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和《隋书·经籍志》“子部”的比较

时间:2023-12-28 点赞:57879 浏览:125750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关于儒家及诸子及参考文献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关于儒家wps论文目录怎么自动生成,关于《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和《隋书·经籍志》“子部”的比较相关论文范文文献,对写作儒家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摘 要:《汉书艺文志》和《隋书经籍志》是我国两部重要的史志目录.本文主要从数量、诸子排序、文献单位、目录内容四个方面比较“诸子略”和“子部”.

关 键 词 :《汉书艺文志》 《隋书经籍志》 目录 比较

一、引言 “目录”一词最早源于《汉书艺文志》:“刘向司籍,九流以别,爰著目录,略序洪烈.”目录书的出现大致也可以追溯到刘向典校图书时撰写的《别录》以及其子刘歆的《七略》.无论是“条其篇目”还是“撮其指意”,目录书对于当时乃至后世文化事业的发展和传承都产生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章学诚曾把目录学的最高要求归纳为“辨章学术,考镜源流”,这无疑是对目录学的最高评价.而目录学的发展除了《七略》和《别录》这两个久已失传的巨著外,还有东汉班固在《七略》基础上编纂的《汉书艺文志》、唐代魏征等人编纂的《隋书经籍志》、清朝纪昀等编纂的《四库全书总目》等.这些目录书的编写和流传给目录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它们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是我们了解古代文化与历史发展的重要门户.在目录学史上分类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先后经历了“六分法”到“四分法”(其中也出现过祖的“五分法”,阮孝绪、许善心、郑寅的“七分法”,李淑的“八分法”,王俭的“九分法”,孙星衍的“十分法”,郑樵的“十二分”法)的演变,在其中的分合变化中,除了史书逐渐脱离春秋的附庸从经部独立出来,其次就是数术、方技、诸子之间的分合调整.它们之间无论是外延还是内部的发展都具有比较高的研究价值,特别是历史上的“百家争鸣”之后,诸子思想的发展给中国古代文化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活力.诸子百家思想作为古代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它们的发展变化当然也就更为必要了.

下面就“诸子”方面对《汉书艺文志》(以下简称《汉志》)和 《隋书经籍志》(以下简称《隋志》)进行比较.

二、从数量上看 《汉志》中的“诸子略”分为: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十个方面.《隋志》中的“子部”,较《汉志》多出了“兵、天文、历数、五行、医方”等几个方面.而比《汉志》的“诸子十家”少了“阴阳家”一类.其中的“兵、天文、历数、五行、医方”属于数术方技类.《隋志》中将其附于子部,说明这一方面的书籍发展缓慢,较其他部类的社会关注度小,不足以单独分为一类,所以附在子部之后.另外,“阴阳家”从《隋志》的子部中消失.阴阳的概念最早见于《易经》,“阴阳家”主要流行于战国末期到汉初,汉初时“阴阳家”还存在.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阴阳家”的思想内容逐渐融入到儒家思想体系中,且部分内容为原始道教所吸收,作为独立学派的“阴阳家”便消失了,所以在《隋志》中看不到它的存在.

三、从诸子的排序上看 排序上虽然未有变化,但是可以看出儒道依然居于首要地位,这与儒家一直以来倡导的“仁”的思想体系和封建统治阶级尊儒的思想有着密切关系.佛教传入中国较晚,发展的速度还不足以撼动本土道教的地位,道教依然是封建社会的主要宗教信仰.居于诸子最后的小说家,历来被认为是“九流十家”,可以看出它依然不受古代文人学士的重视,这也说明了古代的学术发展还不均衡,存在着所谓“正统”与“非正统”之间的矛盾.

四、从文献的单位上看 主要表现在《汉志》与《隋志》书目篇、卷的不同.《汉志》中的书目以“篇”为单位,例如:儒家中的“晏子八篇”、道家中的“伊尹五十一篇”等.《隋志》中的书目以“卷”为单位,例如:儒家的“公孙尼子七卷”“孙卿子十二卷”等.之所以出现这样的不同,是因为古时大多用竹简刻书,一竹板刻完为一篇,后来缣帛盛行,缣帛成为新的文字图书承载方式,所以就易篇为卷,篇卷大体相当,故一篇为一卷.也有因为一篇字数过多,不能为一卷所容,所以又有一篇为数卷的.文字载体的发展带来文献单位的变化,《汉志》与《隋志》的篇卷变化即是这种发展的反映.

五、从目录的内容上看 1.《汉志》中书目之下大多有撰人、时代、字号、简略事迹.例如:“晏子八篇 名婴,谥平仲,相齐景公.孙子称善与人交,有列传.”“子思二十三篇 名,孔子孙,为鲁缪公孙.”“世子二十一篇 名硕,陈人也.七十子之弟子.”《隋志》中只有撰人及时代.例如:“晏子春秋七卷.齐大夫晏婴撰.”“子思子七卷 鲁缪公师孔撰.”“贾子十卷录一卷.汉梁太傅贾谊撰.”而其中较明显的区别当属《汉志》中一些书目“有列传”三个字,如上面例子中的“晏子八篇”就是这种形式.这在诸子中的分布是:儒家四个、道家一个、纵横家两个、法家一个.由此就将目录书与史书联系到一起,可以在翻阅目录书的同时,通过史书查找到相应人的事迹,推论生平,便于学者研究与查阅资料,充分体现目录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目的.即使这样,这种方式也只存在于《汉志》的少数书目中,对于其他书目,作者没有提及或者资料不详抑或史传没有记载,这也可以说是两部书共同存在的缺点吧.

2.在书的存亡情况上,《汉志》在著录时做得较为详细,在每一部书目后都标有“存”“亡”“疑”“残”.例如《孟子》十一篇(存)、《魏文侯》六篇(亡)、《五子胥》八篇(疑).这对于考证书籍的存佚情况以及辨别伪书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而《隋志》也有自己独特的著录方式,例如:《老子道德经》二卷,刘仲融注;梁有《老子道德经》两卷,巨生解;《老子道德经》二卷,晋西中郎将袁真注;《老子道德经》二卷,张凭注;《老子道德经》二卷,释惠林注;《老子道德经》二卷,释惠严注.亡.它也注明了书籍的亡佚情况,并且对书目的演变状况作了详细的介绍,我们可以由此考证这本书后续的发展状况,但是这种情况在《隋志》中并不是普遍现象,大部分书籍没有明确表明书籍的存亡状态.可能一些书籍实不可考,收录进来只是为了充实书籍的数量,也排除不了著书人个人的疏忽或是一些个人意见参与而未详细考证著录,这都给后代的图书编纂及考证工作带来负面作用.另外在《汉志》书目的存佚情况上,还发现,除了儒家(三个)、道家(三个)、法家(一个)、名家(三个)、杂家(两个)之外,其余四家书籍没有“存”的情况,书籍的亡佚情况是非常严重的,显然与历史上的“焚书坑儒”、楚汉争霸的焚书事件是分不开的.同时也与各家自身的传播和受社会重视的程度有一定关系. 3.《汉志》和《隋志》中书籍的变化出现一书两名的情况.例如:《汉志》儒家中有《鲁仲连子》十四篇.《隋志》中则为《鲁连子》五卷、录一卷.另外较特殊的是《汉志》中的《苏子》三十一篇和《隋志》中的《鬼谷子》三卷.考其书,书的名字几经变化,而诸家也皆以为是鬼谷子,大概是为神秘其说,假托鬼谷子的名字.由此可见,两志中书名的变化多属后人篡改,而表面上会被误认为是新书的产生,所以我们在检索查阅目录时要注意考证书籍的源流变化,以免因重复收集而发生错误.

另外,《隋志》较《汉志》出现了多家注同一部书的新情况.例如:《汉志》中的《孟子》十一篇,发展到《隋志》时,有赵岐注的《孟子》十四卷、郑玄注的《孟子》七卷、刘熙注的《孟子》七卷.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在《隋志》道家中出现的对《老子》的注释达到十一部,对《庄子》的注释达到十八部.不能不说除了孔子的儒家思想之外,孟子、老子、庄子深受当时文人学者的关注,以及“注疏”这种训释形式发展的影响.

书目的名字由《汉志》单纯以人名命名,到《隋志》中从书名就可以窥见书目的主要内容――例如:《汉志》儒家中的《景子》三篇、《世子》二十一篇,法家中的《韩子》五十五篇、《晁错》三十一篇;又如:《隋志》中杂家的《风俗通义》三十一卷、名家中的《人物志》三卷;还有一些书由原来的一部书分类为多个部分,例如:《汉志》中的《刘向》所序六十七篇(包括《新序》《说苑》《世说》《列女传颂图》)――发展到《隋志》中的《新序》三十卷、《说苑》二十卷,另外两部分大概已经亡佚了.这都是书籍发展所产生的新情况,有助于我们研究古书的发展趋势,也可以对古书的辑佚和校勘工作提供参考.

4.《隋志》中开始收录类书.例如:《皇览》一百二十卷、《寿光书苑》二百卷、《长洲玉镜》二百三十八卷.这说明类书已经初见端倪,随着发展逐渐受到社会的重视,并且被记载到官修史志目录中,足见它的重要.《隋志》中农学部分收录大型系统农书《齐民要术》,该书引用《汉志》中就已失传的《胜之书》《四月民令》,为当时以及后世的农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也有助于我们了解隋代以前农业的发展和农书的流传状况.

5.古代帝王的著书被收集到《隋志》中,这在《汉志》中是没有的.例如:杂家中的《金楼子》十卷(梁元帝撰)、名家中的《士操》一卷(魏文帝撰)、道家中的《庄子讲疏》十卷(梁简文帝撰)等.

6.《隋志》较《汉志》(刘向著有《列女传颂图》,已失传)收录了规范妇女行为以及仁人志士修身养性的著作.例如:儒家中的《女篇》一卷、《女鉴》一卷、《妇人训诫集》十一卷、《娣姒训》一卷等,修身养性律己的著作:《诸葛亮武侯集训》两卷、《众贤诫》十三卷.这些书目的出现说明了古代思想的发展,著书内容的丰富、范围的扩大.但其中存在的思想糟粕因素也不能否认,必须择善而从.


六、结语 对于古代诸子的研究绝非仅限于这两部史志目录,它们只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门径、新的启示,而对它们的了解还需要借助其他的目录书籍和目录书作为参考,才可以获得更新的认识,充分学习和了解古代诸子及其思想的变化.

相关论文

敦煌文书《阴阳书·葬事》补正数则

本文是一篇甲子论文范文,甲子方面专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敦煌文书《阴阳书·葬事》补正数则相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适合甲子及阴阳及。

《汉书.地理志》的文学地域观

该文为自然地理类有关硕士论文范文,与《汉书 地理志》的文学地域观相关汉语言本科毕业论文提纲,可作为比较文学专业自然地理论文写作研究的。

《湖南话剧志》前言

本文是一篇话剧论文范文,关于话剧相关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关于《湖南话剧志》前言相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适合话剧及社会教育及大学生方。

《隋志》总集观念

本文是一篇总集论文范文,总集类专升本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隋志》总集观念相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适合总集及别集及文学批评方面的的大学。

《兵团新闻志》编修忆事

本文是一篇兵团论文范文,关于兵团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关于《兵团新闻志》编修忆事相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兵团及新闻及哲学社会科学方。

《北辰教育志》公开出版发行

本文是一篇高质量论文范文,关于高质量类毕业论文模板,关于《北辰教育志》公开出版发行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适合高质量及教育改革及成人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