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家族:书香门第,风雨沧桑

时间:2024-01-28 点赞:47683 浏览:94267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图书馆论文范文,关于图书馆方面自考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胡适家族:书香门第,风雨沧桑相关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图书馆及及父亲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图书馆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胡适是我国现代史上最有影响的资产阶级学者之一,在国内外学术界、文化界和思想界有很大的影响.

思想上,他信奉杜威的实验主义,反对马克思主义;文化上,他首倡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赞扬西方的“科学和技术的近代文明是高度的理想主义的精神文明”,主张“全盘西化”;政治上,他鼓吹美国式的资产阶级制度,反对、专制.总之,他是一个复杂的多面人物.他的学术思想广博,对哲学、历史、宗教、文学、教育、政治及中西方等方面的比较都有较深的研究;他在政坛上也非常活跃,虽然曾几次声称“不谈政治”、“不入政界”,却自新文化运动后就一直积极参与政治.他曾担任过北大文学院院长、国民党政府驻美大使、行政院最高政治顾问、北大校长、台北“研究院”院长等职,在一个风云激荡、天翻地覆的大时代,扮演了各种举足轻重的角色.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大陆思想文化界掀起了一场批判胡适的思想运动.“”结束后,近几十年来的研究都倾向于肯定他应有的历史地位.历史学家余英时的《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胡适》称:“对于这样一个启蒙式的人物,我们既不能用中国传统‘经师’的标准去衡量他,也不能用西方近代专业哲学家的水平去测度他.”

为胡适所题的挽联为:“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

胡适

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

胡适(1891-1962),安徽绩溪人,原名嗣糜,学名洪骅,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取达尔文学说“物竞天择,近者生存”之义,笔名天风、藏晖等.是中国自由主义的先驱、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同时也是著名的学者、诗人、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是中国第一位享有36个博士头衔的学者,

【生平】

少年诗人上海求学

1891年12月17日,胡适生于一个官僚地主兼商人家庭.父亲胡传时任淞沪厘卡总巡,不久调任台湾,胡适也随母亲冯顺弟到达台湾.3岁时,胡适就在父母的教导下识字.

1895年2月,胡适随母亲回到祖籍安徽绩溪故乡上庄村,随后就进入了他四叔胡介如的家塾读书,习四书五经.不久后,父亲胡传病逝.9岁起,胡适熟读多种中国古典小说.11岁时,胡适的二哥胡嗣柜从上海回来,给他带回了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书中引述的范缜《神灭论》片断,时胡适的影响极深,让他在思想上完成了由拜神向无神论的转换.

1904年,胡适随三哥胡嗣秠到上海,进入梅溪学堂低年级就读.因国文有基础,胡适很受老师赏识,“一天之中升了4个班”,被改编在高年级.1年后,他因与当时上海道的官僚袁海观因考试问题发生冲突而罢考,转入澄衷学堂.此时,胡适读梁启超的著作《新民说》和《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在思想和见解方面得到了新的启示.

1906年,胡适考入由部分留日归国学生兴办的中国公学.第二年,他参加校内组织的竞业学会.该学会创刊《竞业旬报》,以振兴教育、提倡民气、改良社会、主张自治为宗旨.后来,胡适任该刊主编,并发表小说、诗歌与杂文,倡言革新和爱国.其间,胡适还获得“少年诗人”的名声.

1908年,发生学潮,胡适参与其中,并与几百名退学青年另办中国新公学继续学业.胡适还兼任新公学低年级的英文教员.

1909年11月,中国新公学解散后,胡适一度心灰意冷,经不住十里洋场灯红酒绿的诱惑,堕落其间——玩牌局、打茶围、吃花酒、上馆子、进戏院等幸能迷途知返,于1910年由二哥胡嗣柜陪同,赴北京参加清华庚子赔款留学美国官费生考试,以第55名获得录取.是年8月,胡适乘海轮赴美,结束了6年的上海求学生活.

留学美国文学革命

1910年9月,胡适进入康奈尔大学农学院,两年后转入文理学院.在大学期间.除积极参加中国留美学生会的活动外,胡适还参加了世界学生会,并一度担任该会康奈尔大学分会会长.他还喜欢旁听当地议会辩论.并被应邀到各团体演说.1915年初,日本帝国向中国蛮横地提出“二十一条”无理要求,而袁世凯又在紧锣密鼓地筹划复辟帝制,中国人民陷入内忧外患之中.此时,胡适的“教育救国”的思想开始形成.

1915年秋,胡适抵达纽约,转学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研究部,师从实验主义大师约翰,杜威.在杜威的教导下,胡适学会了思考的方法,随时顾到当前的问题,将一切学说和理想都看作待证的假设,并且处处顾到思考的结果.1917年,胡适提出博士论文“古代中国逻辑(名学)方法之发展的研究”,由杜威等6位教授主试,顺利通过.

1917年1月,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一文在《新青年》杂志发表,提出文学改良八事,强调以白话代替文言作正式的文学语言,为以新文学取代旧文学打开了缺口,被称为文学革命“首举义旗的先锋”.同年夏天,26岁的胡适回国,受聘为北大教授,一时名满天下.

1918年,胡适加入《新青年》编辑部,大力提倡白话文,宣传个性解放、思想自由,与陈独秀、李大钊等同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

1919年4月底,杜威受邀来华讲学,由胡适接待并任翻译.其间,胡适曾在上海拜访孙中山,对孙文学说和建国方略表示拥护.

同年,胡适还出版了《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采用西方近代哲学的体系和方法研究中国先秦哲学,把孔子和儒学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用“平等的眼光”与诸子进行比较研究,破除了儒学“独尊”的地位和神秘色彩,具有开创性的影响.

“五·四”运动后,持实用主义理论的胡适同李大钊、陈独秀等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分道扬镳,由“问题与主义之争”开其端,力主改良,从此改变了他“20年不谈政治”的态度.

发表政见倡导自由

1922年5月,胡适和高一涵等创办《努力周报》.他们反对空谈,提倡研究社会实际问题,并努力寻求解决的方法.在该报的第二期上,发表了由胡适起草,经蔡元培、李大钊等16人联合签署的《我们的政治主张》,呼吁建立“好人政府”,作为解决时局问题的最起码入手方法.此项主张受到各界人士的批评.在四面楚歌的情况下,《努力周报》于1923年10月21日停刊.1926年7月,坍适奉派到英国参加中英庚子赔款全体委员会会议,于1927年5月回国到上海.“四·一二”事变后,胡适决定暂居上海.胡适先受聘于光华大学任教授,1928年4月30日接任中国公学校长,兼任文理学院院长.是年,胡适与徐志摩等创办《新月》杂志.次年,因在《新月》上公开批判国民党蹂躏人权而激怒当局,《新月》一度被禁,中国公学注册也一度受阻,胡适本人则遭受教育部“警告”.1930年5月,胡适辞去中国公学校长的职务.

1930年11月,胡适携眷北上,在北京定居下来,并再次就任北大教授.1932年初,胡适接任北大文学院院长.这期间,胡适除教书做学问之外,与丁文江、傅斯年、蒋延黻等又创办《独立评论》,讨论时局,发表政见.《独立评论》上讨论最多,也最引人注目的,是关于对日方针及与的争论,期间曾因触怒华北当局,而被迫停刊近四个月.此外,胡适还先后两次率团出国参加太平洋国际学会,利用民间性的国际讲坛,向世界解释中国人对中国问题及太平洋区域国际问题的立场.

从1920年至1933年,胡适主要用历史演进法来从事中国古典章回小说的研究考证.胡适在古典小说《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等十二部小说的研究皆卓然有成,著述六十万言,结集为《中国章回小说考证》出版.

驻美大使不辱使命

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同年9月,胡适以国民政府特使的身份赴欧美游说演讲,宣传中国抗战.

1938年7月,正在法国访问的胡适突然接到的电报,要他出任驻美大使.的初衷是想利用胡适在美国的影响,促使美国改变对中日两国的中立态度,同时寻求美国的对华援助.胡适虽然对此任4-有些犹豫,但在的一再催促下,还是决定就任.1938年10月31日,胡适在赠给友人陈光甫的照片上题了一首诗:“偶有几根白发,心情微近中年.做了过河卒子,只能拼命向前.”

胡适上任后,面临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摆脱国内广州失守、武汉陷落后十分不利的外交困境.配合专使陈光甫,与美国谈判“桐油借款”.几经周折,第一笔贷到了2500万美元.由于这一笔贷款成功,中国建立信用并获得其他国家5000万美元贷款,后又从美国获得2500万元.在任期间,胡适演讲几百场,几乎创了世界纪录.他自称从未过过星期天,不动用大使“特支费”,不带随员,自提皮包.当时已是50岁左右的他,在繁重的工作和精神压力下,心脏病复发,险些丧了命.胡适的辛勤奔走,受到美国总统罗斯福以及美国各界领袖人士的尊重.

1942年8月15日,国民政府以“心脏衰弱,不胜繁剧”为由免去胡适驻美大使职务.卸去大使任后,胡适仍留居美国,重操旧业,致力于《水经注》的考证等工作.

1946年7月,在美国呆了8年多的胡适回到北平,终于如愿以偿回归北大,开始校长生涯.由于国共内战的关系,整个教育系统均处于飘摇状态,北大的经费不济,国民党特务时常抓捕学生,因而尤受学潮困扰.胡适曾一度萌生辞职之意,经教育部挽留和朋友的劝止,乃勉力维持到1948年.

远离大陆落日余晖

1948年秋,人民解放军已经对北平形成了一个大包围圈,集团的末日即将来临.12月16日,胡适只带了几册他正在校勘研究的《水经注》和最珍爱的26回残本《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偕夫人江冬秀乘专机仓促离开北平.

1949年4月6日,胡适别妻离子,孤身一人从上海公和祥码头登上了威尔逊总统号轮船,前往美国.应中华民国政府的要求,为和平解决国共内战问题寻求美国政府的介入,一到关国.胡适就对记者表示:“我愿意用我的道义力量支持先生的政府.”然而,胡适此次美国之行的游说并不顺利,杜鲁门和国务卿艾奇逊对国民党的腐败都失望透顶,处处碰壁的胡适这段时间精神苦闷,有点儿心灰意冷的感觉.1950年5月,胡适在普林斯登大学谋得葛斯德东方图书馆馆长的职务.然而,胡适在美国过得还是很艰辛.

1952年11月,胡适应台湾大学和台湾师范学院的邀请,自美国飞抵台北讲学.1954年2月,胡适参加主持台“民国大会”一届二次会议,把捧上“总统”座椅,同时发表大量反共演说.与此同时,胡适又不忘鼓吹他的自由主义,并对在台实行的一些政策提出了不满和批评.以后数年,胡适经常奔走于台湾与美国之间.

1957年8月,选定了胡适为“研究院”院长.胡适先回电表示不就,但这样一来,研究院的大权就可能由属于国民党派系的张其昀执掌.基于这一状况,胡适才改变初衷,于1958年4月10日回到台北就任.他不断强调应该让科学在台湾生根,特别是藉由体制的力量推动科学事业的发展.1959年,“台湾长期发展科学委员会”成立,胡适任主席.

1962年2月24日晚,胡适在“研究院”迎接新院士的酒会上讲完话,送客时跌倒,心脏病突发,猝然辞世.胡适去世后,亲笔写了一副挽联:“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

【轶事】

妓院

本文是一篇图书馆论文范文,关于图书馆方面自考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胡适家族:书香门第,风雨沧桑相关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图书馆及及父亲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图书馆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喝酒醉打巡捕

1910年3月某夜,大雨滂沱.胡适和一帮朋友在妓院喝酒,大醉后雇一辆人力车回家.遏巡捕盘问,胡适乘着酒劲,光着脚板,用皮鞋醉打巡捕,此后被罚款五元.车夫乘他酒醉,顺手牵羊,剥了他的衣裳,偷了他的钱包.把他扔在雨里了事.

胡适后来对此类“风流雅事”多有反省.1914年6月30日,他始提倡禁嫖.“今日急务,在于一种新道德,须先造成一种舆论,令人人皆知女子堕落为天下最可怜之事,令人人皆知卖良为娼为人道大罪,令人人皆知狎妓为人道大恶,为社会大罪,则吾数千年文教之国,犹有自赎之一日也.”

一代才子被苹果难倒

1910年,胡适考取庚子赔款奖学金留美.初到美国留学时,胡适最先是进入纽约州康乃尔大学的农学院.在康乃尔农学院,胡适必须实习各项农事,包括洗马、套车、驾车等,还要下玉米田.胡适对这些还都有兴趣,也可应付,可是到了苹果分类时胡适却十分头大.30多种苹果,对美国的学生来说,20分钟就可分门别类,弄得一清二楚;胡适花上两个半小时,却只能分辨出20种.他是该继续学农?还是应该转专业?胡适后来回忆说,“我那时年轻,记记忆又好.我可以在考试前夕开夜车.我可以把这些苹果的种类硬记下来考过关.但是我知道考过以后,不出三天或一个礼拜,我就会把当时那些苹果的种类忘得一干二净.同时,那些苹果,中国大半也都没有.所以我认为违背个人的兴趣去学农,根本就是彻底的浪费,彻底的愚蠢.”苹果的问题,让胡适重新审视自己的学习兴趣.1912年初,胡适从农学院转到文理学院.为末代皇帝打抱不平

1924年10月,冯玉祥率国民军发动“北京政变”.11月5日,冯部将领鹿钟麟率兵包围清宫.宣布修正清室优待条例,没收清宫财产,永远废除皇帝尊号,并限令溥仪等立即搬出紫禁城.胡适当晚就给北京政府的王正廷写了一封公开信提出.他在信中写道:“我是不赞成清室保留帝号的,但清室的优待乃是一种国际的信义、条约的关系.条约可以修正,可以废止,但堂堂的民国,欺人之弱,乘人之丧,以行之,这真是民国史上一件最不名誉的事等”最后,胡适还提出保障清帝及眷属的安全、补偿清室财产、保护清宫文物等三条解决事件的办法.这封信最初登载在《晨报》上,随后又被中外各报所刊载,舆论一片哗然,对胡适的攻击如雪花而至.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制造傀儡政权伪满洲国,溥仪潜往长春.粉墨登场当了伪满皇帝.胡适似乎这时才认识到溥仪不仅仅是一个“寂寞的少年”,对自己当年的看法和行为颇有些悔意.

屡次营救陈独秀

1932年10月15日,陈独秀在上海公共租界被工部局逮捕,移交给国民党政府.国民党开动所有的宣传机器,竭力主张“迅予处决”.与陈独秀前几次被捕时一样,胡适立即出头营救.他不顾压力,一方面联合好友翁文灏、丁文江、傅斯年、任鸿隽等学者名流,联名向国民党当局请求将陈独秀一案由军事法庭移交民政司法审判,好使案子公开化,请律师申辩.另一方面,他请私交笃契、时任外交部长的罗文干与国民党上层人士沟通联络,并与蔡元培、段锡朋(国民党执委)等磋商,请有名望的律师为陈独秀出庭辩护.

胡适为了扩大陈案在社会上的影响.引起公众的关注,给国民党造成压力,他利用讲学之机,四处宣传陈独秀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贡献.1937年8月,胡适在赴美前夕.托汪精卫转达将“叛国犯”陈独秀提前开释.4天后,陈独秀获释出狱.

胡适在给陈独秀的一封信中说:“我们两个老朋友,政治主张上尽管不同,事业上尽管不同,但之所以仍不失其为老朋友者,正因为你我脑子背后多少总还有一点儿容忍异己的态度.”

胡适妙联

1935年,胡适登临西天目山,游江南名刹开山老殿时,应该寺一和尚之请撰联一副:

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上联鼓吹自己一贯的学术主张,下联则信手拈来一句民间俗语,颂扬和尚恪尽职守.一吹自己,二捧和尚,对得妙趣横生,堪称联中佳作.

【解密】

从同一步调到关系破裂:

解密胡适与的关系

胡适与一臣一君,一个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风气的人物,一个是1928年至1949年10月以前中国的最高执政者.他们虽对反共持共同立场,但由于一个执著地宣扬西方政治理念,一个逐步强化中国式的统治,所以双方的关系有时是莫逆于心,有时却剑拔弩张.

1927年,由于胡适佩服国民党元老蔡元培、吴稚晖等人的“见识与人格”,认为他们是“倾向于无政府主义的自由论者”,所以跟他们取同一步调.对于发动“四·一二”政变、在清党血污中建立的政权表示同情,甚至曾认为政权的奋斗目标跟“五·四”新文化运动是同一方向.这种态度到1928年5、6月间开始变化.他目睹了当局维持古文骈文,扼制,抵制世界文明的倒行逆施,认识到国民党政权背离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宗旨.

“九·一八”事变后,胡适与一样主张妥协、退让,幻想通过外交努力争取国际联盟的支持.1937年7月,胡适应之邀参加“庐山谈话会”;同年8月,又被聘为“国防参政会”参议员.他逐步调整了“准备好了再打”的心理,接受的委派赴英、美从事非正式的外交工作,决心变妥协为抗争.“虽步步败而步步战,处处败而处处战”.

1937年7月,胡适接受的委任正式出任驻美大使.胡适虽然竭尽心力,但由于美国政府对日本的态度一度暧昧,对胡适的政绩十分不满,以至于1942年9月免去了胡适的大使之职.

1945年9月日本投降之后,政府推定胡适为北大校长,并宣布他为伪国民大会代表,于是胡适于1946年6月离美返国.在解放战争中,胡适力求以在野的身份充当政权的诤臣诤友.他拥护为消灭而制定的“戡乱动员令”,并于1948年3月一度同意提议,出任总统候选人.胡适这一时期的拥蒋立场十分鲜明.而对于新中国,胡适则继续保持敌对的态度.

此后,对于盘踞台湾的政权,胡适的寄望主要有三点:

一、延续宪政法统.胡适于1951年3月30日、31日和1952年9月14日,3次给写信,规劝“辞去国民党总裁”,听任“国民党自由分化,分成几个独立的新政党”.慑于胡适在美国的影响,表面对胡适的谏言表示宽容,但实际上却丝毫没有让步.

二、保证,包括批评父子的自由,批评“三民”主义、五权宪法的自由.胡适支持的《自由中国》杂志就是他争取的阵地.

三、维护学术独立,特别要使研究院独立于政治之外.1957年8月,逼迫原研究院院长朱家骅辞职,依照规章,研究院评议会推出3位院长候选人,最后由拍板敲定.胡适对朱家骅被迫去职一事表示愤慨,他委托王世杰代他时,仍把第一票投给了朱家骅,以示对政治干预学术的.后来经过4轮,胡适、李济、李书华3人被选为候选人.选定了胡适.但他先回电表示不就,李济、李书华也表示,胡适不就,他们也不就.但这样一来,研究院的大权就可能由属于国民党派系的张其昀执掌.基于这一状况,胡适才改变初衷,于1958年11月5日到台湾定居.

回台湾定居的3年多,可以说是胡适一生最为暗淡的岁月.因为支持《自由中国》杂志,赞扬作为象征的杂志负责人雷震,建议无为而治,不要再连任总统,更激怒了恋战不去的.1961年11月18日跟胡适的对话,可以说是他们君臣关系破裂的标志.居然说“雷震背后有匪谍”,责备胡适只相信雷震,“不相信我们政府”.胡适则因雷震由言论获罪而对台湾政治表示“大失望”.此后.胡适在台湾受到“围剿”.

缘何拒绝回大陆

长征胜利后,在延安接受美国记者斯诺的采访时说,“五·四”前后,“我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已经被我抛弃的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为我们的楷模”.

1918年9月,在北大图书馆做过一段助理员的工作,同时旁听胡适的课,成为胡适的学生.这期间,他见过陈独秀,也亲自去拜访过胡适,希望胡适能够支持湖南学生的斗争.胡适欣然接受了提出的要求.表示尽力给予支持.

1919年5月,返回湖南长沙后,领导成立了湖南学生联合会,创办了《湘江评论》.胡适还对《湘江评论》给予了具体的支持,他肯定:议论是《湘江评论》的一个长处.有一次,胡适还特意把写的《民众的大联合》等文章单独提出来,专门给予肯定和赞扬.后来,他们分道扬镳,越走越远,甚至走向对立.

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的主要领导人都曾努力争取胡适道义上的支持和对现实政治的参与.托傅斯年向在美国的胡适转达问候,董必武亲自出面代表中国争取胡适对的支持,但胡适却出面对进行劝降,并给发电报劝其:“痛下决心,放弃武力,准备为中国建立一个不靠武力的第二政党等万万不可以小不忍而自致毁灭等”胡适此时已倾向于视国民党为正统,把建国的希望寄予国民党一方.所以他和一方不可能有一个沟通的契机.

虽然胡适对中国采取敌视态度,但中国对胡适的争取工作却一刻也没有间断,期望他改变态度,回心转意.

1948年秋天的一天,一个学生跑到校长办公室告诉胡适说:“延安昨夜广播,劝你不要跟着集团跑,将来他们让你还当北大校长兼北京图书馆馆长.”胡适听了此消息,异常平静,只是微笑着说了一句:“他们还要我吗?”1948年12月,胡适的学生吴晗代表派人劝胡适留在北平,胡适对来人冷冷地说道:“不要相信那一套!”“在苏俄,有面包没有自由;在美国,既有面包又有自由;他们来了,没有面包也没有自由.”与此同时,北大举办了建校五十周年的庆典,作完简短的演讲后,胡适便辞别北大,登上了派来的专机,离开了北平,旋即离开大陆.

1954年,大陆全面发动了“胡适思想批判”运动.

中国对胡适的再度争取.以1956年2月在北京宴请全国政协的知识分子代表时所说的一段话为标志.在谈到批判胡适时说道:“胡适这个人也真顽固,我们托人带信给他,劝他回来.也不知他到底贪恋什么!批判嘛,总没有什么好话.说买在话,新文化运动他是有功劳的,不能一笔抹杀,应当实事求是.到了二十一世纪,那时候,替他恢复名誉吧.”此后,出面劝胡适的有两个人,一个是周鲠生,一个是曹聚仁.

周鲠生是知名的国际法学家,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兼政治系主任,是胡适的同事和文友.1956年9月16日,时任中国外交学会副会长、外交部顾问的周鲠生应“英国联合国同志会”之邀赴伦敦访问.在这里,他会见了创办《现论》时期的老友陈源,在无第三者在场的情况下畅谈了三个小时.周鲠生除规劝陈源回大陆之外,还动员胡适也回大陆看看.陈源于9月20日致函胡适,原原本本转达了周鲠生的上述意见.大意是说:大陆对胡适的批判主要针对他的思想,并不针对个人.如果胡适回去,还是会受到欢迎,并且来去自由.周鲠生保证胡适可以在大陆来去自由,当然也不会是他个人的轻率承诺.胡适在陈源信中“对于你,是对你的思想,并不是对你个人”这句话的下面划了线,并写了一句旁批:“除了思想之外,什么是‘我’?”

1957年春,新加坡《南洋商报》记者曹聚仁给胡适寄去一封信,规劝胡适回大陆看看

本文是一篇图书馆论文范文,关于图书馆方面自考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胡适家族:书香门第,风雨沧桑相关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图书馆及及父亲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图书馆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956年开始,曹聚仁以新加坡《南洋商报》记者的身份,曾多次到北京,受到、周恩来、陈毅等人的接见.胡适在1957年3月16-日的日记中写道:“收到妄人曹聚仁的信一封.这个人往往说胡适之是他的朋友,又往往自称章太炎是他的老师.其实我没有见过此人.”然后在曹聚仁来信的信封上批了“不作复”三个字,并派人将信转交给了台湾“司法行政部调查局”,作为“匪情”研究的资料.

由于思想信念的差异,胡适也就失去了这一次最高领导人授意的要他回大陆的机会,以致后来葬身台湾岛,没有在晚年叶落大陆.

【家教】

努力读书上进

胡传戎马倥偬,不忘对儿子胡适的教育,这是他匆匆人生留下的一份精神遗产.还有,他死守台湾,与日军决战前夜,写给妻子及4个儿子各一份遗嘱.胡适在他《四十自述》中记道:“每张只有几句话.给我母亲的遗嘱上说糜儿天资颇聪明,应令他读书.给我的遗嘱也教我努力读书上进.这寥寥几句话在我的一生中有很重大的影响.”当时,胡适才3岁8个月.“努力读书上进”之家教诚宝贵.

做人要做最上等的人

胡适对长子胡祖望的期望原本是很高的,1929年8月26日,他给胡祖望去了封信.当时,胡祖望即将去苏州读书.祖望:

你这么小小年纪,就离开家庭,你妈和我都很难过.但我们为你想,离开家庭是最好办法.第一使你操练独立的生活;第二使你操练合群的生活;第三使你自己感觉用功的必要等你不是笨人,功课应该做得好.但你要知道世上比你聪明的人多得很.你若不用功,成绩一定落后.功课及格,那算什么?在一班要赶在一班的最高一排.在一校要赶在一校的最高一排.功课要考最优等,品行要列最优等,做人要做最上等的人,这才是有志气的孩子.但志气要放在心里,要放在功夫里,千万不可放在嘴上,千万不可摆在脸上.无论你志气怎样高,对人切不可骄傲.无论你成绩怎么好,待人总要谦虚和气等【链接】

一声不尽女人缘

在胡适的一生中,除了发妻江冬秀之外,还有好几个“绯闻女友”.但胡适最终没有和这些女人中的某一人走在一起,而是和江冬秀走到了最后.

异域女郎——韦莲司

1914年,胡适和韦莲司在美国纽约州绮色佳市相识,两人经常在一起谈论诗文.想到家中母亲已经为他包办的与江冬秀的婚姻,胡适便写信向母亲提出能否解除婚约.而母亲的回信依然斩钉截铁地拒绝了,一对鸳鸯无法终成眷属.在此后漫长的岁月里,胡适始终思念着韦莲司.1927年,当韦莲司再见到胡适时,他们已经分别10年了.韦莲司终生未嫁,保全了她的独立个性.1934年,韦莲司明明知道胡适和江南才女曹佩声的恋情,但当胡适请韦莲司照顾去康乃尔大学深造的曹佩声时,她竟然答应了胡适的请求.在1962年胡适去世后,韦莲司竟和江冬秀成了好朋友,并忙着整理胡适给她的书信,忙着为他成立出版基金.9年之后,在寂寞中等待一生的韦莲司在一个小岛上孤独地离世,遗物里竟然完好无缺地保存了胡适的书信和稿件.

中国才女——陈衡哲

胡适和韦莲司的婚姻受到阻力后,胡适的感情世界里又闯进了另一位美国留学生——中国才女陈衡哲(英文名“莎菲”).在短暂6个月时间里,胡适跟陈衡哲之间通了40多封信,传递着彼此热烈的恋情.然而,就在陈衡哲满心愉悦地认为好梦成真时,胡适在母亲的威逼下不得不回老家与江冬秀完婚.因此,陈衡哲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只能退而求其次地与别人草草结婚.胡适曾有一女,取名素菲,很明显是为了纪念女友莎菲.

知心爱人——曹佩声

胡适这一生中,真正爱的是曹佩声,一个江南才女.曹佩声是胡适三嫂的妹妹,胡适在与江冬秀的婚礼上认识了她.新娘子的小伴娘曹佩声给胡适留下了美好的印象.6年后,胡适在杭州又一次与曹佩声邂逅.这对有情人却未成眷属,有过短暂的幸福和甜蜜,更多的是痛苦和念想.曹佩声一生为胡适守节,生活十分凄苦.

胡传:爱国志士心系边疆

胡传(1841—1895),安徽省绩溪县上庄村人,胡适的父亲.原名守珊,字铁花,号钝夫.清朝官员,曾任台湾台南盐务提调、台东直隶州知州.

1941年,胡传出生于一个徽州茶商家庭.父亲胡贞铸往来于徽州、上海做生意,胡传和母亲程氏住在安徽绩溪老家,并随伯父胡星五、族叔课读于塾中.

1856年,15岁的胡传随父亲去上海茶叶店当学徒,并由父亲延聘塾师,教授诗文.1860年,胡传返乡与冯氏结婚.未及半月,太平军攻陷绩溪县城,数度占据其家园,一家人在刀兵、瘟疫、饥饿中度过5年.1862年,妻子冯氏遇难殉节,胡氏宗祠亦被毁,战火耽误了胡传的学业.

直到1865年,胡传才进学为秀才,时年已24岁.1868年春,胡传到上海考取龙门书院,跟随扬州著名经师刘熙载钻研经学.在龙门书院读了3年后,胡传回到绩溪上庄,参与规划和执行上庄胡氏宗祠的重建.

1876年胡氏宗祠完工时,胡传已经35岁.此时,胡传已五次参加乡试,皆未中举,39岁以后,他便放弃了科考.战争后的清政府内忧外患,与外国先后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在民族救亡图存的使命感召唤下,胡传关心时局、钻研地理,注意到帝俄边患的蚕食与侵略,毅然决定投效东北边荒.此时,胡传已40岁了,有子嗣三男三女,续弦曹氏已病故.

1881年10月,在安顿了家眷后,胡传经北京的族兄兵部主事胡宝铎介绍,即自京师出发,徒步42天,终于到达钦差大臣昊大激的驻地吉林省宁古塔.吴大激颇为胡传忧患意识之重、跋涉毅力之强所感动.鉴于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吴大激执手相劝:“绝塞千里无人烟,子孤身何以游?宜留我营,徐图之.”遂将胡传留在身边充作随员、同年11月,吴大激巡行阅边,携胡传随行,历经也河、三姓等地,坐着马爬犁在封冻的牡丹江冰上行走了千余里.夜宿岸边,伐薪烧火取暖,渴则凿冰取水,饥则烘干粮为食.所到之处,派老兵探访形势,修改旧图,纠正讹误,增补遗缺.此后几年间,昊大激每次巡行阅边,总是携胡传同行.胡传也不辞劳苦,亲自带人到各地考察,风餐露宿,历经艰险.

1886年,胡传因母亲去世而返绩溪奔丧.次年,他转往广州投奔已任广东巡抚的吴大澂.吴大澂与两广总督张之洞欲计划开发海南岛.吴大敬便派胡传下海南考察黎峒山乡、天涯海角.胡传以一个月的时间,横越海南岛中心地带,染瘴毒几乎病死.胡传此行日记题《游历琼州黎峒行程日记》,后来发表于1934年9月1日在北平出版的专研地理学的《禹贡半月刊》上.

1888年,黄河郑州段出现决口.8月.吴大敞奉调河道总督,督修黄河河堤.胡传亦随往郑州,协理治河工程.由于襄赞治沙的劳绩,吴大激于是保举胡传以直隶州候补知州分发各省候缺任用.

1889年,胡传再次返乡绩溪上庄,由他的婶娘(伯父胡星五的妻子)做媒,娶了七都中屯平民女子冯顺弟.

1891年,胡传的候补得到“落实”,被签分到江苏省城苏州,先后担任(省城)闯胥门外水巡保甲局长,省城中路保甲总巡.(上海)淞沪厘卡总巡.这无疑是份肥缺,但胡传清廉敬业,夙夜奉公,既不为难商贾,又不拖沓商务,且在官场“平居谦退,不以才智先人”,为江苏等多省巡抚所器重,因此得了个“能吏”的好名声.

胡传因为“能吏”出了名,被新设行省的台湾巡抚邵友濂奏请朝廷,调往台湾、襄赞省政.1892年2月底,胡传只身赴台.1893年2月,家眷也从上海迁台.

胡传在台湾任职达4年之久.其间,胡传奖励农桑,教育原住民;以文官兼武职,整顿营务,巩固海防,心力大多在军事方面.

1892年下半年,胡传受委管理台湾全岛的盐政,半年之内,多有兴革.

1893年,胡传受台湾藩台唐景崧委代理台东直隶州知州.后来,胡传患严重脚气病,两腿浮肿,不能行动,于1895年8月18日离开台湾.8月22日,胡传病故于厦门.冯顺弟:慈母严师含辛茹苦

冯顺弟(1873—1918),安徽省绩溪县七都中屯村人,胡适的母亲.丈夫胡传逝后,她被册封为诰命三品夫人.

1873年5月12日,冯顺弟出生于安徽省绩溪七都中屯村一户遭受过太平军战祸的农家.父亲冯金灶以务农为主,闲时也做缝纫手艺,一家全靠他的辛勤劳动为生.

冯顺弟16岁时,胡家来人提亲,要娶她做胡传的填房,时胡传已结过两次婚,有三男三女,长女大冯顺弟7岁,长子大冯顺弟2岁,次子、三子为双生,也只比她小4岁,而胡传此时也已48岁了.冯顺弟的父母自然不甘心,但冯顺弟却意外地同意了,只因为做填房的丰厚聘金,这是她能够减轻父母重负的唯一办法了.于是,16岁的冯顺弟与48岁的胡传,便于1889年春天成了婚.

1891年,胡传调任上海“淞沪厘卡总巡”.年底,胡适降生.1892年,胡传只身赴台任职.后冯惯弟亦带胡适到,台湾,一家人团聚.胡适在《四十自述》里曾有描述:“我父又很爱她,每日在百忙中教她认字读书,这几年的生活是很快乐的.我小时也很得我父亲钟爱,不满三岁时,他就把教我母亲的红纸方字教我认.父亲做教师,母亲便在旁做助教等”

但是这样平和的日子只维持了一年多的时间,甲午战争爆发后,胡传不得不于1895年2月把胡适母子送回绩溪老家.谁料一别即成永诀,8月22日,胡传客逝厦门.正坐在胡家前堂的冯顺弟闻此凶讯,突然觉得天翻地覆,眼前乌黑一片,身子往后一倒,连椅子一起跌倒在门槛上,昏厥过去.胡传为国捐躯后,清廷以光绪皇帝名义赐其遗孀、当年才23岁的冯顺弟诰命三品夫人.

面对严酷的现实,冯顺弟不得不承担起慈母兼严父的双重重担.她谨遵亡夫“糜儿天资聪明”,应“努力读书上进”的遗嘱,亲自把不到4岁的胡适送到私塾读书.为使先生尽力相教,别家交2元的学费,冯顺弟先是交6元,后加至12元.她还叮嘱先生:“每读一字,须讲一字的意思;每读一句,须讲一句的意思.”这使胡适受益匪浅,他后来回忆说,他“一生最得力的讲书”正是他的母亲增加学金所得的大恩惠.每天,冯顺弟都是绝早起身,忙过一阵,在天刚亮时唤醒胡适,帮他披衣坐起.看他清醒了,才开始和儿子交谈.说起他昨天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他认错,嘱他用功读书.有时还要忆起胡传对儿子的厚望,说起昔日一家三口共学的美好时光,说到动情处,往往要潸然泪下等天大亮,她才匆匆给儿子穿好衣服,便催他快去私塾.冯顺弟还嘱他:“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等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

胡适13岁时,深明事理的冯顺弟送儿子往上海求学,当时她装出很高兴的样子,竞没有在儿子和众人面前掉一滴泪.1910年,胡适考取庚子赔款官费赴美留学.在美留学7年间,胡适与母亲只能保持书信来往.冯顺弟在病重时也不让人告诉儿子,以免他中断学业.

胡适留学美国那几年,几个哥哥闹着分家,家中经济异常困窘.这时,族中胡守焕因家庭败落,愿将《图书集成》一部大书减价出售.冯顺弟知道儿子想要这部书,便借钱买下了.

1917年7月,胡适被北大校长蔡元培聘为教授,这年12月,胡适奉母命回家乡与江冬秀完婚.1918年11月23日,冯顺弟病逝.次日,胡适接到电讯,和夫人江冬秀回家治丧.在《先母行述》中,胡适写下这样36个字:“生未能养,病未能侍,毕世勤劳未能丝毫分任,生死永诀乃亦未能一面.平生惨痛,何以如此!”

江冬秀:小脚夫人白首相依

江冬秀(1890—1975),原名端秀,安徽省旌德县江村人,胡适的妻子.

1890年,江冬秀出生于安徽绩溪邻县旌德江村的一个书香世家.父亲江世贤早年辞世,母亲吕贤音是庙首吕朝瑞(探花)、吕佩芬(翰林院编修)父子的后裔.由于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江冬秀没有受到较多的文化教育,仅仅读了几年私塾,初通文字而已.

江冬秀与胡适的结合,有着一段戏剧性的过程.江冬秀与胡适原是亲戚,胡适的姑婆是江冬秀的舅母.有一次,江冬秀的母亲到绩溪旺川胡适的姑婆家走亲戚,恰窍胡适也随母亲冯顺弟到了姑婆家.江母看中胡适眉清目秀、聪明伶俐,表示要把女儿江冬秀许配给他.但胡母颇有顾虑:一因江冬秀大一岁,绩溪俗谚有“男可大十,女不可大一”之说:二因江冬秀属虎,认为属虎的人八字硬,尤其“母老虎”更厉害;三因江家兴旺,胡家已中落,有兴衰不相称之虑,因此不肯表态.由于江母一心想促成这门亲事,便托江冬秀的塾师、胡适的族叔胡鉴祥做媒.胡鉴祥在胡母面前千般说好,胡母这才同意让他把江冬秀的“八字”开来看看再说.红纸“八字”送来,经过算命先生的推断:江冬秀命带宜男,两人生肖很合,不冲不克,女大一并不妨碍.胡母又把红纸“八字”叠好,放进摆在灶神爷面前的竹

本文是一篇图书馆论文范文,关于图书馆方面自考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胡适家族:书香门第,风雨沧桑相关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图书馆及及父亲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图书馆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筒里.那竹筒里原先也放进了几个初被选中的“八字”.过了一段时间,家中平安无事,没有一点儿不祥之兆,胡母这才虔诚地拜过灶神,拿下竹筒摇了摇,然后用筷子夹出一个“八字”来,摊开一看,正是江冬秀的,真是“天赐良缘”.当时还只有14岁的胡适与15岁的江冬秀的终身大事,就这样在家母之命、媒妁之言、算命先生瞎凑合、灶神爷保佑之下定了下来.


江、胡两家订了婚约之后,胡适就先后到上海、美国求学去了,过了十多年他俩还未结婚.这时,家乡谣言四起:有的说胡适在美国有了女朋友,有的说他已经和一个外国洋姑娘结婚了,甚至还有人说他已经生了孩子.可是,江冬秀的思想不但没有因此而波动,而且这时还做了放大缠足的尝试.她的放足行动,后来还得到了胡适的赞赏和鼓励.

1917年夏天,胡适留学回国后,返乡探望老母,商订于本年寒假结婚.他很想先与江冬秀见一面,结果不但没有见着,反而引起一些笑话来.《胡适的日记》中说:“等我亲自到江村,她家请我吃酒.席散后,我要求见一见冬秀,她的哥哥耘圃陪我到她卧房外,他先进房去说,我坐在房外翻书等着.我觉得楼上楼下暗中都挤满了人,都是要看·戏,的!耘圃出来,面上很为难,叫姑婆进去劝冬秀.姑婆出来,招我进房去.冬秀躲入床上,床帐都放了下来;姑婆要去强拉开帐子,我摇手阻住她,便退了出来.这时候,我若打轿走了,或搬出到客店去歇,那时便僵了.我那时一想,此必非冬秀之过,乃旧家庭与习惯之过等”已经是20世纪的年代了,这位28岁的姑娘还躲入床上放下帐子,羞见订婚已经13年的留洋生夫婿,这在当时却不能不作为一种趣闻,传播四乡.1917年寒假,胡适从北大回家,举行文明结婚.在结婚仪式上,他们破除了旧式礼节.只是新郎新娘结婚证书上互相用印和证婚人用印,双方交换金戒指,证婚人讲话,新郎讲话,没有拜天地,向长辈行礼和新婚夫妇行交拜礼,都是以鞠躬代替叩头.这样的婚礼.当时在古老闭塞的山村,确是别开生面地揭开了新事新办的新序幕.

婚后第二年,江冬秀到了北京为胡适主持家务.江冬秀虽然是一个身受封建旧礼教毒害较深的小脚女人,但她颇有魄力、遇事能决断.‘当她发觉胡适与曹佩声有暧昧关系,不是温柔劝阻,而是抓住胡适爱惜名声的特点.采取进攻策略,大吵大闹、寸步不让.有一次,她竞拿起裁纸刀向胡适脸部掷去,虽未击中,但却迫使胡适与曹佩声断绝了关系.北大教授梁宗岱成名之后,要同他的妻子离婚,梁妻忠厚懦弱,无力抗拒.江冬秀闻之挺身而出,为她打抱不平.江冬秀将梁妻接到自己家中,给她助威壮胆,最后闹到法院打官司,江冬秀还亲自到法庭代她辩护,结果使梁宗岱败诉.

嫁给胡适以后,江冬秀总是劝胡适不要走上政治道路,不要做官,希望他好好研究学问.但胡适还是违背了妻子的劝告,涉身于政界,做了“过河卒子”.1938年,两次电报给胡适,要他出任美国大使,胡适勉应其命.他写信给江冬秀,说:“我在这十几天,遇见了一件‘逼上梁山’的事,我知道你听了一定很不高兴,我心里也觉得对不住你.”一个多月后,胡适再度写信给江冬秀,谈及此事,信中说:“我21年做自由的人不做政府的官,何等自由?但现在国家到这地步,调兵调到我,拉夫拉到我,我没有法子逃等我声明做到战事完结为止.战事一了,我就仍旧教我的书去.”江冬秀与胡适远隔重洋,虽不同意,但也无可奈何.后来,胡适又写信给江冬秀说:“现在我出来做事,心里常常感觉惭愧,对不住你.你总劝我不要走上政治路上去,这是你在帮助我.若是不明大体的女人,一定巴望男人做大官.你跟我20年,从不作这样想.等我感到愧对老妻,这是真心话.”

在流寓纽约的十年生活中,江冬秀在那个破旧的公寓里,也是“不出门,三十里”整天忙个不停.她不懂英语,有时还得自己上街买菜.一次,胡适外出,江冬秀一人在家,一个彪形大汉破窗而入,江冬秀下意识地把公寓大门打开,反身对那盗贼大叫一声:“Go!”那贼看了她一眼,真的“Go”了.江冬秀不会英语,只会说“Go”.江冬秀还会烧一手好吃的“徽州菜”,尤其会烧“徽州锅”、豆腐渣,她常常请在美国的同乡到她家赴“豆腐宴”.

除了为胡适的生活服务以外,江冬秀经常以打牌消遣日子.她每次打牌必赢,在桌上赢来的钱,也是胡家的收入之一.后来,胡适在台湾任研究院院长时,江冬秀也经常邀朋友来家打牌,胡适也从不干预,有时当四缺一时,她还要胡适来凑一角.身为院长的胡适,为了维护前院长蔡元培规定不准在公房打牌的好传统,所以曾对他的秘书说,请帮我买所房子给我太太住,因为太太打的朋友多,在公房打牌不方便.

1962年2月24日晚,胡适心脏病复发,在台北南港研究院蔡元培馆逝世.江冬秀闻讯赶到,痛不欲生,医生给她打了两针大剂量的镇静剂,也未抑制她那悲痛的激奋情绪.2月26日中午,她的长子胡祖望闻讯从美国赶回台北,在瞻仰父亲遗容,行过跪拜礼后,转回家中安慰母亲.母子见面抱头痛哭,江冬秀问:“思杜儿也知道你父亲的死讯吗?”胡祖望浑身一颤,低声说:“他已先于父亲离世了!”江冬秀猛地一愣,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追问一句:“你说什么?”“我是在美国听大陆上来的人讲的,我怕你们伤心,一直没敢写信告诉你们.”江冬秀猛听这一噩耗,顿时昏厥过去.在场的人都吓坏了.经过一阵抢救,她才慢慢苏醒过来.后来,胡祖望轻声问道:“父亲在遗嘱里说要把他的遗体火化,你看怎么办?”江冬秀说:“不行,我和你父亲曾有约在先,后死者有权决定先死者的安葬方法,我是主张棺葬的”.治丧委员会把这个意见转告给,说:“就按胡夫人说的办吧!”

江冬秀在大军渡江前夕,本想回到老家,由于胡适执意要她同去美国,她只好随之离开祖国而出走.在纽约度过了十年的清淡寓居生活之后,于1958年回到台湾,直到1975年去世,享年85岁.

胡祖望:不负期望南海纵横

胡祖望(1919—2005),胡适长子.毕业于美国康奈尔大学航空机械专业,曾任台驻美经济机构代表.

1919年3月16日,胡适与江冬秀的第一个孩子降生了,为了纪念刚刚去世的母亲,胡适便给这个孩子取名胡祖望.

不久,初为人父的胡适便作了一首极有新意的白话诗《我的儿子》.那时虽是各类新思潮被争相讨论的年代,但“我要你做一个堂堂的人,不要你做我的孝顺的儿子”,依然语出惊人.

胡适教书写作繁忙,平时很少能陪孩子玩.难得的是,胡祖望3岁多时,胡适早上洗脸时给他教儿歌:“风来咯,风来咯,老和尚背了鼓来咯.”

1929年8月,胡适夫妇决定将10岁的胡祖望送到他喜欢的苏州,上沪江大学附中.

胡适对胡祖望寄予很高的期望,但他学习成绩却不大好.为此,胡适还亲自到学校警告他,让他用功学习.一个学年过后,他的学习成绩依然很差.胡适接到学校的报告单,写着“成绩欠佳”,要求在暑假内补课.胡适看后一下子火了,给他写信说:“你的成绩有八个‘4’,这是最坏的成绩,你不觉得可耻吗?”此前,胡祖望报名参加学校组织的旅游团,胡适让他拿上报告单与自己的信请老师看.要求他退出旅游团,准备进暑期学校补课.此后,胡适对他如此责骂孩子很懊悔,曾劝过江冬秀不要总是责怪孩子,说:“我和你都得改变态度,都应该把儿子看作朋友.”

抗战爆发后,胡适到南京参加庐山谈话会.胡祖望中学毕业后也到了南京.这年9月,胡适赴美举办民间外交活动,他将胡祖望带到武汉后就走了.后来,胡祖望到长沙进了临时联大,最后随学校转移到了昆明,在西南联大工学院机械专业学习.胡适尊重儿子的专业选择,他给江冬秀写信说:“儿子要学机械,自可听他去罢.”这时的胡祖望学习比较认真,考试成绩虽然一般,但思想明显成熟了.他给胡适的信中,经常报告国内大事.比如日机在责阳的大轰炸,缅甸公路昆明段的修建即将完成,昆明附近新建的飞机制造厂也快完工等,他说:“我们一定不让日本人在天空纵横.”胡适高兴地给江冬秀说:“祖望常有信来,思想很清楚,”1939年8月,胡祖望到了美国,进了胡适的母校康奈尔大学,攻读航空机械专业.“儿子能照管自己,比我出洋时高明多了.”胡适给江冬秀写信说.较之在国内,胡祖望的学业明显有所进步:第一学期成绩不够好;第二学期好一些,七门课三门及格,四门超过75分;第二学年好多了,其中有三门课可以“免考”,即平时分数平均在85分,就可以免去大考.此外,他还能用英语给胡适写信.

胡祖望毕业后,与胡适一起留在美国,直到1946年3月胡祖望先行返国,6月胡适离美回国主持北大.胡祖望开始在《大美晚报》工作,后来在天津新港做他的本行工作.1948年底,胡祖望随父母一起离开大陆.他与曾淑昭结婚后,曾在岳父驻泰国曼谷的一家公司任工程师.1953年迁居台北以后,他往返于台湾、美国之间,曾任台驻美经济机构代表.中关建交后,台在美国的机构被撤除.胡祖望就在美国与朋友舍股经营一家工商服务公司.2005年3月12日,胡祖望病逝于华盛顿,时年86岁,是胡家几代人中最长寿的一个.

胡祖望夫妇生有一个儿子,取名胡复,因幼年患小儿麻痹症,留下跛足后遗症.胡复早年就读于皮伯岱大学,学钢琴;现在任美国劳工部争议司司长,一直过着独身生活.

胡思杜讨比判父亲悲剧人生

胡思杜(1921—1957),胡适次子.北平和平解放后,胡思杜被派到华北人民革命大学政治研究院学习;1950年9月22日,胡思杜发表了《对我的父亲——胡适的批判》.1957年身亡.

胡思杜出生于1921年12月17日,取名“思杜”,是为了表示胡适对恩师美国哲学家杜威的感念之情.

胡思杜幼年曾患肺结核,鉴于女儿胡素菲死于肺病的教训,江冬秀对胡思杜格外注意护理,除加强营养外,便是采取强迫睡觉法.后来,胡思杜的肺病虽然养好了,但性情却变得孤僻,不爱交际,不爱运动,沉默寡言,独来独往.1934年,胡思杜曾考入育英中学,但因前后失学多年,养成了,不读书的习惯,在学业上也毫无兴趣.

1939年,胡思杜随母亲江冬秀避难上海,胡适委托一位竹姓朋友照看他.1940年11月9日,这位竹姓朋友写信告诉胡适:“小三在此读书,无甚进境,且恐沾染上海青年恶习,请兄赶快注意.”胡适遂于1941年5月安排胡思杜到美国教会学校——海勿浮学院就读,后来转学到中部的印第安纳大学.胡思杜在美国读的两个大学,都没有毕业.1947年胡思杜回国后,胡适的许多朋友都积极替他介绍工作,但胡适以“思杜学业不成,不是研究学问的人才”为由婉言谢绝,只同意胡思杜到北大图书馆工作,意在让他能多读点儿书.

1948年初,平津形势危急,亲自打电报催促胡适飞抵南京.胡适决定走,但胡思杜却不愿意随父母南行,他说:“我又没有做什么有害的事,他们不会把我怎么样.”胡适夫妇没法,只给胡思杜留下许多细软和金银首饰,说是让胡思杜结婚时用.那年胡思杜已27岁了.

北平解放后,胡思杜被安排进华北革命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的前身)学习.1950年9月,国内掀起一场“胡适思想批判运动”.作为胡适的儿子,思想进步的胡思杜急切地想要融入新的社会.表现十分积极.他不仅到堂舅江泽涵家取走了父母留给他的那一皮箱财物,上缴给组织,说“他以后用不着这些东西了”,“向党组织表示他的忠心”,“同时他还说要加入中国”(江泽涵语).他还在报纸上

本文是一篇图书馆论文范文,关于图书馆方面自考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胡适家族:书香门第,风雨沧桑相关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图书馆及及父亲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图书馆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发表了《对我父亲——胡适的批判》,斥责自己的父亲是“帝国主义走狗及人民公敌”.表示要与之划清界线,断绝往来.随后,胡思杜被分配到唐山铁道学院.在“马列部”任历史讲师.在那里,胡思杜非常积极努力地工作,想为父亲“赎罪”.但由于他是胡适的儿子,所以仍被视为异类,没有人敢与他4t-近.胡思杜直到30多岁了,仍孤独地单身度日.

1957年,在“反右”运动拉开序幕之后,胡思杜积极主动地给单位领导提了关于教学改革的建议,学院领导却说他是向进攻,将他定为“”分子.自此,胡思杜一下子由拥护的积极分子,成了“汉奸”、“走狗”、“卖国贼”胡适的余孽和阶级异己分子.

胡思杜对没完没了的批判深感困惑和委屈,他认为自己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公开宣布和父亲划清了界线,为何还要把自己与“人民的敌人”捆绑在一起批判?他百思不得其解,终于绝望了.于是,他在一封留给远房堂兄胡思孟的遗书中写道:“现在我没有亲人了,也只有你了.你来了,我一定不在了,找我的一个同事,他会告诉你我的一些情况.你是我最亲的人了,现在我已经死了,你不要难过.你能吃苦耐劳.我留下的600多元钱,公债券200多元,你的孩子若能上学的话,供给他们上大学.一块手表也给你,留个纪念.希望你们努力工作,你的孩子们好好学习,为社会主义立点儿功.”

1957年9月21日,年仅36岁的胡思杜精神彻底崩溃,上吊.胡思杜死了,但中国大陆没有进性任何报道.胡适直到1962年病逝台北,也不知道他的小儿子在大陆已经“畏罪上吊”了!

1980年11月,经有关部门重新审查,胡思杜的冤案终于获得平反昭雪.然而,胡思杜已含冤自尽23年了.

(责任编辑/李晓玲)

相关论文

胡适自传英文版发现记

本文是一篇生活哲学论文范文,生活哲学有关电大毕业论文,关于胡适自传英文版发现记相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适合生活哲学及杂志上发表及自述方。

胡适的早期翻译小看其文学翻译观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文学翻译汉语言文学研究生论文,关于胡适的早期翻译小看其文学翻译观相关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文学翻译及翻译文学。

胡适与哥伦比亚大学

为您写图书馆毕业论文和职称论文提供关于图书馆类开题报告范文,与胡适与哥伦比亚大学相关论文例文,包括关于图书馆及汉学及中文方面的论文题。

胡适学位的背后隐喻

这篇自然科学论文范文属于硕士论文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关于自然科学相关毕业论文范文,与胡适学位的背后隐喻相关专业硕士论文。适合自然科。

胡适高等教育思想的文献综述

本文关于教育思想及高等教育及大学学报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教育思想方面有关论文例文,与胡适高等教育思想的文献综述相关在职研究。

胡适与中国文学理现代性转型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现代性类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本科,关于胡适与中国文学理现代性转型相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现代性及文学及文。

胡适文学思想中的人文关怀精神

该文是英美文学专业文学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关于文学毕业论文提纲,与胡适文学思想中的人文关怀精神相关论文范文文献,适合文学及文学创作。

胡适怎样当大学校长(连载)

该文为学校相关本科论文范文,与胡适怎样当大学校长(连载)相关毕业论文模板,可作为大学毕业论文专业学校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