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互动”的视角大学生社会实践与新农村文化建设

时间:2024-02-20 点赞:51590 浏览:108338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新农村论文范文,新农村方面学士学位论文,关于基于“社会互动”的视角大学生社会实践与新农村文化建设相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适合新农村及社会及农村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新农村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 ]从社会学“社会互动”的理论视角出发,大学生社会实践与新农村文化建设存在诸多契合点.通过大学生、高校、政府和社会力量多位一体参与式发展,建立大学生乡村文化建设基地,项目和专题调研模式等方式,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与新农村文化建设互利双赢的长效机制,可助益二者的创新发展.


[关 键 词 ]大学生 社会实践 新农村文化建设 社会互动

[作者简介]倪水雄(1979- ),男,广西苍梧人,广西师范大学校长办公室副主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管理.(广西 桂林 54100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广西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特色研究团队培育工程“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综合研究团队”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TD20110007)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2-0039-02

当前,增强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已成为我国高校教育发展的一种新趋势.作为大学生与社会交流、参与社会经济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实现高校教育目标的重要方式之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加强“三农”工作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我国农村正在经历的深刻变革,需要社会各界的参与和长期支持.如何寻找大学生社会实践与新农村建设的契合点,建立二者互利双赢的长效机制,是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一、相关研究综述

西方的大学实践教育开始较早,已形成较为成熟和稳定的发展模式.以往的研究总结出国外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类型主要有实习、产学合作、合作教育、社区服务和生活磨砺模式等,其中以美国的“服务学习”、德国的“高校+企业+科研机构”团队工作模式和日本的“体验式就业”较有代表性.它们的共同点是体现生涯教育理念,呈现出鲜明的社会化特点,有着学校、社会、政府、家庭、个人的紧密合作与制度保障.这些为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经验,同时也表明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参与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的趋势.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实践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成为高等教育的内容,学界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义、体系建立、实践方式和内容、存在问题与对策等做了大量研究.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策,指出要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培养新型农民,重要措施之一就是繁荣农村文化事业.近年来,大学生社会实践与新农村建设的互动关系也逐渐得到关注,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维度:一是从理论上探讨大学生社会实践与新农村建设的相互促进作用、二者双赢效应的可能性和构建长效机制的方式;二是通过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调查,讨论大学生社会实践服务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创新、保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三是以具体的大学生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社会实践活动为例,探索具有学校和专业特色的社会实践模式,如《认识农村认识中国:西南交通大学大学生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文集》等论著.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新农村建设以及文化建设方面的研究已有很多,但对大学生社会实践参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关注还不够充分,对如何构建大学生、高校、社会、政府与农村之间互动与共赢机制的研究更是鲜有,特别是缺乏基于田野调查的实证研究.尤其是对民族地区来说,发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功用,服务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系统研究还较滞后,加强两者的互动研究显得十分迫切.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契合性

鉴于上述研究现状,有必要在对大学生社会实践和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内涵进行重新解读的基础上,从“社会互动”的理论视角,分析二者建立互动关系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依耐性的社会交往活动.一般认为,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在1908年所著的《社会学》一书中最早使用“社会互动”一词,稍后在美国形成了相关的学派和系统理论.至今,“符号互动论”仍被视为美国社会学的一大特色.“社会互动”理论者认为,互动是人类个体生存与发展的前提,是个体层次、社会结构层次以及文化层次的中介,是由个人走向群体甚至更大社会组织制度的转折点.根据互动情境、互动维度、互动方式等标准,社会互动可以分为竞争、冲突、顺应、同化、平等协商、友好互动等多种类型.诸多“社会互动”理论的共同点是重视不同人和群体之间“共同行动”的概念,以达成社会互动的持续性和有效的行动模式.社会互动以信息传播为基础,新农村建设这一农村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综合改革应在不同社会人群的互动中实现效益的最大化.而大学生就是可认知的重要社会人群和力量,可切实参与和助益新农村建设战略,大学生社会实践与新农村建设的契合和互动行动可作为一种参与式发展模式进行推广.

《 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提出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保护和发展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农村文化生活的载体和手段,引导文化工作者深入乡村,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强调要建立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长效机制,通过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来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动员包括大学生在内的社会力量支持农村文化建设.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灵魂,应将大学生社会实践整合到这一过程中,促进农村新文化的形成,促进大学生实践教育的发展.

近年来,到基层社区或农村进行社会调查或服务的社会实践方式越来越成为大学生实践活动的主流.新农村建设为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实践舞台,大学生社会实践也可参与到新农村建设尤其是文化建设和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浪潮中.因此,有序而持续的互动机制的建立,不仅有利于推动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均衡、有效与健康发展,拓宽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实践途径,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而且有助于大学生亲身参与服务新农村文化建设,作为有力的社会力量为其注入发展活力,为参与式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三、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与新农村文化建设互动长效机制的对策

(一)大学生、高校、政府和社会力量多位一体“参与发展”

“参与式发展”(Participatory Development)理念是社会发展研究的重要理论,已应用到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参与是这样一个过程,项目利益相关群体能够通过它影响、共同控制涉及他们的发展介入、发展决策和相关资源.”“参与发展”或“参与式发展”的核心是把发展看做一个力求趋向正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让目标群体始终真正地参与到发展项目的决策、评估、实施、管理等每一个环节中,征求他们的意见、建议,学习、利用他们的知识、经验,使他们充分认同并接受发展的决策与选择,走的是一条“以人为本”、自下而上、全员参与的新的发展路子.新农村文化建设是一项综合的事业,需要大学生、高校、政府和社会力量多位一体地参与发展,才能实现建设模式的创新发展.

多位一体式参与发展的内核是充分结合大学生、高校、政府、农村和社会力量,建构多方互动合作链条,促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社会化发展,实现大学生社会实践参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学校和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和运行制度建设,完善各种考核、评价和保障机制.高校应当把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作为教学活动的一部分纳入教学体系,并建立包括组织、领导、考核、总结、奖励、管理与评价在内的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和“三下乡”活动新体制;地方政府在实际工作中应为大学生社会实践创造环境条件和提供政策保障,并动员多种社会力量对其进行支持.

(二)建立大学生乡村文化建设和实践基地

毋庸置疑,新农村文化建设现状不容乐观,广大农村普遍存在传统文化、信仰失落,文化娱乐活动单一,文化设施建设滞后,教育水平地下等问题.走在文化信息前沿的大学生参与到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可充实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人才队伍,为农村开展文化活动注入新的活力.然而,很多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往往流于形式,功利性比较强,未能达到与基层社区或农村的长期联系与合作,更未能对其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改变这一现状的关键在于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与新农村文化建设互动的长效机制,改变粗放的和短期的下乡方式,增强社会实践的长期性和针对性.我们提倡建立大学生乡村文化建设中心或“三下乡”基地的措施,使高校与调查地建立长期的互助关系,规范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大学生乡村文化建设中心或“三下乡”基地的建立,是对人类学和社会学提倡的“追踪研究”方法的应用.大学生不仅可送新文化下农村,而且可帮助培养传统文化传承人,创新文化形式,解决农村文化转型中的一系列问题,激活农村特色文化氛围;而大学生在这一实践过程中亦可切实增强对社会现象的理解,锻炼将所学文化和科学知识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项目和专题调研式实践模式

大学生社会实践参与农村文化建设的实效性还应包含两方面的前提:一是大学生的专业与文化援助的契合型和针对性;二是资金和考核制度的保障.

首先,大学生社会实践切忌一刀切,在参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依专业差异和地方差异制订不同的参与援助方案.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应根据产业型、旅游型、生态型、休闲型等不同的农村文化类型,制订不同的参与援助方案,如支教、文化调研、文化宣传、组建农民文化组织、帮助挖掘传统文化和培训传承人等,用新形式推动传统文化的再生,做到一村一文化品牌.大学生社会实践要可持续发展,成为大学生素质拓展的重要途径,就必须以特色求发展,发挥大学生的专业特长.高校社会实践活动的安排应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结合农村文化建设的需求,立足各专业学生的专长.

其次,大学生社会实践要有资金和考核制度的保障,可通过项目和专题的形式,组织大学生到有代表性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使社会实践逐渐项目化.建立由专业教师指导的暑期社会实践工作运行制度,使专业教师将自己的研究课题和教学内容融入课题的项目化运作中,使教学与学生实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也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专业性、科学性提供支持,提升实践活动的科研含量.教师在对活动进行组织和追踪的基础上,探索大学生参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创新途径与模式;学生在项目的科学化设计中容易明确实践内容和目标,取得更为有效的成果,从而培养自身的科研意识和动手能力.

总之,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新农村文化建设视为一个互动统一体,探讨大学生参与和援助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多样方式和长效机制,以实证方法将大学生社会实践置于社会服务的场景中进行研究,是丰富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实现大学社会服务功能的新路径,也不失为新农村文化建设创新模式的新尝试.

[参考文献]

[1]中国驻德国大使馆教育处.德国大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J].世界教育信息,2006.

[2]郑杭生.社会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相关论文

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趋势新

这是一篇社会实践类有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与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趋势新相关学年毕业论文。是社会学理论专业与社会实践及大学生社会实践。

和谐社会意蕴中的企业文化建设

为您写企业毕业论文和职称论文提供关于企业类在职毕业论文范文,与和谐社会意蕴中的企业文化建设相关论文范例,包括关于企业及社会及员工方面。

大学生社会实践个性化服务

本论文是一篇社会实践有关论文怎么写,关于大学生社会实践个性化服务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社会实践及大学生及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对大学生就业的作用

本文是一篇大学生论文范文,关于大学生学年毕业论文,关于社会实践对大学生就业的作用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适合大学生及社会实践及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