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极化现象综述

时间:2024-03-05 点赞:48017 浏览:93880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这篇群体论文范文属于文献综述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关于群体硕士学位论文,与群体极化现象综述相关综述性论文怎么写。适合群体及现象及学者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群体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 : 国外学者主要从社会心理学研究群体极化现象,国内学者大多从社会传播角度研究群体极化现象,本文总结国内外关于群体极化现象研究的现状.

Abstract: Foreign scholars researched group polarization phenomenon from the social psychology, domestic scholars mostly researched group polarization phenomenon from the social spread perspective,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situation of group polariz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关 键 词 : 群体极化;现象;综述

Key words: group polarization;phenomenon;overview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2-0149-02

基金项目:本文受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在线社会网络对消费者新技术产品采用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11YJA630021)资助.

作者简介:龚艳萍(1963-),女,湖南长沙人,中南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企业战略、市场营销;陈胜(1989-),男,湖南娄底人,中南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企业战略、市场营销.

0 引言

Stone(1961)为了研究群体是否比个人更加保守,通过实验设计,让六个被试同时给处于一系列两难处境的人物做出独立的决策建议.其中一个决策情境如下:

“乔治是一名实力强劲的国际象棋手,最近参加了某比赛,遇到了另一名强劲的对手,该对手在早期的一个比赛和乔治打成平局,但是乔治最近状态不如过去比赛,在与该对手较量中发现一个可能快速击败对手的方法,但是一旦采用这种方法失败,乔治将毫无疑问的输掉比赛.”

如果要你为乔治提供决策建议,那么这种方法的最低胜算达到多少(10%-90%,其中每10%为一个等级)时,你才会建议乔治采用该方法.在实验过程中,首先让被试先单独做出选择,然后他们将被组成一个群体进行讨论环节,然后讨论结束后再次做出群体决策.结果群体讨论结果发现,群体做出的决策比个人的平均决策更加冒险.Stone将这个现象解释为“风险转移”.[1]此后,学者选取不同国家、不同职业以及不同年龄的被试进行实验,都得到了与Stone相似的结论,同时发现,让被试在群体讨论结束后单独做决策,也会出现风险偏移现象.学者也发现群体决策的结果并不仅仅只朝着冒险的方向偏移,在某些特定的两难处境,在群体讨论后发现被试更加保守.Moscovici & Zalloni(1969)将这种现象称为群体极化:群体中成员的交流通常可以强化群体成员的平均倾向.[2]此后,Fraser(1971),Whyte(1993)等学者也在实验中组织被试讨论大多数成员赞成或者大多数都反对的观点,结果证实了群体极化现象的存在,即群体的讨论会使群体成员的初始观点得到加强,冒险者会表现得更加冒险,保守者会更加保守.

1.研究现状

群体极化现象自被提出而来,得到了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国外学者设计了一些实验方案,在实验室中模拟群体极化现象发生的情境,设计群体讨论环节,最后分析实验结果,探讨群体极化现象的成因和表现,以及影响群体极化程度的因素.作者整理了以往的研究,国外学者关于群体极化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验证群体极化现象的存在 在关于群体极化现象的初期研究中,大多是验证群体极化现象的存在.Moscovici & Zalloni(1969)对140个中学生进行实验,发现经过讨论之后,群体的决策比讨论前更加极端.Cvetkovicha & Baumgardner (1973)发现经过讨论后个人的态度向着群体中主流观点偏移,使群体中成员的观点变得一致.另外有些学者也通过实验得到类似结果:群体中个人在讨论之后的个人意见的偏好会向着群体中大部分人意见的平均观点偏移.

1.2 解释群体极化现象的机制 在群体极化现象得到学者的证实之后,学者试图运用理论模型来解释群体极化现象的机制,其中主流的方法有前文提到的社会比较理论(Social Comparison Theory, SCT)和说服性论据理论(Persuasive Arguments Theory, PAT).Burnstein & Vinokur(1973)设计了两个实验来分别验证这两种理论对群体极化的解释机制,结果发现PAT更好的解释群体极化现象,他们发现当群体成员在不知道其他成员观点,而且被迫接受与自己相反的观点的时候,也会发生典型的决策偏移.此后,学者Mackiea & Cooper(1984)也通过实验支持PAT这一理论,他设计让被试倾听讨论的录音,结果发现被试的态度会偏向录音所主张的方向转移,在听录音结束后,组织被试进行讨论,发现讨论后的被试的意见更加极端.

1.3 网络群体极化现象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群体之间的互动不仅仅局限与面对面的交流,网络线上交互成为人们交流的重要媒介,网络群体极化现象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Patricia Wallace在其《互联网心理学》一书中指出,研究证明网络中的群体极化现象更加突出,大约是现实生活中面对面时的两倍多.桑斯坦指出在网络和新的传播技术的领域里,志同道合的团体会彼此进行沟通讨论,到最后他们的想法和原先一样,只是形式上变得更极端了;网络为志同道合者的沟通提供了便利,但是群体内部的讨论并没有避免群体极化,而是强化群体极化,使分散的意见更加明确. 1.4 影响群体极化程度的因素研究 学者经过多年研究,发现群体极化现象不仅普遍存在风险决策情境中,而且还出现于其他各种类型的两难处境中.Myers & Lamm(1978)发现群体极化现象普遍存在与风险决策情境、陪审团决策、道德决策、判断事实决策、个人感知、谈判行为以及风险测度这七种情境中.另外,学者也对影响群体极化程度的因素做了大量研究.Durham(1980)研究发现,群体中个体最初的观点差异性越大,讨论之后,群体极化程度越高,同时,就个体而言,男性的群体极化现象表现的比女性程度更高.Choon-Ling Sia 等(2002)认为网络匿名性能减少群体成员的社会临场感,从而提高群体极化程度.Lee(2007)研究发现群体极化现象发生通常需要具备以下条件:第一,必须具有群体讨论的平台;第二,群体讨论中,成员自由表达意见;第三,群体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同时,他还发现,去个性化群员会导致更强的群体认同,从而提高群体极化程度.

国内学者对于群体极化现象的研究大多数是从社会学、新闻媒体以及政治行政的角度来探讨网络中群体极化现象的成因及具体表现的,并根据不同的事件提出相应的措施.相喜伟(2009)通过研究网络舆情,认为可以从网络媒体、社会环境和信息传播三个层面来对群体极化现象成因进行解释.欧阳小婷(2009)通过对国内网络群体事件个案研究,阐述网络群体极化的具体表现,并从内部和外部两个维度分析群体极化的成因.学者戴松和王小杨(2010)从网民、意见领袖和网络群体三个层面探讨国内网络群体事件群体极化现象的主观诱导因素,并提出相应措施[3].昝玉林和许文贤从网络行政角度探析了网络政治参与中的群体极化现象,并认为主要网络的广泛性、超链接性和自主性是导致网络参政群体极化现象的主要因素.另外,还有学者从“人肉搜索”、“悯弱”等网络暴力事件来研究网络群体极化现象,并提出相应对策.

2.评述

国外学者对群体极化的研究大多从社会心理学视角采用实验室研究方法,通过定量的方法来研究群体在讨论前后发生的群体极化现象,而国内的学者大多从社会传播学以及公共管理视角,采用定性的方法研究群体极化的成因以及具体表现形式,并提出相应措施.

相关论文

网络传播中的群体极化现象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互联网类新闻传播类论文发表,关于网络传播中的群体极化现象相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互联网及群体及现象方面。

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文献综述

该文为群体方面学年毕业论文范文,与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文献综述相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可作为参考文献专业群体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

中介语的化石化现象综述

本文是一篇化石论文范文,关于化石方面电大毕业论文,关于中介语的化石化现象综述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化石及留学生及外语教学方面的。

“超级中学”现象文献综述

本文关于应试教育及教育公平及中学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应试教育相关论文范文文献,与“超级中学”现象文献综述相关毕业论文参考文。

公案侠义小合流现象文献综述展望

此文是一篇公案论文范文,公案相关论文范文,与公案侠义小合流现象文献综述展望相关大学毕业论文。适合不知如何写公案及小说及清面的文献综述。

军人非正式群体综述

该文为群体方面有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与军人非正式群体综述相关论文的文献综述怎么写,可作为文献综述专业群体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