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交融下的张家川社会经济综述

时间:2024-03-16 点赞:53205 浏览:110181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全县论文范文,全县有关毕业论文格式,关于多元文化交融下的张家川社会经济综述相关本科论文范文。适合全县及社队及年鉴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全县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 2013年7月6日,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将迎来60华诞.回顾自治县成立以来社会经济发展进步的伟大成就,认真总结民族地区改革发展的新经验,研究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地区改革、发展、稳定之间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对不断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显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 键 词 ] 张家川;60年;社会经济;发展;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 F06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02-042-3

60年,在人类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但这60年,却是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一段极其重要的发展历程.60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在党、省市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历届县委、县政府从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个主题,团结和带领全县34万回汉人民,用足用活民族政策,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使全县社会经济各项事业都取得了辉煌的业绩,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谱写了张家川社会经济繁荣发展、回汉人民携手并进、广大群众安居乐业的壮丽篇章.

一、基本情况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陇山西麓,属黄河中游黄土丘陵沟壑区,东接陕西省陇县,南邻清水县,西连秦安县,北与华亭、庄浪接壤.全县面积1131.8平方公里,东西最长62公里,南北最宽48公里[1].张家川属天水市管辖,现辖3镇17乡,总人口34.32万人,其中回族23万人,占总人口的69%.张家川历史沿革源远流长,早在公元前9世纪,秦非子就在秦谷养马,秦亭在今张家川县境内.东汉中元元年(公元56年),废清水县归陇县,陇县治地在今张家川镇.元明清民国时期,张家川分隶属于秦安、清水两县.1949年张家川解放,1953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由清水、秦安、庄浪及陕西陇县部分地区析置.1958年,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与清水县合并为清水回族自治县,1962年1月恢复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种文化源流不断融合,从而形成张家川文化的多元特征.

二、近60年经济发展主要成就

(一)农村、农业经济全面发展

农业和农村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起到基础性作用.张家川县作为一个农业县,农业人口占全县人口的95%,加强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整个农村工作的重点.60年来,历届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农业和农村工作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三大目标,因地制宜调结构,面向市场兴产业,依靠科技增效益,夯实基础促发展,倾尽全力抓扶贫,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加强,农业结构逐步优化,农村经济质量和效益逐年提高,到2011年底,全县农业总产值达55433万元,比1978年的335.86万元增长165倍,粮食总产量达11.13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2480元,经过历届领导班子的不懈努力,农村经营方式顺利改革,农业基础条件改善,实现了粮食自给,人民群众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二)工业投资建设持续升温

1.地方工业

张家川县地方工业最早源于近代民间手工业作坊,1953年自治县成立后,全县出现全民大办工业的,1956年,数百家手工业者按其行业组成14户集体性的手工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全县相继办起了县农机制造厂、上磨铁厂、砖瓦厂等,主要生产小农具、民用小五金、木制家具、铁质用品等,当时全县共有工业企业24家.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张家川地方工业迅速发展,形成一个以农机制造、建材、皮毛加工、清真食品加工为主的地方工业体系,到2011年底,全县各类工业企业达328家,比1978年的62户增加266户,增长5倍,工业产品达几十个体系、上百个品种,销往全国100多个县市区.2011年底,全县工业产值达63188万元,实现利润15540万元,分别比1970年增长128倍和78倍.

2.乡镇企业

张家川县的乡镇企业是由社队企业演变而来,社队企业是农村副业、手工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农村副业、手工业历史悠久,但长期附属于农业,发展极为缓慢,1958年底,全县有社队企业47个,从业人员562个,为了加快农业机械化步伐,国家支援17个人民公社先后建立拖拉机站和农具厂,社队企业有了一定发展.至1977年,全县共有社队企业413个,其中社办48个、队办365个,从业人员2005人,年总产值50.37万元.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党的方针、政策的指引下,社队企业得到迅速发展,全县已初步形成以皮毛加工企业为龙头,村办、户办以及股份制企业多轮驱动,多轨迹运行,多业并养的新格局,到2010年底,全县规模较大的乡镇企业发展到300余户,从业人员7860人,分别比1978年增长2倍以上.2010年,全县乡镇企业完成总产值2.1亿元,产品销售收入完成1.7亿元,实现利润1.2亿元.

(三)交通运输四通八达

张家川县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是古丝绸之路上扼守陕甘交通的要道,自周秦至汉唐直至明代海运未开通以前,在长达两千年的历史岁月中,关陇古道一直是我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交通枢纽.1953年自治县成立后,张家川县的公路建设在原古道、大车道的基础上,通过改直、拓宽、整修路面、接短、续长和新修,形成了贯通东西南北的交通网络.1990年实施国债路网和“以工代赈”等建设项目以来,至2008年底,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省道为骨架,县乡道路为分支组成的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络,其中有省道1条72千米,县道4条96.24千米,通车总里程917.4千米,基本形成了覆盖面大、遍及城乡、干支相连,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络.

(四)城市建设展新颜

城市建设是一个城市发展的首要任务,对于加快城市化进程,提升城市竞争力,改善人居环境起着决定性作用.60年来,张家川县紧紧围绕把张家川建设成为初具城市雏形、民族特色鲜明、城乡一体发展的丝路重镇这一目标定位,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的方针,以科学规划为龙头,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加大旧城改造力度,加快新城建设速度,投资2亿元,先后新建了行政中心广场,新建和改造了人民路、解放路、滨河路、阿阳路、中城路、和平路等城区街道,采取新技术、新光源,在新建主干道,行政广场安装配置各式景观灯,并对城区供水和供暖进行了扩容和改造,县城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县城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县城品味不断提升. (五)商业贸易日趋活跃

张家川县地处陕甘交界,是古丝绸之路南大道必经之地,自古商贾云集.1953年,自治县成立以来,张家川的城乡贸易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像,到2010年底,全县共建立乡镇集市13处,其中万人以上的大集市3处,有各类专业和综合市场50多个,初步形成了以龙山皮毛市场和张家川商业城为龙头,专业市场为骨干,集贸市场为基础,批发零售兼有的市场网络.全县有各类皮毛加工企业40余家,民间皮毛加工户3000余户,其产品远销全国各地,有的还出口到伊朗、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龙山皮毛享誉省内外,是全国的四大皮毛集散地之一,年皮张上市量约700万张,羊毛、羊绒年上市800吨.2010年底,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2646万元,比1978年的1336.4万元净增21309.6万元,增长17倍.

三、社会事业遍地开花

(一)科技事业

张家川县的科技事业从1958年成立县科委以后,逐步发展,科技机构随之健全,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建立健全了科技服务体系和科技市场网络,科技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科技投入逐年增加,科技成果不断涌现.至2010年底,全县有科技服务机构38个,专业协(学)会29个,各类专业科技人员3976人,比1978年的215人增长17.5倍.全县共引进技术260项,推广先进适用技术140项,建立科技示范园区9个,建立不同区域、不同层次、点面相结合的科技示范点248个,示范面积260多万亩.其中,在全县17个乡镇中,有科技信息资讯中心1处,科技示范乡15个,科技示范村141个,科技示范户2581户,获得技术职称的农民技术人员达到701名.

(二)民族教育

自治县成立以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照耀下,张家川县教育事业走过了艰难曲折的发展道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现已形成了幼儿教育、普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协调发展的新局面.到2010年底,全县共建成各级各类学校276所,在校学生71971人,分别比1978年的29所、3810人增长95.17%和18.89%.全县在1998年9月实施基本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又于2006年9月按期实现“两基”达标,并被评为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县.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张家川县向全国各类大中专院校输送学生14433名,为全县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合格人才.

(三)文化艺术

60年来,全县文化设施不断完善,群众文化活动日趋活跃,文化队伍日益壮大,文化创作水平不断提高.到2010年底,全县共建成以县文化旅游局、博物馆馆、图书馆为重点的县、乡、村文化阵地200多处,全县业余作家在国家、省市各类报刊、电台、电视台发表小说、散文、诗歌等文艺作品1600余篇.2007年7月成功举办了张家川首届“中国·甘肃·张家川关山花儿会暨清真食品旅游节”,2010年,大型史诗歌舞剧《关山月》在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上一举夺魁,随后又在兰州、西安等西部地区核心城市巡演,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县门组织人员挖掘整理张家川“花儿”60余首,付川小曲20余首,其中张家川花儿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付川小曲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对马家塬遗址战国墓葬进行了抢救性清理挖掘,该墓群被评为2006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时至今日,全县文化事业蒸蒸日上.


(四)医疗卫生

张家川县的医疗卫生事业,经过新老几代医务工作者的艰苦创业,改变了过去医疗水平落后,人民群众缺医少药的状况,全县医疗事业不断发展,医疗保健网络形成规模,医疗队伍逐步壮大,医疗水平逐步提高,卫生综合服务能力日益增强,初步形成了遍及城乡的医疗卫生体系.到2010年底,全县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达378所,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人员1500余人,分别比1978年增长2.2倍和3.1倍,其中卫生技术人员792人,比1978年的299人增长2.5倍.其中张家川县第一人民医院、恭门卫生院、梁山卫生院顺利通过“一级乙等”、“二级甲等”、“二级乙等”评审,2010年全县医疗机构门诊人次达到28万人次,比1978年的5.37万人增长6倍多,疾病治愈率从1978年的66.6%提高到2010年的9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100%.

四、结 语

六十年,全县人民相濡以沫,六十年,历届政府薪火相传,回顾六十年来社会经济的发展历程,张家川县走过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艰难岁月.今日,面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机遇与挑战,全县34万回汉人民在“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旗帜的指导下,必将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去创造自治县更加美好的明天.

相关论文

多元文化的传承与教育

本论文是一篇文化方面现代技术教育论文,关于多元文化的传承与教育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文化及社会责任及社会发展方面论。

对美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音乐教育方面学前教育本科论文范文,关于对美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音乐教。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音乐教育

本文关于音乐教育及文化教育及音乐教师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关于音乐教育论文范文数据库,与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音乐教育相关学年毕业。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实施

本文是一篇音乐教育论文范文,音乐教育类硕士毕业论文,关于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实施相关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适合音乐教育及音乐教育教学。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音乐教育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音乐教育相关经典论文范文,关于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音乐教育相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音乐教育及文化教育及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