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苏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比较

时间:2024-01-21 点赞:46897 浏览:92262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该文为农业类开题报告范文,与中苏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比较相关论文的格式,可作为家庭社会学专业农业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免费下载教你怎么写农业及富农及农庄方面的优秀学术论文范文。

摘 要 :中国和苏联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之初,都对本国农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从对二者进行的比较可以发现,两国在行动上具有一些相似之处,但在具体细节上也存在明显差异,这与它们的道路选择、历史境遇以及具体国情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关 键 词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国;苏联

中图分类号:D619;D7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0961(2008)03-0072-03

苏联和中国一前一后都选择了走社会主义道路,二者在成立初期均对本国农业生产方式进行了改造.虽然苏联把它叫做集体化运动,而中国则称为合作化运动,但其本质是相同的,都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回顾历史并加以比较,可以发现两者在许多方面存在着相似,同时也有着巨大的差异,或许正是因为这些相似和差异才会让两国紧密相连但又命运不同:一个已经解体,一个正欣欣向荣地向前发展.

一、相似点分析

中国和苏联都是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有着某些相同的认识,行动上也就表现出某种相似之处.

(一)变分散为集中

概括讲,两国对农业推行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都要将分散的小农户生产转变成较为集中的、大规模的集体化生产.原本以个体农户为单位的农业生产活动,它的能力有限,劳动生产率低,与相对集中的集体化生产相比,后者更有可能采用机器,利用科学成就,使用化肥,提高劳动生产率.斯大林就曾举例说:十月革命前,地主经济粮食生产的商品率是47%,富农经济的商品率是34%,中农和贫农的商品率是14.7%;1926―1927年度,富农经济粮食生产的商品率是20%,中农和贫农的商品率是11.2%,而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庄的商品率达到47.2%[11332.可见,开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目的就是要表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同时也为了满足社会粮食需求,为工业建设提供基础保障.


(二)典型示范、自愿参加

1927年苏联召开联共(布)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决议指出,在由小农经济向集体经济过渡过程中,只有在劳动农民的同意下才能进行,当时迫切的任务就是向农民广泛宣传逐步过渡到大规模的公有化农业经济的好处和必要性,用示范和说服的方法把小的以致最小的农户联合为以公共的互助的集体的耕种制为基础、利用农业机器和拖拉机、采用集约耕作的科学方法的大农庄.同样,中国1951年12月15日也下发了《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它的第四条就规定了自愿互利、议定和典型示范的指导原则,其中特别指出自愿和互利原则是必须绝对遵守的.由此,中苏两国在开展运动之初都有以农民利益为主导的指导思想,准备用引导的方式渐次推进.

(三)急躁冒进、领袖意志占主导

在实际推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两国都存在严重的急躁冒进,其中领袖的意志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苏联在1929年11月,全国集体化的农户只有191万,占全国总农户数的7.6%,集体化的耕地只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3.6%;但在1930年1月5日,按照斯大林的意见,联共(布)政治局通过了《关于集体化的速度和国家帮助集体农庄建设的办法》的决议,要求伏尔加河下游、伏尔加河中游和北高加索这些主要产粮区的集体化,在1930年秋季或至迟在1931年春季就基本上完成;其他产粮区的集体化,在1931年秋季或至迟在1932年春季基本上完成.这就是说,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绝大部分地区和绝大多数农户将实现集体化.这一决议的直接后果是,1930年1月20日到2月1日这十天里,加入集体农庄的农户数增加了1倍,有些地方甚至从10%一下子增加到90%.在中国,在1955年7月31日发表了关于合作化问题的讲话,批评某些同志像一个小脚女人,东摇西摆地在那里走路.面对这一饱含政治意味的评论,广大干部不再有异议,轰轰烈烈的合作化运动随即展开.1956年底中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就基本完成.

二、差异分析

两国在推行农业改造中虽有许多相似点,但具体实施的细节却有很大差异,这种差异直接为两国埋下了对今后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的种子.

(一)苏联一步到位,中国分阶段实施

苏联在这次改造运动中名称比较混乱,有“农业公社、劳动组合、共耕社”等,没有展现一个明确的阶段划分.1929年12月27日,斯大林又提出“工场手工业时期的集体农庄”和“发达的集体农庄”的模糊概念,更加搞乱了干部的思想,最后各地蜂拥而上,直奔最高目标――农业公社,片面追求集体化,整个村、整个乡、整个区、甚至整个专区都一下子加入集体农庄.

中国在这方面就明显不同,合作化是被设想为一个逐步、分阶段的过程:第一步是互助组,联合使用劳动力,但农民保留对土地及其他生产要素的所有权;第二步是初级社,劳动资产由集体掌握,每个农民根据其交给集体的土地、农具及牲畜的多少参加分红;最后才是高级社,取消分红,严格实行按劳取酬.可见中国在此次改造运动中显得更加有秩序.

(二)对富农采用的手段不同

苏联对待富农的手段是非常残酷的.1929年12月27日,斯大林在作《论苏联土地政策的几个问题》的演说时说:当然不能让他们(指富农)加入集体农庄.所以不能,是因为他们是集体农庄运动的死敌.随后,对富农开战的运动正式展开.在1930―1931年的两年里,共有60万户富农被剥夺财产,24万户富农被强迫迁徙,被消灭的农户总数为100万―110万户.

中国在对待富农问题上要温和得多,采用的手段是用各种限制措施削弱富农的经济地位,并把他们当作政治动员的目标,富农被允许参加合作社.这种相对和缓的处置方式减少了社会的混乱和对经济资源的破坏,这一点与苏联相比表现得非常明显.

(三)对农业的抽取程度不同

苏联在推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中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利用农业发展重工业,斯大林还把从振兴农业开始建设社会主义,变为从建设工业开始建设社会主义,让农业尽可能多地生产粮食,然后用剪刀差的形式抽取农业资本,发展重工业.

而中国在此方面则力争适度.1954年做出决定认为,鉴于中国落后的工业基础,农业合作化应先于机械化,两者不可齐头并进,这就避免了像苏联那样,集体农庄建立之后,机械化也都配套到位,从而中国成功减弱了农民的抵触情绪,并且还获得了他们的支持.正是由于苏联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之初就有了利用剪刀差片面抽取农业发展重工业的思想,这一政策一直没得到调整,最终导致了苏联社会结构的不平衡,为其埋下了覆灭的种子.

三、原因分析

中苏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表现出的相似与差异都有其历史原因:

(一)关于相似点问题

1.中苏两国都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农业在两国经济中所占比重都很大,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就成为两国建立后首先面对的问题.另一方面,两国工业建设都是在战争洗礼后开始的,相比较来看,虽然起步期苏联的工业基础比中国要好,但是苏联当时作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的外部压力要远大于中国,其对工业建设要求的紧迫性也就与原有的工业基础相抵消.为了加快本国工业发展速度,大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以农支工就成为两国共同的选择.

2.某些模式上两国表现出相似点,这主要因为苏联是当时社会主义阵营中的老大哥,中国在许多方面都要向苏联取经.当时对苏联文件的研究促进了中国树立的合作社典型,而且1935年苏联模范农庄的有关规定也成为中国所普遍采用的高级合作社的具体形式.此外,在合作化进程中苏联的经验还为中国内部争论各方提供了有力证据.如在1955年7月就认为,苏联经验表明,及时纠正错误并按照一个更乐观的计划实现合作化是完全可能的.中国对苏联的模仿和学习,在很大程度上也使两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表现出相似之处.

3.苏联和中国在当时都存在着一位非常有影响力的领袖人物.斯大林在列宁逝世后,逐渐取得了对苏联的全面控制权.而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做出的伟大贡献也使其在国家中处于至高的地位.两位领导人的意见有时候就对整个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进程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领导人的建议、讲话往往被下级层层放大,上级的一条建议,下级就把它当作行政命令;上级确定一个指标,下级超额完成;上级再提高指标,下级还是超额完成;这样,指标越定越高,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速度越来越快,最终导致了急躁冒进.

(二)关于差异问题

1.最直接明显的差异是苏联作为第一个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一切改造行动都是根据苏联当时面临的国内外具体情况,同时结合对列宁以及马克思等人的理论著作的理解来进行,还完全处于摸索阶段.中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要比苏联晚几十年,从而苏联就成为其学习和借鉴的一个最好的例子.苏联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的许多错误做法都为中国领导者提供了反面教材,特别是1953年斯大林逝世之后,苏联在对农业改造中的一些问题被披露出来,这更加促使中国吸取此方面的教训,实行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一些方式.

2.两国建立之初面临的外部压力明显不同.苏联作为当时世界惟一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承载着难以想象的外部压力.面对敌对力量的包围、攻击,苏联当时迫切需要快速建立起强大的工业体系.而当时获取工业建设资金的手段几乎就只有向农民伸手一条路.中国虽然也有类似的遭遇,但那时身边已有强大的苏联做依靠,而且还获得了苏联的经济援助,这为中国有步骤地改造农业以及不过分从农业抽取资金提供了条件.

3.党组织的健全性及严密性不同.这主要归于两者革命过程的差异.中国领导中国革命过程中,其主要力量是在农村,全国农村各级党组织机构健全且组织纪律严明,1955年底中国农村90%的乡都建有党支部.强有力的党组织能够组织大批的工作队,指导农村的根本改造.而苏联当时走的是中心城市革命的道路,农村的党组织非常薄弱,甚至不存在,这在某种程度上使苏联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不应有的问题.

比较中苏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还可以找到许多异同点,对它们进行分析,或许可以发现二者后来不同命运的原因,由此为今后的工作提供经验教训,最终更好地指导我们今后的改革和建设.

[责任编辑:刘伟东]

相关论文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与文化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文化论文发表,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与文化相关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文化及共产主义及农村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文。

运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农业

本文是一篇现代农业论文范文,关于现代农业类学年毕业论文,关于运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农业相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适合现代农业及农业技术推广。

农业经济管理的新思路

本文是一篇农业经济管理论文范文,关于农业经济管理方面学士学位论文,关于农业经济管理的新思路相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适合农业经济管理及农。

怎样发表农业文

本文是一篇怎样发表农业论文范文,关于怎样发表农业类电大毕业论文,关于怎样发表农业文相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适合怎样发表农业及要发表及需。

重庆某酒店节能改造方案

本文是一篇控制系统论文范文,控制系统方面有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关于重庆某酒店节能改造方案相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适合控制系统及建筑结构。

《苏幕遮》教学反思

本论文为关于老师相关小学教学论文集,关于《苏幕遮》教学反思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可用于老师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

灌区农业节水灌溉技术

本文是一篇灌区论文范文,关于灌区类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关于灌区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适合灌区及农业生产及技术方面的。

农业现代化加速

本文是一篇农业科技创新论文范文,关于农业科技创新方面毕业论文模板,关于农业现代化加速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适合农业科技创新及农业。

苏伟散文二题

这是一篇关于文学创作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与苏伟散文二题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是论文题目专业与文学创作及残疾及生命方面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