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与管理模式

时间:2024-01-19 点赞:50106 浏览:101642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艺术设计论文范文,关于艺术设计毕业论文提纲,关于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与管理模式相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适合艺术设计及艺术学及艺术设计类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艺术设计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与管理是围绕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联系而展开,尤其需要几种能力的养成教育,即创新的能力、实践的能力和综合的能力.文章以艺术设计专业为例,提出了艺术硕士专业学位发展的必要性以及特有的培养与管理模式,通过规范科学的素质、技能的培养,学生到社会上就可以学以致用,因为综合素质的培养可以应对很多职业的变化,同时技能的培养和创意水平的培养非常重要,不仅能够动手做,而且还要有创意,强调科学精神、人文素养、艺术创新和技术能力,这是艺术硕士专业学位培养与管理的一贯宗旨.

关 键 词:艺术硕士管理培养

作者简介:任云妹(出生年月:1969年1月13日),性别:女,民族:汉,籍贯:天津市,工作单位:天津师范大学,职称:助理研究员,学位:硕士学位

[中图分类号]:D631.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1)-23-0281-02

艺术硕士专业学位(MFA)研究生教育作为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有效途径,是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也是我国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出的适合我国国情和教育实际的重要的研究生教育形式.虽然我们起步较晚,但经过努力根据专业学位教育的特点,借鉴、吸收国外高层次艺术专门人才培养的有益经验,紧密结合我国国情,认识不断明确、制度不断完善、社会影响不断增强,已经成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目标及学科领域明确界定为:“培养高层次、应用型艺术专门人才,即获得者应具有高水平的艺术创作技能、较高的艺术审美能力和较强的艺术理解力与表现力,能够胜任本专业的各种艺术表现形式.”

一、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发展的必要性

一个专业的设置总是为适应社会一定领域对人才的需求而产生的,艺术硕士专业学位也不例外.开展艺术硕士专业学位(MFA)研究生教育是我国艺术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于推动艺术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观念的转变,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艺术专门人才队伍,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繁荣和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生活将产生积极的作用.二十多年来,我国艺术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为我国艺术领域培养了一大批高层次专门人才,为我国文化艺术事业,特别是艺术学的研究和教学作出了重要贡献.

但长期以来,艺术学高层次人才培养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培养规格单一、培养类型以学术型为主,没有很好地体现艺术的特点和艺术人才成长规律,也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由于艺术创作有很强的技艺性,专业成才周期长,专业性学习方式贯穿了小学、中学乃至大学阶段,而我国目前研究生的招生方式、培养模式和学位授予标准不利于这类人才的选拔和培养.这种状况导致许多极富艺术才能的人才失去了专业上继续提高的机会;少数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的,主要精力是应付公共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写作,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提高其最具光彩的专业技艺;大多数进入艺术创作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的学生,并不具有出类拔萃的艺术才华,因而也很难通过研究生阶段的培养成为优秀的艺术创作人才;一些具有天赋和才能的尖子人才,不得不选择到国外同类院校学习深造.因此,适应艺术学科特点的人才成长规律以及社会需求,调整艺术学位类型,在保留原有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同时,增设艺术专业学位,培养艺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已明显的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提高我国艺术教育的整体水平,促进艺术教育的国际化,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重大课题.

二、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的课程设置

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的课程设置分别为核心课程、方向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所谓“核心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体验,增强其理解作品、表现作品和把握作品风格的能力;“方向必修课程”则是为学生进入到各自的专业领域学习而设置的专门性课程,目的是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修养,使学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从实践和理论修养两方面都得到提高;“选修课程”主要是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一定空间而设计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方向来选修课程丰富自己,以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艺术硕士(MFA)研究生教育培养的是高层次的技术与管理人才,他们应具备一定的理论,同时更应是一流的实干家,是高层次复合型人才.课程设置以“职业能力”为本位进行设计,而不是以掌握某门学科的知识体系为目标,它与以往统招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保持着必要的衔接和连贯性之外,同时暗含了对艺术硕士(MFA)学生专业上的特殊期待---即特别强调专业化、个性化和鲜明的应用性.“模块式”体系对培养这类研究生非常有利.所谓模块式课程体系是指按照一定的分类方法,将某一专业应开设的课程划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模块,所有模块按照一定的形式组合成一个系统.“模块式”体系的优点在于:①有利于多学科课程的综合.一个模块可以由若干学科的内容组成,模块之间相对独立又横向联系,把不同学科之间并无直接关联的课程整合在一起,构成艺术学特定职业所需要的知识体系,实现知识、技能和素质的综合培养.②体现课程设置的灵活性.模块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增减,并不断引入最新科学技术成果和先进经验,引入最佳技能,使课程体系的变动具有相对灵活性.以天津师范大学艺术设计类艺术硕士课程设置为例,我们针对艺术设计类艺术硕士(MFA)研究生的特点与要求,制订了较为详细的、行之有效的培养计划与教学大纲.除开设的外语、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艺术原理、艺术设计方法与应用四门公共基础课外,我们还开设了四门专业必修课即创意设计与设计思维研究、设计艺术史研究、设计美学和公共艺术基础,同时按照专业研究方向分别开设了三个模块数十门专业选修课,即服饰文化学与服饰设计模块、广告设计与广告设计传播效果模块、环境艺术设计与城市环境模块,有效地使专业方向课程专业个性化和全面系统化.

三、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模式

围绕对艺术硕士(MFA)研究生的培养与管理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方案,注意从量和质两方面对研究生的培养进行严格把关.在明确课程设置的指导原则下,教学的方式自然是围绕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联系而展开的.不仅要强调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且还要注重创新和实践的能力,因为综合素质的培养可以应对很多职业的变化,同时技能的培养和创意水平的培养非常重要,不仅能够动手做,而且做得有创意,强调科学精神、人文素养、艺术创新和技术能力,这是艺术设计教学的一贯的宗旨.再加之,艺术硕士(MFA)研究生教育力求进入国际设计平台,跟国际设计院校、设计企业去广泛地合作交流,有一点就是设计教学要具备设计实践的一种综合训练,通过这样的教学,才有助于构建设计教育的国际化平台,从而推动我国艺术设计高层次教育的合理发展,它的意义是深远的.

1.以实践为主兼顾理论及内在素质的培养

在上述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的规定条件下,艺术硕士(MFA)研究生教育的教学方式更加注重专业特点,以实践为主并兼顾理论及内在素质的培养.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技能技巧的个别课与集体训练及艺术实践等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学.自然在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课程设置中,尤为强调设计教育的实践性特色,这反映了设计教育与实践的密切联系.应该说,这种教学方式是值得肯定的.因为“学以致用”的培养原则,是艺术设计教育各个层次培养的终极目标,特别是当设计教育在我国已经形成受众面极大的教育项目时,如果不是很好地与实践发生联系,那将是极大的浪费.例如艺术设计类艺术硕士(MFA)研究生教育普遍开设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工业设计、服饰设计、多媒体艺术设计、工艺美术设计等专业,其实都是社会比较急需的.所以说,作为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艺术设计类艺术硕士(MFA)研究生教育,如何能找到社会的需求,那就是我们应该做的教学工作.

要搞好实践平台建设,充分利用校内现有实验教学资源,同时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还要加强“小环境”建设和共享,有序组织MFA培养,努力探索以建立适合我院特点的培养体系.在课程设置和课程结构上注重教学内容的专业性、前沿性,使其能够反映业界最新动态,抓住我院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工程建设的契机,按照专业方向编写教学参考书,填补空白,满足业界急需,引领专业发展,要注重案例教学,通过案例分析和点评体现我们的专业理念和专业内涵中的无形价值;建立两级质量跟踪体系,对培养质量进行认真反思、总结和考核;切实提高艺术硕士人才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

2.实行校内外双导师负责制的培养

在这种教育改革的意识驱动下,教学活动进入到多元化、多样化开放状态,学院采取导师负责制及导师指导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总体原则是在指导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导师和指导小组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个人学习的主体作用.

首先,在导师配备上,通过师生双向互选、个别调整的方式配备导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与实践特长选择最理想的导师,也给予了导师在合理范围内选择学生的自主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因材施教的实施,也促进了教学相长的教学质量目标的实现.天津师范大学2011年开始艺术设计类艺术硕士(MFA)专业学位的人才培养,艺术设计专业根据自己的方向设置和教学特点设立了服饰文化学与服饰设计、广告设计与广告设计传播效果、环境艺术设计与城市环境三个研究方向,基本涵盖了我校艺术设计学之下的各专业领域,形成相对完整、全面的专业格局,既体现了艺术设计方面的整体实力与特色,也满足了设计行业发展的需求.但是根据学校研究生院的精神,今年的招生形式为专业招生而不分方向选择,我们为了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在校接受系统、完整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培训,又使得学生有充足的时间从事本专业领域的设计实践与自主性研究,将第一届24名学生分别由11位硕士生导师指导专业学习,学生的学习期限为两年,两年间要修完全部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并完成毕业作品创作和学位论文,导师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从每个研究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课程学习为主,采取面授、自学、讨论和设计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方式,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艺术设计的综合实践能力.

此外,共同探讨MFA教育共性平台的建设,依靠业界高层次人才,组建导师团队,与艺术实践紧密结合,聘请高水平的艺术家配合指导实践类课程,加强设计能力的培养,让导师真正参与指导,发挥作用.比如,聘请高水平的设计家配合指导艺术实践,或者在课程教学中让理论导师与设计实践家进行合作教学,这些教学方式都是有益的尝试.

3.注重应用性与创新性的论文标准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成果,也是衡量研究生能否获得学位的重要依据之一.艺术硕士专业学位强调设计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毕业作品是专业实践能力的专门展示,须具备较强的专业水平,学位论文是对毕业作品设计实践所进行的理论思考的全面阐释.

专业学位与学术性学位尽管都属于同一层次,但学术性学位论文要求做出创造性科

本文是一篇艺术设计论文范文,关于艺术设计毕业论文提纲,关于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与管理模式相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适合艺术设计及艺术学及艺术设计类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艺术设计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研成果,而专业学位学位论文则主要从事应用性研究,从创新程度而言,其学位论文不必像学术性学位论文那样注重原创性研究,而是侧重实践探索的创新,能够体现综合运用所学专业或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独立承担专业领域实际工作和管理工作的能力.因此,艺术硕士(MFA)研究生教育要求撰写以实践为基础,对实践进行提升认识的学位论文.也就是说,论文写作必须与艺术设计实践紧密相连,根据设计领域,结合作品展出,对作品进行分析和阐述,并就专业问题进行答辩.专业考核与综合素质考核通过者、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者,授予艺术硕士学位.

总之,刚刚起步的艺术硕士(MFA)研究生教育,是艺术学专业发展的最重要环节,多角度深入探讨其教育规律,我院艺术硕士(MFA)专业学位的设立,从招生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应对人才的培养需求,建立了科学的教学体系,这些措施为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和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相关论文

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生培养方案与模式

本文是一篇科研创新论文范文,关于科研创新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关于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生培养方案与模式相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适合科研创。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生培养情况

这是一篇关于学分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与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生培养情况相关毕业论文的格式。是开题报告专业与学分及全日制及研究生方面相。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生培养模式

本论文为基础教育方面研究生论文的开题报告,关于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生培养模式相关本科论文开题报告,可用于基础教育论文写作研究的大。

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生培养体系

本文是一篇学术型论文范文,学术型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关于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生培养体系相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适合学术型及社会体育。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生培养模式

本文是一篇基础教育论文范文,基础教育方面有关毕业论文模板,关于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生培养模式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适合基础教育及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