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学通史著作:概貌、类型、特点

时间:2024-02-28 点赞:51203 浏览:104659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中国美学论文范文,中国美学相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关于中国美学通史著作:概貌、类型、特点相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适合中国美学及美学史及美学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中国美学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从1983年由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主编、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大陆第一部中国美学史方面的通史性研究著作《中国古代美学史研究》以来,根据粗略统计,近30年来共出版相关著作31部,按照出版时间排列如下:

1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主编:《中国古代美学史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2李泽厚:《中国美学史》(先秦两汉卷、魏晋南北朝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3朗:《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4郁沅:《中国古典美学初编》,长江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

5敏泽:《中国美学思想史》(上下卷),湖南教育出版社,2004版(同齐鲁书社1987年版).

6李泽厚:《华夏美学》,中外文化出版公司,1989年版.

7潘运告:《从老子到王国维:美的神游》,湖南出版社,1991年版.

8周来祥主编:《中国美学主潮》,山东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9王兴华:《中国美学论稿》,南开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10殷杰:《中华美学发展论略》,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11张涵、史鸿文:《中华美学史》,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12王向峰:《中国美学论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13陈望衡:《中国古典美学史》,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14李旭:《中国美学主干思想》,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15张法:《中国美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6鲁文忠:《中国美学之旅:从远古到清末古典美学的发展历程》,长江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17诸葛志:《中国原创性美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18徐林祥:《中国美学初步》,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9王振复:《中国美学的文脉历程》,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0王振复:《中国美学史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1陈望衡:《中国美学史》,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22张法:《中国美学史》,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23朱良志:《中国美学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4朱志荣主编:《中国美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5陈望衡:《中国古典美学史》(上中下三卷本),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6陈望衡:《中国古典美学二十一讲》,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27张法:《中国美学史上的体系性著作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8祁来祥:《中国美学通史》(三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29曾祖荫:《中国古典美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0王振复:《中国美学史新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31于民:《中国美学思想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上面列出的31部是仅从中国美学史通史角度选取的著作,其他如李泽厚《美的历程》实际上是一部审美文化史,同类的尚有陈炎主编《中国审美文化史》、许明主编《华夏审美风尚史》、吴中杰《中国古代审美文化论》(史论卷)、周来祥主编《中华审美文化通史》等都不计入内.审美文化或风尚史是与美学通史既有关联但也不同的类型,二者面对和处理的是相同的对象,都是按照“史”的写法依朝代顺序分析美学命题、文学艺术作品和重要人物,但前者以美学思想、美学理论为主,是哲学美学的研究路径,展现思想发展流变的面貌;后者则从审美文化、艺术风俗的角度展开,偏重文化线索,注重事实本身和人文艺术思潮的展现.另有如王文生《中国美学史——情味论的历史发展》仅从情味的主题展开讨论,不计人其中.此外,也不包括断代美学史、儒道释三家美学思想、门类艺术史、范畴发展史、美学史上重要人物和代表著作及其重要思想的研究等方面的著作.

根据对31部美学通史著作的目录整理,排除无明确时间划分的4部著作《中国古代美学史研究》《华夏美学》《中国美学十五讲》《中国古典美学二十一讲》,统计剩下的27部美学通史(对应以上的排列顺序)写作的起始时间,可以得出中国美学史写作内容的时间划定.研究的起点或是原始社会或是先秦,而往往终止于明清或是近现代,这体现出对中国美学究竟上溯至何时学界目前有两个不同观点,一个观点以远古时期审美意识的初步产生作为中国美学的开端(14部),另一个从先秦诸子的思想中探讨美学起源(13部),从数量上看起来是各执一端不相上下,但其中却有明显的时间分期.根据统计,以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出版的张法《中国美学史》为界限,2000年以前的中国美学史通史写作大多从先秦时期开始(9/12部),而2000年以后(含2000年)的绝大多数美学史著作已经将远古社会(11/15部)的美学萌芽和审美意识的初现作为中国古代美学的开端,这反映了伴随着对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史前遗址考古新发现的重视,美学工作者着重从史前文明或人类学角度关注美在中华民族的诞生.对于美学史通史的写作结束于何时,下迄明清一派(12部)的多认为美学史指古代或古典美学史,而书写至近现代(15部)的则大多保持一种开放的态度,认为美学史编写是一个持续的、不断生成的学术史写作过程.


在王国维、宗白华等前人努力的基础上,20世纪80年代中国美学史体系性著作陆续问世并初步完成中国美学整体建构的任务,中国美学史作为一门新成立的学科自产生以来就面临着学科探索和学科构建的任务,对于中国美学史如何写作和学科总体面貌、特征为何的问题也是大多数著者非常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因此大部分美学通史著作在绪论或导言部分都有对中国美学史研究对象和任务、研究方法、历史分期或审美特征、美学体系等方面的一些界定或总结(尤其是在美学史专著编写的前期),这在上列专著中表现十分明显,不一一列出.另外,在著作结尾或附论、结语部分增加对中国美学在世界文化和全球语境下的整体性反思和美学概念、美学命题探讨以及独特的审美观研究等,如中国美学史上概念的演变(潘运告版)、中国古代美学的整体结构(张法两版美学史)、美学命题分类索引和美学史参读书目(鲁文忠版)、古典美学中美的概念辨析和中国古典美学对全球美学构建的贡献(陈望衡2007年版)、如何看待中国古代美学思想中的气的宇宙审美观(于民版)等,凸显了在中国美学史写作过程中注重对中国美学自身特性和文化基础的思考.以上31部美学通史著作书名中含美学史的有15部,剩下的从题中也可大致窥见写作内容围绕着中国美学史展开,如“美学初编”“美学论稿”“美学思想主干”“美学主潮”等.

作为第一部以中国美学史研究为题的学术著作,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1983年主编的《中国古代美学史研究》由30篇涉及古代美学的研究论文组成,所选论文涉及到了中国美学史研究的一些基本问题.从篇目内容和安排可以看出,前几篇以《中国古典美学学习札记》《我国古代对错综变化的结构形式美的提倡和总结》《建立中国美学体系刍议》等为题的文章是对古代美学从总体上作出分析和探讨的尝试,表明已经开始对中国美学体系的建立作出思考,余下的论文涵括了后来美学史研究著作中会涉及的一些基本内容,如从不同朝代代表人物的美学思想、重要美学著作、美学概念、门类艺术等方面人手研究,而且从篇目的标题内容看是按照朝代顺序确定论文先后的,这体现在占此著作主要篇幅的重要人物和重要著作的美学思想研究上,按照从先秦至清代的时间顺序依次排列.但因为著作以论文汇编的形式呈现,并未就美学问题的具体探讨形成不同朝代美学思想的线索和展现时代美学风貌,这就有待第一部正式的美学史通史著作的诞生,由李泽厚、刘纲纪主编的两卷本《中国美学史》(先秦两汉卷、魏晋南北朝卷),在时间上只写到了齐梁,但从第一卷绪论中可以看出著作写作时想要把握中国美学史整体的努力,分别从中国美学史的对象和任务、研究方法、美学思想的基本特征、美学的发展过程四个方面展开,并划分了中国美学史的五个分期(奴隶社会、前封建、后封建、封建末期、近现代美学).如果说它还带有浓重的时代痕迹,表现了著者在唯物主义指导下试图以经济基础的变化对应美学史的时代分期,又要适应古代美学的发展历程的努力,但却过于牵强.直到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才开始从中国美学的发展逻辑以美学概念和美学命题为主体讲述美学史,按照古典美学的发端、展开、总结和近代美学依次展开,而且是第一部完整的中国美学史著作.后来陈望衡尽管具体分类与叶朗不同,但也是按照古典美学进展的逻辑把古典美学细分为奠基期、突破期、鼎盛期、转型期、总结期,是在叶版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的理论成果.敏泽《中国美学思想史》(上中下三卷本)以较大的篇幅、翔实的史料整合各朝代重要人物、代表著作、主要思想和美学问题,并按照时代顺序从原始审美意识形成一直写到近代,同时注重思想发展和范畴梳理,也第—次重视到史前的美学资料并分析中华民族的审美萌芽.《华夏美学》是美学通史著作中—个特殊的类型——写“神”型,不严格按照时间顺序,以中国古代思想和文化主线贯穿两千多年的美学发展史,分为礼乐传统、儒家、道家、屈子、禅宗和近代思潮五大部分,从中国美学思想的几条主线把握美学整体和美学精神.

以1990年代李泽厚及刘纲纪、叶朗、敏泽的三部美学通史著作、《华夏美学》为基础形成了美学通史写作类型,就是否严格依时间顺序、按照朝代划分,三部美学通史著是基本类型,《华夏美学》为特殊类型,后来的美学通史著作多是在此基础上继续探索,大致形成三种写作类型.第一类是按朝代分期著作类,也就是承续了美学史写作的基本类型.按照朝代分期的美学通史著作,一般分为先秦、两汉、魏晋、隋唐、宋元、明清、近现代,如殷杰、鲁文忠、徐林祥、朱志荣大致遵照这种历史时期分法,还有将隋唐直至元合并为一期,如祁来祥和曾祖荫.应该说,按照时代分期写作美学通史的著作占绝大多数,新近出版的王振复和于民的著作也是如此.先后出版的王振复的三本著作,后两本均以第一本为基础,运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着手分析审美意识的起源与巫史文

本文是一篇中国美学论文范文,中国美学相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关于中国美学通史著作:概貌、类型、特点相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适合中国美学及美学史及美学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中国美学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化的关系,从中国文化、哲学切入研究先秦至现代中国美学的发展,展现其文脉历程.于民的美学思想史叙述了古代美学思想体系发生、发展的过程,从新石器时期审美艺术的产生直写到明清审美气化和谐论从巅峰到总结,对各个历史时期美学思想发展的规律特点作了充分的阐述.张法《中国美学史》按照美学通史依朝代分期的基本写法但又不严格按照朝代顺序,以现代学科体系的眼光审视古代材料,同时将史的写作放在世界文化和历史观的背景之下,文化大线和美学要点结合,在论述中展现中国审美的独特风貌、不同时代的审美趣味,这部著作是美学通史著作上的—个重要突破.以上三本著作的特点是把握古代美学的整体逻辑,既注重思想线索及其发展历程又强调文化本质和特性,为今后的美学通史著作写作提供了范例.

第二类以“点”的研究带动整体的写法,郁沅、潘运告、诸葛志等归于此类,直接以重要人物及其作品写作美学通史,特点是突出了美学史上重要的人物、著作和思想,但这种美学通史写法的最大问题在于不能呈现美学思想发展的时代变迁,丰富的美学史料成了各自孤立的“点”,也无法展示时代的美学风潮和审美文化.

第三类是特殊类型.李旭《中国美学主干思想》将著作分为孔子、庄子、屈原、禅宗、市民倾向美学几大部分,在分类上与《华夏美学》大致相同,二者都是以主干把握整体,不拘于朝代顺序,是以线索带整体的美学史写法,展现思想本身的演变历程,直接把握美学思想和精神.另外,朱良志和陈望衡采用讲论的方式叙述中国美学史和张法以研究美学史上体系性著作的方式处理中国美学和美学史也是美学通史著作中的特殊类型,尤其是朱良志《中国美学十五讲》完全打破以时间顺序结构美学通史的写作方式,以中国式的生命哲学作为写作理论基础,“从中国传统美学的吉光片羽中提炼出十五个问题”分成三个意义单元从中国美学根源论(道、禅、儒、骚、气化哲学)、形态论(在知识、空间、时间、自身、色相世界之外寻求美)和范畴论(境界、和谐、妙悟、形神、养气)三方面展开,是中国美学史写作上的一个重要创新,对如何解决古代美学资源与现代学科建设、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融合并彰显自身文化特质的问题很有启发.陈望衡《中国古典美学二十一讲》选取中国古典美学史中的主要流派、重要人物和著作及其思想同时兼顾门类美学来讲述,不按照历史时期但又涉及各朝代最重要的美学资料,第一讲和最后两讲从学科体系和自身传统以及全球美学中的定位对中国古典美学作了整体上的勾勒和论述,十分精当.同其相类的是张法《中国美学史上的体系性著作研究》,此著作是基于作为中国型理论话语的体系性著作,从先秦至宋每一朝代选取一典型性体系性著作进行研究,以精练、集中的方式展示出中国美学不同于西方的体系特色,对中国美学通史著作的写作是一种有效补充.对中国美学通史著作进行研究是把握新时期以来中国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近30年来已有很多研究著述,笔者所见的专著有一部,由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黄柏青《多维的美学史:当代中国传统美学史著作研究》,此著作是在美学史专著研究的基础上展开反思和批判的研究著作,从美学史著作的历史和现状、主要分歧、写作范式等方面进行了细致而全面的论述,对当今美学史著作的写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在这本专著之外,还有不少针对美学史研究现状展开研究的论文,本文在牟娟发表于南平师专学报2007年第1期的《25年来中国大陆美学史研究综述》(下简称《研究综述》)的研究基础上统计自1980年以来的相关论文共137篇.根据《研究综述》中的表14(综合反思研究论文统计表),结合2005年以来的论文研究数量,发现反思研究论文的数量总体上呈增长趋势,而且2005年以来研究论文数量上升尤其迅速,分别就中国美学史的学科性质和构建、研究对象和方法、内在逻辑、写作范式及文化视野等多方面进行探讨,力图揭示学科本身的整体面貌和基本特征,同时也指出当前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学术界形成了一股热烈的讨论氛围,《近三十年中国美学史专著中的若干问题》《中国美学史著写作:评估与讨论》和《思想与文化:中国美学史研究的认知逻辑——30年中国美学史研究的回顾与总结》可以体现此风气,还有各种专题讨论研究的开展,都在某种程度上指导着今后中国美学史的写作.通过对以上这些研究成果的考察,可以得出近三十年来中国美学史研究和写作的几个特点:

一个大的趋势是在全球化和现代性的大语境下,中国美学史学科的自觉性日益加强,就美学史该怎么写的问题虽各家自抒己见,但在尊重中国美学史自身特性和发展方式上达成普遍共识,这表现在于反对以西方的学科框架去套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探讨中国现代学术体系如何建立.发表在《学术月刊》第43卷8月号的《中国美学史:学科反思与世界对话(专题讨论)》就体现了这种尝试和努力,三位学者分别就自身关心的问题展开讨论,对如何凸显多元一体中的多元、中国人关于美的思考如何体现中国美学的特色和如何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全球美学,对当今美学史的研究都有借鉴和启发意义.张法《现代汉语与中国美学史写作》从学术语汇的视角揭示了中国美学史写作中遇到的一个处理中西方文化差距、传统与现代对接的理论难题,而解决的关键存在于现代汉语的更新从而实现学术的更新,可以视为“建立现代中国学术的自我”的一种尝试和努力.而赵建军《中国美学史的幻象世界》可以看作是从中国独特的文化资源出发探索中国美学史书写的努力,“幻象”就是作者找到的一种“源自本土文化、又具有现代性之阐释可能的概念”,而幻象逻辑就是构筑中国美学史的基石.

就中国美学史研究和写作的一些基本问题还在继续讨论.比较明显的是就美学史的学科划界、研究对象、方法论的问题发表了大量论文,如朱志荣《尊重中国美学史的本来面目》对中国美学史学科界限的问题展开探讨,认为中国美学史“应当是美学的历史,而不应当是文化史或艺术理论史甚至风俗史等”,美学史的研究不能过度泛化,要以文化为美学研究的内容.早在1980年,胡经之就在《中国美学史方法论略谈》里指出中国美学史研究方法上要注意“上面”与“下面”的结合、中国和外国的比较、历史和逻辑的统一,这是从方法论的角度确立中国美学史的研究路径,注重事实和理论的结合,同时采用比较的眼光对待中国美学,虽然还存在有待讨论的地方,但其体现了学科探索初期对如何建立中国美学史体系的思考.吴功正在《建构中国美学史的学科体系》中指出中国美学史研究要注意历史复活、现代视界、现象描述、经验揭示的问题,以“美学思想和审美形态的结合”作为研究的基点,《中国美学史的研究理念、程序和书写方式》一文是作者对研究的进一步思考,他认为美学史的写作应“从文本(文献和文物、理论著录和艺术事实)解读入手,灌注鲜明的主体精神,进而诉诸于具体的操作办法”,其中提出的“坚守研究和书写的主体立场,尤其是批判立场”是针对当前中国美学史研究和写作中“立场缺失、批评失语的缺陷”现状的解决之途,而操作方法上提出的“视域求气度”“论述求深度”“话语求温度”概括了美学史书写的整体视野,是今后着力的方向.

思想文化层面向本土性的回归,让中国美学史说自己的话.《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9月第43卷第5期发表了一组针对中国美学史的研究文章《中国美学史:还原抑或重构(笔谈)》,是对中国美学史写作存在问题的反思,并提出一种回归本土、重视传统思想资源的积极思路,面向的还是中国历史资料与依据西方现代学科体系建立起来的美学理论不相融合的问题,由以下四篇文章构成.张法《古代中国天下观中的中国美学——试论中国美学史研究中一个缺失的问题》依据中国传统的天下观来考察中国美学史,不以汉族和少数民族的现代观念出发而重返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面貌在研究既注重核心又注重多元,拓宽并丰富了中国美学史的内容.刘成纪《中国美学与农耕文明》从农耕文明的角度探索中国美学的起源,认为中国美学“起于未耜时代、初成于陶器时代、成熟于瓷器时代”,以农耕文明为基础产生了文学和艺术,并养成了以中原为中心的独特时间和空间观,也影响了民性的塑造,这一切对中国人的审美产生的影响决定了中国古典美学的性质,认为“中国古典美学是一种奠基于农业、并从农业出发的美学”,对中国美学开端的讨论具有启发和创见.

强调比较研究,在与其他“史”的互动关系中借鉴思想资源.吴功正《中国美学史与中国思想史》从美学史与思想史的互动关系探讨美学史的写作,认为只有加强美学史与思想史的整合才能实现“理论思想与审美情韵”的结合,后来在《中国美学史与中国史学史》中作者将前者称为“关联-整合研究”,后者是“寻根-建构研究”,在审美发生学、史学-美学精神、审美原则等方面的契合基础上经过学理化的构建形成中国特色的史学-美学范式.这是从思想史和史学史与美学史的关系角度深入探讨,以帮助中国美学史的进一步研究.

总的来说,中国美学通史著作的写作和研究是在不断总结前辈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把美学理论、问题研究向纵深层次推进,一方面从中国美学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特征出发,以古代文化为大背景,以美学理论、范畴为主线带“重点”(重要人物、

本文是一篇中国美学论文范文,中国美学相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关于中国美学通史著作:概貌、类型、特点相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适合中国美学及美学史及美学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中国美学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主要著作、重要思想等)同时辐散时代美学思潮和风尚的“面”来建构美学的学科体系,这是以现代学科的眼光对古代美学资料进行整理,使之符合现代学科的要求,但同时尽可能保留和还原了古代美学的原貌;另一方面中国美学史研究被放置于全球化和多元文化的框架下,运用比较研究和跨学科的方法,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审视自身,凸显世界美学中中国美学的独特特色和文化资源优势.

相关论文

中国经济增长与金融、货币增长

本论文是一篇通货膨胀相关金融诚信论文,关于中国经济增长与金融、货币增长相关本科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通货膨胀及金融市场及货币方面。

中国城投债现状、风险与机遇

这是一篇地方政府相关毕业论文范文,与中国城投债现状、风险与机遇相关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是中期报告专业与地方政府及融资及发行人方面相。

摄影美学的承传、变革和

本文是一篇摄影艺术论文范文,关于摄影艺术函授毕业论文,关于摄影美学的承传、变革和相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范文。适合摄影艺术及艺术作品。

中国现代纤维艺术轨迹、现状推动

本文是一篇纤维艺术论文范文,纤维艺术类毕业论文提纲,关于中国现代纤维艺术轨迹、现状推动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适合纤维艺术及艺术作品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