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与重构:评析当下法学翻译界的学术翻译观

时间:2024-02-16 点赞:54901 浏览:115617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文学作品论文范文,文学作品相关毕业论文格式,关于反思与重构:评析当下法学翻译界的学术翻译观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适合文学作品及艺术作品及学术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文学作品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传统的翻译论者大都以丰厚的翻译经验为根基,提出一系列翻译理论.法学翻译也正是在这种理论指导下实践着的一项“正在进行着的活动”,本文所关注的正是基于传统的经验层面上,以法学翻译的描述性实证调查为基础,比较分析当下中国法学翻译界存在的问题及内在的要求,从而提出引入法学学术翻译批评机制与学术翻译资格准入制度的构想.


关 键 词:法学翻译,学术翻译,翻译观,翻译资格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09)-16-0180-02

传统的翻译论大都由翻译家来阐发的.EdwinGentler认为在1976年在匈牙利召开的翻译大会上,翻译研究(translationstudies)作为独立科学而建立起来了.到1991年,SusanBast宣称,这样一门学科(不是科学)已经建立起来了,翻译已经彻底摆脱以前的只言片语的经验论说而成为独立的学科,称为翻译学或翻译研究.翻译研究已经并正在“从边缘走向中心”.

一、学术翻译的界定

翻译是什么无论中西古今,给出的答案大部分如是:翻译是艺术,或“翻译是一门技术”,同时“又是一种艺术”,也有人认为翻译是科学,更有人认为翻译是融科学性与艺术性为一身.而据此,学术翻译是什么呢或者说在翻译理论上如何定位本文认为学术翻译是学术性、技术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刘宓庆先生进行翻译美学的深入研究,将文字性翻译分为文艺性翻译与非文艺性翻译,据此,社科性论著或学术论著的文体是论述文,所以学术翻译属于非文艺性翻译.但刘宓庆先生同时强调“在翻译艺术特征的总体关照下,翻译原语非艺术作品与翻译原语艺术作品一样,都是科学运作和艺术运作的统一性语际转换过程:并无高低之分,只有层级之别.”虽然从一般意义上讲,“非艺术作品要求的是基础层级的审美判断,要求运用基础层级的翻译艺术手段”,“而翻译艺术作品要求的则是综合层级的翻译审美判断,要求运用综合层级的翻译艺术手段”,但很显然,这两种翻译在艺术性上是同质的,而在翻译技能上的同质性更是无庸赘言.况且有些学术论著的文学性未必就低于普通的文艺作品.而本文考查的现今的法学翻译者对此的看法,却显然将社科学术翻译与文学翻译彻底分裂开,未认识到二者在翻译艺术上的同质性,其表现之一就是托辞中用“信”或诸如以“坚持以直译为原则”,为由于毫无翻译技艺而捏造的自己都看不过去的拙劣译文找借口.

在确认社科学术论著与文学(文艺)翻译在翻译艺术同质的基础上,本文试图找到学术翻译的独特之处,在此为了与一般文学作品进行比较的需要,本文提出三个“密度”的概念,作为分析框架,即信息密度、情感密度和修辞密度.信息密度即信息量,包括文字里包涵的静态事物及这些事物间的逻辑关系.显然,一般的来讲,一部学术作品的信息量往往会大大的多于文学作品,如《法律与革命》这部书,作者积48年的心血铸成,“篇幅宏大,视野广阔,细节丰富”(译著封面语)而四个译者在译后记里表现出了实际上的不自信.而且原著索引著作国内难寻,即使彻底弄懂原文也很难.更不用说论著中涉及的拉丁、法语、德语等内容.学术著作,遵循的是言之有据,卢曼的《法律的社会学理论》200页的注释上千处,索引论著400多,舒国滢译《法律的论证理论》,准备10年,并亲赴原著地学习了两年,才具备将之译出的能力.情感密度,即文字用语的“轻重缓急”及文化地域性所表现出的文字的选择.一般的来讲,文学作品显然要比学术作品情感密度大,马克•,吐温笔下TomSawyer与其姑妈的言谈在情感上比起学术作品中冷冰冰的论证文字,显然要饱满的多.在修辞密度上,本文以为,在一般情况下,学术作品比文学作品要小一些.于是我们会大体得出这样的结论:学术翻译有两个平行的问题,其中之一是对学术论著信息的准确把握,其次便是对学术论著文学性问题的把握,而另一平行的问题就是对信息与文学性问题的恰切的甚至艺术化的翻译处理.而社科论著的论述文体属性又在于论说(exposition),于是学术翻译的首要或根本原则就是传统译论上的忠实原则,或者说学术翻译的总原则:确定的唯一.而文学性问题的处理,根本就不是人云亦云的雅,对此的处理,现代翻译论者提出了绝不是停留在简单的“信”的处理哲学与方法.然而信息量那么大,如何能译得忠实,那就是精深的研究,如何在译文里能够再现原著,使其“穿上新装”“被注入了新生”,就是翻译能力的问题.所以,本文得出的结论很简单,也很直白,那就是:学术翻译要有精深的研究,要有相当的翻译技能,甚至高超的技巧.

二、反思:对当下法学翻译界翻译观的考查和分析

中国的翻译理论比西方至少迟了二十年,但本文以为若未获得真正的学术体制,即使四十年后,也不会达到现今西方那样的实质水平,这跟法学与其他学科甚而学术之外的任何事情是一样的.而我们的学术或法学翻译者是如何看待翻译的呢他们与西方的翻译论者,甚至即使与中国唐朝时期的翻译论者进行比较结果会如何呢本文的整体印象式结论是:中国当下的法学翻译者缺乏对翻译理论与翻译技能的培训,而其与翻译直接关涉的语言文化涵养与对原著的研究更是远远达不到学术翻译的基本要求.绝大多数法学翻译者的翻译观实际上是把翻译看作是懂点外语和抱本词典就万事大吉的伎俩,实际上这种看法也是社会普通民众的翻译观.而法学译者关于翻译的论断文字,有些虽然表现了他的哲学性知识涵养,但生造的某些文字,让稍微懂些翻译的人哭笑不得!用劳陇先生对中国翻译的批评来评定当下中国大陆的法学翻译分外恰合,那就是:“实际情况是:一方面进行盲目的实践,另一方面则不断制造空洞的理论.”为何法学翻译界对翻译包括翻译理论与翻译技艺表现的是集体性的不知呢(不知,不仅指无知,而且指对翻译这个非自己专业的拒绝与无视),本文认为,这是由于整个社会当然也包括学术界普遍缺少对翻译的深刻认识,“都觉得翻译是雕虫小技,不是什么高深的学问”,但更令人担忧的是本该严谨的法学,其译者为何缺少基本的对学术传统的尊重呢

当下中国法学翻译界的翻译观存在的问题之一是言即“信达雅”现象,在本文所考查的所有译者言(也包括某些译者单独发表的有关翻译的文字)中,似乎都有言即“信达雅”的倾向,有的虽然也基于自己的理解与经验对“信、达、雅”给出了比较精细的寓意,但本文的理解是:言即“信达雅”者其实并不知此三字的真正意义,更不知严先生为什么,又凭借了什么提出了这三字,倘若论者是深入的学术研究,本文以为定不会鹦鹉学舌,亦云妇孺皆知的这三字.而且这些译者自己自由的寓意,本身就是矛盾重重,甚至出笑话.那么译者为什么如此的强调“信”呢本文以为这是因学术不能与翻译不能而导致的不自信的托辞.

而客套话,在现今的译作译者言里,似乎除去仅有的几个人之外,好象都有,这些客套话,本文以为,有些很真诚,有些则显得很虚伪,而且似乎越是学养高翻译技艺高的译者就越不容易讲客套话,反之则客套连篇,有时油嘴滑舌之乎者也的让人觉得分外的滑稽可笑,而更有甚者则用另一种让人难以察觉且听起来非常具有学术深度与学术责任感的话语方式来达到客套话都达不到的目的,仔细一想的确狡猾!这一点与考查的清末民国与西学基本经典的译者言有很大的不同,这些译作译者言中的客套话相对要少,即使有也是一笔带过.

然而隐藏在客套话甚至狡猾的客套话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本文以为是译者的翻译伦理与学术伦理出了问题,但更主要的是译者对自己的译作没有自信(其实没有自信还体现在奉承话上),没有能力译好,本文估计事实上也没有译好便言及“如坐针毡,深感羞耻”,“作者学识有限,外文水平不高,因而误译、误截、误述之处,定然不少.这些都恳请读者诸君赐正”,三是翻译不知,见大家都言“信、达、雅”,且让人感觉冠冕堂皇,于是自己也鹦鹉学舌,拉张虎皮.

三、重构:翻译技艺的训练与翻译理论的阅读

当下的法学译者缺乏系统的翻译理论学习与全面的翻译技巧训练.那么,法学译者进行法学论著的翻译出版是否应事先进行翻译理论与翻译经验论著的阅读,是否应该进行翻译技艺的训练呢90年代翻译学或翻译研究在欧美已成为独立的学术科目,翻译培训与资格考试制度也正迅速发展,在某些领域已实现了翻译资格准入制度.而对于中国大陆而言,即使社会普遍认为翻译是抱本双语辞典就完事大吉的伎俩,但对学术界的翻译者而言,对翻译不知却是不可谅解的,因为无视其他学科的存在,自认是天下第一无所不通,还闭门造车弄了那么多的笑话,这与学术原则与学术精神背道而驰!况且在三千多年的中国翻译史上,出现了许多成就卓著的翻译家,也留下他们关于翻译的许多宝贵的经验论说,对此我们怎能拒绝无视呢“严又陵为要译书,曾经查过汉晋六朝翻译佛经的方法.”林语堂先生曾明确提出翻译训练是翻译艺术的三大倚赖之一,现今研究翻译的大学者刘宓庆先生不但强调翻译技能,且其专著《英汉翻译技能指引》、《新编汉英对比与翻译》、《文体与翻译》等都直接或间接涉及翻译技能,西方论者PeterNewmark也明确指出了翻译的技能要求,然而最能说明问题的恐怕还是世界各国翻译培训机构的普遍设立与翻译资格考试的实施.

此外,本文调查的译著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初涉译事之作,况且学生型译著绝大部分属此种情形.而我们须知,中国学术性的出版社还是完全的商业化运作的,再加上行政管制带来的经济负担,所以原著在同时期出现多个译本是不大可能的,而且对一般读者而言,其购买、借

本文是一篇文学作品论文范文,文学作品相关毕业论文格式,关于反思与重构:评析当下法学翻译界的学术翻译观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适合文学作品及艺术作品及学术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文学作品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阅译著依据的往往是原著与原著者的学术声望,而不会太关注译者为何人.即使有充分的能力有强烈的意愿阅读原著,但原著在中国大陆却难以获得.所以,译著往往就成了我们进行学术研究与讨论的唯一依凭,所以我们的译者应该善待我们的读者,善待中国学术,尤其初涉译事者,而不应该让我们无辜却热切追求学术的读者,甚至让整个民族来承担我们翻译不能的责任.而译者写译序,介绍翻译的背景与阐述翻译观,如此可以积累传乘有关翻译的经验,教益于后来者,增益于学术翻译的进步.当然研究性序言是求之不得的,无知的译者言也许不可避免,但本文反对那些无聊的、造作的、狡猾的译者言,欢迎真诚的译者言.

四、重构:学术翻译批评机制与学术翻译资格准入制度

针对当下中国学术翻译质量低劣的此种情形,本文深为关切的有这样两个问题,就是学术翻译批评机制的建立与翻译资格准入制度的实施.本文以为比较好的做法是创立权威性专门刊物或网站,至少在已有的刊物或网站上开辟专门的翻译批评与翻译经验交流的空间,唯有此才可以使无能无知却胆大妄为的译者望而却步,才可以更好的积累翻译经验、发展翻译理论.

翻译资格准入在欧美等国的某些领域已经实施,而中国当下的法学译者对翻译普遍无知,在翻译训练上又普遍的空白,实施翻译资格准入制度意义尤其非凡.由学界与出版社建立统一的详细而真实的译材资料库,网罗获得翻译资格证书或没有学位但学养深切的学人,这样既减少了当下翻译出版熟人模式的运作成本,又保证了译者的翻译技能,并提高了学术翻译的门槛,避免滥竽充数者浑水摸鱼,更可为全国各地方有志于学术翻译的学子提供致力于学术翻译的出路.

相关论文

地方法学教育的反思与重构

本文是一篇法学教育论文范文,关于法学教育本科论文开题报告,关于地方法学教育的反思与重构相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适合法学教育及教学改革及。

在新学术视野中反思与重构

本文是一篇历史论文范文,历史有关学年毕业论文,关于在新学术视野中反思与重构相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范文。适合历史及文化及现代性方面的。

议文“三要素”的批判反思与重构

本文是一篇写作教学论文范文,写作教学方面大学毕业论文,关于议文“三要素”的批判反思与重构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适合写作教学。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反思与重构

本文是一篇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范文,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有关硕士毕业论文,关于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反思与重构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适合。

企业社会责任的反思和重构

此文是一篇食品安全论文范文,食品安全方面有关论文范文集,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反思和重构相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适合不知如何写食品安全及。

定量的反思与重构

本文是一篇语言学论文范文,关于语言学相关学年毕业论文,关于定量的反思与重构相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适合语言学及什么是及定量方面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