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意境美三题

时间:2024-03-01 点赞:43280 浏览:81520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为您写艺术作品毕业论文和职称论文提供艺术作品有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与李清照词意境美三题相关论文例文,包括关于艺术作品及词人及意境方面的论文题目、提纲、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是免费优秀的艺术作品论文范文。

关 键 词 :李清照词 情景 虚实 韵味 意境美

摘 要 :李清照以其清新灵秀之笔,在古代诗词的艺术世界里为读者创造了情景融会、虚实互映、韵味深长的奇异境界.其词展现了词人在生活领域和艺术领域对美的追求,呈现出丰富的意境内涵和审美情趣.

抒情文学的意境美,不单是作家们的创作追求,也是接受者非常重要的审美心理期待,因此,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李清照是宋代杰出的女词人,在我国文学史上有“不独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①的地位. 她是一位在诗、词、文、赋等方面都卓有成就的作家,但最擅长、最有名的是填词.其所作词,不独格韵优雅、情致婉丽、“姿态百出”,且极富于意境美.

中国古典诗词在艺术手法上的最大特点之一,便是创造意境.所谓意境,是指抒情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圆融、虚实互映、韵味无穷、活动着本体生命的诗意的空间.李清照运用独特的艺术手法,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把其委婉的情思与鲜明的景物相融合,在词里创造了自己独特的艺术境界.

(一)情景融合之美.清代王夫之论诗曰:“夫景以情合,情以景生,初不相离,唯意所适.截分两橛,则情不足兴,而景非其 景” 、“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②从创作角度看,诗词的妙处就在情景交汇处.明代谢榛说:“作诗本乎情景,孤不自成,两不相背.夫情景有异同,模写有难易,诗有二要,莫切于诗者.观则同于外,感则应于内.当自用其力,使内外如一,出入此心而无间也,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③这就是说“诗乃模写情景之具”,是外在的“景”与内在的“情”的合一.晚清王国维在《文学小言》中进一步指出:“文学中有二原质焉:曰景,曰情.前者以描写自然及人生之事实为主,后者则吾人对此种事实之精神的态度也.故前者客观的,后者主观的;前者知识的,后者情感的也等文学者,不外知识与情感交代之结果而已.”显然,王氏所言“知识与情感交代之结果”,亦即是主体与客体、心与物、情与景的交汇融合.李清照的词可以说是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她善于把自己的感受创设成生动的画面,通过画面来感染读者、打动读者.如《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词写李清照少女时期的一次荡舟活动.“常记”,好像是词人面对一位知己娓娓地叙述,似日常叙事,可正是在这似乎无意填词中,作者早已把读者引入到了她所创设的词境:沉醉的少女,在天色已暮兴尽归来时,小船却“误入藕花深处”.由于归还心切,于是“争渡,争渡”,惊飞了荷塘中的无数鸥鹭.“沉醉”透露了词人心底的不可名状的欢娱之情,“不知归路”曲折传出留连忘返的情致.“荷花”接天,“鸥鹭”急飞,好一派美丽动人的场景.这里,景、物、人、情融为一体,构成一幅色彩鲜明而生动有趣的水乡图画,引起读者无尽的联想.又如《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首词主要表现了词人婚后的相思之苦,抒发对丈夫远游未归的怀念.但词人并未明写相思,而是通过情中景,景中情,以深婉含蓄之笔出之.上片描摹了周围的客观景物和女词人在重阳佳节时的活动:薄雾浓云的阴沉天气,勾起了她这位的愁思.闺阁的铜炉里,瑞脑香慢慢地消融了,而自己的愁思正如香炉里的袅袅青烟,绵绵不绝.重阳佳节到了,“每逢佳节倍思亲”.闺房里玉枕、纱厨依旧,只是人去了.本已是孤枕难眠,何况秋季半夜凉气越来越重,这就更增添了她的凄清寂寞之感.下片写她为排遣愁绪,对菊独酌,然而结果只能是“举杯销愁愁更愁”,只好回到室内.在此,词人通过形单影只、对菊独酌的画面展示渲染了一种揪心的离愁.结尾“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以鲜明的形象、生动的比喻描绘出了一幅西风瘦菊、佳节冷落、佳人寂寞、怜花自怜的画图,且真正做到了景为情设,情融景中.正如夏承焘先生所言:“‘人比黄花瘦’五字,以生动的形象来表达感情,而‘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含意,自在其中.”④再如其《孤雁儿》中的“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将外景与内情融为一体.门外细雨潇潇,下个不停,门内词人枯坐,泪下千行.雨催泪,也是雨衬泪.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说:“物色之动,心亦摇焉.”词人的哀思通过“斜风细雨”的物色衬托出来,形成一种情与景汇的艺术意境.


(二)虚实相映之美.虚实相映相生是中国古代美学的一个重要法则,也是抒情文学意境美的重要标识.在中国的传统文化艺苑中,古典诗词可以说是最具有虚实相生的意境美的艺术.诗词作家们通过自己巧妙构思、精心创作往往能使自己的作品呈现出“墨气所射,四表无穷,无字处皆其意也”⑤、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⑥的艺术意境.作家如何才能创造虚实相生的艺术意境呢?对此,清代画家邹一桂论绘画的一段话可谓深得要旨:“人言绘雪者,不能绘其清;绘月者,不能绘其明;绘花者,不能绘其馨;绘人者,不能绘其情;此数者虚,不可以形求也.不知实者逼肖,虚者自出,故画北风图则生凉,画云汉图则生热,画水于壁则夜闻水声.谓不能者,固不知画也.”⑦在描写实境上表达出虚境,做到寓无于有、以有托无、以形写神、以景传神,同时又以虚境来统摄实境,藏虚于实,这样就能达到神境自现.诗画相通,在古代众多的诗词作家中,巾帼词人李清照的词是颇富虚实相生的艺术意趣的.其后期名作《声声慢》称得上是这方面的代表: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后期遭受了人生的巨大灾难,家国破灭、亲人离散、丈夫病死,种种不幸遭遇使她陷于苦难,内心孤苦无依,充满了悲伤和忧愁.这首词包含着她巨大的人生悲苦,堪称苦难时代的灵魂绝唱.词以十四个叠字开头,声情凄苦,看似写内心感受,实则是当时的实景(凄凉的秋景和社会人生的苦境)的映射,虚境统摄实景.“寻寻觅觅”是写词人清早起来的下意识举动,反映出词人空虚、无奈的感伤情绪和神情恍惚的精神状貌.“冷冷清清”是寻觅的客观环境(冷落、凄清的残秋景色)和周围的气氛所给予作者的心理感受,表明作者精神上的痛苦无从摆脱.“凄凄惨惨戚戚”,则是她在“冷清之感”后所产生的更深一层的痛苦情怀,词人心情的压抑、心底的伤痛以及对故国故土的思恋之情跃然纸上.这十四个叠字以虚带实,可以说是达到了情景互映、虚实相生的境地了.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反映出词人晚年的心境.意思是说:在这阴晴不定、冷暖无常的日子里,是最难调养身体的.其暗示形势的多变、政治的艰危、身世的飘零、世俗的可畏给作者身心带来的摧残,使人真切感受到词人晚境的凄苦、孤寂与无依.在这“乍暖还寒”的季节,词人陷入极度空虚、寂寞与悲痛,于是借“三杯两盏淡酒”去寒消愁、聊以,但这酒力又怎敌得过那无情的秋风秋雨,特别是“晚来风急”,一语双关,它不仅指眼前劲急寒冷的秋风,更是词人晚年接踵而至种种人生不幸的含蓄表达,词人无以解忧、不能遣愁的无可奈何的愁苦心境全在其中了.这几句词由实衬虚,由眼前现实而蕴示身世、心境,意境婉曲幽深,真可谓是“即其笔墨所未到,亦有灵气空中行”.词平添了几许悲凉凄恻之美.

“雁过也”三句将雁拟人.大雁南飞与词人南渡相似,于是词人触景生情,生发客居异乡的孤独伤感.“雁”是旧时的“雁”,但物是人非,今非昔比,现在国已破、家已亡、夫已死,旧时大雁再也带不来亲人的音信,带来的只是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词人以雁抒怀,以实带虚,巧妙地传达出她复杂又微妙的内心感受,对虚境的提炼和设想可谓空灵绝妙.

过片写菊花的繁茂,以乐景衬哀情.昔日菊花盛开的时候,生活安定,国家太平,有亲人陪伴饮酒赏菊,如今家亡国破,孤身漂泊,容颜憔悴,虽然菊花照样盛开,依旧美丽,但已无心去摘它赏它了.李清照把眼前景与心中情相融合映照,紧扣愁绪,层层渲染,如泣如诉凄婉动人,使人倍感词的意境之沉郁、哀婉与悲凉.

在愁绪满怀、万般无奈之下,词人接续道:“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又一幅虚实相生的画景.词人呆坐窗前,风鬟雾鬓,哀叹声声.这里面包含了她多少人生苦难和颠沛流离的凄楚,蕴蓄着她无数凄凉的眼泪.好不容易熬到天黑,而天公又不作美,竟淅淅沥沥地下起了恼人的秋雨,这绵绵秋雨暗示给读者的正是“秋风秋雨愁煞人”的图景.真境逼而神境生,“意境的创造表现为真境与神境的统一.”⑧词人通过对梧桐、细雨的“实者逼肖”的描写,使其寂寞凄苦的心境“虚者自出”,意境更为深远、婉曲细密,读者读了也不能不受感染.

结尾“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化实为虚,又以虚统实,笔力劲健. 一个“愁”字,既化多为少,又以少总多,集中、鲜明地点出题旨而又韵味十足、余韵无穷.词人本是悲愁满怀、如江如海,纵有千言万语亦倾诉不尽,怎么办?词人妙笔转化,于虚处传神,在情感处,戛然而止.既不说自己愁绪的纷繁复杂,也不言愁之外有什么心情,只说一个“愁”字不能道尽内心的痛苦.表面上“欲说还休”,实际上却是“言有尽而意无穷”,在虚处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遐想空间,词的意境美增到了极致.

明人陆时雍论诗曰:“善言情者,吞吐深浅,欲露还藏,便觉此中无限.善道景者,绝去形容,略加点缀,即真相显然,生韵亦流动矣.”⑨其要旨是说诗词作家要在短幅之中写尽内心的情感,就必须懂得创作上虚实藏露的关系和虚实相生的妙理,要做到寓虚于实,以实衬虚,虚实互见.李清照这首《声声慢》在不到一百字的篇幅内将词人南渡后因多种不幸遭遇而导致的零乱悲凉的心境展示得淋漓尽致,读之令人心弦震动,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词人以虚实相生的技法为接受者创设了想象无限的审美空间,使作品有了“笔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意境.她通篇撷取秋天的一些典型实景:秋风、秋雁、秋花、秋树、秋雨来层层渲染她那不堪的愁情,表面上看是词人在悲自然之秋,但由于词人以实寓虚又化虚为实,高明的读者在想象与联想中又分明能领略到女词人实质上是在悲人生之秋、悲世运之秋的深层意蕴.宗白华先生说:“艺术家创造的形象是‘实’,引起我们的想象是‘虚’,由形象产生的意象境界就是虚实的结合,一个艺术品,没有欣赏者的想象力的活跃,是死的,没有生命,一张画可使你神游,神游就是‘虚’.”他又说:“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他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而为虚境,创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意境’.艺术意境主于美.”⑩虚实相生是使艺术作品富于意境美的重要法门.艺术家们通过匠心选择、组构,创造出富有张力的意境画面,借此唤起接受主体的审美联想,使之驰骋其间,感受自然、社会的奥秘,认识自我心灵的微妙,进入忘我的畅神境界,这就是艺术意境的魅力.李清照《声声慢》这首灵魂绝唱,不仅数百年来使无数读者产生不尽的审美畅想,更是对艺术作品虚实相生的意境美的生动阐释.

(三)韵味深长之美.意境创造的魅力所在就是要让作品有耐人玩索的韵味.艺术作品的所谓“韵味”,用著名学者童庆炳先生的话说就是“风气韵度”、“情调神姿”,就是“超越具体物景的形而上的难于言说的美” ⑾.简言之就是指意境中蕴含的那种咀嚼不尽的美的因素和效果.也即是司空图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作者不用很多笔墨,就把所要表达的情意含蓄地显露出来,达到语尽而意无穷,让读者产生一种绵绵无尽的联想.李清照的很多词篇就创造出了这种韵味不尽的意境美.其《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词开篇写一个暮春的夜晚,窗外雨疏疏落落地下个不停,风是那么狂吹着.阴沉的夜色,无情的风雨,勾起了词人的无限心事,空虚、寂寞,怎能了却?唯有借酒遣怀了.究竟李清照为什么在“雨疏风骤”之夜要饮那么多酒以至于浓睡到天亮都还残酒未消,她的内心世界如何?词中没有写明,给读者留下了一个急于解决的悬念.到此,词人笔锋一转,奇峰突起地写道:“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作者醒来担心而又害怕地问卷帘侍女院子里的花怎样了,侍女却回答说:海棠还照旧开着.这两句看似寻常实则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其一,词人一转醒就问花的事,这就暗示着词人“昨夜雨疏风骤”的思想活动无疑与花有关,大有惜花的伤感之情.词人这样写既使词显得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又给前两句加深了内涵,使上下文意产生了内在联系.其二,词人用问句形式,问了些什么,没有说,而让侍女回答“海棠依旧”,让读者悟出词人所关心的是花怎样了.只写答而问自现,足见工夫.其三,它反映了主仆二人不同的精神面貌.主人惴惴不安的问与仆人漫不经心的答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词人心境.词从开头到此突出一个闺阁女性惜花的感情,却不直接写如何惜花,而是通过主仆二人问答来委婉含蓄地传达,这就达到前人论诗所言的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致,味外之旨” ⑿的境界.结尾词人以急迫的心情说道:你知道吗?你知道吗?海棠不是依旧,该是绿叶增多、红花稀少!词人用责备的口气,表达了爱花的强烈感情.一

为您写艺术作品毕业论文和职称论文提供艺术作品有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与李清照词意境美三题相关论文例文,包括关于艺术作品及词人及意境方面的论文题目、提纲、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是免费优秀的艺术作品论文范文。

个“肥”字,鲜明生动地把经春雨洗后绿叶滋润滑嫩的状态色泽鲜明地显示出来,一个“瘦”字,又十分形象地表现出风雨后那凋零、枯槁的花枝容貌.更重要的是这最后一句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联想:或许是一般闺秀暮花一瞬和好花不常的惋惜之情,或许是感到自己青春易逝,或许是追求美好生活,或许是对黑暗社会的厌恶等等.其“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将随着你的想象不断深入而层出不穷.清人黄蓼园《蓼园词评》评此词说:“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 ⒀可谓切中肯綮.

再如其《点绛唇》(蹴罢秋千)下片:“见有人来,袜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不仅以十分精湛的笔墨描绘了一位闺秀少女乍见陌生男子那怕看又想看,想看又不敢放心大胆地看的微妙而细致的心理,而且让读者在想象中感受到一位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带有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真是韵美味淳.清代词论家陈廷焯有两句论诗词的名言:“诗外有诗,方是好诗.词外有词,方是好词.” ⒁当今学者王先霈先生亦道:“任何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都会有长久不衰的魅力,有开放的接受空间、绵延的接受时间、恒长的审美魅力、余味无穷.” ⒂李清照这些韵味深长、意境优美的词篇正好是古今学者们智慧之言的印证.

“艺术的境界(意境),既使心灵和宇宙净化,又使心灵和宇宙深化,使人在超脱的胸襟里体味到宇宙的深境.” ⒃李清照词有着丰富的意境美的内涵,词人用巧夺天工之笔,创造了奇异的艺术世界,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映现着生命本真的境界.它展现了词人在生活领域和艺术领域对美的追求,也为读者创设了文学审美的乐园.

(责任编辑:古卫红)

作者简介:徐定辉,湖北民族学院文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主要从事古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

① 李调元. 雨村词话[M]. 唐圭璋. 词话丛编[C].北京:中华书局,1986.

②⑤ 王夫之. 姜斋诗话[M]. 清诗话[C].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③ 谢榛. 四溟诗话[M]. 丁福保. 历代诗话续编[C]. 北京:中华书局,1983.

④ 夏承焘. 唐宋词欣赏[M]. 北京:北京出版社,2002.

⑥ 郭绍虞. 中国历代文论选[Z].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⑦⑿邹一桂. 小山画谱[A]. 周积寅. 中国画论辑要[Z].江苏美术出版社,1985.

⑧⑨陆时雍. 诗境总论[M]. 丁福保. 历代诗话续编[C]. 北京:中华书局,1983.

⑩⒃ 白华. 艺境[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⑾ 童庆炳. 中国古代心理诗学与美学[M]. 北京:中华书局,1992.

⒀周积寅. 中国画论辑要[Z]. 江苏美术出版社,1985.

⒁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M]. 唐圭璋. 词话丛编[C]. 北京:中华书局,1986.

⒂ 王先霈. 中国文化与中国艺术心理思想[M].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

相关论文

李清照词的语言艺术

为您写语言艺术毕业论文和职称论文提供关于语言艺术方面函授毕业论文范文,与李清照词的语言艺术相关论文例文,包括关于语言艺术及参考文献及。

李清照与叶嘉莹文学比较

本论文是一篇文学批评相关古代文学硕士论文,关于李清照与叶嘉莹文学比较相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文学批评及文化教育及文学创。

李清照诗词的顺应性

本文是一篇政治形势论文范文,政治形势方面硕士论文开题报告,关于李清照诗词的顺应性相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适合政治形势及语言及语境方面的。

网络女李清照的网恋

本文是一篇帖子论文范文,帖子相关学年毕业论文,关于网络女李清照的网恋相关硕士论文范文。适合帖子及居士及码字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

李阳家暴在美国会有啥后果

关于家庭暴力及妻子及重罪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家庭暴力相关医学自考论文,关于李阳家暴在美国会有啥后果相关论文范例,对写作家庭。

古代文学中的意境美

本文是一篇意境论文范文,意境有关学士学位论文,关于古代文学中的意境美相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适合意境及虚实及诗人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

解读古诗词文学字词之美

关于文学作品及语文教学及阅读教学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文学作品相关电大汉语言本科论文,关于解读古诗词文学字词之美相关论文范文。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意境美

本文是一篇文学创作论文范文,文学创作类有关毕业论文范文,关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意境美相关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适合文学创作及意境及。

中国园林建筑中的意境美

本文是一篇园林建筑论文范文,关于园林建筑专升本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中国园林建筑中的意境美相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范文。适合园林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