斯研究专家、首都师范大学教授黄唏耘主持.与会者交流了对电影《如歌的中板》的感想以及小说和电影在处理方式上的不同,回顾了杜拉斯作品在中国的译介以及中国读者对杜拉斯的接受情况,在某些问题上展开了有益的对话.

(肖 曦)

责任编辑:刘 锋 刘 军

相关论文

第十届两岸四地公共管理学术会征文

关于公共管理及公共管理学及预算管理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公共管理方面论文英语摘要翻译,关于第十届两岸四地公共管理学术会征文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