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博物馆建筑的审美精神解读

时间:2024-03-22 点赞:44851 浏览:87079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博物馆论文范文,博物馆方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宁波博物馆建筑的审美精神解读相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博物馆及建筑装饰及博物馆建筑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博物馆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自近现代以来,中国巨构建筑与高层建筑的建造,复杂的城市交通体系与基础设施的建造,无不受到西方建筑的影响.因此,如何拓展地域文化的价值观念,因地制宜发掘本土建筑装饰元素的文化营养尤为重要.出于对建筑领域现代与传统的全新认知,则以自然之道、人文地理、景观诗学为出发点,强调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设计理念,宁波博物馆设计就是这种主张的探索和实践.本文试图从地域文化下的“瓦爿墙”与“竹条模板混凝土墙”建筑装饰元素,来解读宁波博物馆建筑的审美精神.

关 键 词:地域文化瓦爿墙竹条模板混凝土墙宁波博物馆

中图分类号:J519文献标识码:A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冲击下,地理界限日渐模糊,大量西方样式的现代建筑肆虐我们的眼球,快速覆盖了中国的传统建筑文化,大量原生态的文化遗产迅速消逝.在形式上简单嫁接西方文化和模仿,使我们的文化景观不伦不类的潮流过后,我们对地方建筑完全照搬或符号式地对传统建筑文化的“回收再利用”,使本土建筑文化变得庸俗不堪.

我们应该在新技术、新理念的支撑下,从建筑的内涵出发,去研究原来的建筑形式的成因,以拓展地域文化的价值观念、强调地域文化特色和民俗风格的设计倾向,使用地方材料和做法,表现因地制宜的特色,使整体设计风格与地域文化相统一.

王澍设计的宁波博物馆,将宁波地域的地理环境作为设计灵感的源泉,以自然之道、人文地理、景观诗学为出发点,强调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审美特征.宁波博物馆正是发掘宁波本土传统文化营养、尊重当地地域地形的有力建筑实践.本文试图通过宁波博物馆建筑的“瓦爿墙”与“竹条模板混凝土墙”装饰元素的运用,解读宁波博物馆建筑的审美精神.

一宁波博物馆建筑的地域文化

“四明八百里,物色甲东南”.宁波作为河姆渡文化的发祥地和直辖的副省级城市,以及“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华东一带沿海最重要的港口城市,其地域文化内长期形成的历史遗存、文化形态、社会习俗、生产生活方式等十分丰厚.宁波博物馆作为展示人文历史、艺术为主的具有典型地域文化特色的综合性博物馆,承载了丰富的宁波地域文化气息.

宁波博物馆微型的山川地理特征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宁波本土的它山堰和四明山,远看象一座“半山半房”的建筑.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它山堰,是中国古代甬江支流鄞江上修建的御咸蓄淡引水灌溉枢纽工程,与郑国渠、灵渠、都江堰同为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宁波博物馆主入口通道设计灵感就是来源于它山堰堰坝倾斜度、堰体平面布局的特点.而宁波“海上丝绸之路”的水利文化特点,在宁波博物馆建筑得到充分的体现,一片水域横贯宁波博物馆大通道,向北环绕到建筑,这片水域寓意宁波历史从渡口到三江到港口的发展轨迹.

宁波博物馆建筑的整个设计以新乡土主义的理念、抽象的深度诗意表达,将它山堰、四明山等宁波地域文化特征以及浙东地区传统的“瓦爿墙”、“竹条模板混凝土墙”等建筑装饰元素与现代建筑形式及工艺有机融合.

二宁波博物馆建筑装饰元素

从建筑风格而言,相比较中国城市中太多的平庸的公共建筑,宁波博物馆确实显得异常另类.它的建筑外形似船,线条显得有些过于硬朗了,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在于它那让人难忘的外墙设计,这座建筑的所有外墙全部由破旧的青砖、瓦爿等构成,有些地方甚至故意留下了竹排压在混凝土上的粗糙印痕来作为建筑的表面.这些装饰外墙的数以百万计的青砖片瓦,全部来自于宁波这个城市历次的城市改造和民居拆迁,那些废墟中的老房子的砖瓦被建筑设计者用心的保留下来,最终使用在这座崭新的建筑的外墙当中.这座新建筑因此立即获得了历史的沧桑感.

这座建筑的设计方是中国美院,主创设计师是王澍先生.利用废弃老房子的建筑元素,使新建筑在既不拙劣仿古的基础上,又传承了传统韵味,同时还充满现代感,这是设计师王澍的一贯风格.实际上,这并不是他在这个城市留下的第一部作品,位于外滩的宁波美术展览馆,也是一座有着类似风格的建筑作品.

1.瓦爿墙

宁波博物馆建筑的直壁外墙装饰元素,是巧妙运用浙东地区以宁波慈城为典型代表的“瓦爿墙”材料,集中体现宁波本土地域特色的传统建造体系.“瓦爿墙”是中国最古典、保存最完整的江南古县城慈城民居的典型特色.“瓦爿墙”形制的形成并非任意的,而是经过历史选择的程式化的结果.这一程式化积淀了特定文明的砌筑文化、审美文化及伦理文化.

“瓦爿墙”在明代建筑已经可见,到清代中后期广泛使用.“瓦爿墙”坚固耐用,建造工艺十分精美.墙基先铺装墙基枕石,承载受力.多用草筋泥填充,再平铺砖头垫平.龙骨大墙建材采用不普遍,多取大号龙骨,隔档用杉木龙骨心支撑.“瓦爿墙”汲取传统建筑元素并运用现代施工工艺技术,经过反复实验运用在宁波博物馆24米高的墙面上,间隔3米的明暗混凝土托梁体系,保证了砌筑安全和墙面牢固,内衬钢筋混凝土墙和使用新型轻质材料的空腔,使建筑在表达地域文化和特殊意蕴的同时,获得更佳的节能效果.

“瓦爿墙”材料被创造性的大规模循环建造,并用现代技术加以改造.1.3万平方米左右的“瓦爿墙”,材料大都是回收本土旧城改造过程中拆除的旧建筑的废料.所用旧砖瓦数量在百万块以上,以青砖的数量最多,还有龙骨砖、瓦片、缸片等,多为明清至民国期间,甚至有部分汉晋时期的古砖.不少青砖上,还刻有“福寿”等铭文.其中龙骨砖是传统建筑中用来压脊的较大的砖,带拱,与青砖拼砌,形成错落.龙骨砖与零碎的瓦片和缸片一起,形成了直壁外墙的装饰.这些承载了数百年历史的瓦爿墙材料,在色彩与材质质感上完全融入了自然,将记忆收存与资源节约融为一体.

2.竹条模板混凝土墙

宁波博物馆建筑的斜壁外墙装饰元素采用“竹条模板混凝土墙”这一种全新创造形式.“竹条模板混凝土墙”采用的特殊模板鹿鼎记是毛竹做成的.竹是公认的速生环保材料,在现代建筑中多用于搭建工棚和脚手架.“竹条模板混凝土”则是一种全新创造,竹是公认的速生环保材料,竹的韧性与弹度和对自然的敏感,都使原本僵硬的混凝土发生了艺术质变.

竹子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河姆渡原始社会遗址就出土了竹子的确切实物,可以知道中国对竹子利用的古老历史,古人把“不刚不柔,非草非木,小异空实,大同节目”的植物称之为竹.竹子的韧性、箴性、纹理、坚硬的特点以及毛竹随意开裂后的材质肌理效果,正是设计师想要追求的视觉效果.同时竹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和独特,竹子也是我国古典园林艺术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影响着中国人的数千年审美意识以及伦理道德.

一片片江南翠竹纹理,洋溢着浓浓的乡土气息,仿佛置身古老街巷,神游江南竹林.“竹条模板混凝土墙”的视觉效果使原本僵硬的混凝土发生了艺术质变,把肌理质感和色彩融入了自然与周边环境的和谐静谧境界,正是王澍“新乡土主义”建筑设计理念的表达.

宁波博物馆外墙面“瓦爿墙”和“竹条模板混凝土”的使用,体现了肌理质感和色彩融入自然与周边环境之和谐美,达到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建筑观”,在继承发扬宁波传统建筑文化中又承载传播历史信息.

三地域文化下的宁波博物馆建筑的审美精神

“瓦爿墙”和“竹条模板混凝土墙”建筑装饰元素的运用,不仅仅是传统形式简单运用问题,其内涵所体现的地域文化和文化底蕴来看,体现了一种自然之道,崇尚自然,注重“天时、地利、人和”的和谐.《老子第二十五章》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之道是“最大的以人为本思想”和“最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建筑首先要考虑如何满足人的需要,同时人、建筑与自然环境,也就是古人经常讲的天、地、人三者之间,要有一种十分和谐的关系.宋代画家郭熙说:“君子之所以爱夫山水者,其旨安在丘园养素,所常处也,泉石啸傲,所常乐也,鱼樵隐逸,所常适也.”(郭熙《林泉高致》)这表明中国世大夫知识分子的乡居生活希望与自然山水亲近.

设计师王澍,也借用倪瓒的一幅中国传统山水画《容膝斋图》来描述自己的理想家园.画中,山水是主题,房屋位于林木背后,只占据极小的篇幅.王澍觉得,画中传递出的人、建筑、自然环境和谐共处的境界,正是中国传统文明的核心价值所在,这也是他所推崇和力图恢复的建筑的自然之道.不论是禅宗教义崇尚的“天人合一”,还是老庄哲学推崇的“自然无为”,对待自然的态度都把人和天地万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视为不可分割的共同体,从而形成一种主观力量,促使人们去探求自然、亲近自然.建筑与自然的关系不是与大自然对立,用建筑去控制自然环境.相反,要求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希望从自然中吸取灵感或了悟,获取心灵的解放,从而形成建筑和谐于自然的环境态度.

“瓦爿墙”和“竹条模板混凝土”建筑装饰元素的运用,不仅仅是传统形式的具象质感的表现简单运用问题,“瓦爿墙”和“竹条模板混凝土”承载着丰厚的宁波本土文化记忆,其内涵所体现的地域文化和文化底蕴来看,体现了一种人文地理情怀.设计师的地域性与世界性的视角,使传统建筑装饰元素的完美运用既立足于本地,同时又打破地域的局限,具有一种世界视野.在设计师王澍看来,“旧砖旧瓦传承了文化记忆,也传承了中国传统建筑循环建造的方式,它们将记忆收存和资源节约合二为一”.

“瓦爿墙”和“竹条模板混凝土墙”建筑装饰元素形式的运用体现了一种景观的诗学意蕴.景观的诗学意蕴引发人们对生活的深层思考,带来一种完整的对世界的体验.中国的诗歌描写自然、人文环境的景象就是诗意的呈现,有一种对世界的、打破常规的和感知蕴含其中.宁波博物馆在设计伊始就将宁波地域文化特征、传统建筑装饰元素与现代建筑形式和工艺有机结合,使之造型抽象简约而灵动,造型严谨而颇具创意,蕴涵了宁波从渡口到江口再到港口的城市发展轨迹.其平面呈简洁的长方形集中式布置,但两层以上,建筑突显开裂状,微微倾斜,演绎成抽象山体,这种形体的变化使建筑整体成向南滑动的独有态势,宛如行进中之巨舟.而在建筑内部,两层以上高低起伏的公共活动平台,从建筑整体窿起出五个各具状态的单体,形神兼备,观照整个空间,虚实相间,似又成传统街区的格局与尺度,同时水域向北环绕建筑,使建筑环境具有江南水乡田园般诗情画意.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

本文是一篇博物馆论文范文,博物馆方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宁波博物馆建筑的审美精神解读相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博物馆及建筑装饰及博物馆建筑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博物馆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8220;山”、“水”自然与建筑之间的审美旨趣在独具意境中获得升华.

四结语

宁波博物馆建筑的“瓦爿墙”和“竹条模板混凝土墙”建筑装饰元素的运用,是设计师王澍基于宁波本土地域文化资源,使自然与建筑的秩序之间存在着的或隐或显的和谐意识.其注重吸收和重读域外建筑思想,同时又反对全球化浪潮中的强势建筑思想和形式的话语支配权,以新的方式发掘本土文化营养和尊重当地地形的有力建筑实践,传递出丰富的精神感受和文化自信力.通过地域文化下的“瓦爿墙”和“竹条模板混凝土墙”建筑装饰元素,形成的砌筑文化、审美文化及伦理文化与设计师的美学意识相结合,使建筑装饰元素直指精神的意旨,进入去掉芜杂、回归和谐静谧的境界.

相关论文

建筑设计的精神世界与民学体现

本文是一篇建筑设计论文范文,建筑设计相关电大毕业论文,关于建筑设计的精神世界与民学体现相关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建筑设计及建筑。

西方当代博物馆建筑文化探析

本文是一篇博物馆论文范文,博物馆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关于西方当代博物馆建筑文化探析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适合博物馆及博物。

博物馆建筑电气设计

本文是一篇博物馆论文范文,关于博物馆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博物馆建筑电气设计相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博物馆及应急照明及电气设。

九江博物馆建筑设计创意

本文是一篇博物馆论文范文,博物馆方面电大毕业论文,关于九江博物馆建筑设计创意相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博物馆及建筑设计及建筑艺术方面。

博物馆建筑之批判

本文是一篇博物馆论文范文,博物馆有关硕士学位论文,关于博物馆建筑之批判相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适合博物馆及博物馆建筑及文化建筑方面的的。

古希腊文学的竞技人生精神解读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文学作品相关大专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关于古希腊文学的竞技人生精神解读相关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文学作品及世界。

西方建筑的审美变异

本文是一篇现代建筑论文范文,现代建筑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西方建筑的审美变异相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适合现代建筑及建筑师及现代主义。

博物馆建筑批评

本文是一篇博物馆论文范文,关于博物馆毕业论文提纲,关于博物馆建筑批评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博物馆及博物馆建筑及环境美学方面的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