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为文学而燃烧

时间:2024-04-15 点赞:41188 浏览:75758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民间文学论文范文,民间文学方面硕士学位论文,关于生命,为文学而燃烧相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适合民间文学及文学创作及文学性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民间文学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陆潮洪送书给我时曾说,写作的过程,是他与赵伯先对话的过程,也是他被赵伯先等辛亥英烈的献身精神感动的过程,他为镇江涌现了一批推翻清王朝、建立共和的革命先驱而骄傲自豪.

那天是早春中一个寒雨潇潇的日子,我与市作协主席王川去医院看望手术后的陆潮洪同志.交谈中,他知道我们明天要去省作协开会,便嘱我们将《赵伯先》的获奖证书带回来.这部由他和祝瑞洪合作的长篇纪实文学,获得了江苏省作协纪念建党90周年和辛亥革命100周年重点文学题材作品三等奖.但省作协的会议尚未结束,我们却接到他突然病逝的噩耗.在这个持续低温的早春,一想到他的匆匆远去,寒意似乎就浸入我的肌骨,只有重新翻开他留下的那许多作品,心中才感到些许温暖.

在民间文学的沃土中成长

镇江是座有着丰厚文化底蕴的城市,民间文学是镇江文化构成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这也是陆潮洪从小汲取的精神营养中的重要元素.这种由民间集体创作,并在大众中口耳相传的文学,较之于文人创作,显然更直接、更广泛、更强烈地表现了底层民众的心理情感和意愿,这对他产生了潜移默化的精神陶冶.上世纪60年代初,他在镇江师范学校求学期间,就依据这些民间文学为素材,默默开始了文学创作.

恰巧这时,为搜集整理镇江抗英斗争故事和歌谣,市文联和市文化处成立了镇江民间文艺采风小组,在镇江市区和丹徒县大港一带开展采风调查活动.陆潮洪作为年轻的业余作者,参加了采风小组.镇江抗英斗争故事和歌谣,十分富有特色,生动地表现了1842年第一次战争期间,镇江军民顽强抵抗外来侵略者的事迹.市门领导的重视,省民间文学研究会专家来镇指导,本市作者的相互切磋,使陆潮洪得益匪浅.采风小组从工厂到街巷,从市区到农村,采取了个别访问及开座谈会、故事会等方法,更使陆潮洪在民间文学富矿的采掘中获得了实际的历练.他注意搜集工作的科学性,做到忠实记录,仔细推敲.有些重大题材的故事,他多次访问,启发故事家深入回忆,反复讲述.他年轻勤奋,善于思考,态度认真,给采风小组的同志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这次采风活动获得了丰硕成果,整理的抗英斗争故事和歌谣陆续在《民间文学》《上海文学》《雨花》《新华日报》等报刊发表,并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镇江抗英故事专集《画圌山》,这其中就有陆潮洪与康新民合作整理的《赵二》《血战焦山》等.这些故事的地域特色、泥土气息、传奇色彩也深深影响了陆潮洪的创作道路,这种风格很快就在他进行儿童文学创作时得以表现.

镇江的童谣创编、传唱活动,于1964年兴起了第一个,那时,陆潮洪刚走出校门不久,踏上了乡村小学教师的岗位.童谣是儿童最早接触的一种文学样式,也是儿童启蒙教育的教科书.因此,描绘色彩斑斓的儿童生活,成为陆潮洪在教课之余的另一种责任.他创作的童谣想象力丰富、儿童情趣浓郁,表现手法多样,《社里麦田比天大》《照镜子》等很快就在《雨花》和上海的《小朋友》等刊物上刊登出来.《夸哥哥》发表于最为权威的诗歌刊物《诗刊》(1964年第6期)上:哥哥名叫小二子,/能挑二百斤重担子./重担子,食担子,/挑到圈里喂猪子./喂猪子,放羊子,/杀了羊子买锯子./买锯子,/打斧子,/专给人家修房子./修房子,做凳子,/帮助军属二婶子./二婶子,三叔子,/都夸哥哥是党的好儿子.这首童谣以朴实、流畅的语言,重迭、反复的形式,赞美了助人为乐的新风尚,产生了积极的反响.

我和陆潮洪的最初相识也是因为童谣.后期,文艺创作稍有解冻,我们都参加了市文化馆组织的童谣创作活动.记得他当时在汝山园艺场工作,有农村生活的积累,写的《护树》《抽水机》等,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收录在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童谣集《朝霞满天地》中.

动乱结束之后,镇江又一次兴起儿童文学创作,他童心未泯,以满腔为孩子们创作童谣、故事等.他写的《过江》一诗,语言生动,朗朗上口,表现了当年茅山抗日根据地的少年儿童对陈毅司令员和新四军的真挚情感,抒发了人民对抗战胜利的美好期望,十分富有感染力,发表在《诗刊》(1978年第6期)上:

过江

小渔船,像支箭,

穿云破雾飞向前.

司令员,船头站,

开辟抗日新战线.

小渔船,像骏马,

江水滔滔一步跨.

人民笑,日寇怕,

一张捷报一朵花.

小渔船,像尖梭,

万里长江浪里穿.

一根线,通江北,

江南江北连成片.

小渔船,像飞燕,

展开双翅贴江面.

报春光,迎新天,

大地处处红艳艳.

指导和创作的双重努力

我是1984年底调到市委宣传部工作的,当时陆潮洪已在宣传部宣传科工作了几年,主要是搞新闻报道,向省以上媒体供稿.这时新设立了新闻文化科和对外宣传科.他负责新文科工作,我则负责外宣科工作.由于受办公条件所限,这两个科室曾经一度挤在一个办公室里,这也开始了我和他近十年朝夕相处的工作岁月.

我和他都面临着全新的工作任务,部长因此要求我们到苏锡常三市去取取经.于是,我们结伴而行,先苏州后无锡,再到常州市委宣传部学习、请教一番之后,我要去看一位在当地报社工作的诗友,他不认识这位任副刊编辑的同志,但要我不必当面向这位同志介绍他的姓名和创作方面的情况,我不知何故,只好遵命.回镇江的列车上,他才告诉我,他与我市作家康新民合作的中篇小说《狼窝里的战斗》(这是一部反映地下党员潜伏于敌营开展斗争的作品,情节曲折,人物形象生动),在《镇江日报》连载后,受到读者欢迎.常州那家报纸的副刊未经作者同意,也开始连载这部作品.镇江方面发现后,向他们提出了意见.我恍然大悟,陆潮洪是为了怕见面后引起对方的尴尬.明明理在自己这边,反而考虑别人的情绪,按照现在的说法,确是一种“低调”做人的姿态.《狼窝里的战斗》由新华出版社于1985年出版后,经南京的作家改编成电视剧本,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成四集电视连续剧,在电视台播出了几天.当时彩色电视机尚未普及,我家中那台黑白电视机收视效果不灵,因此也不常看电视.早上在办公室见面,他一声不提昨夜电视剧播出的事,我是听机关里其他同志说了,才知道他的作品经改编拍摄上了台.陆潮洪任新闻文化科长多年,后又任宣传部的指导员,协助部领导指导、协调新闻和文化方面的工作,人称“陆指导”.在这期间,他还担任过一届市作家协会主席,为团结广大文学工作者,繁荣镇江文学事业做了不少工作.他自己在工作之余,也努力创作,在《人民日报》《雨花》《新华日报》等报刊上发表了多篇散文.他主编的反映地方风情的散文集《京口纪胜》,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镇江籍的著名学者吴调公先生评价“这是一册具有思想性、知识性、文学性的好读物”,“全面而生动,别饶风采,读来很有兴味”.由于他懂新闻与文化业务,本身就是作家,工作就显得驾轻就熟.宣传文化系统的许多同志有事也常上门来找他切磋、交流,约请他写歌词、评论等.以至他调市地方志办公室工作了几年,部长还常常感慨道:“老陆调走了,现在部里就缺像他这样能讨论剧本、小说的专业干部了!”

上世纪80年代,镇江电视台正处于筹备、成立与起始阶段.他因工作关系,有机会参与了电视片(剧)的文稿撰写、摄制组组建和拍摄工作.市电视台在筹备期间与省电视台合作拍摄的专题片《三山二水故乡情》,作为向国庆35周年的献礼片,当年获得省二等奖.这在当时是很有分量,也很能鼓舞人心的奖项了.这部专题片的成功及其在省内外的宣传,都凝聚着陆潮洪的心血.

1990年,省委宣传部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策划拍摄江苏爱国名人系列电视剧.考虑到第二年是辛亥革命80周年,省委宣传部与各市商定选题时,提出“镇江可拍赵声”.陆潮洪与我市作家贺毅武承担了剧本创作的重任.三集电视剧《赵声》由市委宣传部、市政协和市电视台联合摄制.江苏爱国名人系列电视剧,镇江在各市中首家完成.陆潮洪作为这项工作的参与者,参加了在省政协会堂举行的《赵声》首映式和座谈会,亲闻了有关方面的领导和专家给予的好评.他从南京回来见到我,对会上给予的肯定只是一带而过,但告诉我参加审片的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的专家学者提出,民国政府追赠赵声应是大将军,不是上将军.他说今后有机会对赵声的史料还需要进一步挖掘.1991年10月10日,纪念辛亥革命80周年当天,电视台、江苏电视台、镇江电视台同时播放,一时盛况空前.后来,《赵声》又与其他几部江苏爱国名人电视剧一起,由省音像出版社制带出版发行.2009年,市政协文史委向他征集我市当年拍摄《赵声》的有关史料,他回忆了这部电视剧拍摄前后的许多史实,并且为江苏爱国主义教育增添这样一部生动教材而感到欣慰,但只字未提他就是编剧之一.

晚年的又一次登攀

陆潮洪到市地方志办公室工作后,先后任副主任、主任.他担当的是“盛世修志”、编撰年鉴和地情丛书之类的任务.七八年下来,他已成为一位深谙史志工作的专家.因此在退休之后,他对多年积累的资料,重新爬梳整理,钩沉探索,陆续完成了《民国省会那些年》《不能忘却的日子》等专著.前者是他对民国省会迁镇后的若干历史碎片搜集、研究、考订的成果;后者则是他对战争至镇江解放的历史中,发生在镇江的十个重点事件的生动回溯.为弘扬地域文化,市委宣传部组织《镇江文化丛书》的编撰,其中的一册《镇江掌故》即由他完成.陆潮洪虽然较长时期从事史志工作,但文学仍是他不能舍弃的情结,退下来后,追求艺术美的又在他胸中涌动.欣士敬先生评论他的《民国省会那些年》是“一部另类的书”,因为它不像是一部标准的历史书,也不像一部传说的地方志,写法自由,结构灵活,没有固定的套数和格式,是笔记性质的散文.他的《不能忘却的日子》《镇江掌故》等其实也是类似风格的文本,都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记述著名旅日爱国侨胞许朝坤先生生平的《乡音未改》一书,是由市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和文史资料委员会策划编撰的.陆潮洪因为在电视片《三山二水故乡情》拍摄时,就认识许朝坤先生,被邀请参与对这本书的整理、润饰.原来,当年拍摄《三山二水故乡情》时,按照导演的构思,需要以一位华侨回国观光为线索,将镇江的三山风光和建设成就贯穿起来.当时,许朝坤先生正从日本回来创办镇江第一个合资企业“京侨饭店”,时任副市长的黄选能便推荐许朝坤夫妇作为片中华侨.陆潮洪将这段佳话以及他所掌握的有关史料写入书中,丰富了书的内

本文是一篇民间文学论文范文,民间文学方面硕士学位论文,关于生命,为文学而燃烧相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适合民间文学及文学创作及文学性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民间文学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容,书稿经他的修改增色了不少.这本书出版后,由大阪华侨江苏同乡会赠送给旅日华侨和日本友好人士,产生了积极影响.


两年前的元宵节下午,我在大市口附近遇见他.交谈中得悉他接受市城投集团和西津渡旅游文化公司的约请,创作长篇纪实文学《赵伯先》,作为对百年辛亥的献礼与纪念.他预感到这次创作对他是一次挑战,但心甘情愿,并已开始着手准备,当年摄制《赵声》时的史料显然不够用了,此刻要做的就是去查找有关赵伯先的史料.赵伯先担任黄花岗起义总指挥时年仅30岁,起义失败后即因悲愤成疾逝世,加上经过百年沧桑,现存有关他的史料很有限,供作者选择的空间则更加微乎其微.在此种情况下,无论是搜集、分析、遴选史料,还是结构框架、铺展情节、刻画人物,不倾注巨大的心血显然是难以完成这一任务的.这时陆潮洪已是六十七岁了,该是享受晚晴温暖的时候,他却硬是将自己的心路进入辛亥革命“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场景中.去年初夏,他和祝瑞洪写的这部近25万字的《赵伯先》,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后,他送书给我时曾说,写作的过程,是他与赵伯先对话的过程,也是他被赵伯先等辛亥英烈的献身精神感动的过程,他为镇江涌现了一批推翻清王朝、建立共和的革命先驱而骄傲自豪.但写作过程中的艰辛他一句未说,这是他一贯的风格.

《赵伯先》一书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重现赵伯先舍生取义的心路历程和人格力量,注重对伯先精神世界的丰富性的全面开掘,将赵伯先的革命家兼诗人的性格表现得栩栩如生,令人难忘,并且回溯了辛亥革命中的许多重要历史场景,表达了对历史事件和人物命运的思考,其文献价值与艺术魅力融为一体的特点,增强了这本书的可读性和感染力.市作协推荐这本书参加省作协纪念建党90周年和辛亥革命100周年重点文学题材作品评选,全省有九部作品获奖,《赵伯先》获得了三等奖,但陆潮洪尚未看到获奖证书,就溘然长逝,令人嘘唏、悲痛!好在他塑造的赵伯先的艺术形象,已经留给了亲人和朋友,留给了广大读者.这正如赵才才先生在悼念他的诗句中的叹惋:“呕心沥血数十年,终成大著《赵伯先》.灵魂今随先贤去,遗墨长留人世间.”

相关论文

“生命状态文学”之新

该文是普通语言专业生命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关于生命相关学士学位论文,与“生命状态文学”之新相关论文范文数据库,适合生命及动物及状态。

“生命状态文学”之新

本文关于生命及动物及状态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生命相关论文范文例文,与“生命状态文学”之新相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对不知道怎么。

文学的生命与价值

为您写文学创作毕业论文和职称论文提供关于文学创作毕业论文提纲范文,与文学的生命与价值相关论文范文数据库,包括关于文学创作及文学及文化。

审美复合是摄影文学的生命和灵魂

这是一篇科学技术类有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与审美复合是摄影文学的生命和灵魂相关硕士论文开题报告。是世界文学史专业与科学技术及文学及文。

幼儿文学与生命教育

本文是一篇幼儿文学论文范文,幼儿文学方面有关学士学位论文,关于幼儿文学与生命教育相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幼儿文学及生命教育及文。

文学教育对中学生生命成长的影响

本文是一篇文学教育论文范文,文学教育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关于文学教育对中学生生命成长的影响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适合文学教育及。

《关键词:文学\批评与理导》看叙事

本文关于文学理论及叙述者及文学理论教程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文学理论类论文范文参考文献,与《关键词:文学 批评与理导》看叙事相。

中国三生教育坛文集,中国生命生活坛

为您写培训结业毕业论文和职称论文提供培训结业有关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与中国三生教育坛文集,中国生命生活坛相关论文范文素材,包括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