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转换导引作文教学

时间:2024-03-11 点赞:45430 浏览:87528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关于作文教学及教学法及学生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作文教学方面大学毕业论文怎么写,关于双向转换导引作文教学相关论文范例,对写作作文教学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新课程理念给我们作文教学的改革带来了新的挑战,也指明了方向并提供了新的契机.我校乘着课程改革的春风,把“运用双向转换导引教学法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研究”作为研究课题,课题直接从“意识――表达”这个角度出发,针对影响学生习作最重要的“意识和表达”两个方面进行相对全面的、立体化的导引,以便学生建立真实、独立的习作能力.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教学,我们总结了以下几条作文教学的策略,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旨在抛砖引玉、求教方家.

一、回归生活,丰富写作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生活是作文之本”,我们所处的生活环境日新月异、丰富多彩,几乎每天都在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变化,即使每天往返于家与学校之间的路上,只要留心观察,写作素材就在身边.坑洼的小路变成了平坦的水泥路,破旧的房屋改成了气派的高楼,还有一根鱼刺、一盘棋局、一场游戏、一次活动等俯拾之间都是写作的素材.事物的多样性、复杂性、变化性决定了写作材料的丰富性,家务劳动、校园活动、走亲访友、兴趣爱好都是学生写作的好材料.这就要求学生要用眼睛洞悉、用耳朵倾听、用皮肤感触、用心灵感悟,留心且积累身边的人与事,观察且保存入眼的景与物,经历且记录实践活动中的情趣体验,达到“人人心中皆有,人人笔下皆无”.

二、创设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心理学认为,情境是对人有直接刺激作用、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和社会学意义的具体环境.情境在激发人的某种情感方面具有特定的作用.在作文教学中,创设情境,设计有意义的活动,在情境中让学生用自己的感官(看、听、尝、闻、触、想)感受,让学生在习作中有话可说、有情可抒,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我笔抒我情”,写出一篇篇富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如《画嘴巴》游戏中有学生写到:用红领巾蒙上眼睛后,眼前一片漆黑,老师扶着我原地转了三圈,这下可真摸不着南北了.我摸索着走到黑板前,拿起手来为“小姑娘”画嘴巴,只听见身后的同学大声冲我叫着:“向上一点”“向右一点”“向左一点”“向下一点”,弄得我一头雾水,更加迟疑不决,不知道该画在哪了,这时只想能揭开红领巾瞟上一眼该多好呀.“快,快画呀!”同学们又着急地催促着.我心里一急,于是落笔就画.画完揭开红领巾一看,哈哈,嘴巴画在了脖子上,大家哄堂大笑.

三、形象画图,激活写作灵感

双向转换导引教学以形象直观的画图法,导引学生将意识活动信息转换为具体的图像.图像不是教师给定的,而是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幻想,先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表象,然后用笔画出来,最后根据自己画出的图画,写成作文.例如在教学《草地》时,通过学生画图的方式,回忆或是想象草地上有什么.引导学生画出草地上的景物:红花绿草、绿树成荫、小鸟在枝头欢唱、蝴蝶翩翩起舞、蜜蜂采蜜、小朋友玩耍、小河流水等其实画画的过程就是观察的过程,是思维、想象和创造的过程,也是提炼作文主题和中心的过程.学生边画画边构思,边打腹稿,一举多得.通过画图,降低了学生对写作的恐惧,淡化了对写作技巧的要求,激起了他们的积极性,把学生带进了作文乐园.

四、口诀教学,提升写作能力

双向转换导引教学法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设计了易记的口诀教学法,帮助学生提高了写作能力.比如为了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我们设计了“优美小秘诀”这一堂课.这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明了,所谓的观察就是通过“看、听、触、尝、闻、想”这六种方式获得事物信息的行为,同时通过讲解和指导,使学生明白观察与表达的关系.在这堂课中,我们给出了优美小秘诀:

看到什么说什么,听到什么说什么,尝到什么说什么,闻到什么说什么,触到什么说什么,想到什么说什么.

学生通过学习,发现由于使用了优美小秘诀,不但很容易写出习作,而且习作质量和篇幅也有了提高.


五、引导构思,拓展写作思维

在教学中,我们向学生介绍了一些常见的观察方式:在不同时间内对事物进行观察――时间转换;在不同空间内对事物进行观察――空间转换;对某一事物切换主体进行观察――角色转换;结合思考对事物内在发展过程的观察――因果转换.通过这样的教与练,不但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也使学生因为观察方式的改善,意识活动的空间得到了拓展,习作构思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面对某一个作文题目,大多数学生可以形成3~5种构思.如对《夜晚》这个题目进行构思:

1.利用时间转换

(1)可以写“春、夏、秋、冬”的夜晚;

(2)可以写某一特定日子的夜晚,如春节的夜晚、八月十五的夜晚;

(3)可以写某一特定时刻的夜晚,如等妈妈时候的夜晚、一个人在家的夜晚.

2.利用空间转换

(1)可以写在不同地方看到的夜晚;

(2)可以写故事里、图画里、自己眼里的夜晚.

3.利用角色转换

可以写不同人眼里的夜晚(爸爸、老师、诗人眼中的夜晚).

4.利用优美小秘诀

可以写出自己对某一夜晚的独特感受.

六、灵活命题,提高写作

传统教学中的作文题目,往往过于笼统和平淡,学生熟视无睹、习以为常,丝毫没有作文的.如写一段假期生活经历,三年级写,四年级写,到了六年级一开学还要写,如此这般,学生已经产生了“审题疲劳”,厌倦了这样的作文题目,又怎么能写出新鲜的作文呢?如果改成《暑假偷着乐》,学生一下子就精神起来:趁着父母外出,偷偷地玩了个痛快,居然没有穿帮!呵呵,偷着乐!抑或,作了一个小小的恶作剧,看着别人出洋相,居然没有人怀疑!呵呵,偷着乐!等瞧,这样一改,不怕学生没有话写,不怕学生昏昏欲睡.好的作文题,犹如一个导火索,你点燃了这一头,就很快会烧到学生的心里,炸开学生记忆的“桶”,不吐不快.与其挖空心思研究怎么教、怎么写,不如先琢磨一下写什么、怎么命题、命什么题吧.或许,一个好的作文题目可以让作文教学事半功倍呢!要想命个好的作文题,你非得成为孩子肚子里的“蛔虫”不可.不了解孩子,不熟悉孩子,不摸透孩子,就很难会蹦出让孩子一看就有话可写的作文题来.

七、多元评价,提高写作水平

1.满足学生心理,亲切话语激励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目的不是甄别选拔写作高手,而是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这就需要教师变通评价标准,比如取消不合格分,实在不行的暂不打分,实行A―AA―AAA制,优秀的为A,特别优秀的达到上一个年级水平的评为AA,作文非常出色的评为AAA.教师还可以在学生的作文本上写一些具体化、亲切性、鼓励性的评语,例如:“这个词语用得妙极了!”“瞧,你这枝生花妙笔把我们学校的景色描写得多生动!”等该修改的地方教师也不要一改了之,可以委婉地道出修改意见,如:“把这个错别字改正了,你的文章会更完美.”“再读读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老师多想在你的作文里看到生动的表情与对话呀!”像这类评语,学生感到很亲切,慢慢地,每次作文改了之后,学生总是迫不及待地看评语,甚至一写完作文便催促老师赶快改.学生也越来越喜欢作文,把写作当作乐趣,把看评语当作一种享受了.

2.拓宽评价渠道,展示习作成果

习作修改,要主张多留少删、多就少改、多表扬少批评,这对保护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大有裨益.除此之外,开放式作文教学评价应让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实行多元化、多层次、多途径评价,可以采取习作者自评、同学之间互评互改、教师评改、家长评改等方式.另外,教师要开辟多种园地,为学生的习作“发表”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充分发挥作文成果的激励作用,让学生从中体会成功的快乐,比如:利用校园广播站对特别出色的习作进行广播;制作校园或班级“习作展示栏”;举行优秀个人作品集展示;鼓励学生投稿与参赛等

沉睡潜能的唤醒,封存记忆的激活,幽闭心智的开启,囚禁情愫的放飞等转换作文教学的路任重道远,训练学生的作文能力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奏效的.所以,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引导学生以不拘一格的形式,表达不拘一格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快乐自由地写作.

(作者单位:江西省萍乡市进贤小学)

相关论文

高三作文教学的

该文为语文学习有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与高三作文教学的相关教学论文答辩,可作为语文教学专业语文学习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

初中作文教学行为的缺失

此文是一篇作文教学论文范文,作文教学类有关论文范文集,与初中作文教学行为的缺失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适合不知如何写作文教学及初中作文。

作文教学生活化途径的

为您写作文教学毕业论文和职称论文提供作文教学方面毕业论文模板范文,与作文教学生活化途径的相关论文范文素材,包括关于作文教学及怎样写及。

关于改进初中作文教学的

该文为课外活动方面有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与关于改进初中作文教学的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可作为论文评语专业课外活动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互改作文

本文是一篇学生心理论文范文,关于学生心理方面毕业论文,关于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互改作文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学生心理及学生及初中。

如何通过作文批改方式促进作文教学

关于作文教学及一篇好及语文教师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作文教学相关论文修改润色,关于如何通过作文批改方式促进作文教学相关论文范。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作文教学方面优秀教学论文,关于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作文教学及语文教学及语文教师。

小学作文教学的尝试

为您写作文教学毕业论文和职称论文提供关于作文教学方面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与小学作文教学的尝试相关论文范文文献,包括关于作文教学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