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制度建设

时间:2024-01-18 点赞:51466 浏览:105543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制度类税务论文参考文献,关于刍议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制度建设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制度及城市及机制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制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党和国家在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础上提出的又一重大发展战略.武汉城市圈是我国“两型社会”建设先行地,其建设过程和经验值得我们研究学习.本文章围绕“两型社会”建设中的重点“制度建设”,以武汉城市圈为实例,分析了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制度需求和障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武汉市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制度创新的建议.

关 键 词 :武汉城市圈 制度需求 制度障碍 制度创新

中图分类号:F20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3-017-04

2007年12月14日,武汉城市圈被国家批准为全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旨在探索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发展之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日益尖锐的难题,并通过综合配套改革来实现体制机制的整体创新,从而打破原有体制机制的障碍,构建适合“两型社会”建设的体制机制.

一、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制度需求

武汉城市圈是指以武汉为圆心,周边100公里范围内的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潜江、天门等8个城市构成的区域经济联合体.面积不到全省1/3的武汉城市圈,集中了湖北省一半的人口、六成以上的GDP总量.武汉城市圈不仅是湖北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也是中部崛起的重要经济增长极和重要战略支点.为了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2008年4月29日,武汉市委、武汉市人民政府联合发文《关于2008年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工作的意见》,对2008年武汉市“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工作进行规划和部署:{1}(1)精心制定改革试验方案,(2)大力发展循环经济,(3)构建符合“两型社会”要求的现代产业体系,(4)提升城市集聚辐射功能,(5)推进文化创新,(6)提升推进改革试验的整体合力.湖北省委副书记、省长李鸿忠强调,武汉“两型社会”建设要从观念更新入手,着眼于体制机制创新,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大胆试验,率先突破,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模式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新路.{2}

建设“两型社会”是一项庞大系统工程,涉及生产、消费、流通等领域,涉及发展战略选择、观念更新、制度变革等因素.其中,制度构建或创新是关键.“制度是一系列建立生产、交换与分配基础的政治、社会和法律基础规则”{3}(诺斯,1996).制度决定着一种经济的激励结构、决策结构、信息结构及其运行方式,从而决定着经济变化的走向,同时,制度也约束着人们的行为和社会和谐的有序推进.概括来说,武汉城市圈进行“两型社会”建设,需要从非正式制度(由社会认可的非正式约束)、正式制度(国家规定的正式约束)和实施机制三个方面来进行制度的构建、支撑和保障,这是制度构成的基本要素,也是进行“两型社会”建设的制度要求或需求.

(一)非正式制度需求

非正式制度是指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步形成的习惯习俗、伦理道德、文化传统、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对人们行为产生非正式约束的规则,是与法律等正式制度相对的概念.{4}新制度经济学认为,非正式制度是减少其他制度安排服务的最重要的制度安排,可以节约社会运行成本、决策成本、认知和协调成本.事实上,日常生活中,行为约束更多地来自软制度,即非正式制度.

建设“两型社会”,首先要重视非正式制度的建设.中国长期以来遵循了增长优先的发展战略,这一发展战略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促进中国经济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与此同时也付出了很大的资源环境代价.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这就要求我们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遵循“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战略,走人力资本密集化的发展道路,以此引导政策层面的调整.因此,武汉城市圈进行“两型社会”建设,首先需要转变发展观念,从思想和文化入手,真正把科学发展观作为一种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方针,构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非正式制度,同时加强环境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使得环保和资源有效利用的理念深入每一个人的心灵,成为每一个人的自觉行动.这也是贯彻执行“两型社会”建设全民参与的一种机制保障.

(二)正式制度需求

正式制度又称正式规则和硬制度,具有强制性特征,是人们有意识建立起来的并以正式方式确定的各种制度安排,包括政治规则、经济规则、契约以及由这一系列规则构成的一种等级机构,他们和非正式制度一起共同约束或者引导着人们的行动.

正式制度的根本是立法.武汉城市圈在进行“两型社会”建设的过程中,需要遵循重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源头控制、重视污染防治、生态保护、资源节约、协调发展等原则,构建覆盖环保工作和资源有效利用的各个方面的法规和执行标准,把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逐步纳入法制轨道.同时,在国家政策和总体规划指导下,武汉城市圈要相应地建立一套适合于自己市情的正式制度体系,包括产业制度、土地制度、财税金融制度、公共管理体制,以及配套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等.例如,为了促进资源节约使用和加强环境的保护,武汉市政府不仅要通过一些税收优惠和信贷支持等政策促进企业采用环保技术、更新设备和进行循环经济的运作,而且要提高企业的环境准入标准,促使企业节能降耗减排.无庸置疑,与“两型社会”建设相适应的正式制度体系的建立,将为武汉城市圈资源环境建设发挥很好的保驾护航作用,是我们构建“两型社会”的核心制度需求.

(三)运行机制需求

诺斯认为,制度提供的一系列规则由社会认可的非正式约束(制度)、国家规定的正式约束(制度)和实施机制所构成,这三个部分就是制度构成的基本要素.其中,制度构成的第三个部分是实施机制,在现实中,制度的实施几乎总是由第三方进行的,离开了实施机制,任何制度尤其是非正式规则就形同虚设.

加强“两型社会”建设,必须有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运行机制.具体到武汉城市圈的“两型社会”建设,需要的实施机制主要包括:一是“两型”产业的发展机制.整合产业发展的资源和要素,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和循环经济的发展.二是城乡统筹和区域一体发展的体制机制.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核心区和辐射区等作为一个整体,谋求统筹和谐发展.三是资源高效和环境保护的市场配置机制.“两型社会”建设靠全民的参与,但起根本调配作用的还是应该归依为市场,完善市场运行机制,充分发挥价格的配置作用和建立相关的生态补偿机制,四是服务型的行政管理机制.首先,要建立一个“两型社会”建设的领导机制,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其次,要建立行政执法责任制,建立完备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包括法规制度、执法机构、业务管理、技术装备和人才保障等,这是政策执行效率低和目标任务保障不力等难题的有效举措,最后,要加强政府服务功能建设,加大生态保护、节能减排、耕地保护、公共服务等指标权重,充分调动各级各政府部门的积极性,服务于“两型社会”建设.总之,“两型社会”的建设需要相关的运行机制推动政策的实施和提高制度的能力.

上述非正式制度需求、正式制度需求、运行机制需求共同构成了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制度需求体系和框架,也是武汉城市圈进行“两型社会”实践需要构建和创新的基本制度安排.

二、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制度障碍

按照国家的批准和规划,武汉城市圈开启“两型社会”建设目前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尽管一些工作已经开始得以部署和推进,但是由于一些制度和机制的障碍,这项改革试验也正显得比以往更为艰难和复杂.概括起来,武汉城市圈建设“两型社会”所面临的制度障碍既有政府管理体制的,还有具体的政策包括财政、税收、金融、土地、产业政策,既涉及国家层面的制度安排,也包括湖北省和武汉城市圈的制度改革,既有制度缺失的问题,还有政策执行的问题.

(一)公众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不强

武汉是传统的重工业城市和基地,长期以来,重工业的发展是整个地区的主要经济支柱和就业支撑,能源和资源消耗量大,一些高新技术成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转化,公民的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不强,企业的生产大多注重短期成效和投入增加的粗放式经营,一些设备老化和技术落后,生产资料损耗大,环境污染控制不力.而体现在消费领域,浪费现象也比较严重.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广大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武汉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需求也不断增强,住宅消费、汽车消费、旅游消费等成为人们新的消费热点.但在这些消费过程中,对资源环境的浪费也比较明显.以餐饮为例,据媒体报道,武汉城市圈每日倒掉的剩饭菜就达500吨,而且浪费的程度与用餐的程度或档次正相关.{5}浪费行为主要源于公众薄弱的节约意识,并且一些浪费还会带来不同的环境问题.事实上,当前社会上各式各样的浪费现象比比皆是,有些人错把节约当成“落后”、“保守”的同义词,还有些人错误地把超前消费乃至浪费认为是拉动内需或促进发展,这些都加剧了资源供需的矛盾和环境生态的压力,影响了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广泛社会基础.

(二)政府管理体制有待转型

在综合配套改革的各种制度、机制障碍中,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尤为重要,政府管理体制的创新是“两型社会”整体体制、机制创新的引擎与动力源.一是武汉市政府管理体制尚不完全适应“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的要求.政府在“两型社会”建设中应扮演双重角色,一方面政府是“两型社会”的主要推动者,有责任建立、维护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规则、制度、政策、文化等,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政府作为普通的市场主体,需要消费各种资源和能源.为了引导企业的节能减排,当前武汉城市圈主要是通过财政投入来激励和推进企业的实施,但从长期发展来看,应逐渐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强化企业的做人,政府从行政主导型向有限政府型转变,生产和消费的环境影响也应由政府买单逐步过渡到市场来调节.二是与以往的改革试验区都在同一个行政区划范围内进行不同,武汉城市圈将在若干个不同行政区划范围内进行,因此还需突破以往政府治理模式的行政区划限制,树立区域行政的观念,通过区域内各市政府间的合作、协商来共同解决跨行政区划的公共问题.当前,打破因行政区划形成的行政壁垒,启动“大武汉新区”,提供跨行政区公共服务,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在武汉城市圈建立统一的商品、资本、技术、劳动力和产权市场,实现交通、物流、信息、人才、金融大网络,建立机构精干、廉洁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制,是政府管理改革前行的方向和主要任务.

(三)相关法规不完备

“两型社会”需要法律制度的保障.随着国家对资源环境问题的重视,保护资源环境的思想写进了许多法律法规之中,湖北省和武汉市政府也正在加强相关的立法工作和制度建设,但是当前还存在很多不完善之处.湖北省人大已将《湖北省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促进条例》列入立法计划,该条例还将成为武汉城市圈改革试验区的指导性法律.同时,人大将加大对涉及“两型社会”内容的立法力度,为武汉城市圈进行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打下坚实基础.但是,从总体上看,武汉城市圈在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尤其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方面的法规建设仍然是薄弱环节,有利于资源环境保护的制度建设还存在较大缺陷,不少方面甚至无法可依.例如,在矿产资源管理方面,湖北省矿业法规体系尚不完善,面前的矿业法规以矿产资源管理为核心,矿产资源管理、保护和利用方面的规范相对较多,产业方面的立法相对偏少,有的甚至空白.同时,现有法规还存在重复和矛盾的地方,导致法律的操作性差.而在资源环境监测方面,更是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环境执法职责、岗位、程序等也尚无法规条例上的规定,等等.

(四)相关政策存在缺陷

1.财税政策.财税政策是保障“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支撑.当前,武汉城市圈采取了不少措施,积极利用财政政策支持“两型社会”的建设.例如,开设循环经济发展专项引导基金,支持武汉城市圈循环经济建设,利用财政补贴,在农村推广太阳能、沼气、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由财政承担所有的费用,推动武汉城市圈燃气、电动汽车改造和加气网络建设等.但是,由于财政资金的局限,当前节能降耗减排工作仅仅依靠财政的支持,其力度仍然远远不能满足需求,财政存在着支持发展和保护环境的两难困境.同时,从税收制度安排的角度来看,引导和激励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的构建也还不够完善.比如,对于循环经济建设项目,税收减免和财政补贴政策还很不够,政策有待调整,执行力度亟需加强,效果有待提高.

2.土地政策.构建合理的土地制度安排是武汉城市圈尤其是武汉都市圈改革试验任务的又一核心工作.武汉城市圈关于土地近期改革试验任务包括:一是在全市范围内建立统一的土地储备、转让和招拍市场,将武汉城市圈中心城区和四个郊区县的土地挂牌统一到市里,统一土地市场信息,改变以往土地在市里挂牌和区里挂牌“同地不同价”的现象.二是建立统一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制度,细化评价办法,将土地利用评价与下一年用地挂钩.这些需要武汉城市圈政府统筹各地土地管理体制,建立城市圈土地管理的协商机制,统筹城市圈土地利用规划和耕地保护,实现区域土地协调有序利用,统筹城市圈土地储备和供应机制,规范区域土地市场秩序,统筹城市圈农村集体土地管理,探索城乡一体化的土地管理体制,开展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工作,促进集体建设用地集中管理等.然而,当前,武汉城市圈土地资源管理中,以平抑市场为目的,完善的土地储备制度尚未形成,土地使用权有偿获取比例过低,土地出让及土地使用权流转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制度类税务论文参考文献,关于刍议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制度建设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制度及城市及机制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制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制度和耕地补偿制度等之间有时相互抵触,以及区域协调的土地平衡制度、城市圈土地调查和统计分析制度、土地集约节约评价体系等均未建立.现存的土地管理制度影响着武汉城市圈的统筹规划和土地资源的有效集约使用,土地制度安排亟待创新与完善.

3.金融政策.在武汉“两型社会”建设中,应重视投融资政策的使用.武汉城市圈目前推行了一些金融改革,例如,推动地方金融机构改革,将武汉商业银行更名为汉口银行,逐步发展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区域性银行,推动武汉城市圈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的改革发展,筹建武汉城市圈农村商业银行,进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改制,积极发展后台业务、数据处理中心、信用卡服务等金融业务,推动金融产品发展,筹划建设类似天津的非上市公司股权交易市场等.但是,要充分发挥“两型社会”建设中的金融支持功能,武汉城市圈金融政策还需进一步拓展和创新.例如,通过信贷政策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于循环经济、环保产业、新能源产业等符合“两型社会”、有利于“两型社会”建设的企业和行业予以有力的资金支持,支持高新科技企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同时对于高污染高排放企业在信贷上要予以限制,对于企业进行节能降耗减排等方面进行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在信贷、贴息方面可以给予支持,成立创业基金支持“全民创业计划”,利用金融政策推进中小企业发展,推动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从而形成有利于“两型社会”的金融政策体系等.另外,金融机构的合作和有序竞争的机制也急需创新,从而减少金融业内的效率损失,更好地推进武汉城市圈金融市场的建设.


4.其他配套政策.支撑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制度除了法律法规、财政政策、税收政策、土地政策、金融政策等基本制度之外,还需要其他相关制度的建设和完善.例如,教育培训制度、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制度、劳动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这些制度直接关系着“两型社会”建设的人力资源支持、社会稳定及统筹发展.当前,武汉城市圈正在进行户籍制度、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需要进一步消除城乡分割的制度性障碍,以及区域统筹发展的障碍.同时,以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等制度建设为重点,推动城乡基本服务均等化的改革也需要进一步深入.

(五)市场机制的配置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

构建“两型社会”,市场应发挥基础性的作用.毫无疑问,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市场在经济活动中的配置功用不断增强.但是,由于市场机制的不完善,当前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中的市场机制在解决资源环境问题方面的作用还存在着一些障碍,需要进一步加强.首先,现代企业制度还没有完全落实.企业是“两型社会”建设的主体,现代企业制度有利于促进企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武汉城市圈近几年来加快了企业改革改制的步伐,对国有大型企业进行了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对民营企业也进行了大量的规范发展管理措施.但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一些企业之间、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还没有完全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进行.其次,反映资源环境价值的价格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和深入,我国政府虽然开始重视资源环境的有偿开采使用,制定了矿产资源补偿费、排污费等制度,但全面、真实地反映资源环境价值的价格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以武汉城市圈的排污许可证制度为例,企业获得排污权主要通过申请许可证的方式,资源环境基本上被无偿使用以及较低的排污费征收标准,使得难以约束企业珍惜资源环境,环保的责任被转嫁给了政府.最后,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激励约束机制还有待加强.目前,武汉城市圈政府正通过制定一些资源环境政策来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但是通过价格、财税等经济手段来引导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开展节约活动和环境保护的机制还不健全.例如,在生产领域、公共照明、居民用电和党政机关用电等各个方面全面推进节电工程中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另外,环境保护投入资金的渠道比较单一,生态补偿机制有待探索等,这些问题都影响着市场机制有效运转和作用的更好发挥.

三、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制度创新

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大致途径有四种:结构调整、价格改革、政府转型、自主创新.但是,无论哪种改革,制度创新都是核心.当前,武汉城市圈需要突破一些固有的制度障碍,同时完善相关的制度安排和进行制度创新.具体来说,应该从观念创新、相关制度建设与创新、实施机制建设与创新三个方面着手.

(一)观念创新

“两型社会”建设主体包括政府、企业和居民,主体对“两型社会”的认识、责任感以及使命感和认同感,将直接影响综合配套改革的实践.因此,政府、居民和企业应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行相应观念的创新,即通过宣传、教育、广告等多种手段进行非正式制度的建设,节约资源使用,倡导生态文明,保护环境资源.体现为:

1.政府观念创新.政府机构及其公务人员要率先垂范,树立节约资源和环境友好理念,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大力进行节约资源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理念的宣传,带头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发挥公共职能机关的表率作用,推进“两型政府”和“两型机关”建设.

2.消费观念创新.居民应该树立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社会公德意识,改变消费习惯,从荣耀性消费转向绿色节俭的消费模式,节能、节水、节电,以良好的生活习惯拉动“两型社会”的形成.

3.企业观念创新.企业应该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自觉遵守环境法规,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确立环境友好型企业和资源节约型企业建设方向.多数企业负责人表示企业在节能和降耗方面往往是很主动的,而对于环保往往不够积极.原因在于企业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引进设备和技术,而且还要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这无疑会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所以企业大都不愿意对减排进行投入.这说明,通过教育和引导企业增强社会责任来维护环境和减少污染物排放仅仅只是改革创新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还要依靠强制的能耗标准和排放标准.同时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激励措施,对企业引进设备和技术、设备改造升级实行税收抵免、财政补贴等,促使企业行为与社会利益一致.

(二)制度创新

随着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推进,武汉城市圈已有的正式制度体系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因此,对正式制度体系进行完善与补充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和标准体系.在国家政策和总体规划框架下,武汉城市圈要建立、健全环境法规和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地方法制体系,制定有关生态保护和恢复、循环经济、土壤污染、环境损害赔偿、农村环境保护、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等方面的法规和管理制度.制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对城市空间进行功能分区,根据区域特点,制定不同区域环境准入门槛.加强资源有效利用的控制立法,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纳入法制保障的轨道.

2.完善财税政策.设立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专项基金,加大对节能减耗项目的财政支持力度,进行增值税改革,尝试对循环经济试验区内企业间能源共建和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实施增值税优惠,加强已有的税收减免政策的执行力度,逐步建立有利于“两型社会”建设的奖惩政策,一方面通过制定税收优惠政策,支持企业节能、减排、降耗的行为,另一方面,开征环境税,对污染严重的生产企业和产品征收额外税收,{6}加大对高能耗、高污染、资源利用率低的行业和企业的约束和惩罚,在政府的地方税收体系中,强化税收政策的产业导向功能,综合运用优惠税率、加速折旧、税前扣除、投资抵免等多种方式,明确对节能、可再生资源、有利于节约资源、生态发展的行业和企业实行鼓励等.通过一系列的财税政策改革,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财政、税收制度体系,从而起到支撑“两型社会”建设的作用.

3.创新资源管理制度.在土地资源管理方面,要加强规划管理,建立和实行严格的土地用途管理制度.同时,创新现有的制度安排,一是探索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水平与建设用地指标挂钩试点,扩大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试点,二是推动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建立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平台,三是开展实施农民宅基地换房试点,开展留地安置、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入股、以土地换社保、土地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征地安置模式试点,等等.

在水资源管理方面,建立和完善洪水管理制度、蓄滞洪区管理制度、抗旱减灾应急管理制度.以水权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和以水功能区管理为基础的水资源保护制度、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用水管理制度、合理制定水价,建立以经济手段为主的市场节水机制,实现水资源的合理节约高效使用.

在能源资源管理方面,对可再生能源发电厂和垃圾焚烧发电厂实行有利于发展的电价政策,对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的上网电量实行全额收购政策.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的企业,不得审批用电,并停止信贷,不予办理工商登记或者依法取缔.

在环境资源管理方面,健全和完善生态补偿政策,让那些为流域环境安全作出贡献的地区,从财政转移支付中得到补助,从收益地区获取补偿,而对环境造成影响的地区,要承担赔付责任.另外,健全扶持机制,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环境执法监督和监测预(下转第22页)(上接第19页)警能力建设的支持力度.

4.推进金融改革.目前武汉城市圈的发展缺乏必要的金融手段和方式,缺乏合适的金融平台吸取资金,因此推进金融改革,创新金融制度势在必行.具体包括:(1)创新金融体制,加强金融机构的合作,着力提高金融机构运行的效率.(2)建设“圈内同城”银行现代化支付系统,鼓励金融产品创新,进一步加强武汉城市圈金融市场建设.(3)创新银行业监管和外汇监管与服务一体化的制度,建设合理有序的竞争与合作机制.{7}(4)建立促进“两型社会”建设的信贷制度,设立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5.构建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价格、贸易、政府购买等政策体系.建立健全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价格、信贷等政策体系.政府定价要充分考虑资源的稀缺性和环境成本,对市场调节的价格进行有利于环保的指导和监督.创新招商引资模式和对外贸易体制,吸引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国际加工贸易产业.推行绿色政府采购制度,建立政府可持续消费制度等.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推动包括教育、卫生等一系列配套制度的改革.

(三)机制创新

1.建设“两型”产业发展联动机制.一方面,整合“两型”产业发展的资源和要素,建立全市优势企业牵头,各县(市)区、各园区分工协作的“两型”产业发展机制,突出放权让利,另一方面,结合省、市重大科技项目的实施和重大项目的引进,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建立光电子信息、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研发共享平台,以企业为主体,建立多个领域的产学研联盟,形成城市圈互惠互利、协同发展的产业发展联动机制,城市圈形成以开发区和工业园为依托并具有一定经济规模的产业集群.

2.加强市场体系的动力机制.一是要深化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二是要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充分尊重价格的调节机制,培育要素市场,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完善交易平台,三是加强相关制度建设,构建多种途径的激励约束机制,四是要建立行政执法的责任制,切实保障市场机制的顺畅高效运转,从而为促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提供根本的动力机制.

3.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首先,科学合理界定部门职能,理顺管理体制,建设服务型政府.其次,加大生态保护、节能减排、耕地保护、公共服务等指标考核权重,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的积极性,服务于“两型社会”建设.再次,根据科学规划产业空间布局和合理调整产业结构的要求,适当调整区域内行政区划,探索建立高效的区域行政管理体制机制.

4.构建区域统筹发展机制.武汉城市圈的两型社会建设不仅事关武汉城市圈自身建设的问题,还关系着武汉城市圈辐射区的一体化发展.构建区域统筹发展机制,需要创新以前的划区域管理体制,探索“大武汉新区”城市空间的优化布局,加强区域规划,推进城乡人口转移,加强区域的分工和协调,实现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建立城乡一体、跨区协作的投资、建设新机制,促进城乡间、区域间的统筹发展.

注释:

{1}参见武汉市委,武发[2008]11号文件.

{2}参见2008年1月10日,湖北代省长李鸿忠在“武汉城市圈获批两型社会”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省略/news/jiaodian/2008011

0/hv_new10.

{3}D.C.诺斯等.制度变迁的理论:概念与原因.《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70页.

{4}在非正式制度中,意识形态处于核心地位,习惯、价值概念和伦理道德构成非正式制度的重要内容.

{5}董颖等.每日倒掉剩饭菜600吨武汉80家餐饮企业向浪费宣战.湖北日报.2006.8.17

{6}对于资源税制改革,武汉可以考虑向国家申请先在武汉进行试点,对资源开采环节、使用环节、加工和循环使用环节以及资源消耗后废弃物排放环节的税制进行改革和完善.(参见民盟,《关于完善税收体系以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提案》,news.省略/20060314/n242280462.s)

{7}在武汉上报国家发改委的综合配套改革方案中,不仅要将武汉商业银行改为区域性银行,将武汉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改为武汉市农村商业银行,还计划支持民营资本试办股份制中小银行和参股控股金融机构,吸纳国内外金融机构及其他社会投资主体设立产业投资基金,投资于环保产业.

(作者单位:广东省委党校研究生部 广东广州 510053)

(责编:若佳)

相关论文

湖北高等职业教育与武汉城市圈建设

本文是一篇高等职业教育论文范文,高等职业教育类硕士学位论文,关于湖北高等职业教育与武汉城市圈建设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适合高等职。

武汉城市圈佛教文化传播的历史

此文是一篇城市论文范文,关于城市相关论文范文文献,与武汉城市圈佛教文化传播的历史相关毕业论文。适合不知如何写城市及参考文献及区域经济。

武汉城市圈谋定而动

本论文是一篇城市类专业论文修改,关于武汉城市圈谋定而动相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城市及项目及产业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城市。

武汉城市圈残疾人高等教育补偿机制

本文是一篇高等教育论文范文,高等教育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关于武汉城市圈残疾人高等教育补偿机制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适合高等。

武汉城市圈粮食经济现状

本文是一篇粮食经济论文范文,关于粮食经济毕业论文题目,关于武汉城市圈粮食经济现状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适合粮食经济及经济发展及两型社。

武汉城市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本文是一篇公共卫生论文范文,关于公共卫生自考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武汉城市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相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适合公共卫生及社。

武汉城市圈体育旅游开发

本文是一篇体育旅游论文范文,体育旅游类有关学士学位论文,关于武汉城市圈体育旅游开发相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适合体育旅游及大学学报及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