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欲·和谐社会

时间:2024-03-18 点赞:45081 浏览:85867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该文是社会学史专业和谐社会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关于和谐社会毕业论文模板,与理·欲·和谐社会相关论文范文数据库,适合和谐社会及天理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和谐社会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 ]人欲和天理是维系传统政治秩序的一对根本理念.在我国古代,理学家们鼓吹“存理灭欲”,造成“理”与“欲”的对立.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动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人们追求生活需求之“欲”不断增强.而今天之“理”的规范力大为减弱.同样造成“理”与“欲”的不和谐.有必要从影响社会道德和国家政治的理欲观的角度,探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内涵.

[关 键 词 ]天理;人欲;扬弃;和谐社会

[中图分类号]B244/249: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801(2007)05-0028-04

理欲之辨反映了我国古代传统思想中的价值核心.至少从两宋时期开始,这个问题就已经成为思想界的中心话题.今天.全国人民在中国领导下,全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加需要弘扬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而社会主义和谐思想扬弃传统理欲观,使我国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人欲”得到肯定,满足此欲的“天理”也获得新生.

一、理与欲的对立

北宋理学家程颐说:“礼即是理也.不是天理,便是人欲”.“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间”,便是理学家们对“理”的理解.他们把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等级关系说成是永恒不变的“天理”,又把人们满足自身需要和追求利益说成是“人欲”,是违背“天理”的罪恶.朱熹认为,“圣人千言万语,只是教人存天理,灭人欲”.他还用唯心哲理修正孔子学说,并且把《孟子》、《中庸》和《易经》中的一些哲学命题揉在一起,建立“以‘三纲五常’为中心的政治理论,‘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说教,‘格物致知’的训练方式,保守倒退的社会历史观念,形成了庞大、驳杂、无所不包的理学体系”.

理学家们还把《古文尚书大禹谟》中“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中的16字“心传”作为其立论的依据,即把“道心”看作“天理”,把“人心”当作“人欲”.他们的出发点是想通过教育来铲除人们的叛逆和不守本分的心理,引导人们“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自觉遵循封建道德.到了明清之际,虽然时代主题变了,但封建统治者仍然沉迷于“天不变道亦不变”的教条,处处显示其“天理昭彰”的信念.他们推崇理学,大兴文字狱,企图迫使世人放弃关注有意义的政治、道德课题,以便维护自己的专制统治.“天理”因此走向了历史的反面.正如顾炎武所说:“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往往言心言性,而茫乎不得其解也,置四海之困穷不言,而终日讲危微精一之说”.黄宗羲亦谓:“儒者之学,经天纬地.而后世乃以《语录》为究竟,仅附答问一二条于伊洛门下,便厕身儒者之列,假其名以欺世.治财赋者,则曰为聚敛;开阃捍边者,则曰为粗材;读书作文者.则曰为玩物丧志;留心政事者,则曰为俗吏.”理学家们醉心于心性空谈,坚持排斥实事、实功、实行、实学的思想立场,过分强调用外在力量抑制人性,忽视人的尊严和世俗,终于成为政治的婢女.“宋儒之祸甚于秦灰”.不批判理学,中国社会就不能进步.

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社会中,民众处于社会的最底层,根本谈不上自己的和追求,他们的“欲”只能由君主来规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他们的“欲”得以真正实现.在新世纪新阶段,和人民政府奉行以人为本的执政行政理念,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问题和生活问题.他们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盐的问题、米的问题”人手,先造成社会的“小和谐”,通过化解各种社会矛盾,最终促进整个社会的“大和谐”.

二、理与欲的统一

如何瓦解“天理”与“人欲”的纠缠和对立,使我们的社会能够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社会生活准则,进而使理与欲由对立走向和谐呢理与欲是辨证的:对“天理”的肯定常常变成对“绝对”的崇拜,对“”的肯定又常常成为对“放纵”的鼓励.这就需要分清“欲”的类别和对象,即它是老百姓的生存之欲,还是统治者的穷奢极欲回想当初宋明的理欲之辨,是为了抑制统治者的贪欲,还是要遏止老百姓的生欲春秋时期,老子针对统治者的纵欲生活告诫:“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为此,他主张“去甚,去奢,去泰”意思是要达到社会的和谐,就要对百姓薄赋敛,轻刑罚,慎用兵,尚节俭.对统治者而言,这“三去”是很难除的.因为,他们根本就听不进读书人的道德说教,反而顺手接过“天理”,把它由道德修养的圣贤功夫转化成为政治奴役的杀戮工具.“天理说”造成的实际结果,总是平民百姓“失理”.

天理有其局限的一面,人欲有其合理的一面.从某种意义上讲,“人欲”就是“天理”,虽然人欲未必就是天理的全部内容.在现实生活中,无“欲”的圣人是不存在的.在同样的环境下,在同样的引诱面前,圣人也有犯罪的可能,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可能.人欲也是灭不了的.宣扬“灭人欲”,实际上是否定人欲的合理性,这不符合人的自然本性.其结果势必压抑人的个性.被压抑得越久,其反抗就越强.等到有朝一日,“下者”、“卑者”、“贱者”成为“上者”、“尊者”,“贵者”,便要把那种心理上的不平衡加倍地找回来.白天高喊“万恶淫为首”,到了晚上便把仁义礼智换成三妻四妾.人欲不能革尽,却又拼命在理论上强化,这是要把普天下之人变成欺瞒虚伪的人.其祸之烈,难以尽数.这种“天理”常人难及,对构建和谐社会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那么,如何才能坚持了“天理”又满足了“人欲”呢就是积极的扬弃它们.继承和发扬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与把握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将赋予“人欲”以新的内涵.今天,人民有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欲”,是我们社会进步的表现.这种“人欲”就是“天理”.继承和发扬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与把握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同样也赋予“天理”以新的内涵.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廉洁奉公,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贯穿的主线就是,一切为了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专门利人,以人为本.这些都是“天理”.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来说,“天理”又可以理解为,“爱国守法,诚信明礼,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道德规范.可见,认识“天理”要与时俱进.因为,“天理”既是一种约束,又是一种引导.

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变了我国的社会面貌和人们的生存方式、价值观念,要求我们反对“灭欲”.那么,这是否就纵欲了呢人性如果是水的话,人欲就是水之流动.节制人欲,就像阻止水之流动,对人欲不加节制,就像让水四处泛滥.本身不是恶,只要“欲”之追求符合“理”之要求,这种“欲”就合“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要满足人的合理的物质欲求,又要实现它同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理想、社会正义的统一;既要鼓励 人们依靠自己的能力勤劳致富,又要保障社会道德价值体系不受冲击.这便是和谐的理欲关系.它是“天理”与“人欲”的完美统一,其内涵包括“与民同欲”和“以理节欲”两个方面.与民同欲,是发扬理的必由之径;以理节欲,即在理的指导下使人本身所固有的、自然合理的得到满足.这既是对理的肯定,又是对欲的客观评价.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禁欲主义被瓦解,物质财富大量增加,人们越来越看重日常生活质量.任何降低民众生活水准的举动.均会招致广泛的抵触.所以,推进改革,科学发展.全面建设小康,实现社会和谐,都是让广大社会成员不断地受益,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基本生存需要和全面发展需要.


三、理与欲在更高层次上的和谐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决定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呈现螺旋式的上升或前进的过程:从不和谐到和谐.又从和谐到不和谐,再到更高层次的和谐.节欲非和谐.纵欲则堕落.面对“人欲”,我们不能走理学家们主张的“存理灭欲”的老路.而要像大禹治水那样.因势利导,引导理欲从新的对立走向更高层次的和谐.和谐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能够给社会发展带来决定性影响的,并不是传统观念和传统意义上的和谐,而是一种更新的和谐.这种新的和谐,从根本上说,是解决了社会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以后实现的.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利益关系的多样化、多元化,造成收入分配差距悬殊.党员和领导干部因此面临着艰巨考验.如何拒腐防变,好比是处理“天理”与“人欲”的关系.构建和谐社会,不是消灭这些基于不同利益的矛盾,而是通过制度化的手段不断寻求妥协和调整,将冲突保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化解矛盾与冲突,以便整合各种关系,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和谐社会要求用法制、、理性作主导,强调用后天的理性来遏制先天的人欲.可以说,这是一种向更高层次的“理欲之辨”的回归.否认这一点,就无法说明为什么在同样的环境里,有的人成为无私奉献的好党员、好干部,有的人却变成腐败分子.“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在纪委全体会议上讲话,通过引用这句名言告诫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戒贪、戒欲、廉洁自律.这些话对于我们,至今仍然有指导作用.

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极大地冲击着我们的现实生活.某些利益观念和获取利益的行为,在经济领域并无错误,但在道德领域和政治领域却不被认可、不被接受.这样就造成经济协调、道德协调与政治协调的紧张和对立.道德对经济和政治的合理支撑和无形规范大为减弱,经济对政治和道德的挑战明显增强,社会稳定也受到影响.故离开了“理”,一些人就可能以失信行为来谋取不义之财.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失信问题比较严重.失信行为还从经济生活蔓延到政治、文化及人际关系领域,并且滋生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指出:“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坚持做到为民、务实、清廉,等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自觉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消极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以自己的优良作风和良好形象带动群众做好各项工作.”“人常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意思是说:圣人要以百姓的心为自己的心,要善待百姓;有道的圣人在其位,要收敛自己的.天下人的心思才会归于浑朴,从而人人守信.人类单靠理性或单靠都无法获得福祉.因为,“理”或“欲”都无法单独构成人之为人的充足理由律.都无法单独规定或全面实现人的本质.这就要求用“理”控制和调节“欲”,摒弃“存理灭欲”,防止“私欲膨胀”.腐败分子不能“以理节欲”,导致理想信念丧失,进而产生错误权力观,过不好复杂人情关和家属亲友关.放任小节最终不保大节.

如果说黄金分割产生比例和谐,那么,理欲之辨折射出人与自身、与社会、与自然界的矛盾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全面综合地处理各种矛盾关系,创造出法治、公平正义、友爱互助、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这样才能实现社会和谐的目标.理欲之辨,讲究以理节欲;治国之道,讲究强国富民.和谐社会应当共同富裕.而非满足少数人之私欲.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先富起来的人是合其“理”还是合其“欲”当被问及先富起来的人主要靠什么手段致富的时候,人们认为,社会的偶然因素(“权力”+“关系”+“机会”,39.58%)占的比例最大,中性的智力精神因素(“知识”+“经验”+“冒险”,29.42%)次之,然后分别是道德的因素(“劳动”+“人品”,17.56%)和不道德的因素(“欺骗”+“钻营”,13.44%).如果把利用社会的偶

该文是社会学史专业和谐社会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关于和谐社会毕业论文模板,与理·欲·和谐社会相关论文范文数据库,适合和谐社会及天理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和谐社会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然因素也看做是不正当的,那么,用不正当的因素致富就占到各种致富因素总数的53.02%.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也说明,人们对于实际致富过程中的规则不公正表现了强烈不安.和谐社会中的理欲应当互相促进又互相制衡.让“欲”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让“理”规范人与自然界、与自我、与他人,与民族、与国家的关系.通过激发社会活力,增进诚信友爱,维护公平正义,树立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形成更高层次的和谐.“和为贵”、“谐为金”.和谐应当成为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核心价值理念.

子在川上曰:“仁者爱人”.怎样成为“仁者”呢那就是“我欲仁,斯仁至矣”.这反映了孔子以理节欲,淡泊名利的人生追求.他赞赏学生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生活态度,也自我表白“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的生活感悟.而有些今人还不及古人自觉.他们抛弃了上述道德信条.偏要搞“我欲不仁,则斯不仁至矣”的不和谐做法:如土地征用过程中侵害农民利益,企业重组改制中侵害职工合法权益,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教育乱收费和药品购销、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等.都是“欲”的膨胀,“理”的丧失.这与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主旋律极不协调,人民群众极为不满.除掉这种“私欲”,需要精神的支撑.这种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和谐相处、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牢记和谐这一价值尺度,才能保持和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和红军长征精神,坚持不懈地以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切实做好各项工作,实现可持续的社会和谐.和谐社会需要解决群众看病难、上学难、住房难等实事,而不是为了“长官意志”去做“锦上添花”、“画蛇添足”的虚事.多做些“雨中送伞”、“雪中送炭”之类的好事,和谐就会充满人间.

古人对和谐的理解包含仁、义、礼、恭、宽、信、敏、惠、智、勇、忠、恕、孝等一系列道德范畴,旨在建立人与人之间理解、友爱、互谅互让互助、和衷共济的社会.“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这种大同社会,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就是“与民同欲”的和谐社会.“与民同欲”少不了与民沟通.在古代汉语中,五味沟通之为和,五音沟通之为谐.“沟通的目的就是加强交流,交流的目的在于达到政治的内外系统、上下层面的和谐.”这样,人们就能够在民和有序的价值准则下做事做人,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自宋明开始的理欲之辨,虽然有其历史的局限性,但却是和谐思想发展的一个必经环节.今天,认识和领悟理欲之辨的精神实质,并对其进行合理扬弃,不仅有助于我们体味和谐社会思想中厚重的文化意蕴,而且有利于我们获得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启迪.

(责任编辑 周晓中)

相关论文

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法治建设

本文是一篇依法行政论文范文,依法行政相关函授毕业论文,关于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法治建设相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适合依法行政及社会关系及社会。

河南省和谐社会建设探析

本文关于和谐社会及文化建设及社会保障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和谐社会方面论文范文资料,与河南省和谐社会建设探析相关开题报告范文。

共同富裕思想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该文是文化社会学专业社会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关于社会方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与共同富裕思想与和谐社会的构建相关论文范文素材,适合。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

这是一篇可持续发展相关开题报告范文,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相关本科论文开题报告。是家庭社会学专业与可持续发展及环境保护及。

和谐社会语境下的刑事政策思想

本文关于和谐社会及政策及社会发展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和谐社会方面有关论文范例,与和谐社会语境下的刑事政策思想相关大学毕业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下的和谐社会

关于和谐社会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及自然环境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和谐社会类有关哲学硕士论文题目,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下的和谐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