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文学学科史”学术会综述等

时间:2024-04-05 点赞:44457 浏览:86302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比较文学论文范文,关于比较文学类毕业论文模板,关于“东方文学学科史”学术会综述等相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适合比较文学及文学作品及现代文学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比较文学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东方文学学科发展史”学术研讨会综述

2006年10月20―22日,由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和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东方文学分会联合举办的“东方文学学科发展史”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这是国内东方文学学术界首次对东方文学科史进行集中研讨的学术盛会.此次会议正值北京大学东方学学科建立60周年,以及该学科的开拓者季羡林教授95华诞暨执教60周年的喜庆日子,来自全国各高校和科研机构的70多位学者欢聚北大,共同回顾和展望中国东方文学学科百年来坎坷而又辉煌的发展历程.

开幕式上,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主任王邦维教授做了题为《东方文学研究中心――学科史的定位及工作设想》的报告.他回顾了北大东方学学科建立、发展的奋斗历程,以及东方文学研究中心自2001年成立以来国内外同仁的大力支持与贡献,并指出东方文学学科建设应该在世界文化体系的框架内发挥更大作用.东方文学分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王向远教授在《新世纪的东方文学理应成为一门强势学科》的报告中认为,一个学科没有自己的历史,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历史,没有将这一历史付诸文字,都不成其为学科,为此他呼吁,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学科史的教学.北大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刘曙雄教授在题为《对东方语言教学和东方文学研究的思考》的发言中,赞扬了此次研讨会在东方文学学科发展历程上的重要地位.从事东方文学学科研究和建设的两支队伍――中文出身和外文出身的学者们欢聚一堂,取长补短,学术思路渐趋融合,这必将有助于本学科的进一步发展.

张朝柯、梁立基、孟昭毅、张晖、李谋、王燕、郁龙余等专家学者做了与东方文学学科发展史密切相关的大会主题发言.他们的发言题目分别为《季羡林先生对东方文学研究会的扶植与指导》、《季羡林与东方文学――从我个人的经验体会谈起》、《季羡林与东方比较文学》、《论季羡林“四大文化体系”理论的提出和发展》、《季羡林先生与北京大学的东方文学研究》、《陶德臻教授的东方文学治学与学科建设活动》、《东方文学与中国文学研究的互动》等,这些报告深情回顾了以季羡林先生、陶德臻先生为首的东方文学学科先贤前辈对学科发展的贡献和影响,再现了中国东方文学学科百年来的发展历程.

在随后的“东方文学在中国”的大会主题发言中,北大张鸿年教授以《波斯文学史学科建设》为题,回顾了波斯文学在中国的学科建设历程,强调了翻译者语言功底以及掌握对象国文化背景的重要性,总结了自己编写《波斯文学史》的体会,并以波斯诗人海亚姆的诗歌翻译为例,对中、英译本与波斯原文作了深入的比较研究,说明已有的中英文译本在翻译诗歌时因受语言文化限制,已失去了波斯原文的精髓.北大陈明博士以《学科史中的“边缘人”:饶宗颐先生与东方文学研究》为题,回顾了饶公的学术历程、与东方文学的学术渊源及其有关东方文学的研究和翻译实践,总结了饶公的治学特点及其所取得的成绩.北大唐仁虎教授以《北京大学的印度文学研究、翻译与教学》为题,梳理了印度文学学科在北大的发展脉络,并介绍了季羡林、金克木、刘安武等先生在东方文学研究、翻译与教学中所作的大量工作,并认为先生们深厚的文学功底、高超的语言水平以及严谨的治学态度对现今东方文学研究及翻译界是个难得的警示.北大于荣胜教授以《北京大学日语语言文学学科的日本文学教学与研究》为题,梳理了北京大学日语系日本文学教学、研究的发展历程,分三个时期介绍了北大日本文学研究所取得的成绩.北大陈岗龙博士以《东方民间文学与东方文学》为题,介绍了北大东方文学研究中心承担的重大项目――东方民间文学研究的成果,并希望此项成果有助于东方文学研究格局的完整,促进东方文学相关理论的深化,并认为学者们不仅应重视东方文学文本资料的研究,也应重视东方民间文学口头传统的研究,并从东方民间文学的视角重新审视了东方文学中作家文学与民间文学以及东西方文学之间的关系.

大会主题发言之外,大会还集中就“东方文学学科建设”、“国别文学研究专题”和“文本比较专题研究”等议题展开了深入而热烈的研讨.

“东方文学学科建设专题”主要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展开.

第一,对东方文学学科建设渊源性和历史性的思考.华中师大杨建副教授做了题为《东方文学学科的东方学渊源初探》的报告.该报告从东方文学学科与东方学的渊源关系入手,分别追溯了东西方的东方学形成的历史,并认为西方东方学的源头应追溯到古希腊古罗马阶段,对西方的东方学研究应该突破萨义德的批判框架,从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互补和借鉴的角度再开辟出一条新路.

第二,东方文学研究中观念与方法论的开拓.四川大学尹锡南博士在《走向三维立体的比较文学研究――论东方文学与比较文学的关系》的报告中认为,本学科学者应调整比较文学研究的心态,世界比较文学不是中国比较文学加西方比较文学,而应该在这两者之间引入有价值的其他参照系统,从而形成三维甚至多维的研究格局.

第三,对东方文学教学的改进与现状的反思.北大魏丽明博士以《东方文学教学与多媒体网络资源》为题,论证东方文学教学实践中音频、视频、网络与传统文本阅读等各类资源整合的可行性,并希望借助互联网建立一个全面而丰富的东方文学资料库,以实现广泛的远程开放教育和网络资源共享的目的.

第四,对东方文学思潮的深入辨析.湖南大学黎跃进教授在《东方启蒙文学与民族主义文学》的发言中,以西方的启蒙主义为参照系,细致地分析了早期东方社会的两大文化思潮――启蒙主义与民族主义的特点,指出与西方的人文主义启蒙相比,东方启蒙主义思潮从一开始就与各种思潮彼此缠绕,相互交叉渗透,其中与民族主义的纠葛是最为突出的.

在“国别文学专题研讨会”上,中国社科院外文所钟志清博士作了题为《现代希伯来文学在中国》的发言,她从现代希伯来文学的界定、产生渊源与发展脉络等角度人手,勾勒出现代希伯来文学的总体特征,认为现代希伯来文学更多地表现了犹太人在传统与现代、本体文明与外在同化相互纠葛之间的内在心灵冲突.河南大学邱业祥老师作了题为《简论(旧约)次经、伪经研究的意义与历程》的发言,他简述了《旧约》次经、伪经研究对于全面、动态地把握古犹太文学的重要意义.华中师大李俄宪教授的发言题为《原典依据的取舍与中岛敦的文学特质》.通过对中岛村作品详尽的文本分析,论文阐明了中岛村小说作品中明显的非历史性和刻意“创作”的特色.华东师范大学陈融教授作了题为《周作人与日本文学研究》的发言,他认为周作人在日本文学的总体特点上强调现世思想和“美之爱好”,在研究方法上强调文化角度和“同中求异”.

在“文本比较研究专题”的研讨中,南开大学王立新教授以《文本与文化的双重阐释:关于希伯来历史文学研究的一点思考――以(希伯来圣经)中大卫的故事
为例》为题,论述了如何在当代的学术语境下,找到历史与文学之间的通约处的问题.通过对《希伯来圣经》中记载的大卫故事的文本结构和叙事方式特点的具体分析,作者认为大卫的形象特征与当时以色列民族所处的具体历史语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北大拱玉书教授以《也谈“努迪木德的诅咒”》为题,以翔实的资料,归纳了学界的不同说法:深入分析其中的得失,令人信服地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北大李政教授以《浅析赫梯神灵赞美诗的特征――赫梯人的颂神诗研究之二》为题,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了它们的独立性和移植特点,本土和外来特征及其融合的问题,以及赞美特征的主观性等问题.洛阳外国语学院于在照教授以《中国文化语境中的中国古典文学与越南古典文学――以唐诗与越南汉诗为例》为题,论述了唐诗对越南汉诗的影响、越南汉诗诗体的创新等问题,并认为越南汉诗是越南崇尚唐诗的民族心理推动和越南创新发展的硕果.

在研讨会的总结中,王向远教授列举了东方文学被弱化所涉及到的时代、理论、译介、教科书编纂、政治标准等诸多原因,阐明了国内轻视东方文学所带来的消极后果,如造成文化生态不平衡、大学课堂教学忽视东方文学教学所造成的学生文化心理不健全等问题,同时列举了东方文学成为强势学科的有利因素,如学术资源丰富、学术起点较高等,并进而指出我国的东方文学学科发展面临的一些问题以及东方文学学科在当今研究的重要意义.北大东方文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张玉安教授希望北大东方文学研究中心的成立和发展能为国内从事东方文学研究的学者提供一个坚实、可靠的学术交流平台,专家学者们以此次“东方文学学科发展史”学术研讨会为契机,齐心协力,进一步推动东方文学学科的深入发展.

研讨会的与会学者普遍认为,此次研讨会新颖务实,专家云集,成果突出,对于东方文学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必定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学者们还达成这样的共识,东方文学是一个兼备历史深厚积淀和蓬勃发展潜力的学科,尽管目前尚处于相对弱势的边缘状态,但凭借本学科丰富的研究资源和不断壮大的研究队伍,我国的东方文学研究必将逐步发展,并取得更丰硕的成果.

(魏丽明 蔡春华)

中国阿拉伯文学研究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综述

中国阿拉伯文学研究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11月17―18日在北京大学举行.本次研讨会由中国外国文学学会阿拉伯文学研究会和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系共同举办,来自全国十几所高等学校、研究机构和有关文学刊物及出版社的近50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

2006年8月,埃及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纳吉布,马哈福兹与世长辞,享年95岁.这是阿拉伯文坛和世界文坛的一个重大损失.正如穆巴拉克总统所说的,马哈福兹是“阿拉伯思想、文化的一面旗帜,是一位卓越的小说家,一位启蒙的思想家,一位标新立异的笔杆子,一位让阿拉伯文化、文学走向世界的作家”.为缅怀这位著作等身的阿拉伯文学大师,本次研讨会有多位学者从不同角度探讨了马哈福兹的创作历程及特点.中国阿拉伯文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仲跻昆教授作了题为《纳吉布马哈福兹的创作道路》的发言.仲教授认为,马哈福兹对国家、民族,对世界、人类的命运有强烈的使命感和忧患意识,他的作品表达了对公正、合理、幸福、美好社会的追求,对人世间一切、不义、邪恶、黑暗的批判.北京大学倪颖博士在其题为《马哈福兹“三部曲”中的女性人物&

本文是一篇比较文学论文范文,关于比较文学类毕业论文模板,关于“东方文学学科史”学术会综述等相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适合比较文学及文学作品及现代文学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比较文学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2299;的发言中,分析了马哈福兹在代表作“三部曲”中刻画的埃及社会中产阶层、富有阶层和社会底层三个不同阶层的女性人物形象.北京大学蒋和平博士的发言题为《<我们街区的孩子们>之创作手法分析》,通过对马哈福兹最具争议的长篇小说《我们街区的孩子们》的文本解读,阐述了他对马哈福兹创作主题和创作手法的把握.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谢杨博士的发言题为《马哈福兹作品中的时间和空间》.论文认为,马哈福兹个人时间观和作品叙事时间的对应,作品中建立的时间观念和空间形象之间的联系,以及作品中时间空间体现的文化内涵.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张洪仪教授介绍了埃及著名文艺理论家加利-舒凯里对阿拉伯现代文艺理论的贡献.舒凯里在《阿拉伯现代诗歌向何处去》和《巴比伦塔》两部著名诗论中,对阿拉伯人在文学复兴进程中面对的“传统与现实”、“伊斯兰与现代”、“阿拉伯与西方”等矛盾提出了独到见解和应对方法.舒凯里指出,阿拉伯与西方有很大不同,是从中世纪一下子跃入现代的,如果说物质生活上的时代鸿沟能够迅速填平,精神与思想上的鸿沟却难以逾越.因此,现代阿拉伯文艺思想必须建立在阿拉伯文明的基础之上,与此同时借鉴西方的文艺理论.

东北大学王建平教授作了题为《想像东方:19世纪美国圣地游记文学》的发言.19世纪是美国对外扩张的鼎盛时期,圣地游记在19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尤其盛行.王建平将圣地游记视作美国文化中意识形态的一部分,从文本分析着手,指出美国需要通过对比来实现对自身的确立,这种对比包括与同质文化之间的比较(如与欧洲大陆的比较),也包括与异质文化之间的比较(如与东方的比较),后者显得更加突出,尤其在美国西进的鼎盛时期.美国需要通过价值、观念上的对照来确立自身定位.因此,文学作品中阿拉伯落后、荒蛮、反现代的形象是为突出美利坚文化、制度、观念上的优越而设立的反面例证.

北京外国语大学薛庆国教授在题为《以文学对抗恐怖主义》的发言中,推介、评析了阿拉伯现代文学中涉及极端思想和恐怖主义议题的多部小说,引起了与会者的高度关注.宗教极端主义、恐怖主义固然是当今世界之大患,但首当其冲深受其害的恰是阿拉伯国家本身;阿拉伯世界确实尚存中世纪的残余,某些宗教极端人士的愚昧与偏执已到了触目惊心、匪夷所思的程度,但阿拉伯世界也不乏思想解放、眼光深邃、忧国忧民、敢怒敢言的文学家,他们最早意识到极端与恐怖的发端,最尖锐地揭露其危害,最深刻地探究其根源,最勇敢地警示其恶果.

社科院外文所郅溥浩研究员的发言题为《(雅古卜安大厦)解析》.埃及的一名牙医阿拉欧阿斯旺尼2002年发表了在阿拉伯世界风靡一时的小说《雅古卜安大厦》.小说通过一座大厦内几代住户的故事,反映了1952年埃及革命后半个世纪中埃及社会的种种弊端.显然,作者意在把雅古卜安大厦作为危机四伏的现代埃及的一个缩影.小说主要采用现实主义的叙事手法,又具有某种象征性,堪称埃及现代社会生活的缩影和真实写照.

对外经贸大学邹兰芳老师在其题为《阿尔及利亚:阿拉伯现代小说空间的新符号》的发言中,通过《肉体的记忆》(艾哈兰姆穆斯提哈尼米著)、《海草宴》(海达尔海达尔著)和《地震》(塔希尔瓦塔尔著)三部小说的解读,归纳了阿尔及利亚文学、文化具有的多元化、探索性、开放性和先驱性特征.

《世界文学》主编余中先编审通过对一部在法国上演
的阿拉伯电影《土著》的介绍和分析,提出了对我国研究、译介阿拉伯文学的见解和主张.他认为阿拉伯文化、文学对世界文化和文学做出过重大贡献,对此西方已在一定程度上给予认可,阿拉伯文学理应得到中国读者群的了解和重视.

此外,中国电影公司陆孝修、北京语言大学刘风华博士、埃及留学生、北京语言大学博士生哈赛宁、北京外国语大学研究生汪颉珉、北大研究生陈春霞也分别宣读了学术论文,题目分别为:《阿拉伯电影的文化特征》、《阿拉伯现代诗歌主题探讨》、《(青春之歌)与埃及女作家拉提法(敞开的门)之对比》、《虚幻的归宿――(向北迁徙的季节)主人公穆斯塔法人物分析》和《纳瓦勒萨阿达维的小说(零点女人)》.

(徐雯)

纪念蒙古国现代文学奠基人达纳楚克道尔基诞辰1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简述

2006年12月lO日,由北京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和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由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协办和胡日勒国际贸易(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赞助的纪念蒙古国现代文学奠基人达纳楚克道尔基诞辰103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隆重举行.来自日本外国语大学、清泉女子大学、蒙古国科学院、蒙古国立大学、乌兰巴托大学、蒙古三宝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大学、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和北京大学的70多位蒙古文学和东方文学专家学者会聚一堂,对达纳楚克道尔基的文学作品进行了研讨.

达纳楚克道尔基(D.Natsagdorj)于1906年出生在今蒙古国省巴彦德勒格尔苏木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8岁开始学习传统蒙古文.从1917年开始在父亲身边做助理文书,由于表现出色,两年后升至正式文书.1923年成为蒙古人民党党员,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截止到1925年,达纳楚克道尔基先后在蒙古人民党和政府担任要职.1925―1926年,达纳楚克道尔基在苏联进修.1926年10月至1929年春赴德留学.留德期间,他师从德国著名东方学家E.海尼士学习东方学,同时还兼修编辑、出版等课程.留德归来后的达纳楚克道尔基先后在铁工厂任翻译,在《青年真理》报任编辑,1931年他被调往蒙古人民共和国科学委员会工作,先后担任历史研究室文案秘书、负责人和语言学研究室负责人,发表了《蒙古语拉丁化法则》和《蒙古历史概要》等论文,编写了《回鹘式蒙古文字典》和《德蒙词典》,还翻译了马可波罗的《在大汗的宫殿里》,合译了卡尔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等.达纳楚克道尔基最为人所熟知的,是他创作的文学作品.他一生笔耕不辍,尤其是留学归国后,其文学创作更是达到了颠峰,他的诗作《我的祖国》、《四时》、小说《旧时代的儿子》、《春节与苦泪》、《幽暗峭壁》和歌剧《三座山下的爱情》均是在这一时期创作完成的.达纳楚克道尔基的文学作品继承了蒙古古代文学的口头传统,形式简单、朗朗上口;他的小说和歌剧讲求技巧,既侧重叙述,又注重结构的布局;特别是他跨文化的背景,使得他在创作时敏锐地捕捉到蒙古文化的精髓,运用最凝练、最准确的语言描述出蒙古社会最典型的画面.虽然达纳楚克道尔基的作品数量不多,篇幅短小精悍,但是他对苏联和德国文化的吸收、对蒙古民族文化的了解、把握与思考,使得他能够从跨文化的视角出发,对蒙古文化进行审视,创作出一系列深入人心的文学作品.正因为如此,他的作品成为了蒙古现代文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他也被誉为“蒙古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此次研讨会由达纳楚克道尔基的诗歌研究、小说及歌剧研究和生平、思想研究三个议题组成.在诗歌讨论组,外国语大学的冈田和行教授、蒙古国立大学达嘎拉巴特尔(D.GMbaatar)教授、内蒙古师范大学满全教授、乌兰巴托大学校长白嘎拉赛汗(S.Bayigalsayikhan)教授、蒙古三宝学院校长扎沁(Ch.Jachin)教授、内蒙古大学丁玉龙副教授、蒙古国立大学毕萨仁图雅(B.Sarantuya)教授分别进行了发言.他们有的侧重于研究达-纳楚克道尔基诗歌创作中的叙事逻辑,有的侧重于研究达纳楚克道尔基诗歌创作中的意象,还有的则侧重于研究达纳楚克道尔基诗歌作品中蕴涵的思想.相对于诗歌而言,达纳楚克道尔基创作的小说和戏剧数量较少.尽管如此,他的小说《旧时代的儿子》(KhuuchinKhuu)、《白骏马》(ShuuvuunSaaral)、《幽暗峭壁》(KharangldauiKhad)、《草原佳丽》(KhodooTalynUzesgeleng)和歌剧《三座山下的爱情》(uchirtai gurvantolgoyi)还是为广大读者所喜爱,至今流传不衰.参与小说及歌剧小组讨论的内蒙古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包斯钦研究员、内蒙古大学孟克吉雅教授.内蒙古社会科学院铁军助理研究员、蒙古国科学院呼日勒巴特尔(L.Khurelbaatar)教授、内蒙古大学乌日斯嘎啦教授分别研究了达纳楚克道尔基小说的意境美及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等.在达纳楚克道尔基思想研究的分组会议中,蒙古国科学院洛钦(S.Lochin)教授、日本清泉女子学院芝山丰教授、内蒙古自治区《格斯尔》办公室格日勒扎布研究员、北京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王浩副教授、研究生袁琳分别作了发言,综合达纳楚克道尔基的作品与生平,该小组的专家学者认为有必要从蒙古国近代思想史的高度去重新评价达纳楚克道尔基.

本次研讨会的亮点在于,达纳楚克道尔基的手稿研究逐渐被专家学者们重视,他对现当代蒙古社会的意义也逐渐为专家学者们认可.与会的诸位专家学者们对达纳楚克道尔基经典作品的解读与赏析,展示了达纳楚克道尔基具体而深刻的内心世界,进一步推进了中国“蒙古国现代文学研究”和“达纳楚克道尔基研究”的发展.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表示,今后要进一步深入开展对于达纳楚克道尔基文学作品及蒙古国现代文学的研究.收录达纳楚克道尔基生平与创作历程、达纳楚克道尔基代表性经典作品的蒙古文原文、手稿影印件、作品的中译文和经典解读的赏析论文的论文集《经典解读达纳楚克道尔基》将于2007年由民族出版社出版.


玛拉沁夫、阿尔泰等著名作家、诗人和宝音贺希格、斯钦朝克图、策仁道尔吉(蒙古)、朝鲁门、道润腾格尔、海日寒、常宝、多兰等青年诗人也在此次研讨会上会聚一堂,纪念了大家心目中的伟大诗人达纳楚克道尔.蒙古国作家协会和我国蒙古族著名诗人那赛音朝克图的家乡内蒙古正蓝旗人民政府发来了贺电.

(袁 琳)

“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叙事学分会首届叙事学国际会议暨第三届全国叙事学研讨会”通知

为促进叙事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加强东西方叙事学研究者之间的学术交流,“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叙事
学分会首届国际会议暨第三届全国叙事学研讨会”定于2007年10月16-19日在江西南昌赣江宾馆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叙事学分会和江西省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江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部和《江西社会科学》杂志社承办.会议的主要议题为:1.叙事学前沿理论;2.叙事理论与实践:东方与西方;3.叙事理论的拓展:跨学科、跨媒介叙事;4.从新的视角重新阐释叙事作品.会务费为人民币600元.届时,国际知名的叙事学研究者詹姆斯费伦(JamesPhelan)、布赖恩麦克黑尔(BrianMcHale)、罗宾沃霍尔(RobynWarh01)、彼得J拉比诺维茨(PeterJ.Rabinowitz)和布赖恩理查森(BfianRichardson)等人都将到会作大会发言.会议的工作语言为中文.如能与会,请将姓名、性别、工作单位、职称、联系和电子邮件地址,连同题目、摘 要、关 键 词和作者简介(均请提供中英文两个版本)于2007年5月15日前寄至或发送至:江西省南昌市洪都北大道649号《江西社会科学》杂志社龙迪勇收(邮编:330077);:0791~8596531(0);013907096270;E-mail:ldy7073@126..正式邀请将于2007年7月15日前发出.

“第三届中国英语研究专家论

本文是一篇比较文学论文范文,关于比较文学类毕业论文模板,关于“东方文学学科史”学术会综述等相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适合比较文学及文学作品及现代文学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比较文学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坛”会议通知

“第三届中国英语研究专家论坛”定于2007年6月21―24日在陕西省延安市召开.会议由四川外语学院《英语研究》、《四川外语学院学报》编辑部主办,延安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协办.

会议主要议题:1.外语科研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问题;2.语言学理论与文学研究的结合问题;3.语言学研究中的学科交叉问题;4.认知语言学与外语教学;5.文学经典重读;6.当代西方文论研究;7.比较文学研究中的民族性与世界性;8.比较诗学研究;9.翻译与文化;10.翻译理论与翻译能力.会议欢迎英语及比较文学界专家、学者、教师及研究生参加.有意者请于近期查询四川外语学院《英语研究》、《四川外语学院学报》网站,下载报名表,并于2007年5月15日前将报名表及会议论文或论文摘 要函寄:400031,重庆市沙坪坝,四川外语学院《英语研究》编辑部.或以电子邮件发送至:enstudy2007/@163..联系:023―65380758(赵老师);023―65385313(李老师,路老师);13002361093(黄老师).会议核收会务费、资料费600元.论坛正式邀请将于2007年5月内发出.

“第一届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优秀学术成果奖”申报通知

“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优秀学术成果奖”是为促进我国美国文学研究的繁荣与发展,鼓励美国文学工作者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多出精品,由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设立的全国性美国文学研究奖项,即日起受理申报.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申报者范围:

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会员单位的教师、研究人员及研究生均有资格申报.每人限报1项.合作研究成果须由第一署名人申报.

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的常务理事及学术委员会成员不参加申报.

二、申报成果范围:

1.成果类型(限与美国文学文化研究相关):

(1)学术专著;

(2)学术论文;

(3)文学作品和学术著作翻译;

(4)教材(包括电子教材).

2.时间范围:

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国内外公开出版或发表的成果(以版权页为准).

3.申报成果的要求:

(1)多卷本学术专著、译作以最后一卷出齐的时间为准,须整体申报.

(2)丛书不能整体申报,只能以其中独立完整的专著、译作单独申报.

(3)电子教材必须是正式出版发行的光盘或网络教材.

(4)以同一标题发表于同一刊物的系列论文,可作为论文类成果整体申报,但围绕一个专题,发表时标题各不相同的系列论文不能整体申报,只能选择单篇论文申报.

4.下列成果不予受理:

(1)著作权存在争议;

(2)违反学术规范;

(3)成果作者非第一署名人.

三、申报时间:

即日起至2007年5月30日截止.

四、申报方法:

(1)填写申请表,申请表的电子表格从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网站(.casal..)下载.

(2)将申请表的打印稿2份,连同申请获奖成果3份(其中至少1份是原件)在申报日期截止前邮寄至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秘书处,并将申请表的电子稿通过电子邮件发至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秘书处.通讯地址: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秘书处(邮编210093);电子邮件:enslish@nju.edu.on;:025―83593243.

责任编辑:魏丽明 刘 军

相关论文

中国革命与中国文学国际学术会综述

本文是一篇十七年文学论文范文,十七年文学类硕士学位论文,关于中国革命与中国文学国际学术会综述相关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十七年文。

中国左翼文学国际学术会综述

本文是一篇文学批评论文范文,文学批评有关毕业论文,关于中国左翼文学国际学术会综述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适合文学批评及左翼及文学期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