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勋:用美拯救社会

时间:2024-02-29 点赞:45486 浏览:87221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美术教育论文范文,关于美术教育相关硕士学位论文,关于蒋勋:用美拯救社会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适合美术教育及美术史及美学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美术教育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在台湾的艺术文化发展史上,蒋勋这个名字,如今已等同于常民生活美学的“布道者”,各媒体报道他时也均以“美学大师”称之.不过蒋勋对生命与美学都有笃定的自我衡量,并不在乎外界加诸于他的任何赞誉.

蒋勋读大一时即以小说《劳伯伯的畜牧事业》成名.1980年的诗作《少年中国》,则表露了他对两岁多即已离开的故国的想象与怀念:

“我们隔著迢远的山河

去探望祖国的土地

你用你的足迹

我用我游子的乡愁等”

这首诗深深感动了很多人,更因李双泽的作曲演唱而传诵一时.

40余年来,创作能量丰厚的蒋勋,除了诗、小说、散文,也写书法,作画,并定期举行画展.同时,他身兼美术教育的工作者与传播者,写了许多艺术评介,为庶民百姓进行各种文化导览,出版多部美学论述,影响遍及海内外华人圈.他的“天地有大美”之说,不仅让美成为一种生活里的元素,也让社会各阶层人士重新思考人与环境、历史之间必须紧密呼应的重要性.

为了让美普及化,1990年,他的《中国美术史》特意走出古典的艰涩,以最简约、概括的手法和晓畅的语言,勾勒中国美术的诞生、演变及发展脉络.这本书由台北的东华书局及北京三联书店出版后,惊动两岸读书界,更是近年来大陆美学教育最重要的读本,为中国的美学保持了一脉传承的文化内涵.1998年《美的沉思》与2003年《给大家的西洋美术史》,以及其后陆续出版的多部美学论述,也都同样成为大众美学的重要读本.

逃亡的噩梦纠缠著年幼的蒋勋

丰富的美学素养使蒋勋的气质静定而优雅,一般人很难想象他的幼年曾经度过怎样动荡的生活.

蒋勋身上流著汉族与满族的血液,两种文化的融合,使他虽经动荡却能自小即拥有开阔的胸怀.他母亲出身满族正白旗,祖父曾任西安最后一任知府;父亲祖籍福建长乐,毕业于黄埔军校,后来调至陕西王曲第七分校任教官,因而与他母亲结识成婚.

1948年1月8日农历1947年11月28日,蒋勋出生于古城西安,是父母的第四个孩子.那时国共内战激烈,谣言四起,时任上校的父亲被调至东北锦州前线,他母亲则独自带着4个孩子跟随难民潮奔逃.那段逃难的日子,母亲永生难忘,来台后还不时说起,语气尽是感伤;蒋勋后来以文字为那段苦难留下纪录:

“火车上挤满了人,她一手夹一个孩子,却怎么也挤不上去,车站外面满满都是轰炸后没有收的尸体,破破碎碎的,有的肠子飞挂在树上等她便把两个孩子从窗口扔进车去等孩子掉在挤得密密麻麻的难民的头顶,大家咒骂著,又从窗口把孩子扔出来等”

1949年,蒋勋一家终于从西北逃到上海,辗转回到福建长乐故里.1950年,共军占领长乐,宣布通缉其父,其母先带着孩子深夜搭船转赴马祖附近的白犬岛即今莒光岛,躲藏在运货的舱板下面;在诡静的码头等船启动时,惊慌的母亲直担心年幼的蒋勋会忽然哭闹起来.

安全抵达白犬岛后,母亲在那里生了小弟.1951年夏天,母亲带着大小5个孩子抵达基隆.不久,父亲也终于来到台湾,一家人才得以过着安定和乐的生活.

然而逃亡的噩梦纠缠着年幼的蒋勋.在梦中,他想尽办法躲避追杀的敌人,有时没入废旧的水井深洞,有时隐身蛛网密布的扇橱柜后面等仓皇奔逃的恐惧与不安,是战乱年代在他心上留下的暗影.直至搬到大龙峒后,恐惧与不安才渐渐的远离.

戏台边的成长岁月

蒋勋的父亲来台不久即申请退伍,转往粮食局工作,并获配一座公家宿舍.当时可供选择的宿舍,一在离城中区较近的厦门街,一在西北郊的大龙峒,他母亲甚有远见地选择了大龙峒,理由是家里儿女众多;“那房子后面有院子,以后孩子大了可以加盖卧室.”

大龙峒是清朝嘉庆年间即已开发的老城区,后来虽因新崛起的大稻埕而没落,但保留了许多素朴典雅的民居,还有建筑宏伟的孔庙和保安宫.蒋勋说,上世纪50年代的大龙峒,还有大片的稻田、草泽和树丛,他家就在有名的清代四十四商店街遗址的后巷附近,快跑10分钟就可以到圆山;山上有动物园、跑马场,山下河边是一座废弃的砖窑.

在大龙峒,幼年蒋勋开始接触台湾的庶民生活.保安宫前的广场不时搬演谢神戏,他经常穿梭其间享受锣鼓喧天的歌仔戏、布袋戏,对传统戏剧之美渐渐有了深而广的体验.在《分享神的福分》一文里,蒋勋描绘了在保安宫附近度过的成长岁月:“在戏台附近的小学当然远不如戏台迷人.常常溜出教室,跑到戏台前看戏.等逃学去看戏,有时就不太赶到前台,蹑手蹑脚溜到后台,攀上梯子,爬到后台看戏成为与神分享的另外一种福分等”

有时他也会躲到舞台后看着生旦净丑的真实生活世界:台前满头珠翠、傲气自负的千金小姐,转进幕后匆匆替地板上号哭的婴儿哺乳,转眼间又整理好衣衫回到舞台,再度走进戏里的人生.

“我仍然怀念那个戏台,怀念那台前台后的华丽与伧俗、喜悦与酸楚、现实与戏剧之间奇妙的混合,好像知道分享了神的福分,即是对人生中的富足有感恩,对人生中的酸楚也有敬意.”

50到60年代的台湾,物质生活普遍匮乏,蒋勋的母亲俭省持家,时常摘防空洞上的野菜当餐桌上的青菜,但她很讲究传统的喜庆气氛,逢年过节总是备办丰富的年货和年菜.蒋勋与母亲的感情一直很亲密,尤其爱听她说故事.在清苦的环境里,因着母亲说的故事,使他感受到“一种富裕等生活中有期待,有信仰,有还可以活得更好的努力与上进,有人之所以为人的不可动摇的自信与尊严.”

蒋勋的父亲,在他心目中是既体面又威严的传统中国男人.父亲从小要求他背唐诗、宋词、古文观止,也规定他要练书法.就像中国传统的父亲与儿子,两个人总是保有着礼教的期望和礼貌的距离.蒋勋觉得,在儒家的文化伦理里,始终没有办法跨过父亲这一关;“我一直到父亲临终帮他洗身体,还觉得父权那么强.”

升上强恕高中后,由于英文老师陈映真的课余指导,蒋勋开始大量阅读西方文学经典,也尝试写诗、散文、小说;17岁时以《洛洛的故事》获得全省小说比赛第一名.

高中毕业后,他顺利考上中国文化大学历史学系,并且于报纸副刊发表《希望我能有条船》,以及一发表即备受文艺界好评的《劳伯伯的畜牧事业》等小说.


大学时期,蒋勋不止写小说,对艺术的向往也更炽烈,经过与父母的深入沟通,终于得到他们的认同,如愿考上文大艺术研究所.25岁获得硕士学位后,他只身前往法国,进入巴黎大学艺术研究所,研究19世纪新古典主义至印象派阶段的法国绘画.次年在巴黎第四大学进修法国音乐史、戏剧史、文学史及社会史课程.

留学法国的4年间,蒋勋也经常四处旅行,背着一只提袋,带着简单的衣物,学欧洲的年轻人站在马路边搭便车,走遍了西班牙、意大利、荷兰、德国、瑞士、英国及希腊,也认识了不少朋友.他呼吸着17世纪以来启蒙运动和人文思潮的空气,跟着左派青年上街,同时也做艺术史札记,再度开始写诗.

1976年,蒋勋回到台湾,出任《雄狮美术》月刊主编,持续写作、绘画,并先后于文化大学及辅仁大学任教.1981年,他接受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画”之邀赴美,与包括中国作家丁玲、萧干、吴祖湘等来自世界30个地区的作家以文会友4个月,文学视野更加宽广.

1983年,蒋勋受邀创设私立东海大学美术系并担任第一届系主任.1985年出版第一本散文集《萍水相逢》,获得《中国时报》文学奖散文推荐奖及中兴文艺奖章.1989年,在敦煌艺术中心举办第一次绘画个展等生活忙碌而充实.

然而蒋勋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1997年7月忽然惊觉“许多人在还很年轻时就‘老’了!”20年的教学生涯及一个又一个的行政会议,使他觉得生活变成一种重复的机械式循环;50岁的他,决定提前退休,“再度出走”.

他打给在巴黎的学生:“我想去巴黎画画.”学生对他说:“我们帮你找画室”;“工具不必带,这边都会准备好.”于是他轻装简从,二度到达巴黎,寻找25岁那年没有完成的梦想.

他在巴黎的画室原是个老马厩,位在圣米契尔广场附近,紧邻塞纳河,走一分钟便到河边.蒋勋每天早上点后就步行到画室,在饱满的阳光环抱里,全心、不停地画,直到中午12点,累了,沿著河边散步,看着晒太阳的人和鸽子以及圣母院高高的哥德式塔顶.在《出走》一文中,蒋勋写下这样的句子:“在生命开始衰老的年龄,创作使我重新年轻了.”

近10余年来,蒋勋虽然不时出走,但始终根留台湾.他的文字优雅,作品流露丰富的视觉意象,多元的艺术视角则让他的作品产生特殊的美感.1999年,蒋勋重新出版《欢喜赞叹》,集结了他对摄影、绘画、雕塑、舞蹈、戏剧等文艺活动的评介,写下艺术家与作品间的生命对话.2005年起,他以深入浅出、活泼生动的笔法,追索林怀民的舞作根源,解读云门舞集的经典作品《白蛇传》、《红楼梦》、《薪传》、《流浪者之歌》,以及《九歌》.

但是,斯文、优雅的蒋勋也自承存在一种内在的矛盾.对于自己身上自然散发的儒雅气质,他总带着一丝“反骨”的情绪,面对五千年传承的儒家传统、“温、良、恭、俭、让”的社会期望,蒋勋说:“我知道我怎么背叛都要温文儒雅,而我憎恨那个温文儒雅.”

2006年,蒋勋完成第一部长篇小说《秘密假期》,试着把挣脱礼教束缚的“反动”,转移到对年轻一代的期待,同时也呈现他们对新世纪物欲文化与精神迷惘的心灵摸索.

让美成为拯救社会的力量

生活品味与生活美学的断裂,也是长年从事美术教育的蒋勋十分关心的课题,他自承对此一直有着矛盾情结.在《谈“美”的真义》中,他开宗明义就点出这个冲突:“专业的美术教育等不等于美的教育,可能是第一个要问的问题.”他认为,“在美的教育里,会使人有一种包容.美是唯一一个最宽容的教育,它让你发现自己存在的价值.”然而,即使有了美术的专业训练,却不表示“他家里的家具是对的,他穿的衣服就能有自己的品味等”他更进一步说:“在台湾,专业的艺术家绝对不会比西方少,可是我们的城市是著名的丑,如果人民没有美的素养,即使有再多的画家、音乐家、建筑家,也是没有用的.”

辞离大学美术教育后,蒋勋即不断地透过他的笔和他精采的语言,在谈美学的书与演讲里,引导人们

本文是一篇美术教育论文范文,关于美术教育相关硕士学位论文,关于蒋勋:用美拯救社会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适合美术教育及美术史及美学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美术教育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去“看到”、“听到”、“嗅到”、“触摸到”、“品味到”生命美好的存在,因为“美,就在我们生活中.”

蒋勋心目中的美,是记忆,是关怀,是怀念,也是一种历史的加法;不管对自然,对人,对土地都是如此.相对于欧洲在古迹保存上的完整性,蒋勋觉得台湾因为政治的转换,切断了历史的记忆:日本人拆掉了清朝留下的记忆;国民党政府抹灭了日本政府留下的痕迹.这些都是历史的减法,也是悲哀的宿命.他觉得自己居住多年的台北市,“好像是一个没有记忆的城市”.很多建筑在消失,曾经走过的巷弄,记忆里的东西,都慢慢地消失、被替代;而在快速被替代的过程中,美的经验是无法发生的.与此相反的是,他举了一个法国的例子:在密特朗执政时代,把原有屠宰场且治安败坏的十九区,修建为维勒特公园,里面设有以光、声音与色彩为主的艺术馆,晚上12点到两点放映由当地青少年选择的电影.公园出现后,十九区的犯罪率急速下降,因为年轻人有了参与活动的机会与美的体验,使“美”成为拯救社会的力量.

因此,蒋勋没有放弃,更积极推动社会大众的美学教育.他在电台主持文化节目,举行美学讲座,担任美术之旅的导览解说者.他善于运用精练语言转译抽象的艺术,很多人对他的艺术导读十分入迷.他的美学演讲与课程也永远爆满,听众涵盖年轻学生、中年上班族与家庭主妇.

90年始,蒋勋在台湾各地“讲堂”逐页讲解《红楼梦》,从人性的、文学的角度挖掘《红楼梦》独特的人文内涵.这个讲座,不但吸引知名影星林青霞每周从香港搭飞机回台北聆听,甚至还有高雄菜市场卖腌菜的小贩在结束了上午的生意后,赶着去参加他的讲座.林青霞说:“蒋勋是我唯一的偶像,半颗安眠药.”这句话其实也是听过蒋勋演讲的人共有的一种倾慕之情.2010年,上海三联书店陆续将各篇演讲集结为《蒋勋说红楼梦》出版.

美学修养是知识分子的终极关怀

在推动大众美学教育的过程中,蒋勋也深研中国历代以来知识分子的美学.他在《知识分子的美学修养》一文中,认为中国知识分子的美学修养是讲究“个人内在孤独时刻的状态,因为只有面对自己的时刻是个审美的我、美学意义的我、真正的我.”他以司马迁的《史记》为例,认为司马迁透过屈原、项羽、荆轲等这些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知识份子,描绘出一种生命的美学形式.

他也提到,在美学中,现实世界的高低、贵贱、贫富都会变得平等,即使是敌人,都可以互相赞美.譬如唐朝的武则天,在面对骆宾王《讨武檄》的挞伐时,能以包容的气度赞美骆宾王的文词之美与生命情怀,这种气度就是一种美学,因为它使人宽容、让敌人不再是敌人.对于现今充塞冲突与对立的台湾政治,蒋勋也特别以王安石和苏东坡两位新旧党争的代表人物为例,认为他们即使在政治立场上对立,私下却仍维持着下棋作诗的友情,这种包容、宽容、大器,也是美学的修养,足以为知识分子的典范.因此,蒋勋强调,美学修养不仅是知识分子追求知识的起点,更是知识分子的终极关怀.

70年代末即定居北台湾淡水河畔的蒋勋,喜欢坐在靠窗的书桌边,遥望对岸观音山的天光云影,在幽静的气氛中沉思、作画、写文章.从他家客厅的落地窗望出去,安静的观音山微微散逸著菩萨的笑颜,窗下的红树林间常有白鹭鸶振翅飞过,充满生命力的河水则永远静静地流过.饱含善念与善舍的蒋勋,在天地大美之间继续他的著述与绘画,并且带着虔诚的心偶而走入红尘,继续做一个美的布道者.

2011年春天,蒋勋因心肌梗塞进行手术,术后积极复健,已经回复健康.同年7月,他精辟论析中国书法美学的《手帖―南朝岁月》,获得出版金鼎奖“图书类文学奖”.

对此两者,蒋勋平静以待,在美学的修练里,他早已抵达“宠辱不惊”的境界.

相关论文

解梦高人蒋勋

本文是一篇语文老师论文范文,语文老师方面学士学位论文,关于解梦高人蒋勋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适合语文老师及生命及小说方面的的大学。

美言不信的蒋勋

本文是一篇历史系论文范文,历史系方面专升本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美言不信的蒋勋相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历史系及什么叫及图书馆方面的。

蒋勋的孤独

本文是一篇文学作品论文范文,关于文学作品方面学年毕业论文,关于蒋勋的孤独相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适合文学作品及生命及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

齐美尔社会学理对竞技体育的解释

本文是一篇竞技体育论文范文,关于竞技体育类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关于齐美尔社会学理对竞技体育的解释相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适合竞技体育及社。

蒋勋的诗意台湾

本文是一篇乡愁论文范文,乡愁方面毕业论文的格式,关于蒋勋的诗意台湾相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适合乡愁及少年及速写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

中美社会失业救助制度比较

这是一篇失业者类有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与中美社会失业救助制度比较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是寿险专业与失业者及制度及保险制度方面相关的。

中美医务与精神健康社会工作会举行

本文是一篇社会工作论文范文,关于社会工作学年毕业论文,关于中美医务与精神健康社会工作会举行相关开题报告范文。适合社会工作及社会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