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赤峰红山文化国际学术会综述

时间:2024-02-09 点赞:47411 浏览:94363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这篇文化论文范文属于文献综述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关于文化类毕业论文提纲,与中国·赤峰红山文化国际学术会综述相关论文的文献综述。适合文化及时期及彩陶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文化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中图分类号:K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2-0001-02

由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赤峰市人民政府、赤峰学院主办,赤峰学院承办的中国赤峰红山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3年8月12日至15日在赤峰市隆重举行.

赤峰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佟国清、赤峰学院院长李春林、内蒙古博物院院长塔拉在开幕式上致辞,国际遗址理事会副主席、中国古迹保护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郭旃先生作了《世界遗产语境中对红山文化遗址的期待》的主题发言.

来自英国、美国及国内知名的红山文化研究专家参加了本次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红山文化与中华五千年文明”展开研讨.

一、红山文化与其他类型文化的交流研究

辽宁省文化厅原副厅长、著名考古学家、红山文化研究专家郭大顺研究员在报告中指出,从世界史的角度看待红山文化,是继续深入研究红山文化的一把钥匙.他认为,在红山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与周邻文化交流一直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虽然随着西辽河流域文化系列的建立,渐多从当地自身发展看待其形成发展过程,但文化关系仍不断显现;特别是牛河梁遗址发现后,对于这样超大规模祭祀性遗址在辽西出现的原因,除了自身发展以外,文化交汇的作用仍被视为一个主要原动力.红山文化处于古书所记的“四裔”地区,与欧亚大陆和环太平洋地区等周边地区联系较多,在中国早期文明与世界早期文明的比较和联系中,红山文化有条件作较多比较;彩陶与玉器分别是包括中国西半边的欧亚大陆和包括中国东半边的环太平洋地区文化交流中最活跃的两种文化因素,红山文化彩陶与玉器共存且都较为发达,这也是红山文化与周邻及域外地区比较的又一有利条件.红山文化时期的西辽河流域,既是“彩陶之路”的东端,又是“玉石之路”的起点,正是沟通东西方的“彩陶之路”与环太平洋“玉石之路”的交汇点,这也许就是红山文化在中华大地较早跨入文明社会的一个重要推动力.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王仁湘研究员论述了红山文化彩陶的双旋纹、菱形纹、绞索纹三元素的来龙去脉及其所表现的与其他文化类型的交流问题.他通过对红山文化彩陶中的菱形纹、旋纹、绞索纹这三元素分析,认为这种交流是互动的,红山文化彩陶的一些元素与外部文化发生过密切交流,吸收了一定的外来文化元素;同时,由具有特色的变形旋纹可以看到,红山文化彩陶元素也可能有过输出.彩陶元素的交流是艺术交流,也是信仰互渗,是文化认同与趋同的表现.敬天法祖、人神互通,是红山文化中的核心理念,这个理念与殷商传统有着一以贯之的血脉联系.


赤峰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红山文化研究院首席专家于建设研究员在题为《红山文化人物造像分析》的报告中,通过对红山文化时期出土造像的基本现象、人物造像的本质,以及红山文化与东方文明起源等问题的探讨,得出以下认识:第一,红山文化是典型的神本社会,这个社会是以神灵为中心整合社会资源、配置社会力量、统一社会精神、创造社会财富的机制.第二,在繁富的神灵系统中,祖先神是人间沟通至上神的主要中介;造像祭祀先祖、先王的重要形式.第三,造像祭祀在红山诸文化中首开先河,从兴隆洼文化到红山文化有着一脉相承的传统;红山文化的造像祭祀达到了各种文化前所未有的高度.第四,高大的墓葬积石冢与坛庙中的神像是对祖先神祭祀的不同阶段或不同的形式.造像是对先祖形象的真实临摹.

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红山文化研究专家雷广臻教授对前黄帝文化时期、黄帝文化时期、后黄帝文化时期,与前红山文化时期、红山文化时期、后红山文化时期的对应关系及其与中原文明的演进关系进行了探讨.其中,前黄帝文化时期大约在距今8000至6500年,以北方黄河流域和辽河流域文明为中心,以庙底沟文化和赵宝沟文化整合演进的文明成就为代表;黄帝文化时期距今6500至5000年,以红山文化区为文明中心,而且红山文化与黄帝文化重合;后黄帝文化时期距今5000年及以后,形成了中原文明中心,后黄帝文化则以中原文明为代表.他认为,对黄帝文化进行分期的意义:在前黄帝文化的基础之上,黄帝文化在红山文化时期形成了基本内核,进入中原之后升华、扩张,形成了中华文明之根,展示了后黄帝文化的根源性、创造性、延续性和兼容性,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二、红山文化玉器研究

中国科学院杨益民副教授阐述了玉器加工痕迹的三维重建问题.辽宁省博物馆孙力研究员介绍了高光谱成像技术在红山玉器检测分析中的应用问题,他认为,高光谱成像技术同摄影拍照一样是无损检测,具有光谱范围大和光谱分辨率高,方便快捷和准确的特点,相较于其他方法,在研究红山文化玉料来源问题上具有更大的优势.赤峰市巴林左旗博物馆乌兰研究员以出土资料为基础,对红山文化的蚕蝉玉器进行了分析.生动自然的蚕和蝉,为探讨桑蚕史的起源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证据;红山文化蚕神,是赤峰古代先民的衣源之神,也是中华民族的衣源之神.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朱成杰教授的学术报告《红山文化玉器蕴含绿色和谐信仰》中认为,红山文化时期“惟玉为葬”的理念,表达了先民对绿色和谐的追求和信仰.

三、北方农业及环境问题研究

英国剑桥大学考古学系主任马丁琼斯(Martin Jones)教授在其主题报告《农业知识的旋转餐桌》(Turning the tables on the spread of agricultural knowledge)中,强调了古代的农作物和农业系统的重要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中心主任赵志军研究员对中国北方地区旱作农业形成的过程进行了探讨.他将旱作农业形成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重点剖析了西辽河流域地区在各个阶段的发展模式.

赤峰学院红山文化研究院院长滕海键教授认为,中国北方西辽河流域地区具有自然地理环境过渡性、多样性、脆弱性和史前及历史时期文化发展多元多样的特点,是开展环境史研究的典型区域,以此为考察对象,从环境史角度出发探讨了环境变迁与旱作农业的起源进而文明因素的兴起,均与自然环境的特点和上古时期的气候变迁有着密切的联系;红山文化晚期,文明因素的发生可能与5500年左右的降温事件存在着密切联系.

四、其他

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董利军副教授利用现代冶金学原理,通过比较已发现十余处不同的夏家店上层文化冶铜遗址间冶炼过程的重要参数,在夏家店上层文化背景下讨论技术水平差异背后的政治、军事和社会等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朱延平研究员探讨了红山文化和辽西地区的冶金考古问题.他认为,红山文化时期的赤峰地区可能已经出现了冶铜业,并于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达到较高水平.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孔昭宸研究员通过对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和夏家店下层、夏家店上层文化的考察,探讨了8000多年来赤峰地区某些古文化期植物遗存的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中心王树芝研究员通过对考古遗址出土木炭的分析,探讨了赤峰地区不同古文化时期的经济模式.她认为兴隆洼文化时期,经济模式是以渔猎、狩猎为主,兼少量的农业生产的复合型经济形态;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的经济模式是以农业为主,兼营畜牧、狩猎的复合经济形态.

大会闭幕式由赤峰学院院长李春林教授主持.严文明先生作大会总结.严先生对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给予高度评价:“本次研讨会筹备充分、组织严谨、层次高、质量好,希望红山文化研讨会坚持办下去,让从事研究红山文化的专家、学者通过这个好的平台,深入地交流和探讨,集思广益、共同努力,促进红山文化研究的不断深入和优秀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为传承和发扬红山文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会后,与会专家学者赴敖汉旗史前博物馆、通辽哈民忙哈遗址、朝阳牛河梁遗址进行了学术考察.

(责任编辑 姜黎梅)

相关论文

马克思主义与文化国际学术会综述

本文是一篇大学文学论文范文,大学文学方面有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关于马克思主义与文化国际学术会综述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大学文学及。

民族文化与文学前景国际学术会综述

本论文为文艺理论有关文学论文提纲范文,关于民族文化与文学前景国际学术会综述相关自考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可用于文艺理论论文写作研究的大。

中国古代散文国际学术会综述

本文关于散文及书法艺术及唐宋文学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关于散文方面论文范文检索,与中国古代散文国际学术会综述相关学士学位论文。

“跨文化的比昂逊”国际学术会综述

这篇戏剧论文范文属于学术论文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戏剧类有关电大毕业论文,与“跨文化的比昂逊”国际学术会综述相关学术论文。适合戏剧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