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上人物二题

时间:2024-04-09 点赞:45279 浏览:86030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论文为关于花鼓职称论文选题,关于淮上人物二题相关本科论文开题报告,可用于花鼓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免费教你怎么写花鼓及民间舞蹈及艺人方面论文范文。

“上帝对你关上一扇门,却会为你打开一扇窗.”有时真的会这样.宋廷香,这个和推剧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花鼓灯艺人,他的故事也许应验了这句话.3岁上,尖利的麦芒刺伤了他的左眼,后染成疾,宋廷香不幸左眼失明了.可是那尖利的麦芒儿却让他把遥远年代里传来的“清音”听得真真切切,让他把花鼓灯后场的小戏唱得更加响亮,更是让他和陈敬之、梁金传、韩运辉等老一辈花鼓灯艺人们一起,结结实实地把推剧推向广场、推向舞台,从而让我们看见今天的推剧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迷恋花鼓 矢志不渝

宋廷香1905年出生在凤台白塘乡,父亲打长工,母亲给人家做奶娘,一家六口日子过得很艰难.就像人们常说的那样,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姐姐10岁时就知道下地帮着父母做农活,年幼的宋廷香带着两个更年幼的弟弟要饭,有时自己放牛、打工.在这样艰难的日子中,宋廷香渐渐长大了,与他同时长大的,还有他心中想成为一名花鼓灯艺人的渴望.

宋廷香的童年时代,家乡花鼓灯盛行.花鼓灯艺人的故事,在他的脑海里是那么五光十色:田振起、王贤等老一代艺人是他心中的偶像;看丰占文、陈二麻子的表演就是宋廷香苦难童年里最幸福的光景;学玩灯成了一天只能吃上两顿稀饭的他另一顿饱饭.师傅被他的诚心感动,每天晚饭后在稻场上教他练,一练就是大半夜.回到家里,疲劳和饥饿同时压来,可是这艰辛没有磨灭他心中的理想,第二天师徒二人的身影又会准时出现在稻场上.

深入了解宋廷香与花鼓灯,便会知道他纯熟的花鼓灯技艺.青年时代的宋廷香不仅嗓音好,他还能触景生情即兴编词,会唱很多民间小调和花鼓歌.他在《大场》中担任“领伞的”,指挥调度得心应手,队形变化逼真好看,时,他的口哨在热闹红火的气氛中更显激越.他还能从生活中提取素材,与田振起、盛文成等创作的儿童三人舞《盘板凳》开创了花鼓灯情节舞蹈的先河.

深入了解宋廷香与花鼓灯,还会知道1933年凤台尚塘集发生了一次让人难忘的“抵灯”,就源于宋廷香与潘金德所在班子之间的竞技.70多年前那天,小小的尚塘集汇集了40个灯班400多位各县灯友.岔伞高举、锣鼓喧天、彩旗招展、鼓掌声、喝彩声此伏彼起的四天四夜,从曙光微露到繁星满天,花鼓灯艺人穿红着绿歇人不歇场的竞技表演,着实让喜爱花鼓灯的人们当了一回饕餮,也让宋廷香等花鼓灯艺人们切磋了技艺,开拓了视野.宋廷香那幽默风趣的表演,也为苦难岁月里的人们带来了欢笑.这场“抵灯”以宋廷香一方取胜而告终.1936年四顶山赶会上“三个‘瞎子’玩灯”的故事,至今也仍留在人们的记忆里.宋廷香、谢允新、营德行这三位眼睛均有残疾的“鼓架子”,在台上相互配合,娴熟地玩起了《大场》、《小场》,数起《顺口溜》,从此“三个‘鼓架’三只眼,翻着筋斗打着伞(岔伞)”的顺口溜,在寿县、凤台一带流传开来.

延展技艺 推生推剧

和宋廷香苦寒的童年相似,贫寒的年育了推剧.1938年,日军侵占县城,民不聊生,花鼓灯演出跌入低谷.为谋生计,陈敬之、宋廷香等组班到霍邱玩灯.在此期间,他们向戴张集艺人白玉山(艺名白穗子)学会“清音调”(“后场”中众多曲牌之一).那时学习技艺,没有什么技术支撑,全凭自己的悟性和记忆.回到凤台的宋廷香凭着自己的记忆,口授音调,请乐手梁金传、韩运辉在自制的板胡上试音.就这样,一句句试,一点点调,一天两天等,“清音调”终于在凤台这片土地上传播开来.

陈敬之、宋廷香等又根据自己的音域、音色,在不失“清音”结构、节奏、落音特点的基础上,经反复传唱,拓宽了“清音”的音域,旋律更为委婉,节奏也较以前有了明显的跳跃性,特别是使用凤台方言演唱,增强了地方色彩,深受家乡父老的喜爱,人们称其为“一条线调”(陈敬之的艺名是一条线).对声音有着特殊敏感的宋廷香,与陈敬之、梁金传、韩运辉等人根据“清音调”落音的规律,又在每句唱腔的后面增添了过门,用板胡、笛子等乐器伴奏,过门与唱腔的落音相同且与之相呼应.有了这样的伴奏和过门,演员的演唱有了依托,结构也更加合理,表现力也更强,演出也更受到群众的好评.因为他们的灯班演出用“弦子”(民族拉弦乐器)伴奏,观众称他们的灯班为“弦子灯”班.

改演“弦子灯”后的宋廷香,多演老旦.他的演出力求表现人物的内心,面部的表情随内心的活动精准到位.在唱腔上,他常运用停顿换气表现抽泣,扮演的悲剧人物常常让观众入戏而不能自拔,所以人们赞誉道:听了“宋瞎子”(宋廷香的艺名),哭了一家子.

陈敬之、宋廷香配合默契,他们用小调和“清音”演唱的生活小戏越来越受到凤台及周边人们的欢迎和喜爱.于是1940年的春节,发生了陈敬之、宋廷香花鼓灯生涯最具传奇色彩的一幕.当时的石集和茶庵集的两股势力,为了争抢宋廷香和陈敬之班子去本地演出,居然争强斗狠,双方硬是分别软禁了陈敬之和宋廷香,一直僵持了两个多月才将他们放回凤台.

迎来新生 扮美人间

“弦子灯,真可怜,大褂当做蟒袍穿,头上戴顶破礼帽,身披红布当大官;破锣烂鼓敲不响,竹竿根子当鼓板;一共不会十台戏,还有几出不管演;要是演个武打戏,杈把扫帚当场锨.”这是推剧曾经苦难的写照,而宋廷香艺术人生的大部分就是浸在这苦难的岁月中.登台演出,是他半明半暗日子里最华彩的人生篇章.

新中国为民间艺人带来了新生.群众对土生土长艺术的喜爱,使得“弦子灯”艺术迅速发展.建国初期凤台县及周边地区出现了许多“弦子灯”班及著名艺人,仅凤台县演出班社就有40多个.

1950年底,凤台县以西淝河两岸的两个“弦子灯”班为主,成立了“凤台地方戏大众剧团”(凤台县推剧团前身).当时共有演员15人,宋廷香任主任,詹乐亭任副主任,主要艺人有:詹乐亭(艺名盖九江)、宋廷香(艺名宋瞎子)、朱冠江(艺名白菜心)、李兆叶(艺名猫春)等.


1951年8月,在皖北戏曲研究会上,宋廷香、苏家珍作为这个新剧种的代表参加会议,宋廷香演唱的“清音调”被会议工作人员高光兆、朱禹、梅薇等人取名为“四句推”,他们当时取名的根据就是“一条线调”四句一反复(推来推去)这一特点.接着,安徽人民广播电台第一次广播了宋廷香演唱的“四句推”的实况录音后,艺人们奔走相告,“四句推子”由此得名.

1956年安徽省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期间,“四句推子”改名为“推剧”.次年初,“凤台地方戏大众剧团”更名为“凤台县推剧团”.

就这样,陈敬之、宋廷香老一辈花鼓灯艺人从外地带回来的“清音调”,经过不断地打磨,成了“弦子灯”的主要声腔.在那艰苦的岁月里,老艺人们呵护着它,发展着它,它吸收了花鼓灯的歌舞表现手段,汲取着其他剧种的营养,不断地成长,最终像一朵奇葩,从花鼓灯歌舞中脱颖而出,以崭新的艺术形式呈现在人们面前.

就这样,原先为丰富演出形式,减轻艺人的劳动强度,满足观众延长演出时间要求,艺人们以鼓词唱本改编,在花鼓灯节目之后演出的后场小戏,最终堂而皇之闪亮登台.

1986年,年逾80的宋廷香与陈敬之、詹乐亭应安徽省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办公室的邀请,拍摄了电视片——花鼓灯歌舞后场小戏《游春》(年轻时他们最拿手的节目),节目“戏里有舞,舞里有戏”,从中间人们不仅能闻到花鼓灯的气息,又能看到推剧的雏形.

宋廷香老人大远12年后的2006年,推剧这一淮河岸边的稀有剧种,经过三代人的努力,列入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逐渐被更多的群众认识和喜爱.

推剧,上帝赋予宋廷香的另一只眼睛,这只眼睛,让他洞开了历史的“清音”,也让我们看清了推剧这一稀有剧种一路走来的脚印.

相关论文

乡村人物二题(小)

此文是一篇班主任论文范文,班主任方面有关论文范文,与乡村人物二题(小)相关专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适合不知如何写班主任及李子及团队精神方。

古城人物(二题)

本论文为关于文学作品相关职称论文题目,关于古城人物(二题)相关电大毕业论文,可用于文学作品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

窑沟人物四题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骨伤科方面论文选题,关于窑沟人物四题相关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骨伤科及财主及伪军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骨伤科论。

人物四题2006年第3期

本文是一篇公司论文范文,公司类大学毕业论文,关于人物四题2006年第3期相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公司及思科及工作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

老街人物(三题)

这是一篇老街方面有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与老街人物(三题)相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是论文题目专业与老街及辅导员及大学生方面相关的免费。

人物(二题)

本文关于母亲及奶娘及姐姐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母亲方面有关论文范文资料,与人物(二题)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对不知道怎么写母。

燕赵人物三题之高渐离

本文关于头颅及眼睛及音乐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关于头颅类论文范文资料,与燕赵人物三题之高渐离相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对不知道怎。

传记类文言文人物形象题精讲精练

该文是论文题目专业文言文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关于文言文方面学年毕业论文,与传记类文言文人物形象题精讲精练相关论文范本,适合文言文及。

小镇人物续写两题

关于革委会及白面及神仙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革委会有关硕士论文题目,关于小镇人物续写两题相关论文范文文献,对写作革委会论文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