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古村落文化认知

时间:2024-03-09 点赞:45019 浏览:86158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此文是一篇文化论文范文,文化相关论文范例,与村民古村落文化认知相关学士学位论文。适合不知如何写文化及村民及因子方面的中国民俗文化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文化类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的作为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 :文章首先对古村落文化认知的基本概念进行分析和界定,其次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运用专家意见法确定研究变量,采用主观抽样与偶遇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抽取样本,以永州四个古村落的村民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进行资料收集,运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文章最后运用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等学习理论,对村民古村落文化认知的成因进行分析,根据调查分析结果探讨古村落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措施.

关 键 词 :古村落文化,古村落旅游,方差分析,因子分析

古村落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学者对古村落的研究始于20世纪初,古村落文化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1)古村落建筑文化,(2)古村落的文化价值,(3)古村落文化保护,(4)古村落文化与旅游开发.

村民是古村落文化的保护者和传承者,也是向游客展示古村落文化的主力军.村民对古村落文化认知度的高低,决定了村民古村落文化保护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古村落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以及古村落对游客的吸引力.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本研究对古村落文化认知的基本概念进行如下分析和界定,以便后文在约定的概念下进行研究.

村民与居民的界定:本论文中的古村落村民,是指祖籍在古村落或出生在古村落的人.古村落居民是指目前生活在古村落或户口在古村落的村民.

古村落的界定:古村落的定义要把握两点,一是“古”的划分,二是“村落”的界定.何谓“古”文学研究中将1840年(战争)以前称为古代,1840~1919年(五四运动)是中国的近代,1919~1949年(新中国立)是中国的现代,建国后到现在的时间称为当代.我们借鉴文学研究中对古代的界定.

村落,这里是指自然村,不是行政村.根据以上分析,本文给出古村落的定义:古村落是指1840年以前建村,历史文化遗存基本保留,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自然村.

古村落文化的界定:古村落文化是由历代古村落村民创造的,具有部落或宗族特点,可以通过学习获得,可以传承于后世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认知的界定:认知是对事物的感知、表象、记忆、思维、学习、想象、概念形成的心理和行为过程.

旅游:人们放下日常工作,到一些地方连续停留不超过一年的商务、娱乐和休闲活动.

古村落旅游:古村落旅游是指到古村落以欣赏古村落文化为主要目的的旅游.

二、村民古村落文化认知调查

(一)样本选取

本研究以湖南永州4个古村落为研究对象.古村落样本的选取采用主观抽样的方法.为了研究旅游对古村落文化认知的影响,本研究选择了永州的4个古村落.为了进行纵向比较,选择了已经开发旅游的上甘棠村和楼田村,对这两个村落旅游前后的情况进行比较,为了与这两个村落进行横向比较,选择了兰溪村和东门村.兰溪与上甘棠直线距离不到两公里,路程不到十公里,但没有开发旅游.东门村和楼田村都位于道县,楼田村是周敦颐的故居,东门村是何绍基的故居,楼田村已经开发旅游,而东门村还没有开发旅游.

村民的选取采用偶遇抽样的方法.研究者于农历2009年正月初五至十五,在村委会干部的陪同下发放问卷.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问卷216份,问卷回收率为54.00%,其中有效问卷共174份,有效回收问卷率为43.5%.

(二)分析方法

本研究采用著名的数据统计分析软件SPSS16.0(英文版)进行分析,使用的分析方法有:

1.信度、效度分析.

2.描述性统计分析.利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来描述调查数据的分布状态,从而对数据的总体特征进行总结和归纳,包括:频数分析、百分比、平均值、标准差等,以便对受访的个人资料做一些统计性整理.

3.因子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因子,建立古村落文化研究体系.

4.两配对样本T检验.利用两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开发旅游前后村民对本村文化的认知度是否存在差异.

5.单因素方差分析.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分析不同人口属性的村民对本村文化的认知度否存在差异,以及“旅游村”与“非旅游村”村民对本村文化的认知度是否存在差异,并利用LSD(或TamhaneT2)事后比较法找出不同人口属性间的差异性和旅游前后的差异.

三、分析结论

(一)信度与效度分析

信度分析主要是为了检验试题的一致性.本论文的信度分析采用Cronbach’s α系数来检验信度,若系数大于0.7则表示信度相当高,介于0.7与0.35之间的尚可(Cronbach,1946)(引自Joseph et al.,1998).本论文问卷的信度为0.7134,可见本研究的信度相当高.

(二)描述性分析

描述性分析显示,村民对古村落文化的认知度普遍偏低,其中大于3分且小于4分的只有3项,大于2分且小于3分的有29项之多,小于2的有9项.说明大多数村民处于不了解或非常不了解状态.“祠堂数量”的得分最高,也只有3.3590,“古建筑修建年代”的得分最低,只有1.5402.村民认知度最高的前五项依次为:祠堂的数量、祠堂的用途、门楼的用途、凉亭的用途、凉亭的数量,最低的五项依次为:古建筑修建年代、碑文内容、牌匾的内容、楹联的含义及雕刻的含义.

(三)因子分析

本研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因子,选取的评价要素包括5个方面,共计41个项目.关于各大类因子的命名,根据其包含的关键因素内容和以往研究的先例将其分别命名为“古村落衣食因子”、“古村落建筑装饰因子”、“古村落历史因子”、“古村落艺术风俗因子”、“古村落建筑因子”(如表1所示).

(四)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显示,村民对于那些与自己生活联系较密切的文化因子,认知度高,而对于那些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较少或没有联系的文化因子,认知度低.这说明村民不是主动地收集和处理有关古村落文化的信息,而是因为生活的需要了解到一些古村落文化.

1.从性别来看,对于古村落建筑、建筑装饰两因子的认知度,男性高于女性,对艺术风俗、衣食两因子的认知度,女性高于男性.因为中国向来都有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缝制服装、烹制食品是女人的职责,而房屋的建筑和维修是男人的工作.

2.从年龄来看,19岁以下组对本村历史文化、建筑文化、衣食文化及艺术风俗文化的认知度都低于其他年龄组.36~60岁年龄组村民,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对本村历史文化、建筑文化及艺术风俗文化的认知低于19~25岁组、26~35岁组及60岁以上组.

3.收入较高(1500元以上)组的村民是先富裕起来的村民,他们最早从古村落的民居中搬出来,居住在新建的现代风格的住房里,对于古村落建筑文化因子及古村落建筑装饰文化因子的认知度最低.500元以下组刚刚解决温饱,对更高层次需求的不强,所以对古村落艺术风俗文化的认知度最低.经常参加古村落各项活动的是收入在501~1500元的村民.因此,他们对古村落艺术文化因子的认知度最高.

4.并非学历越高古村落文化认知度越高.对古村落历史文化因子的认知,小学以下组最高,其次是高中(中专)组,本科以上组最低.对建筑文化因子、衣食文化因子的认知度,高中(中专)组最高,其次是初中,再次是小学,大专(高职)、本科组最低.对古村落艺术风俗文化的认知,小学以下组最高,其他各组无显著性差异.只有对建筑装饰文化的认知度,才有受教育程度越高,认知度越高的现象.

5.旅游有利于提高村民古村落文化的认知度.对于古村落文化中各个因子的认知,已经开发旅游的村落高于没有开发旅游的村落,同一个村落,旅游开发后高于旅游开发前.

四、建议

(一)清理古村落文化

要保护传承古村落文化,首先要对古村落文化进行清理.按照表1中所列变量,根据本村的情况,一一进行清理,并编写成册.

(二)评估古村落文化的价值

这里主要是评估古村落文化的旅游价值,也就是评价古村落旅游开发的可行性.有些古村落文化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旅游价值却不高.这样的古村落开发旅游,只能增加村民的负担,挫伤村民学习古村落文化的积极性.根据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当条件刺激不被无条件刺激所强化时,就会出现条件反射的消退.也就是说,如果古村落旅游不能吸引游客,就会给村民造成经济损失,游客与古村落文化之间建立的条件反射就会逐渐消退,村民学习和传承古村落文化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打击.

(三)开发古村落旅游

根据前述调查结论:旅游有利于提高村民古村落文化的认知度.根据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旅游开发吸引游客到古村落旅游,增加了村民的收入,提高了村民学习古村落文化的积极性.游客就是村民对本村文化产生学习的条件刺激.如果条件刺激(游客)与无条件刺激(古村落文化)频繁地在一起出现,无条件刺激(游客)引起的反应也会由条件刺激(古村落)引起.条件反射建立后,如果用无条件刺激对条件刺激加以强化,结果是条件反射的反应强度将逐渐增强,即游客的频繁出现,对村民的学习给予强化.


(四)培训古村落村民

根据前述调查结论:村民对古村落文化的认知度普遍偏低,并非学历越高的村民对古村落文化认知度越高,19岁以下组对本村历史文化、建筑文化、衣食文化及艺术风俗文化的认知度都低于其他年龄组.为了提高古村落村民对本村文化的认知度,使村民低介入状态的学习转化为高介入状态的学习,必须组织村民学习本村文化.19岁以下组大多数是在校学生,他们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并非有意识低学习古村落文化,因而导致这一年龄组认知度最低,也是高学历组认知度并非最高的原因.

五、研究的局限性和后续研究的建议

本研究从文献探讨、研究内容的确立、研究假设的提出,到问卷调查的设计、发放,都力求客观、严谨,但由于人力、时间等的影响,使得本研究的对象与范围有限.同时为了方便催收问卷,本研究的问卷仅在永州四个古村落发放,问卷回收的份数非常有限,如果能在全国范围内发放问卷,回收问卷份数的绝对数会更多,研究成果更有意义.

本研究所列的古村落文化因子是根据以往学者的研究成果及永州四个古村落的特性而拟定的,无法涵盖所有的古村落文化,难免有所疏漏,后续研究者可在此基础上设计更有代表性的问卷,以便问卷更符合古村落文化的特点.

相关论文

《武林外传》中概念隐喻的文化认知

此文是一篇外语教学论文范文,关于外语教学论文范文例文,与《武林外传》中概念隐喻的文化认知相关本科论文开题报告。适合不知如何写外语教学。

中国文化中古典政治哲学的基本认知

本文是一篇政治哲学论文范文,关于政治哲学相关毕业论文范文,关于中国文化中古典政治哲学的基本认知相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适合政治哲学及哲。

故乡与异国:在文化夹缝中的自我认知

本论文为作家有关古代文学硕士论文,关于故乡与异国:在文化夹缝中的自我认知相关毕业论文提纲,可用于作家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

中国文化中古典政治哲学的基本认知

本论文为政治哲学相关政治综合论文,关于中国文化中古典政治哲学的基本认知相关毕业论文,可用于政治哲学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

文化背景下的科学认知模式

本文是一篇现代科技论文范文,现代科技有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关于文化背景下的科学认知模式相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适合现代科技及科学及。

传播学视域下古村落的水文化探究

本文是一篇传播学论文范文,传播学相关毕业论文格式,关于传播学视域下古村落的水文化探究相关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适合传播学及水文及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