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四题2023年第4期

时间:2023-12-21 点赞:45649 浏览:87747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论文是一篇大年类有关论文题目大全,关于节日四题2016年第4期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大年及时间及社火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大年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这个“夜”,中国人把它叫除夕.“除”者,台阶也,像台阶一样的晚上,就是除夕.通过这个台阶,过去的一年成为年轮,被时光之主回收,新的年轮向我们展开.逝去的变成忧伤,即将到来的成为期待.忧伤和期待的交接,在我看来,就是祝福,就是“年”了.

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散居在中华大地的炎黄子孙们为何不约而同地选择这一夜举行如此盛大的交接大典这种让人震撼的“约定”是如何完成的又为何千百年来会被如此彻底如此坚贞如此心甘情愿地遵守

蓦然回首,发现答案就在古词“守岁”里.

而要搞懂“守岁”,先得推倒一个传说:

相传远古有一种凶恶的怪兽,人们叫它“年”,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就要从海里爬出来攻击辛苦了一年的人们.人们为了躲避年兽,天不黑就早早关紧大门,不敢睡觉,坐等天亮.大年初一人们见面互相拱手作揖,互祝庆幸没被年兽吃掉.有一年除夕,年兽突然窜到一个村子里,差不多把一村人吃光了,只有一对挂红布帘、穿红衣服的新郎新娘平安无事.还有几个童稚,在院里点了一堆竹子玩耍,火光通红,爆竹声声,年兽也没敢光顾.此后,人们知道年兽怕红、怕光、怕响,每至年末岁首,家家户户就争相贴红纸、穿红袍、挂红灯、敲锣打鼓、燃放爆竹.可是有的地方老百姓不知道这些常识,常常被年兽吃掉.后来有一个聪明人燃香向天官求救,年兽才被彻底降服.从此,每到过年,人们总要以燃香为暗号,请天官赐福.

突然发现,这个“年”,说的就是时间.想想看,在时间面前,无论是飞禽走兽,还是鳞介虫豸,包括作为万物灵长的人,都未能幸免.

而要逃脱时间之“年”的攻击,唯有进入时间.而回到当下回到现场又是进入时间的唯一方式.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我们唯一能够得到的,就是当下.

于是便有了“守岁”.

守岁是中国人度过除夕的专用词.越来越觉得这个词妙不可言.岁者,光阴也.为什么要守岁,因为它的特别.

守岁显然是一个象征.古人特意拿出这个带有交接意味神圣意味基因意味的夜晚,让我们打量被平时忽略了的时间.

换句话说,守岁,就是让我们进入时间,因为只有进入时间我们才能真正进入幸福,或者说进入真正的幸福.

而要进入时间,需要给灵魂松绑.而要给灵魂松绑,就要人们从物质中跳出来.而对物质的依附是人的常态.事实上跳是不可能的,灵魂被缚日久,只有解才能脱.

回到当下无疑是给灵魂松绑的最好方式.

香烛爆竹也好,社火大戏也好,都是对时间的提醒,人们在爆竹声中是在当下的,人们在傩意识中也是在当下的.

如果我们体会过真正的守岁,就会发现,当下是快乐的代名词,全然的当下就是全然的快乐,只有快乐,没有别的.

如果我们能够回到当下,那么时时刻刻都是守岁.

先人通过这种方式,让后生们学习品尝时间,品尝生命,学习和灵魂促膝对烛.

当祭桌上的那一缕袅袅升起,我们仿佛能够看到,祖先向我们走来.那个平时给父母遮风挡雨的屋子里,此刻,除了父母和他的儿孙,还有爷爷奶奶,太爷太奶.等等.他们的目光在屋子的任何一方打量着你,亲切、温暖、家长.这时的屋子是一个空间,又不仅仅是一个空间.它在时间之河上漂移,又让时间之河凝固.

恍惚间,它让你觉得有无数同样的屋子交织在一起,让你觉得这时的空间不单是空间,还是时间,还是“岁”,被一家人守着的“岁”.

爹和娘在炕上拥被而坐,兄和嫂在炕头围炉而坐,小子们环绕在周围,静听年的脚步响过除夕,天伦之乐如水弥漫.直到“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这是乡土中国经典的守岁样式.那也许就是幸福最原始的状态了,就是亲情最原始的状态了.时间变得可看,可听、可嗅、可触.

桌上的烛光让我们看到被我们守着的“岁”是一种如何摇曳的状态,院子里贴花的灯笼把我们守着的“岁”染成温暖,墙里墙外的爆竹声把我们守着的微醺薄醉的“岁”一次次惊醒.

守,首先是守着一份怀念,对恩情的怀念,守,同时还是守着一份敬畏,对时间的敬畏,守,当然还是守着一份感恩,对造化的感恩.

守,还让我们明白,大年是时间的一个结扣,一个站台,时间在大地上以春夏秋冬四季的形态存在,过大年其实是上一个轮回的结束,新一个轮回的开始.古人让我们通过过年,了解生命的真相:那就是生命是一个轮回.如果把人的一生看作为一年,那么也是一个春夏秋冬的过程.而除夕夜之所以让人们既留恋又伤感,就是因为它是生命轮回中最重要的一个站台.而轮回,正是忧伤的最大生产商、供货商.

这是一段被轮回迷狂化了的时间,就像是恋人初约,这是一段被轮回痴情化了的时间,就像是新婚之夜.“晨鸡且勿鸣,更鼓畏添挝”.真是希望它的脚步慢些再慢些,非常非常害怕它的失去,就像小时候把一年才能得到一次的水果糖含在嘴里,非常非常怕它融化掉一样.

到此,我们不难明白,和所有的节日一样,守岁,无疑是古人劝归的一声长调.

大年是一出

中国文化的全本戏

腊八一过,心里就乱起来,做事不能专注,思绪总是往老家跑,就像着魔一样.再看新闻,整个中华大地上都在涌动着回家潮.让人感动,也让人忧伤,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因为一个特殊的原因,今年只能在城里过年,在一种类似失恋的状态中,我站在大年的门外,重新打量,蓦然发现:大年是一出演义.

大年是感恩的演义.寻根问祖也好,祭天祭地也好,给老人大拜年,走亲串戚也好,都是教人们不要忘本.连同一草一木,一餐一饮,半丝半缕,都在感念之列.《说文》释“年”为五谷成熟.而五谷成熟之后呢感恩啊.于是便有了“腊”,《说文》释“腊”为十二月合祭百神.把一年的收获奉献于祖先灵前或诸神的祭坛,对大自然和祖先来一次集中答谢,知恩思感,这便是中国人的逻辑.在享受五谷丰登的喜悦的时候,在品尝佳肴美味的时候,在沐浴阖家团圆天伦之乐的时候,感念天地化育,感念风调雨顺,这便是年了.

大年是孝的演义.孝是中国伦理的基础.《弟子规》里面有一句话“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就是说一个孝子,他做学生会是一个好学生,做农民会是一个好农民,做官会是一个好官,为什么呢因为任何人生的污点和道德上的缺失,都会使父母不开心,都是不孝.这也就是中国文化把孝作为根本的原因,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万能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或者说是道德力.而大年则把孝以一种约定俗成的方式仪轨化,又以一系列仪轨神圣化.在古代中国,大年的许多议程,都是在祠堂里进行的.当一个人进入祠堂的时候,就不由得不心存高远,志在君国,因为只有如此你将来才有资格位列“仙班”,并且让你的子孙后代沐浴来自你的光荣,否则,一个人如果因为“德有伤”而被从祠堂开除,那对他的子孙后代将是一种怎样的打击为此,每年的祭祖大典,既是感恩,又是鞭策,本质是在演孝.

大年是敬的演义.“志在春秋功在汉,心同日月义同天”,这是关帝庙门的对联,左秦琼,右敬德,这是门神.每逢大年,这些句段和意象都不可避免地进入我们的视线,这是我们对忠义的最初感知.因此,借助大年这个必由之路,中国人让一代又一代的后生一年一度地接受对忠义的怀想和敬仰,潜移默化地让孩子们知道,只有忠义才配享受香火,才配在如此庄严和神圣的时刻享受礼敬.在古人看来,年一定是神圣的.且别说古人,就是父辈,对年的感情也和我们大有不同.洋蜡问世好长时间了,但父亲坚决反对我们用洋蜡祭神,说洋蜡不干净,而坚持亲手用蜂蜡做,洋纸马出现有些年份了,父亲也不让我们图省事,还是坚持让我们自己用印模印,同样,父亲反对我们买机印对联,坚持手写,反对我们买机封年礼,坚持手包.等等.他之所以如此,无非是想保持一个“恭”,坚守一个“敬”,完成一个“真”.再比如,父亲把买灶神、门神像不让我们叫“买”,而叫“请”,把点香不让我们叫“点”,叫“上”,则是直接的敬辞了.

而敬,在更多地时候则体现为一种静.大年中的一切仪轨,可能都是为了帮助人们进入这个静,比如“守岁”,比如“守灯”,包括社火和爆竹那种动态的静.

大年是“和合”的演义.和是和谐,合是团圆.团圆饭,特别是除夕的团圆饭,它不是简单的一顿饭,它在更多的意义上是一个伦理上的安慰,或者说是一个伦理上的需求,或者说是一个伦理上的象征.团圆意味着健康,意味着平安,意味着绵延昌盛.这也就是为什么一年的辛苦和汗水只有落实到团圆上才有意义.所以中华民族关于家,关于族的理解,它的最为核心的,或者说是最有代表性的体现,就是大年除夕的团圆饭.一家人一族人能不能坐在一桌上,它已经不单单是一顿饭的问题,而是这个家的圆满程度,幸福程度,昌盛程度.大年三十,习惯上我们都要吃饺子,而饺子呢它不同于面条,不同于菜,它是一种包容,一种和合,一种共享,一种圆融,它象征着团圆、幸福和美好.

这种和合还体现在非人间伦理上.比如,三十的火元宵的灯,每个房间要通明.它是在两个不同的时空点上,以火和灯演义一种平等性.包括仓屯、井栏、草垛、磨台、蜂房、燕窝、甚至桃前李下,都要和人一样拥有一盏灯,都不能有遗漏,这就是中国人的“众生”理念、平常心和平等观,它的背后还是一个“合”.

大年是“天人合一”的演义.这种演义从“腊八”就开始了.关于“腊八”的传说有许多,在我看来,它旨在借“粥”说事,借助于腊八的“糊涂粥”,提醒我们从功利中回来,“难得糊涂”一下,享受生活,享受当下.因为回到当下是对诸神最大的礼敬,也是对生命的最大关怀.“慈悲”的“慈”,是“兹”下面一个“心”,就是现在的心.古人借之告诉我们,回到当下是最大的慈悲,因为只有你回到当下,你的心才在现场,而只有你的心在现场,你才在“生”之中,才在“人”的“职分”之中,你也才有感恩的资质,甚至就是感恩的本意.而“忙”则是“心”的“亡”.

在中国古老的哲学体系中,无论是儒,还是释,抑或是道,“天人合一”都是它们的核心指归.为了达到这种天人合一,我们需要腊八的“难得糊涂”,需要从腊月二十三小年开始的除尘.“难得糊涂”是让我们从惯性和速度中解脱出来,从功利和世俗中解脱出来,除尘是让我们从污染中解脱出来,从尘垢中解脱出来,而从一定意义上去讲,惯性和速度也是灰尘.我们之所以能够在井里看到自己,那是因为井的安静,我们之所以在湍急的河流里面看不到自己,那是因为河流的匆忙.人们只有扫净心灵的灰尖,回到当下,才能走进“天人合一”,才能和诸神沟通,才能和天地同在.听父亲讲,社火中陪伴议程官的几大灵官,在上妆之后就不许说话,整个过程,多数情况下是整整一天.因为在进入“社火”之后,你就不是一个世俗意义上的人,而是一个傩,而傩就意味着天地中介,人神共在,凡圣一体,任何世俗的表达都是不敬,都是冒犯,都是非道,包括世俗的念头都要警惕,都要观灭.这种极为强烈的角色意识和纯粹的进入,其实贯穿在大年的所有祭礼中.

如此看来,人们把以纪念释迦牟尼成道之日腊八作为大年的开始,把元宵夜点明心灯作为“大年”的结束,有着特别强烈的象征意义.因为在东方人看来,成道、明心见性意味着大解脱、大自在、大安详、大快乐、大幸福.这些“大”,也许才是“

本论文是一篇大年类有关论文题目大全,关于节日四题2016年第4期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大年及时间及社火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大年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大年”的真正含义,也是人们为何如此迷恋“过年”的秘密所在.为此,“五谷”和“丰登”才有了真实的贡献意义.否则,人生就是浪费,生命就是罪过.所谓“众生一粒米,大如须弥山,此生不了道,披毛戴甲还”,何况我们受用着天地造化如此丰厚的馈赠.为此,我们就不难理解孔圣为何感叹:朝闻道,夕死可矣.

大年是祈福的演义.无论是年画,还是社火,还是大戏,还是各种祭礼,包括一言一行.《一团和气》《连年有余》《五福临门》《出门见喜》《天官赐福》这些年画,既是公认的中华民族符号,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意象,同时也是人们美术化了的祈福.而社火则纯粹是一种媚神之歌舞,社为土地之神,火是火神.社火中的议程则是的祝福.比如中国人妇孺皆知的《刘海撒钱》:“一撒风调雨顺,二撒国泰民安,三撒三阳开泰,四撒四季平安,五撒五谷丰登,六撒六畜兴旺,七撒北斗七星,八撒八大金刚,九撒九天吉祥,十撒十方如意.”比如《财神颂》:“财神进了门,入着有福人,福从何处来,来自大善心”.这便是古人对祈福的理解.福是怎么来的呢福从积德行善来.

大年当然是喜庆和快乐的演义.大年的喜庆如汪洋大海.她在香喷喷的饭菜和茶饮里,在红彤彤的“门迎春夏秋冬福,户纳东西南北财”的句子里,她在排山倒海的爆竹声中,也在喧天动地的锣鼓声中,还在满山遍野的秦腔中,她在一家人团圆的天伦之乐中,也在孩子们的新衣服和压岁钱中,她在灯方,在墙围,在年画,在门神,在对联,在社火,更在老百姓的把酒相邀共话桑麻里,她在瑞雪兆丰年的期盼里,也在普天同庆的氛围里,甚至在《猫吃献饭》《老鼠娶亲》这些窗花里.想想看,雪打花灯,喜鹊啄梅,想想看,热炕在暖,子孙在绕,想想看,抬头迎春春满院,出门见喜喜盈门,想想看,一元复始,普天同庆.注意,是“普天”,是“同庆”.大年的喜庆真是像根一样埋在大地深处,埋在季节深处,也埋在华夏儿女心灵的深处,它像庄稼一样成长,也像华夏儿女的心事一样成长.

这大年,就是为生长喜庆而来.

也许大年它本身就是童年的,或者说它本身就是人类的童年,本身就是无尽岁月的一颗童心,所以才如此让人彻骨地怀念和感动.所以大年虽然说它是一个节日,事实上它已经不单单是一个节日.它是一种类似于母亲怀抱的这么一个所在.在这个特有的母亲怀抱里,我们的灵魂得以舒展,得以灿烂,得以滋润,得以狂欢.

大年最终是教育和传承的演义.时时处处,都在演教.无论是对联、年画、社火,还是祭祖、守岁、拜年.等等.无不是为了唤醒人们的正知见,让人们回到真善美,甚至回到生命本质.“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这样的对联自不必说,“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这样的议程词自不必说,《朱子家训》《弟子规》《和气生财》《和气致祥》这些年画自不必说,这种教育,还渗透在大年的每一项活动和每一个细节之中.比如,每家的老人都要叮嘱孩子,过年要断“三恶”修“四好”.“三恶”是恶口、恶行、恶念,“四好”是“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享好福”.想想看,当每一个人都做到了断“三恶”修“四好”时,那日子该是多么的祥和.

现在,我才发现,大年是一出中国文化的全本戏,是一出真善美教育和传承的全本戏,是中华民族基因性的精神活动总集,是华夏子孙赖以繁衍生息的不可或缺的精神暖床,是中华民族的一种准宗教性质的体统.它是岁月又超越了岁月,它是日子又超越了日子.它带有巨大的迷狂性和神秘性,这种迷狂和神秘,可能来源于中华民族的精神源头:巫传统,其核心是“天人合一”.而要达到“天人合一”,“格物致知”是必要条件,“诚意正心”是必要条件,“修身齐家”是必要条件,“治国平天下”同样是必要条件.回到大年本身,祈福也好,祝福也罢,“天人合一”既是目的又是方法论,为此,我们需要不打折扣的诚信和敬畏,需要不打折扣的神圣感,所谓“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这个大年,不就是一个“合”字吗和天地相合,和日月相合,和四时相合,和鬼神相合.这种迷狂,这种大喜悦大自在大快乐,不就来自于这个“合”吗现在再去回想,为什么爱情那么让人着迷,它也是一个合,为什么阖家团圆那么让人着迷,也是一个合,为什么天降大雪那么让人着迷,也是一个合,等等.所以这个“合”字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代表性符号,或者说代表性的意象,它所承载的,所表达的,所传承的文化的指涉,文化的会意,文化的象征,那简直是无法用语言去描述的,我们也许只能从年的味道里去体味,从那种无缘无故的喜悦和狂欢中去体味.

正是这种迷狂性,才造成了海潮一样的回家潮,造成了季节一样的春运,才让人们在季节的深处不顾一切的回家,像候鸟一样,不由分说的,无条件的,回家.为此,我说娘在的地方就是老家,有年的地方才是故乡.

我们甚至可以说,大年是中华民族的一个无比美好的计谋,她把华夏文明的骨和髓,通过连绵不绝的仪式,神圣化,民间化,亲切化,轻松化,出神入化等

到腊月二十三结束,大年像一个循循善诱的导师又像一个天才的导演,演义着中国文化的无尽奥义.

懂了大年,就懂得了中华民族,也就懂得了生命本身.

元宵演义的是宇宙奥秘

有一年我去逛一个城里的灯会,有烟花,有铺天盖地的花灯,心里却觉得十分的隔,不多时就打道回府了.当我站在阳台上,向老家张望的时候,有一串火苗就在心里展开,心就一下子静了下来.多年以来,我都在寻找一个词去表达心中的那种感觉,却很难确切.我只能勉强说,它是一种大喜悦,或者是一种大安详.

那是老家的元宵,深甸甸的月色中,一桌的荞面灯渐次亮起.

就永远亮在一个游子的梦里.

点灯时分,它是一个怀念,更是一个引领.借助那片摇曳的灯苗,我们得以走进生命的原初,得以看到古人讲的那个大“在”,得以复习并享受一种宁静的灿烂和灿烂的宁静.

守灯之时,我问父亲可以想发财吗他说不可以.我说可以想吗他说不可以.那干嘛呢他说你就静静地看着,看那灯捻上的灯花是怎样结起来的.看着看着,我们就进入一种巨大的静,进入一种神如止水的状态.那一刻,我们的心灵可以说是一尘不染,就像头顶的一轮明月.

真是敬佩创造了元宵节的这个人,他能够把点灯时分和月圆时分天然地搭配,简直是一件再高妙不过的创造.你的面前是一个灯的海洋,头顶却是一轮明月,那事实上就是你的心了.这一刻,你怎么不能够不天人合一呢

而那灯本身就引人思索.一勺油,一炷捻,一团荞面,就能够和合成一个灯,而且油不尽则灯不灭,而最终让这灯亮起来的则是人手里的火种.

那么,人手里的火种又是谁点燃的呢这难道不是生命和宇宙的奥秘吗

也许这灯,就是灵魂的形状,或者说是生命的形状,或者说是天人合一的形状.它本身给人一种召唤.我想每一个人在看到灯的时候,火的时候,都会有这种回到自身的感觉.

现代文明给人们提供了方便,却没收了诗意,一种来自生命原初的诗意.比如现在的电花灯会,热闹是热闹,却没有了一家人在月色中的小院里点燃一桌荞麦灯时的那种身心融化的感动,一如暖气片、地热,尽管给了我们足够的热量,可我们觉得它是冰凉的,而炉火可能提供不了暖气片那样的热度,但是当我们看到那一束火苗的时候,闻到那一缕烟火味的时候,一种莫名的温暖就从心底升起.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祭礼中要出现火的原由吧.

也许,火的状态就是一种当下的状态,火在点燃之前是沉睡,燃烧之后则进入另一个沉睡,只有燃烧的那一刻是醒着的

只有亮着灯光的房间小偷才是不敢光顾的,可是一生中客串我们心宅的小偷何其多尔.

为此,让心灯常明就成了生命最为重要的功课.

这也就是元宵节,点灯时分,老人为什么不让我们心生任何杂念的缘故吧因为对于心灯来说,杂念是风,是暗.

为此,古老的元宵节,在我理解,它是古智者苦心为他的后人设计的一场回到当下的演习.

它的主演是灯,主旨是明心,共同构成了原始元宵节的主题意象:明心灯.

既然是以明心为指归,那么底色就应该是夜色,只有四野齐暗,一灯独明,才能突出灯的魅力和意义.“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只有在长夜,灯才显得珍贵、尊贵,“传灯”才显得珍贵、尊贵.

而现在的花灯,在灯火通明的背景下,已经显得羞羞答答,就像城里的月亮,已经被强大电力制造的“白夜”边缘化.如果你还有机会到乡村,在万籁俱寂的晚上领略过伸手可触的那盘明月,那么你就会知道不幸沦落在城市的月亮该是多么尴尬.

正是“游人多昼日,明月让灯光”.

真正的明月在乡村,真正的元宵同样在乡村.

乡村的元宵是静,城里的元宵是闹.

相比乡村的点明心灯,城里的闹花灯事实上已经变成了一种竞技,或者说一个规模性的文化活动.而只有保留在民间的点荞麦灯,还保存着心灵学的意义,还保留着元宵节点明心灯的原始意义.

如此看来,人们把以纪念释迦牟尼成道之日腊八作为大年的开始,把元宵夜点明心灯作为大年的结束,有着特别强烈的象征意义.因为在东方人看来,明心见性意味着大解脱、大自在、大安详、大快乐、大幸福.这些“大”,也许才是“大年”的真正含义,也是人们为何如此迷恋“过大年”的秘密所在.为此,“五谷”和“丰登”才有了真实的贡献意义.否则,人生就是浪费,生命就是罪过.因为我们受用着天地造化如此丰厚的馈赠.为此,我们就不难理解孔圣为何感叹:朝闻道,夕死可矣.

而借灯之手引人进入原点诗意的元宵,无疑是大年的,也无疑是浩荡祝福的点题之笔.从中,我们体悟元机、元精、元气、元神、元命,追想元明和元始天尊.

由此可知,那个汤圆同样是一个象征,把一个馅核放在箩筐里不停地摇晃,让箩筐里的糯米粉粘上去,然后蘸水,再摇,直到它成为一个蛋状的汤元,这不正是启迪人们想象混沌初开、宇宙演化吗

圆者,元也.圆者,元也.

清明不是节日

春分过后是清明.这是小时候从父亲口中听到的一句话.现在想来,它既是一句话,又是一个哲理.只有太阳直射到黄经,才有昼夜等长,阴阳平衡.而只有昼夜等长,阴阳平衡,才有“清明”.

创设了清明这个节日的,无疑是一个大智者.

“山水”同在为“清”,“日月”同在在“明”,一个“同”字,道尽了天地秘密,也道尽了文化的秘密,特别是中国文化的秘密.无水之山少了情韵,无山之水少了风骨,无日之月少了热烈,无月之日少了温柔,水因山不浊,山因水不枯,日因月不烈,月因日不晦.这一切,都在一种“大同”之中实现了.

这便是“清明”.

清明看上去是季节,其实是人格.没有山水精神的人格是残缺的人格,没有日月精神的人格同样是残缺的人格.

而山水日月精神,说到底则是天地精神.

天同覆,地同载.

齐生死便是由此而来.

对于中国人来说,从来就没有生,也从来没有死,因为中国人有怀念,真诚又深沉的怀念.

而怀念来自人格,人格来自奉献,奉献来自觉悟,觉悟来自天地精神,来自“清明”.


而要参透这个“清明”,则需要昼夜等长、万物复苏相佐.惟有此时,人们才能生死并参.而只有生死并参,人们才能留意生死之间的“我”,才能把握生的“清”,死的“明”,才能让灵魂春色永驻.

清明处心积虑.她让我们看破:死是一

本论文是一篇大年类有关论文题目大全,关于节日四题2016年第4期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大年及时间及社火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大年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个假象.就像春分过后,杨柳依依,所谓春来草自青.或者说,只要我们在“清明”之中,“死”就成为杨柳,就会成为春色,就会成为秋千,就会成为风筝,就会成为踏青途中的欢声笑语.

为此,清明前后,栽瓜点豆.这时候的瓜和豆睡醒了,开始了它们新一轮的生命旅程,带着山水之清气和潮湿,带着日月之光辉和温暖,带着主人之期待和叮嘱,开始它们的旅行,走进农历,走进它们的缘分,走进它们的因果.

而充盈在天地间的灵魂又何尝不是如此.

大家把郊游认为是在扫墓之后乘机呼吸新鲜空气,锻炼身体,显然表面化了.真正郊游的意义在《庄子》中.庄子认为,人不必执着于生,因为生若是一次远游,那么死就等同于归.

出游是惬意的,惬意可能让人流连忘返,但天黑下来了,所有的惬意都成了归意.路上行人欲断魂,正是因为我们在路上.

出游的目的是让你体会那个“归”.

庄子说得好啊:天地赋予形体让我承受,赋予生命让我劳累,赋予衰老让我安逸,赋予死亡让我安息.所以把活着看作是乐事,也就是把死去看作是乐事了.这是一种“归”.

面对人们对“死”的看不开,庄子又说:丽姬是艾的女儿,许配给晋王时,哭得死去活来,对未来的陌生环境充满着不确定感.嫁过去住进王宫,每晚与晋王缠绵床笫,享受美食,就对自己在家中哭泣感到好笑,早知道宫中如此舒服,还哭个什么劲呢同样的道理,我们现在对死亡恐惧不安,是否到头来也会笑自己对世界的依恋不舍很幼稚呢

视生若死,视死如生.这是庄子的安详和智慧.

孔子说得更彻底:朝闻道,夕死可矣.清明讲的就是这个“道”.在杨柳依依中,在草色青青中,在旧墓,在新坟,在山麓,在河滨,如果我们没有看到这个“道”,我们已和“清明”擦肩而过.

中国的节日,大凡都是诱发你对道的感悟,诱发你对山水精神的感悟,对天地精神的感悟.依山悟崇高,傍水悟清廉,以日月悟光明,由天地悟正大,假生之乐悟慈,借死之苦悟悲,从而珍惜青春,珍惜年华,珍惜生命,珍惜因缘,感念造化宏德,善待自然有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中国的节日,大凡和祭有关.以祭悟道,这是中国人的智慧.在我理解,清明是春祭,中元是夏祭,寒衣是秋祭,大年是冬祭.而一切祭的背面却是暗藏的狂欢.哀以乐感,乐以哀感,一体两面,这便是中国人的大幽默、大安详.

如此,真正的清明上河图在阴阳两界展开.把追思和狂欢均匀地撒在四季,让岁月芬芳,让大地馥郁,让灵魂清明,中国文化的大戏就这样一代代演了下来,一如长河.

这时的“上河”已不单单是清明的“上河”了.

如果说上巳节是中国的情人节,那么清明节无疑是中国的感恩节.有意思的是,她俩居然比肩接踵,让人不由赞叹中国人的智慧:昨天上巳,今天清明,如同一家人的前院和后院.前院求生,后院念死,环绕着前院后院的,是青青杨柳和无尽春色.上巳的主旨是幽会求子,清明的主旨是鉴死知生.这两个节日的奇妙联袂,真是让人叫绝.幽会之后是求子,求子之后是祭祖,生死相续,以生观死,以死鉴生,一个中国人特有的“产业链”就这样形成了.它同时叮嘱我们,子不必求,因为子在祖德,祖不必祭,因为建功立业光宗耀祖就是最好的祭.

清明不是节日,清明其实是人格,炎黄子孙的人格.

[责任编辑 吴佳骏]

相关论文

时间三题2023年第4期

本论文为关于时间电大会计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关于时间三题2016年第4期相关毕业论文题目,可用于时间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

散文二题2023年第4期

该文是论文题目专业阿妈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阿妈方面函授毕业论文,与散文二题2016年第4期相关论文范文集,适合阿妈及眼睛及蚊子方面的的大。

终端之争2023年第4期

本论文为关于电子商务类专科电子商务毕业论文,关于终端之争2016年第4期相关函授毕业论文,可用于电子商务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

趣题2023年第7期

这篇矩形论文范文属于论文题目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矩形相关毕业论文范文,与趣题2016年第7期相关毕业论文选题。适合矩形及人及分针方面的。

艺术何为2023年第4期

本文是一篇城市论文范文,城市相关毕业论文格式,关于艺术何为2016年第4期相关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城市及文化及经济区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

信2023年第4期

本文是一篇末尾论文范文,关于末尾相关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关于信2016年第4期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适合末尾及同学及封里方面的的大学硕士。

名利场2023年第4期

该文为电子商务类有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与名利场2016年第4期相关电子商务管理论文,可作为电子商务专业电子商务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

使命如山2023年第4期

该文为关于学校管理方面学年毕业论文范文,与使命如山2016年第4期相关硕士论文分类,可作为硕士论文专业学校管理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

快乐三题2023年第12期

这篇小马论文范文属于论文题目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小马类有关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与快乐三题2016年第12期相关电大会计本科毕业论文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