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的

时间:2024-02-14 点赞:50459 浏览:101762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关于选读及道德教育及语文学习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选读相关论文范文文献,与关于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的相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对不知道怎么写选读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高中语文课程在课程结构和实施机制上进行了改革,分为“必修”和“选修”,其中,“选修”课程设计了五个系列.“文化论著研读”是其中之一,要求学生在平常语文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阅读各类文化论著,在开阔视野、认识世界的同时,学习和掌握有关文化科学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其目的是在提高学生感悟、理解、积累语言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加强科学精神和全球意识的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思想境界,更好地发挥语文教育的育人功能.

《〈论语〉选读》是“文化论著研读”系列选修课的一种,本课程以一定的话题为中心,节选出《论语》中的相关语录组成课文.《论语》这部闪烁着圣贤哲人智慧光芒的书,凝聚着古代道德教育的精华,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精神财富;孔子这位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思想穿越了两千五百多年的时空,经久不息地陶冶着我们的人格.《论语》自东汉以来就被奉为经典,宋代以后更成了科举时必读的教科书.由于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因此可以说,《论语》是传统文化的一个源头,一块基石.《论语》和孔子在当下仍有着重大的影响,《论语》中的很多思想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念和理想追求,孔子的很多主张,比如“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政以德”等至今仍然闪耀着人文主义的光芒.高中新课程实施后,高二第一学期刚接触选修模块,笔者和许多教师一样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困惑和迷惘,也曾步入一些误区.下面笔者结合《〈论语〉选读》的教学实践,浅谈如何走出选修模块教学中出现的误区.

一、 走出重“必修”轻“选修”的误区

我们的课程方案和语文课程标准反复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并指出选课是让学生“满足自己当前的学习需求”,“学会正确行使选课的自主权”;我们选修课的课改实践却没有给学生以选择的自由,《〈论语〉选读》被列入限定选修模块,老师们称之为“必修”的选修课.于是有些教师就会产生许多疑问和不解,《〈论语〉选读》将必修课的一个专题章节的内容拓展成了一门课程,虽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可半个学期都在学习《〈论语〉选读》,学生肯定会产生厌倦;也有老师认为选修课就是为必修课而设置的,随便“选”着教就对了.

我们必须明确:选修课不是补习课,也不是应试的辅导课,更不是大学里的选修课.它与必修课构成一个高中语文教学中不能割裂的整体.如果说,必修课是为了突出课程的基础性和均衡性,那么,选修课程则是为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选修课必须在体现教师专长的同时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基础性和选择性的统一是确定选修课教学内容的基本原则.从目前实际来看,选修课教学的主要场所还是在课堂.我们应该认真研究常态下的选修课课堂教学方法.例如,教学容量如何?课堂结构与节奏如何?师生活动如何开展?选修课程教学效果如何?

选修课与必修课两者之间的关系既有继承性又有相对独立性.继承性是指选修必须重视对必修内容的梳理和巩固,选修课仍然具有基础性;独立性是指必修课强调基础,选修课注重拓展,强调探究,着眼于发展和提高.

选修课程对高中而言是个全新的课程,对我们的语文教学提出了更大的挑战.目前,学生依“趣”选,教师依“能”选的空间还不够大,限定选修的《〈论语〉选读》共15课,分成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两类;由于教学时间紧,学生的古汉语和传统文化的基础尚浅,再加上教师选修课教学的经验有待于积累,《教学指导意见》规定10课为教读课文,5课为自读课文(分别为“待价而沽”“求诸己”“楚辞气远鄙倍”“学以致其道”“敬鬼神而远之”).自读课文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在课外自学,可不作为各类考试涉及的依据,这样也给师生们减轻了一些负担.在《〈论语〉选读》的前言中有这样一句:《〈论语〉选读》是“文化论著研读”系列选修课的一种,本课程的核心目标是培养正确解读和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我们需要牢记和深刻体会.从一定程度上看,选修课程比必修课程要求更高了,深度更深了,专题意识更强了.


二、 走出重“文”轻“言”的误区

《〈论语〉选读》作为课程来学会遇到许多新的问题,教师们也会有许多不同的想法.有些教师可能认为每个章节已经有了注释这就不需要再教授了,特别注重各课“文化内涵”的探讨,从而出现重文化轻文字的现象.比如《周而不比》重点偏向于“理解孔子察人、择友、处事、待人方面的观点”和学生人际交往观在当今社会的时代意义;《诲人不倦》大量时间用在领悟孔子“有教无类”“启发诱导”“因材施教”等教育原则和方法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而忽视了对《〈论语〉选读》文言文学科文字方面的落实和理解.需要明确的是,《论语》是用古代汉语记载下来的以语录式样呈现的中华文化的经典.从语言来说,它是古代汉语;从形式上说,它是古代特有的对话文体;从内容上说,它是传统文化的源头.所以《〈论语〉选读》应该考虑到三个层次的教学内容:文字、文章和文化.《指导意见》已经很明确地指出:

[层次\&教学内容\&价值目标\&文字\&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积累\&读懂文章、积累知识\&文章\&章法技巧的分析和鉴赏\&学习章法、培养能力\&文化\&文化传统的评析和传承\&传承文化、提升思想\&]

学习文言文,学生首先要过语言文字释读关;培养这个能力是文言文教学的第一目标,其次才是品评文言文中的思想、观点、情感.先要读懂,再品评,这是基本的道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文言文教学要让学生“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并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词名篇,已经明确指出了文言文教学的基本规律.《〈论语〉选读》前言已经提了这样五点具体学习的要求:第一、正确理解课文内容;第二、探究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地位和作用;第三、提高个人精神品格;第四、体会并把握阅读文化论著的基本方法;第五、进一步培养文言语感,提高文言阅读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还是需要落实重要的实词,文言句式,文言虚词,源于《论语》流传至今的成语、熟语、格言(尤其古今异义的成语),以增加学生的文言积累.在此基础上承担起传承古代文化的重任,做到“言”与“文”并重;培养学生自觉学习文言文的习惯,更好地向学生传授古代文化的精髓.在《〈论语〉选读》教学中,“言”和“文”是平等的,偏废任何一方都会影响教学效果.例如《中庸之道》这课的教学目标的设计:1. 掌握“鲜、与、狷、和、同、贼”在文中的含义,积累、理解“过犹不及、和而不同、义之与比”等词语;2. 理解孔子“中庸之道”思想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并区别于“折中之道”;3. 探讨“中庸之道”“和而不同”对现代社会的积极意义.字词掌握和文化内涵的理解均要兼顾.在文本阅读和讲解的过程中重要字词的落实需要加强,在此基础上对文化内涵的理解进一步深入展开.

我们的高中学生释读文言文的重重障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文言文知识的缺乏,二是文史知识的缺乏.学生通过有详细注释的《〈论语〉选读》学习,再加上相关的一些儒学文化知识,学生“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的能力可以得到一定提高.例如在《诲人不倦》一课的教学中,把教学目标设定为:1. 掌握习、趋、愤、与、素、诸等词在文中的含义;2. 理解并积累成语:有教无类、诲人不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反三、闻一知十、切磋琢磨、述而不作;3. 领悟孔子“有教无类”“启发诱导”“因材施教”等教育原则和方法.在整体感知文本过程中,通过“初读感知”归纳并疏理有教无类、诲人不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闻一知十、切磋琢磨、告诸往而知来、绘事后素、述而不作等等有关成语;在“文本研读”环节中把教育的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原则理解透彻,在感受孔子教育思想的同时穿插重点字词和句式的落实,最后在“拓展”环节中让学生齐读祭孔子的悼文的片段,以此来悼念孔子.教学过程中既有文言字词的落实,也有文化知识的熏陶,所以在《〈论语〉选读》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言”与“文”的关系,做到“言”与“文”并重.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南大附中】

相关论文

苏教版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探究

本文是一篇高中语文论文范文,关于高中语文相关毕业论文题目,关于苏教版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探究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适合高。

苏教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本文是一篇阅读教学论文范文,阅读教学类毕业论文模板,关于苏教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适合阅读教学及高中语文及审美教。

苏教版高中语文写作教学

本文是一篇作文教学论文范文,作文教学类专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苏教版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相关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适合作文教学及写作。

苏教版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

本文是一篇高中语文论文范文,关于高中语文方面大学毕业论文,关于苏教版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相关开题报告范文。适合高中语文及古诗词及自主学。

苏教版高中语文《琵琶行》教学设计

本文是一篇多媒体论文范文,多媒体方面硕士学位论文,关于苏教版高中语文《琵琶行》教学设计相关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多媒体及激发兴趣及琵琶方。

苏教版高中语文现当代诗歌教学

本文是一篇诗歌论文范文,关于诗歌类专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苏教版高中语文现当代诗歌教学相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适合诗歌及高中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