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社会网络述评

时间:2024-02-13 点赞:48888 浏览:96203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此文是一篇社会论文范文,社会方面论文范文集,与国内社会网络述评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适合不知如何写社会及论文及网络方面的文化社会学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社会类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的作为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 :本文以1990年~2010年收录在CNKI(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中的社会网络分析方面的论文为分析对象,运用内容分析法,从年度论文数量、研究主体、研究议题、研究方法、理论运用等5个维度切入,对国内社会网络分析领域的研究现状及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述评.

关 键 词 :社会网络分析;CNKI;内容分析

中图分类号:G250.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02(2012)03-0109-07

一、导言

社会网络分析作为西方当代主流社会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一种研究范式和一个具体的研究领域,已有七八十年的发展历史.而在中国,虽然诸多的华人本土社会学家很早就从“关系”、“社会关系”等与“社会网络”类似的概念出发对中国社会进行了研究,但其更多是在隐喻的意义上对华人社会的关系网络进行探讨,而非从社会网络的理论与方法出发所产生的规范的学术研究成果.20世纪80年代之后,受早期先驱者示范性工作的引导,尤其是受国外社会网络分析领域日趋繁荣的研究所产生的启示性影响,国内同类研究日益增多,成果颇丰,出现了一些颇具代表性的研究者及一批高质量的理论与经验研究成果.考虑到系统梳理近二十年来国内社会网络分析方面的已有研究成果对于获悉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以及明确可能的研究方向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本研究尝试运用内容分析法,从年度论文数量、研究主体、研究议题、研究方法以及理论运用这5个维度切入,对国内社会网络分析领域的研究现状与研究进展进行系统述评.

二、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

本研究运用内容分析法.在CNKI(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的文史哲、政治军事与法律、教育与社会科学综合、电子技术及信息综合、经济与管理5个专栏中,对那些发表于1990-2010年(截至2010年12月底)之间,且收录在核心期刊上,篇名、主题或关 键 词 中包含“社会网”一词的文献进行了检索.样本中不包含会议论文,仅限于在学术期刊中发表的研究论文,最终获得有效样本730篇.

在编码过程中,本文以论文全文作为分析单位.

(二)研究维度

本文的研究维度及简单的操作化定义如下:(1)发表年份:主要指论文公开发表的时间;(2)研究主体:主要指论文作者的姓名、所属机构、专业背景、主体间合作情况等方面;(3)研究议题:主要指研究者试图陈述或解释的与社会网络分析相关的焦点论题;(4)研究方法:主要指研究类型及研究者所使用的具体研究方法;(5)理论应用:主要指研究论文中是否提到过特定的理论、具体的假设和研究问题等.

(三)资料编码与检验

根据所确立的研究维度,笔者首先编制了内容分析编码表.该表的编制综合考虑了研究目的、专家意见,并在阅读重点文献基础上经再三修订而成,因而具有较高的效度.同时,选取百分比一致性系数PAo作为信度检验的指标.由不同编码员前后进行的初测与重测显示各维度的百分比一致性系数较高,均达94%以上,说明数据具有较高的信度.其后,针对所有符合要求的论文,一一记录文献信息,填写内容分析编码表.最后,将数据录入计算机并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

三、研究发现

(一)论文数量

按年份统计的论文发表数量是衡量国内社会网络分析研究的发展速度与发展规模的重要指标.总体来看,二十年来,国内学者共发表社会网络分析方面的论文730篇.论文发表的高峰期出现在2007年,总计发表论文139篇,占论文总数的19%;论文发表的低潮期出现在1991年、1992年和1994年,这3年均无相关论文发表.

图1显示了1990-2010年间,CNKI收录的社会网络分析领域的研究论文的数量变化趋势.从图1来看,国内社会网络分析领域的研究在发展速度与发展规模上呈现出总体上升的趋势,但其发展轨迹并未呈现出明显的直线发展态势,而是表现出起伏交替的曲线发展特征.根据图1所显示出的几个明显的时间断点,现作如下阶段性划分:

1.萌芽期(1990-1998年),发表于该时期的研究论文占2.3%.在这一时期,公开发表的社会网络分析方面的论文十分有限.1990年仅有1篇、1993年2篇、1995与1996年均为4篇、1997年1篇、1991、1992与1994年这3年均为0篇,即使数量最多的1998年也仅有5篇相关论文发表.虽然数量有限,但该时期出现了若干发表时间最早,研究起点较高的基础性研究成果.如,阮丹青、周璐、布劳、魏昂德等早在1990年发表的《天津城市居民社会网初析》一文就属此类.

2.起步期(1999-2005年),发表于该阶段的研究论文占35.9%.在这一时期,相关研究在数量上实现了突破性增长,仅1999年发表的论文(19篇)就超过了萌芽期发表的所有论文之和,2003年更是高达67篇;同时,由于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国内学术界开始重视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的介绍和应用,1999年《社会学研究》第3期甚至开设了社会网络分析的专栏.在这种背景之下,该时期的研究在质量上也有了大幅度提升,出现了一批奠基性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成果.

3.高峰期(2006-2007年),发表于该阶段的论文占34.2%.与前两个阶段相比,这一阶段持续的时间较短,仅有2年.但是,在这2年中,相关研究在数量上出现了跨越式增长,出现了开展社会网络分析研究以来论文发表数量最高的年份(2007年),而且年均发表的论文数量已有125篇之多;同时,在研究主题方面,这一时期已逐渐分化出社会支持网与社会支持、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社会网络与职业地位获得等几个相对清晰的核心议题,并逐渐成为国内社会网络分析领域的研究热点.

4.回落期(2008-2010年),发表于该阶段的论文占27.5%.2008年,国内发表的社会网络分析方面的研究论文比较明显的减少,该年总共只有28篇论文发表.2009与2010年,该领域的论文数量又有了较大幅度的回升,但与之前的高峰期相比,仍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回落趋势.但是,在研究议题与研究深度上,这一时期跨越多个主题的研究开始逐渐增多,研究深度方面也有所加强.该阶段的综合特征显示国内社会网络分析研究进入一个数量稳定,但反思性与理性化思考增强的时期. (二)研究主体

边界较为鲜明的学术共同体的形成是判断一个研究领域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研究主体的专业背景、主体间的合作情况以及该领域的高产者是体现研究主体特征的重要方面,也是判断该领域稳定的学术共同体是否形成的重要指标.因此,以下的分析将主要从这3方面展开.

1.研究主体的专业背景

第一,从相对比例来看,在专业背景可以识别的707篇论文中,第一作者的专业背景为社会学的共计302人,占到了总数的42.72%,居首位,其次为管理学,再次为经济学,排第4位的为政治学,法学、教育学、新闻学与传播学、社会工作、人类学等其他学科背景的研究者所占的比例均没有超过5%(参见表1).

第二,从历时性的角度来看,在国内社会网络分析研究萌芽之初,社会学专业背景的研究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如在萌芽期总计17篇论文中,社会学背景的14篇,经济学背景的2篇,心理学背景的1篇.但从起步阶段开始,研究者的学科背景就已出现明显的泛化趋势,包括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人类学、政治学、法学、图书馆学、管理学、社会工作专业等11种之多.更为重要的是,这种研究者专业背景多样化趋势在后继的高峰期与回落期不仅没有衰减,而且表现出进一步扩散的趋势.

综上可知,虽然自始至终社会学专业背景的研究者在国内社会网络分析研究领域始终占据主导地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网络分析领域独特的理论视角与方法体系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不同专业背景的研究者投身其中.就总体趋势而言,这与国外社会网络分析发展的特点基本一致.但目前出现的问题是,研究者专业背景的多元化趋势虽有助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之间的相互渗透与相互融合,但众声喧哗的研究现状也可能使得有效的学术对话与范式整合遭遇难以估量的困难.

2.研究主体的合作情况

科学交流对于学术共同体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而研究主体之间的合作署名情况是反映研究者彼此之间的学术交流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统计结果显示:在总计727篇论文之中,有54.47%的论文为独立作者,34.11%的论文有2位作者,11.42%的论文有3位及以上的作者,合作发表的论文数量几近半数(见表2).同时,历时性的对比分析亦显示,从萌芽期——起步期——高峰期——回落期,独立署名的论文所占的比重分别为70.6%、65.4%、58.5%与50.2%,表现出持续下降的趋势,合作署名的论文数量相应出现持续增长的趋势.

然而,据此指出不同的研究者之间已经建立起相对频繁的联系与交流则有些失之于武断和轻率.原因在于,进一步的数据分析显示,在所有以合作署名的形式发表的331篇论文之中,由供职于同一机构的研究者完成的论文占53.8%,由同一专业的研究者完成的论文占70.4%,同一机构同一专业的研究者完成的论文占42.9%,同一机构不同专业的研究者完成的论文占10.9%,不同机构同一专业的研究者完成的论文占27.5%,不同机构不同专业的研究者完成的论文占18.7%.因此,通过对数据的深入分析可以看出,虽然国内社会网络分析领域存在近乎半数的合作研究,但真正富于启示、富有成效的跨机构与跨专业的合作研究仍是非常有限的.

3.该领域的论文高产者及所属机构

科学界也存在着明显的社会分层.科学史家普赖斯就曾在《小科学、大科学》一书中,根据科学家论文生产率的高低将科学家分为高产者与低产者.虽然高产者的数量相当有限,但由于贡献十分巨大而成为推动学科或专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因此,考察某一学术领域论文高产者的状况是考察该领域学术研究发展状况的重要侧面.

统计数据显示,在总计730篇文章中,共有667位研究者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1篇论文,39位研究者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2篇文章,13位研究者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3篇论文,11位研究者则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4篇及以上的论文.据此可以看出,在国内,围绕着社会网络分析所形成的学术共同体内部存在着明显的“图钉形”的社会分层现象:底端是发表论文数量很少的数量庞大的低产者,顶端是发表论文较多的数量极少的高产者,连接两者的,是数量同样十分有限的相对的论文高产者.

表3列出了发表4篇及以上论文的研究者的姓名、发表论文的篇数、专业及所属机构.从统计数字来看,国内社会网络分析领域的高产者数量十分有限,发表相关论文在4篇以上的仅有11人.但也存在着少数像张文宏、吴光芸、赵延东、边燕杰这样的学术研究代表人物.事实上,正是基于他们所开展的颇具开创性、代表性与示范性的系列研究所产生的辐射效应,重要的研究场点及相对清晰的学术共同体轮廓才得以生成.

(三)研究议题

虽然国内社会网络分析领域的研究议题相对集中,但要对其进行合适的归类亦并非易事.在具体操作中,对于研究主题非常明确的论文,我们按照以下6个大类将其归入其中一类,对于涉及不止一个研究主题的论文,则按照多主题进行编码,这些论文共计91篇,占到了总论文数的12.47%.即便如此,有些文章的研究主题仍然难以确切归类,则将其列入“其他”类.

在所有的研究议题之中,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类的议题占到了60.48%,是该领域的热点议题.社会关系与社会网方面的研究数量较多,占到了总体的12.97%,社会支持网与社会网络分析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方面的论文数量不多,均占到了总体的8.72%,从社会网络视角探讨职业地位获得方面的研究比较有限,仅占到了总体的6.91%(见表4).

从历时性的角度来看,国内社会网络分析领域的研究议题在不同发展时期侧重点各异.在萌芽阶段,研究者的兴趣主要集中在社会网、社会支持网、社会网络分析的理论与方法方面,三者合计占到了研究总数的70%.至起步阶段,社会资本方面的研究成为研究热点,同类研究占到了论文总数的46.49%.此时社会网与社会支持网方面的研究开始有所减少,但仍有37.5%的研究属于此类,理论与方法方面的议题亦从萌芽时期的15A

此文是一篇社会论文范文,社会方面论文范文集,与国内社会网络述评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适合不知如何写社会及论文及网络方面的文化社会学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社会类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的作为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285;减少至10.23%.至高峰时期,社会资本方面的研究在总体研究中所占的比例几近七成,成为绝对的焦点.社会网与社会支持网方面的研究则延续起步阶段的削减态势,开始急剧减少至16.60%,不再成为学术热点.而此时理论与方法方面的研究与上一时期受到的关注度大致相同.在回落阶段,社会资本及社会网络分析的理论与方法方面的研究均有减少之势,比例约在4%左右.此时,社会网与社会支持网方面的研究却回升至25.23%,但比例仍相对有限.整体而言,在二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社会网络与职业地位获得方面的研究议题受到的关注程度一直有限,但发展平稳,平均每个阶段约有7.6%的研究属于此类. (四)研究方法

到目前为止,学界对社会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仍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看法.例如,一种颇具代表性的观点指出,定量研究是与实证主义的方法论相联系,定性研究是与人文主义的方法论相联系.在研究者看来,尽管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在研究范式、逻辑过程、理论模式、主要目标、分析方法、资料收集及处理等方面多有不同,但两者均强调研究中的经验主义成分,强调以深入、细致、系统的调查资料作为基础,从研究者自己收集的资料中寻找意义解释或理论依据.因此,它们不过是经验研究中两种不同的探求知识的方法,两者殊途同归,所要达到的根本目标都是为了寻求事物中普遍存在的本质,因而同属于实证类研究.与此相对的,是一种没有经验资料作为基础的,主要使用形而上的思辨方式所展开的非实证研究.此类研究更多的是一种研究者个人观点和感受的阐发,通常结合社会当下的时弊和需要对有关问题进行论说或提供建议.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将所有的研究分为实证研究与非实证研究两大类,前者包括以实地研究.参与式观察、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为代表的定性研究与以问卷调查、实验法、现有统计资料分析、二次分析、内容分析等研究方法为代表的定量研究.后者则主要指以历史与哲学分析、理论分析、政策分析、比较分析、法律分析、文化分析、问题分析、文本分析等方法所进行的形而上的思辨类研究.具体的分类方法及统计结果参见表5.

在总计730篇论文中,非实证研究(60.5%)要多于实证研究(39.5%),定量研究(27.53%)要多于定性研究(9.86%).虽然当代社会研究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但在国内社会网络分析领域,这种两者结合研究的数量甚微,所占比例仅有2.05%.同时,采用同类多种方法进行的研究在总体中所占比例也相当有限(1.51%多定性研究与1.78%多定量研究).在非实证研究中,比较常用的方法是问题分析(43.97%)、文本分析(6.16%)和历史与哲学分析(4.66%).在实证研究中,比较常用的定量研究方法是问卷调查法(24.11%),比较常用的定性研究方法是观察法与访谈法(4.66%).

从历时性的比较来看,在国内社会网络分析研究开展伊始,实证研究不仅在数量上占七成之多,而且从研究设计、实施、操作到成果产出等各个方面,均规范、严谨,起点较高.但随着涉足此领域的研究者数量不断增多,非实证类研究的总体基数不断增大,实证研究的绝对数量与相对比例均呈现出日益下降的趋势,从起步期至回落期,平均每一时期所占比例仅有四成之多.而且在实证研究内部,虽然定量研究始终占据主导地位,但此类研究在所有实证研究中所占比例仍表现出略微下降的趋势.与此相对,定性研究以及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开始受到重视和应用,多元化趋势有所加强.


(五)理论运用

理论作为研究的基础、背景,为研究提供特定视野和概念框架.对已有理论的自觉继承、借鉴和检验有助于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肖鸿在《试析当代社会网研究的若干进展》一文中指出,当代社会网络研究已发展出“网络结构观、市场网络观、弱关系力量假设与嵌入性的概念、社会资源理论、社会资本理论以及结构洞理论、强关系假设”等几种有代表性的社会网理论.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将主要根据研究论文中是否提到过特定的社会网理论、具体的假设和研究问题等方面对所有论文进行编码.对于那些仅在一种理论视角下分析问题的论文,进行一次编码,对于那些运用不止一种社会网络理论进行问题分析的论文,则按照理论的实际运用情况进行多次编码.具体结果参见表6.

总体来看,国内学界在应用社会网络理论开展具体问题研究方面保持着相当程度的理论自觉,绝大多数研究都自觉运用一种或几种社会网络理论为其研究提供视角支持.然而,即便是在以“源自联系社会行动者的关系基础之上的结构性思想、以系统的检验数据为基础、重视关系图形绘制、依赖数学或计算模型使用”来进行定义的社会网络分析领域,绝大多数研究仍只是停留在依据某种理论对某一议题进行一般性的抽象思考,至于依据已有理论提出新的论点,或根据已有理论提出具体的研究假设和研究问题,并对已有理论进行反思或重构的深入的实证研究却相对有限.在总计730篇论文中,仅有214篇论文提出了明确的研究假设与研究问题,占所有论文的29.32%.说明在本质上具备明确的理论性的社会网络分析论文为数很少.

同时,就理论运用情况来看,国内学界运用的社会网络理论相对集中,彼此间差异不大,主要集中在社会资本理论(43.64%)、网络结构观(38.48%)、弱关系假设(5.76%)以及强关系命题(4.85%)等几类理论.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或许与社会网络分析领域的理论脉络相对清晰、理论视野相对一致有关.另外,也有研究者在研究中运用了本土化的社会网络理论,如费孝通的“差序格局”理论,但数量相对有限(2.75%).

四、结论

通过对收录在CNKI中的国内近20年来所发表的社会网络分析方面的文章进行系统梳理,对国内社会网络分析领域的研究概况,包括论文数量、研究主体、研究主题、研究方法、理论运用等方面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据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在整体趋势方面,国内社会网络分析领域的研究在发展速度与发展规模上呈现出总体上升的趋势,但其发展轨迹并未呈现出明显的直线发展态势,而是表现出起伏交替的曲线发展特征.

第二,在研究主体方面,国内涉足社会网络分析领域的研究者的数量日益增多,专业背景日益复杂,但彼此之间的合作交流相对有限,且在研究者内部存在着明显的图钉形的社会分层.总体来看,在该领域,边界较为清晰的学术共同体尚未形成.

第三,在研究议题方面,国内学界针对“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所展开的理论思考与经验研究构成了近年来国内社会网络分析领域的热点论题;针对“社会网与社会支持网”所进行的众多探索产生了国内社会网络分析领域出现时间最早、代表性最强、受关注程度最高的一系列研究成果;针对“社会网络与职业地位获得”所进行的多样化研究虽然数量有限,但大多设计规范、操作严谨,为理解两者关系提供了自己独特的本土化经验;针对社会网络分析的理论与方法本身所开展的基础性研究仍比较有限,有待进一步加强.

第四,在研究方法方面,国内社会网络分析领域的研究以非实证研究为主;同时,由早期学者开创的规范化的定量研究传统在随后的发展过程中没有得到有力的继承;另外,已有的实证研究侧重于对不同社会群体的个体中心网络结构特征进行简单的静态描述,鲜有对更为复杂的整体网络、网络动态发展模式及变迁趋势的集中关注.

第五,在理论运用方面,国内学界在应用社会网络理论开展具体问题研究方面保持着相当程度的理论自觉,也具有相对一致的理论视野,但在将理论与实证研究有机结合以及继承与发展本土化的社会网络理论方面仍有很大的拓展空间.

相关论文

国内社会网络述评

关于社会及论文及网络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社会类发表计算机论文,关于国内社会网络述评相关论文范文参考文献,对写作社会论文范文。

经济视角的社会资本述评

该文为经济学方面本科毕业论文范文,与经济视角的社会资本述评相关毕业论文,可作为应用社会学专业经济学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

国内社会工作者的基本现状

本文是一篇社会工作论文范文,社会工作相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关于国内社会工作者的基本现状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适合社会工作及社。

信息技术教师社会网络

这篇教师论文范文属于人口学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教师方面有关毕业论文,与信息技术教师社会网络相关论文范文。适合教师及学科及网络方面的。

看社会网络的生产

本论文为社会关系相关毕业论文致谢,关于看社会网络的生产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可用于社会关系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

在线社会网络的综述

本文是一篇互联网论文范文,关于互联网相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关于在线社会网络的综述相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范文。适合互联网及计算机。

自雇过程的社会网络

这篇生意论文范文属于农村研究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生意类有关硕士学位论文,与自雇过程的社会网络相关毕业论文怎么写。适合生意及网络及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