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施工控制

时间:2024-01-31 点赞:47831 浏览:94753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关于混凝土施工及混凝土工程及结构设计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混凝土施工类毕业论文大纲模板,关于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施工控制相关论文例文,对写作混凝土施工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摘 要 】文章结合工程实例,从施工方案的优化设计、模板支撑体系的选择与构造、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后浇带施工等方面探讨了梁式转换层的施工技术措施;该工程转换层的成功实施,对今后的类似工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健词】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后浇带施工

1.工程概况

江苏某广场工程位于城市中心地带,总建筑面积约1.9万,由4座住宅及商业裙房组成,该楼设计为地下1层,地上31层,主体结构采用框支剪力墙结构体系,梁式结构转换层设在主体结构3层,转换层层高5.6m,结构标高为+15.040m.转换梁的截面尺寸主要有800×1800,1000×1800,1200×2000等,板厚为200,框支柱最大尺寸为1200×2400.转换层墙柱及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50.以上数据表明在结构设计上对该层做了特别加强,说明了结构转换层的重要性,因此,保证该转换层施工质量是本工程施工的重要环节.

2.转换层结构设计优化

鉴于转换层施工难度较大,为保证施工质量,经过同建设、监理和设计单位协商,从结构设计的角度采取以下优化方案.

2.1 为尽可能降低水化热,减少混凝土的水泥用量,混凝土强度c50按45d强度进行设计.

2.2 优化框支梁柱钢筋,绘制框支节点详图,包括框支梁及柱位置关系、框支柱纵筋及箍筋定位、框支梁纵筋定位(如图1),使框支柱内钢筋和梁钢筋能协调配置,确保节点区混凝土有足够的浇筑空间.

2.3 为降低在梁侧保护层内出现裂缝的可能性,梁保护层厚度超过40mm时,在梁侧及角节点保护层内增加Φ6构造钢筋网片.

3.转换层施工技术控制

3.1 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

3.1.1 模板支撑体系选择

为了保证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模板支撑系统采用Φ48×3.5扣件式钢管满堂脚手架,梁底模板采用双层1830×915×18mm胶合板模板,主龙骨采用70×150木枋,次龙骨采用50×80木枋,通过立杆顶端设置可调托座调整模板支撑高度.

3.1.2 转换层模板支撑体系

框支梁底纵向次龙骨设50mm×80mm 木枋,间距200mm,梁底主龙骨70×150木枋,立杆间距400mm×500mm;转换层板底纵向次龙骨设50mm×80mm 木方,间距250mm,板底主龙骨设2×50mm×80mm 方木,间距1000mm×1000mm.梁、板纵横向水平拉杆统一协调设置,不少于4道,步距不超过1200mm.支撑体系剖面图如图2所示.

梁侧模板同样采用18mm厚胶合板模板,梁侧横楞50mm×80mm木枋间距400mm,竖楞采用Φ48钢管,Φ12对拉螺杆间距400~600mm.转换梁对拉螺杆采用一次性螺杆,与混凝土浇筑成整体,避免因螺杆洞周边应力集中,导致出现梁侧裂缝.整个支撑体系四周及转换梁两侧均合理设置竖向、水平剪刀撑,确保支撑体系的整体稳定性.转换层施工时框支梁最大垂直荷载68.7KN/,远远超过结构承载能力为12.0 KN/,因此必须将转换梁荷载垂直荷载要有效传递到地下室底板,才能保证施工安全.为此,在地下室、第1、2层框支梁范围下梁板均用φ48mm×3.5mm钢管搭设双向间距500mm 支撑架,并弹线使上、下三层顶杆相对应,下层顶杆用可调顶托顶牢3层结构,上层顶杆下垫40mm×80mm方木,以便将转换层荷载可靠传递到基础,确保支撑系统和结构的安全.转换层楼板荷载12.40 KN/,接近结构承载能力为12.0 KN/,考虑到转换层施工时间较长,且与下层混凝土浇筑时间间隔较长(跨越春节放假期间),浇筑转换层混凝土时,按施工时气温,下层混凝土已基本达到设计强度标准值.通过验算,转换层板下竖向支撑对应保持2层模板支撑,已足够承受转换层板施工的荷载.


3.1.3 模板支撑的构造措施和安全管理

(1)模板支架立杆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每根立杆底部应设置长度不少于两跨,50mm 厚的木垫板;按脚手架搭设要求设置纵、横向扫地杆,立杆步距不得大于1.5m,并应设置纵横向水平拉杆;立杆接长优先采用对接接长的方式.若顶部立杆采用搭接接长,每根立杆的允许荷载应以单个扣件的抗滑力8KN为宜,搭接长度不少于1m,并采用三个旋转扣件固定;支架立杆应竖直设置,2m高度的垂直允许偏差为15mm.

(2)模板支架的加强措施

由于泵送混凝土产生的侧压力较大,须设置斜撑.为防止斜撑滑移,在裙楼顶板周边埋设350mm长的短钢管,每3-5跨设置一根,与扫地水平杆扣接,斜撑与水平钢管扣接.

(3)安全管理

有了较为完善的模板施工方案,还应在搭设模板支架过程中加强中间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明确支摸施工现场安全责任人,负责施工全过程的安全管理工作.在支摸搭设、拆除和混凝土浇筑前向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支摸搭设、拆除和混凝土浇筑期间,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支摸底下,并由安全员在现场监护;混凝土浇筑时,派安全员专职观察模板及其支摸系统的变形情况,发现异常现象时应立即暂停施工,迅速疏散人员,待排除险情并经施工现场安全负责人检查同意后方可复工.

3.2 钢筋工程

框支柱、框支梁主筋采用Φ32、36Ⅲ级钢筋,钢筋数量多,箍筋间距小,梁柱节点钢筋密集,施工难度大,施工前应合理安排,确保框支节点可靠性.

3.2.1 框支柱钢筋

为保证框支柱纵筋保护层厚度及钢筋正确位置,从基础顶插筋开始,框支柱纵筋就按照框支节点详图中定位箍尺寸进行箍筋下料,并应沿层高方向设置三个定位箍,第一道应在柱底50mm处,最后一道在框支梁梁底,中间设置一道.纵筋按节点详图中定位尺寸进行设置,纵筋外皮和箍筋内表面要尽量重合.框支柱纵筋在转换层梁板内锚固,其纵筋水平段可以不伸至梁顶再弯折,应置于框支梁上部纵筋最下排钢筋之下,其位置与框支梁纵筋平行,且尽量位于同一垂直面上.个别框支柱设芯柱的,其芯柱每边纵筋应和同方向框支柱纵筋在一直线上,纵筋直锚入转换层板内,不做水平弯锚,箍筋在转换梁内可不设.

3.2.2 框支梁钢筋

梁底模安装完,遵照图纸对钢筋进行排布,并划出钢筋布置线,并放置梁筋保护层垫块.梁底纵筋采用高标号的细石砼垫块(防止压碎),间距600mm,梁底垫块应提前1个月制作好.转换梁钢筋在柱中采用插空放置,同方向框支梁钢筋须上下兼顾,让尽可能多钢筋拉通,不得在节点处截断锚固.大部分纵筋应紧靠柱筋内侧,和柱箍筋位于同一垂直面上.梁下部钢筋和上部钢筋在同一跟梁内应位于同一垂直面上,不得交错放置.框支梁箍筋应严格按照支节点详图定位箍尺寸进行下料,沿梁跨方向每跨设置三个定位箍,定位箍采用焊接.纵筋按节点详图中定位尺寸进行设置,纵筋外皮和箍筋内表面尽量重合.两向转换梁(含框支梁)交叉处,X向转换梁上排钢筋均放在Y向转换梁上排钢筋之上.非框架梁及转换梁(ZHL),当其端部和框架柱或剪力墙相连时,此端构造要求(箍筋加密,钢筋锚固等)要求同框架梁和框支梁,转换梁支座为框支梁时,转换梁纵筋在框支梁内锚固要求参照一级 WKL做法,锚至框支梁底即可.

3.2.3 钢筋接头

根据设计要求,直径大于20的纵筋均采用直螺纹套筒连接.框支柱芯柱、剪力墙纵筋及转换梁纵筋采用标准型接头,安装时先用工作扳手将连接套与一端钢筋拧到位,再将另一端钢筋也拧到位.框支柱在转换层锚固的纵筋采用活连接型接头,安装时先将纵筋水平段摆正位置,使其位置与框支梁纵筋平行,且尽量位于同一垂直面上,然后对两端钢筋向连接套方向加力,使连接套与两端钢筋丝头挂上扣,然后旋转连接套,并到位拧紧.


3.3 混凝土工程

3.3.1 转换层混凝土施工流程

转换层砼施工采取二次浇筑方案,先浇筑墙柱混凝土至梁底位置,梁板钢筋安装完毕再浇筑梁混凝土,待浇筑至板底时与楼板一起浇筑.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浇筑时间间隔,避免出现冷缝.施工流水段留在后浇带处,施工流水段内不再留施工缝.

砼采用商品砼浇筑,采用二台输送泵同时浇筑,二台输送泵同时沿短边从一端向另一端平行推移浇筑.

3.3.2 混凝土施工

转换层墙、柱、梁、板均采用c50商品混凝土,要求掺缓凝型泵送剂,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砼坍落度控制在160~220mm,施工前应根据混凝土浇筑量、工期、构件特点、泵送能力等确定砼的初凝时间、布料方法,确保浇筑顺利.转换层混凝土施工,因转换梁钢筋较密,特别是交叉梁处和柱头处钢筋更密,混凝土落料困难,浇筑前一天应安排专人进行振捣点标记,并用振动棒试振,个别钢筋密集的部位可打入Φ48钢管撑开钢筋,确保有4个以上振捣点能够贯通便于振捣.浇筑混凝土所采用振动棒直径主要为Φ50mm,用直径Φ30mm振动棒配合.根据本工程特点,转换梁混凝土采用斜面分层浇筑,每层厚度不超过50cm.浇筑时分段定点,相同坡度,薄层浇筑,循序推进,一次到顶,保证上层砼送盖住已浇好的砼,上下层砼之间浇筑间隙不超过3h.

3.3.3 后浇带施工

本工程后浇带贯穿转换梁,为避免混凝土流入后浇带,后浇带处梁侧模单独设置,待后浇带钢板网安装完再封模,后浇带内填满中粗砂并灌水密实.混凝土浇筑完,再将砂子清理干净即可.

3.4 混凝土裂缝控制

本工程转换梁属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大体积砼由于其水泥水化热不容易很快散失,蓄热于内部,使温度升高较大,容易产生由温度引起的裂缝,应采取相应技术措施妥善处理温度差值,合理解决温度应力并控制好裂缝的开展.以满足转换梁浇筑的需要.

3.4.1 原材料选择及配合比

选用低水化热525矿渣硅酸盐水泥,该水泥7d的水化热为274KJ/kg.优化砂石级配,粗骨料选用20~40mm 级配合理的碎石,细骨料选用细度模数为3.11的中砂,质量符合有关要求掺入高效减水剂和缓凝剂等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使混凝土在6~8h内才能达到初凝,延长上层和下层浇筑的时间.为尽可能降低水化热,掺入10%的一级粉煤灰,减少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在设计许可的情况下,采用混凝土60d强度作为设计强度.

3.4.2 混凝土施工

混凝土应振捣密实,注意掌握好振动时间(一般为15~20s),应视混凝土表面呈水平不再下沉,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浆为准.分层浇筑应注意上层混凝土振捣时将振动棒插入下层混凝土50mm以上,以保证上、下层混凝土结合紧密,减少混凝土内部裂缝产生.为防止混凝土表面沁水出现干缩裂缝,在混凝土表面开始收水时用木抹子反复搓平压实,以提高混凝土表面的密实度.

3.4.3 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浇筑完毕应采用塑料薄膜密封养护,防止混凝土脱水龟裂.并加盖1层湿草袋,有效地控制混凝土内部和表面的温差,以及混凝土表面和大气的温差,从而防止砼因温差应力而产生的裂缝.一般混凝土浇筑完毕,第三、四天为升温的高峰,其后逐渐降温,保温材料的拆除以7d时间为妥,降温速度不宜过快,以防温差应力产生裂缝.

4.结语

经过采取一系列的深化设计和安全技术保障措施后,4栋塔楼转换层施工中均未出现重大安全和质量事故,转换层混凝土外光内实,观感质量良好,也未出现明显有害裂缝,最终施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相关论文

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概

本文是一篇高层建筑论文范文,关于高层建筑方面毕业论文格式,关于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概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适合高层建筑及施工技。

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结构设计

本文是一篇高层建筑论文范文,高层建筑有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结构设计相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适合高层建筑及。

高层建筑板式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

本文是一篇叠合论文范文,关于叠合类毕业论文题目,关于高层建筑板式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叠合及结构及荷载方面的。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

关于施工技术及高层建筑及建筑结构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施工技术方面有关毕业论文初稿模板,关于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