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日本书目志》对中学化学教育的

时间:2024-02-29 点赞:50213 浏览:102475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化学教育论文范文,化学教育类在职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康有为《日本书目志》对中学化学教育的相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化学教育及西学及化学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化学教育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作者简介:张清金(1968- ),男,福建省泉州市人,现为福建省永春苏坑中学化学教师.

(福建省永春苏坑中学 福建 泉州 362611)

摘 要:康有为的《日本书目志》系统地向晚清知识界介绍了现代西方的分科之学.康有为和其他近代知识分子对现代化学和其他现代西方的分科之学的理解,成为当代知识界的一种历史积淀和深层文化心理.这种深层文化心理至今仍然影响着当代中国人对现代分科之学的理解.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化学教育可以适当结合文化内涵,来引导学生对学习对象进行认同.良好的学习态度必须建立在积极的文化认同之上.

关 键 词:康有为;化学教育;接受态度

中图分类号:G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2)12-0000-01

康有为在《日本书目志》的自序中说:“夫中国今日不变法日新不可,稍变而不尽变不可,尽变而不兴农工商矿之学不可,欲开农工商矿之学,非令士人通物理不可.”①康有为的方法就是引进西学.要通西方语文文字甚不容易,而中国人从日本人所翻译的书中间接地吸取西方知识,就能够事半功倍.

康有为以西学大师自任,向中国知识分子热情介绍西方学术.在这里就必然会遇到中国士大夫对西方学术的认知问题.晚清知识分子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来接受西方学术,象征着中西文化视域融合的特点.康有为在《日本书目志》中,对不同的学科进行了自己的分析和论赞.

康有为说:“造化、神化、变化,道莫尊于化矣.凡百学皆由化学也;凡百器用制作之精,皆由化学为之也.化学能析之,能合之,能离之,能乱之,以一物为数物,以数物为一物,错综参合,代化工矣.”②

从上述引文可以看出,康有为对化学的推崇,主要在于化学能够使得物质发生变化,改变物质的属性而使之转化为另外一种物质.这种神奇的魔术般的作用,自然就成为西学优越性的证明.康有为对化学的接受态度,显示了很强的儒家文化的根基.康有为认为化学的主要精髓在于能够“化”.造化、神化、变化,都是化.化学能够夺大自然的造化之功,简直就是“赞天地之化育”.对儒家知识分子来说,这是内圣外王的崇高境界,可是化学却能够稳定地实现物质的生成和变化,这就使得后者具有了传统儒家文化语境之中的崇高性和神圣感.康有为说“道莫尊于化矣”.这表明:在康有为的眼里,化学并不仅仅是改变物质的形态的分科学问而已.人类的历史本质上就是对自然世界的征服和改造这样一个不断变化和更新的过程.“化”是人类文明的根本精神.因此,康有为在这里并不只是在论述分科之学的化学,更是在肯定西学能够达到人类之道的真理性,代表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对西学的认同和赞许.


康有为说:“凡百之学皆由化学”.这种立论是前无古人的.这意味着将化学作为科学之祖,代表了科学的根本精神和大本大原.化学在诸多分科之学中并不具有突出的崇高地位,更多的知识分子将算学、天文学作为最重要的西学.这种差别的原因就在于康有为对化学的形而上学化.对康有为来说,任何器用之成功,都是一种变化之道使然.“化学能析之,能合之,能离之,能乱之,以一物为数物,以数物为一物,错综参合,代化工矣.”化学真正的崇高性不在于其效能上的“惊世骇俗”,否则就无法和传统儒家文化语境中的子不语的“怪力乱神”分别开来了.化学和炼金术等异端文化的不同,在于化学是能够实证的分科之学,虽然对于传统的知识分子来说比较陌生,但是却与吾道暗合,能够达到吾道最理想的参与造化之功.“代化工”对于中国知识分子来说,是神圣的、难以企及的崇高理想.如果说修齐治平代表着“外王”的话,那么赞天地之化育就是“内圣”了.

这种接受态度表明,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对西学的认识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中西文化视域融合的产物,而不是简单的自西徂东的单向传播和接受过程.另一方面,将西学“道论化”的形而上学态度也使得本来不会和中学发生直接冲突的西方分科之学侵占中学的领域——西学的实用性恰恰就证明了中学范式的崩溃瓦解.

在对西方现代分科之学的无尚推崇之中,我们不难发现一种天真的轻信态度.这种态度很容易演变成科学至上主义,从而以科学的名义压制了其他文化的合法性诉求.这种接受态度虽然暂时有利于西方文化的传播,但是也使得中国文化面临西方强势文化文化殖民的威胁.所谓“唯名与器不可假人”,康有为等晚清传统知识分子对西学的这种“道论化”(将西学作为玄化的“道”)的态度,就将中国儒家文化之中的“名与器”轻易地转让给西方现代分科之学,将这种崇高的意识形态价值赋予西学的后果就是近代持续的反传统主义.这是一种不健康的心态.我们必须克服这种极端的反传统主义,坚守中学中优良的成分,借鉴西方文化的长处,才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这里面还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就是,这种态度是否真正有利于化学以及其他西方现代分科之学在中国的接受和发展.援引中国文化中的一些固有观念来肯定甚至美化西学很可能遮蔽西学的固有内涵,而导致对西学的误读和曲解.这种误读不仅不能够实现中西文化的和解与融通,反而成为相互理解与融合的阻碍.这种“道论化”的西学能够切合传统知识分子的知识构成,使之关注西学和了解西学.

从历史的角度来说,康有为的变法思想并不新颖.老老实实从其思想方面来进行评价的话,我们发现康有为的变法思想是建立在一种强烈的中西对比的基础之上的.这种中西对比很大程度上变成了单维度的中弱西强的强弱区分.康有为对化学的评价和推崇就是建立在这种总体视野中的.化学的魅力不仅在于其效能,还在于西学整体的魅力.将西学整体化的另一个后果就是中学的整体化,从而模糊了中学和西学各自的统绪,以一种模糊的态度、功利的精神,泯灭了各自的文化特性和源流.

康有为的个人学术思想对其西学接受态度有很大的影响.其对西学之可欲性的证明中,也就不自觉地将“名与器”假于人.康有为在《日本书目志》的自序中坦承其对西学的认同基础在于其今文经学所谓的“通三统”.康有为说,历史发展不仅有三世,“一世之中,又有天地文质三统焉,条例循祥,以待世变之穷而采用之.”③康有为对西学的认同和推崇,都不是站在实证性的立场上,而是站在今文经学和其历史哲学的高度上,将西学作为一种新的天命所归的潮流.

康有为对现代化学和其他现代西方的分科之学的理解,从长时段的角度来说,对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具有很强的路径选择意义.虽然西学的具体内容和文化精神终究会呈现其本来面目,但是中国知识分子对西学的整体印象和接受方式,却成为一种历史积淀和深层文化心理.这种深层文化心理至今仍然影响着当代中国人对现代分科之学的理解,成为现代学术场域之中不能够忽视的文化因素.

从化学教育的方面来说,康有为对化学的理解有利于化学在中国的传统.这给化学教育的启示是,结合传统文化,在不同的语境之下对化学进行诠释,有利于不同知识背景的人对化学形成快读的认同.良好的学习态度必须建立在对学习对象的积极认同之上.对学科进行不同角度的阐释能够不断开发出学科本身的潜在文化意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关论文

《汉书.地理志》的文学地域观

该文为自然地理类有关硕士论文范文,与《汉书 地理志》的文学地域观相关汉语言本科毕业论文提纲,可作为比较文学专业自然地理论文写作研究的。

《湖南话剧志》前言

本文是一篇话剧论文范文,关于话剧相关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关于《湖南话剧志》前言相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适合话剧及社会教育及大学生方。

《兵团新闻志》编修忆事

本文是一篇兵团论文范文,关于兵团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关于《兵团新闻志》编修忆事相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兵团及新闻及哲学社会科学方。

《类编长安志》的历史地理学价值

本文是一篇历史地理学论文范文,历史地理学有关电大毕业论文,关于《类编长安志》的历史地理学价值相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历史地理学及历。

《非留学篇》对当今留学教育的

本文是一篇留学生论文范文,留学生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非留学篇》对当今留学教育的相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范文。适合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