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迢迢返台路

时间:2024-01-16 点赞:47312 浏览:92091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互联网论文范文,互联网方面有关在职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林毅夫,迢迢返台路相关本科论文范文。适合互联网及国防部及刑事诉讼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互联网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979年5月16日22时,上尉连长林毅夫从金门泅水“叛逃”对岸.很多年后,在中国大陆,他被称为中国高层智慧;在台湾地区他却有两极化的评价:“台湾之光”,“叛徒”、“逃兵”.

与妻儿相聚异国

林毅夫在台湾有个妻子,叫陈云英.

1979年,得知丈夫突然“失踪”,甚至可能去世的消息,身怀六甲的妻子陈云英遭受重大精神打击,终日以泪洗面.

然而,内心倔强的陈云英始终不相信丈夫已经去世,即使家人都以为林毅夫已不在人世,就此还立了林毅夫的牌位,但她坚持“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因为她想起丈夫不久前曾跟他说过的一句颇有些神秘的话.

当时,陈云英在台湾宜兰省立高级商业学校教国文课.有一天下课回到家里,林毅夫给她为一杯开水,然后坐在她身边一本正经地说:“如果有一天我不见了,你可能要像王宝钏一样,苦守寒窑十八年等”

当时,陈云英以为这不过是句玩笑,没想到这一别竟然是数年.

直到翌年,林毅夫与在的表兄李建兴联系后,给陈云英带来了口信.简单几个字:“他活着,没事,让你嫁人.”

那个年代,不敢带信件往来,陈云英却很兴奋地向婆婆大声宣告:“他还活着!他还活着!”婆婆却冷静地说:“他死了!你不觉得是人家骗你,给你希望才这么说的吗?”“所有跟随国民党来台湾的人都有1949年的经验,老一辈告诉我,你们一辈子不会再见面了.”多年后,陈云英向大陆媒体回忆.

在北京读书的林毅夫也十分挂念妻子和孩子.他的导师董文俊回忆,在林毅夫入学半年多后,情绪一直很低落,有时不爱说话.后来董找他谈话,林毅夫告诉老师,自己的第二个孩子快出生了,因为他来大陆时,陈云英已经怀孕了.

直到有一天,林毅夫兴高采烈地找到董老师,递给董一张照片,是陈云英带着两个孩子的合照,一位母亲怀里抱着一个,旁边站着一个.“照片后边写了一首诗,诗的内容我忘了,内容就是说,我理解你,理解你这种行为.”董文俊回忆.

“我有信心她会支持我,当然我也知道,对她来讲是一个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因为她处的环境比我更困难,一方面是外部的环境,一个丈夫走了,而且在当时的海峡两岸的气氛之下,她不仅要承担外部的这种环境对她的压力,还有家庭里面要带小孩、要工作.所以我内心里面对她是特别感激的,因为一个女人能够独立去面对那么多外在的压力跟内在的压力,而且永远没有放弃过,然后到最后,当然我们很幸运地能够重新团圆.”2008年,林毅夫在接受电视台采访时,面对镜头幸福地回忆着.

1982年,陈云英突然得到林毅夫已经从大陆赴美国攻读博士学位的消息,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欣喜若狂,当即决定前往美国与丈夫团聚.巧合的是,当时她已通过了两个托福考试,恰好准备赴美读硕士.

次年,陈云英辗转赶到美国,见到了魂牵梦萦的丈夫,两人抱头痛哭.

1987年林毅夫回国,同年的6月18日,陈云英在通过博士论文答辩后的第八天,就追随丈夫回到了北京.

学成归国

“他在信中说他想北京,他说特别想董老师你给我烧的那个红烧鱼啊,我直流口水.”林毅夫在北大的导师董文俊教授回忆.在林毅夫留美期间,几乎每个月,林毅夫都要给他写两封信,聊聊学习和生活.

很快,林毅夫在芝加哥用4年时间拿到了别人要用5至7年才能拿到的博士学位.1986年,他又辗转到耶鲁大学经济增长中心读完博士后.

此时,在北大经济系内部,不少师生都在猜测说,那个曾经游泳渡过夏金海峡,到大陆来求学的林毅夫,不会再回来了.“他们都猜测,他已经出去了,拿到博士学位,老婆、孩子又都在美国,他怎么会回来呢,不可能的.”董文俊在接受媒体专访时称.

林毅夫博士后毕业时,许多著名的美国大学和研究机构主动提出为林毅夫提供教职,世界银行早在这个时候就向他抛来橄榄枝.相比之下,此时的中国大陆,高校科研设备严重落后,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没有可以共同探讨问题和交流的研究伙伴,甚至资料都难以搜集,做研究几乎是白手起家.

“我一直坚信他会回来.我说这个人他不是你想象的那种人是吧,他不是为混个出国,把老婆、孩子带出去的.我说他如果是为这个的话,他没有必要冒生命危险采取这个行动(冒险游到大陆),我一直坚信这个.我说你们不太了解他,我也不好解释.”只有经常与林毅夫通信的董文俊坚信他会再次回来.

1987年,就在林毅夫应该回国的前一个多月,他突然音讯皆无.

他的导师董文俊这个月没有收到林毅夫一封信.“怪了,传说快要回来了,也不来信,哎哟,我那时候真有点打鼓了.虽然别人问我我还说,不会,他会回来,一直打鼓,打鼓.我没事就想,这要不回来,真是太遗憾了.”

就在董文俊也开始怀疑林是否会回国时,突然收到一封电报,署名林毅夫.

电报中说第二天晚上11点左右,林毅夫会到达北京.原来最后一个月,林毅夫觉得周围有点异常,害怕安全出现问题,“是登机牌拿到以后,才给我发的电报.”董文俊回忆.

和林毅夫一起回国的还有30箱英文资料,为了携带这些资料回到北京,经济上算不上富裕的林毅夫花了不少托运费.几经波折,但林毅夫还是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位回国的经济学博士.

回国后,林毅夫担任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同时兼任北京大学副教授.

北京大学本有希望留下这位曾经“冒险”破格录取、辛苦培养的学生,但因为一套房子,林毅夫和北大擦肩而过.

“小林拖家带口的,的确需要一套房子,但当时的北大解决不了.”董文俊说,当时北大房子很紧张,很多当了几十年的老教师都没有解决住房,给一个刚毕业的小年轻分套房,实在说不过去.

与北大擦肩而过后,林毅夫又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他面临一个选择,为官,还是做学者.当时有两个机构向林毅夫伸出了橄榄枝,一个是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邀请他到农村发展研究所任副所长.一个是国家教委,邀请他到教委当司长.

当时的国内经济学界,林毅夫虽然只是一个新人,但已经有了一些名气.回国之后,还不时有国外的大学邀请他去讲课.虽然暂别燕园,林毅夫却对有一天能再回北大念念不忘.

“小林来找我商量,我建议他,如果当了官,这么多年的学问不是白做了,但我没给他直接的建议.”董文俊说.

最终,林毅夫选择到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工作,坚持了他的学术梦想.

乡愁是矮矮的坟墓

2002年5月16日,林毅夫的父亲林火树过世,享年84岁.

此时的林毅夫应邀出席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一项国际经济学术研讨会,面对记者的镜头,他潸然泪下.

悲痛之余,林毅夫立即向台湾有关方面提出赴台祭父的申请,引起了海峡两岸新闻媒体的极大关注,二十多年前尘封的往事再次成为报刊连篇累牍爆炒的话题.

在此之前,台湾当局几乎“遗忘”了大陆这位著名经济学家曾经是其“模范军官”,直到林毅夫因父亲去世,想尽孝道时,各种政治势力开始浮出水面,发表各种观点?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执政”的是民进党,在民进党政府高层人士的主导下,“陆委会”原本已经同意了林毅夫的入台许可,但在各部会间独排众议、反对最烈的,反而是被绿军视为“仍被国民党势力把持”的军队.

民进党大佬“立委”蔡同荣向民进党当局陈情,林毅夫是大陆经济智囊,并身兼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此时申请返台奔丧,当年“叛逃”追诉时效已过,政府应该核准林毅夫返台,让“林正义叛逃案”结案,同时可借重林毅夫与大陆高层关系,及其在财经方面的专业,作为两岸经贸往来的中间人,有利于台湾发展.蔡同荣希望能将这个国民党政府时代最后的“政治黑名单”解禁,让第三次改名为林毅夫的林正义能顺利返台结案.

“立委”陈金德也表示,林毅夫游泳到金门对岸的大陆,身上只带和马山连连旗,并没有如外界所传那样带走潮汐表、表及兵力部署计划等秘密文件.陈金德表示,林毅夫“叛逃”是事实,但法律追诉时效已过,国防部处理态度却不明,如果林毅夫回台奔丧在机场被捕或限制出境,将会让国际看笑话.他呼吁朝野各界撇开统独立场,以人道考量,让林毅夫回台奔丧.

在赞成与反对林毅夫返台两股力量的角力下,球最后踢回台湾“国防部”,因为如果“国防部”坚持追究林毅夫的责任,面对“死刑、无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投敌罪”,林毅夫当然不可能回来.

当时的台“国防部部长”汤曜明,一开始对“林毅夫案”尚且保持低调,只能说“依法办理”,因为林毅夫返台,是“上头的意思”.但随着相关报道、讨论愈来愈多,台湾军中从上到下的反对也愈来愈激烈.

5月28日,时任台湾“陆委会”主委的蔡英文表示,由于林毅夫过去的背景比较特殊,政府相关部门处理本案的原则,人道考量固然重要,但涉及的法律问题也应先理清.

3天后,台“陆委会”、“国防部”、“内政部”召开联合记者会,对林毅夫入境案说明政府已做出三点决定.

决定全文如下:

有关林毅夫入境一案,经有关机关会商后,决定如下:

一、现行许可大陆地区人民来台奔丧之法令,系基于人道考虑所定,林毅夫申请来台奔父丧,“政府”依据《大陆地区人民进入台湾地区许可办法》之规定,同意准予入境.林先生既然以奔丧为入台目的,在台期间不得有不符合入台目的之行为.

二、关于林毅夫相关之法律责任,仍应由军法机关依法处理,不受“政府”许可其来台奔丧而有所影响.

三、有关林毅夫所涉叛逃之事,如查明属实,不论其动机为何,均应受法律之制裁,并受严厉之谴责;至于本案是否已逾追诉期间,应属法律于个案适用之问题,其结果并非代表政府对于该项叛逃行为的评价有所改变.

至于“应受法律之制裁”的宣示,是否意味着林毅夫入台奔丧时,并不能排除被军事检察官限制出境,甚至约谈、留置侦讯的可能性?“国防部”“军法局长”刘锦安说,侦查权是属于“检察署”的职权,既已进入司法阶段,对于侦查程序,确认手段,“军法局”并不能干涉.

对于林毅夫涉及“叛逃”罪嫌的追诉期认定问题,刘锦安指出,如涉及法定本刑为唯一死刑的罪嫌,追诉期限为二十年,但对于本案是否已逾追诉期间的问题,各检察署有独立认定的职权,目前无法预知主办军事检察官将如何处理.

与此同时,台湾“境管局”已完成作业,并将林毅夫来台旅行证快递送达香港中华旅行社,副本送至宜兰老家,签证有效期为5月31日至6月4日.“境管局”透露,林毅夫系以其曾为台湾人林正义,且曾在台设有户籍为由,提出入台奔丧申请,因此“境管局”依法视林毅夫为“台湾人民”,得随时申请返乡,同意其入台奔丧,并非以大陆人民申请来台理由审理.

台的声明引发海峡两岸广泛议论,台既表示“同意准予林毅夫入境”,但同时也称“由军法机关依法处理,不受‘政府’许可其来台奔丧而有所影响.”就是说,林毅夫可以来奔丧,但是不代表“政府”对林毅夫的“叛逃行为”的评价有所改变.

林毅夫的大哥林旺

本文是一篇互联网论文范文,互联网方面有关在职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林毅夫,迢迢返台路相关本科论文范文。适合互联网及国防部及刑事诉讼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互联网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松表示有关当年的“潜逃事件”,林家的解读是,林毅夫忠于“大中华民族”,可以说“有情有孝”,是“忠孝两全”的人,希望台湾当局不要再追究过去,让他能够自由往来两岸.“即便他当初的决定有错,这三十年的煎熬,对他已经是最大的惩罚了!”

林毅夫的侄子林云鹏也表示,希望台湾当局能以“失踪”的既成事实,尽早同意林毅夫入境.林云鹏指出,1979年军方以“失踪”的原因,向林毅夫的父母与家人说明其去向,并在“失踪”后约十年的时间,每年的“三节”都派员到林毅夫位于宜兰市圣后街的老家进行慰问.


6月2日,林毅夫召开记者会表示,感谢台湾当局以人道理由同意他返台奔丧,但为顾虑在当前情况下返台奔丧,将成为各方争论及媒体追逐焦点,故决定由妻子陈云英代为返台奔丧,其本人将在设于北京大学的灵堂遥祭父灵.

6月4日,陈云英披麻戴孝,背上还背着林毅夫的麻衣,在林火树灵前难抑悲痛,放声大哭.

同日上午,在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林毅夫和女儿林曦亲手布置灵堂,透过互联网现场连线直播方式参与父亲告别仪式.

林毅夫透过互联网看到亲人和父亲的灵位时,泪流不止.当他听到宜兰告别现场,法师说“宜兰下雨可能是因为儿子没有回来”时,踉跄地跪倒在父亲的灵位前,痛哭失声.告别式结束后,他仍向父亲灵位跪叩不起,最后在女儿林曦和学生的搀扶下才缓缓离去.

迟到二十年的通缉令

本以为“林毅夫返台奔丧”一事就此结束,没想到半年后,台“国防部”在2002年11月15日,发布了对林毅夫“投敌罪”的通缉令,此通缉令埋下了此后长达八年争端的种子.

2002年6月5日,在林毅夫宣布由妻子陈云英代自己赴台奔丧后的第三天,台“国防部部长”汤曜明受邀到台湾“立法院”报告,他直言,“特赦林毅夫”会模糊“国军”的敌我意识,“以往还有其他‘叛逃’大陆的人,难道也可以一并要求赦免吗?”“军中教育要求干部牺牲奉献,如果每个人要来就来,说走就走,将来怎么打仗?!”

当时民进党刚刚“执政”,军心浮动的后果无法估计,因此汤曜明的表态,让林毅夫返乡梦碎.

不仅如此,台“国防部”“军法司长”刘锦安在报告中还指出,林毅夫当年在金门“叛逃”涉刑,其责包括战时军律的投降敌人或所谓的“叛国罪”及“泄露军机罪”等,一旦林毅夫返台被捕,最重可以被判4个死刑.

军方的这个决议惹来争议.

一开始,台湾“国防部”“军法司”认定林毅夫所犯之罪已经超过追诉权时效二十年,无法再对其追诉(追诉时效为刑法术语,意即对于某种犯罪,法律会规定一段时间,一般自犯罪发生日开始起算,如果司法机构在这段时间未予追究,则往后都不能再追究.林毅夫1979年泅海登陆,到了2002年,已经过了二十三年).但台军方发言人称,由于林毅夫当年“叛逃”后,“犯罪”行为仍在继续,台军方“依法”对他发布通缉,目前并未超过“追诉期”,也没有撤销通缉的理由.

此外,据台湾媒体报道,林毅夫当年“失踪”一周年后,台湾军方依规定在1980年办理“陆上失踪届期宣告意外死亡”,抚恤金由其父林火树领取,1987年5月给恤期满.

台湾军方称,由于林毅夫“叛逃”行为属实,抚恤金已经涉嫌“诈领”,未来必须连本带利追回抚恤金;该案2006年10月17日、2007年6月21日、2008年3月28日开过二次庭,以军方败诉收场.明知林毅夫当年并未死亡,而是游到大陆,宣布“失踪”也是台军方,而宣布“诈领”的还是台军方.

校友马英九的难题

马英九当选为中国台湾地区领导人后,不少人呼吁马英九应该特赦林毅夫.不过面对这些友好人士的呼吁,马英九当局似乎有些冷淡.马英九办公室的发言人以马英九尚未上任为由,拒绝对“特赦林毅夫”做出承诺,但能否让林毅夫回到故乡,却成为与林毅夫同是台湾大学校友的马英九的难题.

2008年3月22日,中国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结果公布,国民党籍候选人马英九、萧万长获胜,得票765.87万张,得票率为58.45%.近六成得票率,765万张选票,使马英九成为台湾地区政坛史上支持率最高的领导人.

岛内“蓝天重现”,国民党实现全面“执政”,两岸关系也雨过天晴.随着两岸协商的制度化,两岸逐步推动两岸政策松绑与开放,两岸进入“大三通”时代.两岸政党民众将会逐渐摆脱传统的隔空喊话或者定位争论,进入到实质性议题的互动阶段.

这种背景下,类似林毅夫等两岸对峙时期的所谓“叛逃者”的评价也有希望在岛内“扶正”,林毅夫返台路似乎看到了曙光.林毅夫被“特赦”进而返乡一事,似乎有了转机.

在马英九正式上任前夕,林毅夫的大哥林旺松呼吁台湾新“政府”尽速结掉所谓“叛逃案”,毕竟两岸关系已不比当年,林毅夫只是个学者,希望能为两岸经济发展有点贡献.林旺松说,他因为生意往来常到大陆,也与弟弟见面.兄弟俩闲聊时,林毅夫多次提及希望能回故乡看看,与老朋友聚聚,但是如果回来还得躲躲藏藏,似乎也没什么意义.

据报道,国民党智库“政策研究基金会”经研究会认为,“以目前林案之情形而言,不仅未受有法院之确定判决,甚至未进入侦查、审判等刑事诉讼程序,故并不存在‘特赦’所得赦免之刑罚,‘总统’自无从对林某为‘特赦’”.

马英九在接受香港媒体采访时也称,“我大学时就认识他,他原名林正义,长得壮壮的,蛮有理想情操,大学没毕业就去念军校,是个很传奇的人物.但关于他回台湾的问题,不是最优先需要解决的.为什么不让它沉淀一下,让大家都去思考一下,多采取一点包容的心”?

马英九希望把结果寄托给时间,他的理由是,“因为当初他游到对岸去,有很多人被‘连坐’,很多人一辈子就失去了机会,那些人心里都很不平.所以这些问题再经过时间沉淀一下比较好,不必那么早去挑起来.”

不过,有分析认为,该理由并不成立,实际上,马英九面临的真正问题是,岛内并未对特赦林毅夫达成共识,他还不敢“犯险”.

马英九当然需要政治智慧和道德勇气.绿营的一些政客可能会抓住这个机会,说马英九“卖台”或向北京磕头,但台湾老百姓大多认为林毅夫不能被排除在台湾之外.他应该被摘下“通缉犯”的恶名,成为两岸最新的桥梁;让台湾人也是中国人的声音,成为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林毅夫在接受台湾TVBS电视台专访时,举了一个萧伯纳说过的例子:“两个人交换苹果,则两人手上都还只有一个苹果.两人交换知识,则两人都拥有两份知识.”

而知名台商潘汉唐则感叹:作为中华民族一分子,我们能不能同时拥有这两个人呢?

(摘自《林毅夫:跌宕人生路》)

相关论文

林毅夫:在朝者

本文是一篇经济学论文范文,关于经济学方面自考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林毅夫:在朝者相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适合经济学及经济发展及政治经。

林毅夫之志

本文是一篇经济发展论文范文,经济发展类有关毕业论文范文,关于林毅夫之志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适合经济发展及新制度经济学及世界经济方面。

林毅夫归来

本文是一篇总统论文范文,总统类毕业论文的格式,关于林毅夫归来相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适合总统及支持者及学生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

林毅夫:新的一步世行出发

本文是一篇经济学论文范文,经济学方面有关自考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林毅夫:新的一步世行出发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适合经济学及政治经济。

传奇学人林毅夫

本文是一篇经济学术论文范文,经济学术方面有关毕业论文提纲,关于传奇学人林毅夫相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适合经济学术及国外经济学及农业经济。

变革者林毅夫

本文是一篇经济学论文范文,经济学有关毕业论文提纲,关于变革者林毅夫相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适合经济学及世行及市场经济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

林毅夫重回北大

本文是一篇世界经济论文范文,关于世界经济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关于林毅夫重回北大相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适合世界经济及经济学及金融危机方面。

为什么是林毅夫?

本文是一篇经济学论文范文,关于经济学毕业论文,关于为什么是林毅夫?相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范文。适合经济学及发展经济学及世行方面的的。

林毅夫传奇

本文是一篇经济学论文范文,关于经济学类毕业论文提纲,关于林毅夫传奇相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适合经济学及诺贝尔经济学奖及博士生方面的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