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与合作:日本、中国与东盟的区域三角关系

时间:2024-03-08 点赞:53096 浏览:110803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该文为区域经济方面大学毕业论文范文,与竞争与合作:日本、中国与东盟的区域三角关系相关国际贸易论文范文,可作为国际贸易专业区域经济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免费下载教你怎么写区域经济及对外贸易及经济发展方面的优秀学术论文范文。

自1997年金融危机以来,东亚地区开始积极推动政治、经济、安全和社会等领域的地区合作机制的建立,以增强发展经济和共同抵御经济风险的能力.目前,多层次、多领域的“10+3”东亚合作框架已经建立起来.中国在2002年11月正式启动了“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计划在2010年建成双边自由贸易区,这是中国顺应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作出的明智决策.2008年4月14日,日本与东盟在京都签署了《日本一东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AJCEP).AJCEP的签署是2002年1月以来日本对东盟经济外交取得的最重大成果,也是日本希冀掌握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发展主导权的反映.在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中,日本、中国和东盟之间形成了微妙的三角关系.


一、日本和东盟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全球范围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发展迅猛.在欧美地区合作不断推进的形势下,日本作为亚洲地区唯一的发达国家,从长远的战略角度出发,必须寻求自己的合作对象,营造自己的势力范围.从“环太平洋合作构想”,到“东亚经济圈构想”,日本都非常重视东盟这一重要伙伴的地位.1985年中曾根首相提出亚太经济合作四原则,其中之一就是“以东盟为中心开展经济合作”;1989年竹下登首相提出东亚经济合作三原则,又再次强调“尊重东盟意见”.

但是,日本的这两个区域合作构想并没能够得到顺利实施.由于日本“本国中心主义”的经济政策广受质疑,加上亚太地区政治制度的多样性、经济差距、历史问题以及美日主导权之争等因素,“环太平洋合作构想”进展甚微.在东亚经济圈问题上,日本又唯美国的态度是从,让东盟甚为反感,这一计划也因此搁浅.

跨入21世纪,日本调整了其多边主义贸易政策,选择优先推行双边自由贸易,在斟酌权衡后,选择了“脱欧入亚”,率先与东盟开展区域经济合作.日本2002年11月,日首相与东盟各国首脑签署了《全面经济合作构想宣言》,决定双方首先在金融服务、信息通讯、科技、中小企业发展、旅游、能源、人力资源开发、文化、食品安全和交通等领域展开合作.2008年4月14日,日本与东盟在京都签署了《日本一东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AJCEP).作为一个典型的“南北”型协定,同时也是日本首个与区域经济组织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AJCEP的出现既是日本对自身经济结构问题、区域经济一体化潮流和东亚区域产业分工发展的一种回应,又必将对今后的东亚区域产业分工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从日本的角度观之,之所以积极谋求与东盟签署AJCEP,与日本20世纪末面临的一系列国内外重大经济形势是分不开的.

第一,经济泡沫破灭的影响.1990年代初泡沫经济破灭,日本开始步入了二战以后历时最长的经济萧条期一“失去的10年”,之后政府采取的系列财政、金融政策收效也不大.日本政府和产业界开始认识到推进与他国的自由贸易协定(FTA)或经济伙伴关系协定(EPA),有助于提高日本经济的活力和国际竞争力.在此背景下,长期作为自家“后院”经营的东盟自然被日本列入了重点考虑的对象.

第二,东亚区域内外涌动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潮流,冲击了日本原有的“向WTO一边倒”的对外贸易政策.日本自1950年代提出加工贸易立国战略以来,一直是自由贸易的最大受益者.这使得日本在经济外交实践中一直是多边主义的追随者.但是在WTO框架下,随着成员国数目的不断增加,相互间利益关系越来越难以取得实质性效果.对多边谈判机制的失望使日本终于认识到,向WTO倾倒的政策必须调整了.与此同时,一方面东盟在不断加快内部一体化的进程,另一方面,包括美国、欧盟、澳大利亚在内的大国也加快了跨区域特别是对东亚的渗透及影响,纷纷展开对东盟的FTA攻势.另外中国和韩国也开始积极与东盟接洽,这些都对日本造成了很大的刺激和冲击.

第三,紧密的经贸联系是促使日本回归亚洲,和东盟联合的重要诱因.东盟在日本对外贸易中的地位一直名列前茅.1990年东盟是日本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占日本外贸总额的11.9%,仅次于美国和欧盟;2000年上升为第二大贸易伙伴,占14.9%;到2003年因为中日贸易增加,东盟继美国、中国和欧盟之后,排名日本的第四大贸易伙伴,比重是14%.2006年,日本的对外贸易总额为142.6兆日元,其中,对东盟的贸易额为18,2兆日元,占日本对外贸易总额的12.7%,位列日本对美(17.4%)、对中国(17.2%)贸易之后,高于日本对欧盟(12.5%)的贸易,东盟再次上升到日本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对于日本来说,东南亚国家拥有丰富的资源,在部分初级产品的进口上,东盟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2003年,日本有83.4%的蔗糖(泰国)、26.8%的有色金属、31.7%的液化天然气(印尼)、98.8%的棕榈油(马来西亚)、17.6%的水果(菲律宾)等来自东盟.近年来日本则一直是东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仅次于美国.

第四,东南亚的突出战略地理位置,也使得日本一直视之为最重要的海上经济通道.近年来日本对很多国家的经济援助逐年减少,但对东南亚国家的援助却在增加,占日本对外援助的一半以上.日本控制东南亚,更有其长期的战略考虑,那就是企图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通过控制更多的国家,成为亚洲经济的盟主,为其建立地区经济霸权奠定坚实基础.

第五,日本由“经济大国”向“政治大国”的转变离不开东盟的支持.日本要扩大政治影响,首先必须确保其在东南亚地区的地位和影响力,东盟是其借以发挥政治作用,走向国际政治舞台的阶梯.冷战结束以后,日本一直在谋求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1994年,表态赞成日本成为常任理事国的国家有43个,其中东亚地区有7个,除蒙古外,都是东盟国家(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泰国、老挝、柬埔寨).

二、中国和东盟

中国在90年代初期对东盟而言,并不算是很重要的贸易合作伙伴.1993年,日本、美国和欧盟是东盟的前三大贸易伙伴,是中国当时与东盟贸易量的6-8倍,然而到了2004年,东盟与各贸易伙伴间的贸易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虽然美国和日本仍然是东盟的最大的贸易伙伴,但贸易绝对额的增长并不明显,十年期间仅增长了25%左右,而东盟与中国之间的贸易量在同一期间翻了6倍多,并超越了欧盟成为了东盟的第三大贸易伙伴.

中国在东南亚获得影响力很大程度上是充分把握了国际和地区环境变化的时机.90年代中期,中国成功加入东盟地区论坛,参与讨论地区内的导弹防御、海 盗及其他地区安全问题.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中国郑重承诺人民币不贬值,通过对东南亚国家的汇率政策支持,进一步赢得了东盟的好感,加强了与东南亚各国的经贸关系.1999年,中国与美国完成中国加入世贸谈判,东盟各国政府开始担心即将扩大的中美贸易对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在这期间,中国适时地向东盟提出了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方案,自从2000年9月在第四次“10+1”领导人会议后,接下来的每一年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都有新的进展,在2002年与东盟成功签订了中国一东盟自贸区总体框架协议,正式启动建立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进程.2003年,中国成为东盟以外第一个签署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的非东盟国家.2004年11月中国,东盟正式签署《自贸区货物贸易协议》和《自贸区争端解决机制协议》.两个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中国一东盟自贸区建设进程的全面启动.至2006年7月,中国已按照自贸区《货物贸易协议》的规定,对3408种产品削减了进口关税,东盟对我国的关税也进行了相应的削减.

2007年1月,中国一东盟《服务贸易协议》正式签署,服务贸易协议中包括了中国与东盟10国开放服务贸易的第一批具体承诺减让表,7月开始实施.目前双方都在努力,力争2010年全面建立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将使中国在东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并会改变东亚经济的发展格局,使东亚经济以日本为“头雁”的“雁行模式”发展走向以中日为“双引擎”的模式.

全面而客观地分析,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有其必然性:

1 政治关系的改善,推动了经贸关系的快连发展.1970年代以来中国先后和东盟各国恢复邦交,双方关系开始全面正常化,很好地促进了经贸关系的发展.1980年双方的贸易额是20.64亿美元,1991年达到79.59亿美元,2001年,双边贸易突破400亿美元.到2008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仍保持了快速增长,达到2311.2亿美元,同比增长13.9%.投资方面,截至2008年底,双方相互投资额已接近600亿美元.按照目前的发展态势,东盟很有可能在未来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

2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外部压力以及本地区双边自由贸易的发展促使双方联合.欧盟的高度一体化、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制约东亚各国扩大对外贸易、发展经济的重要因素.所以中国和东盟需要尽快组建自由贸易区,建立有效的互补机制,提高本国经济抵御外来风险的能力.此外,东亚地区各国在多边合作难以实现的情况下,纷纷开始筹划缔结双边自由贸易协议,比如日本和新加坡、韩国和智利、和墨西哥、和日本等.在多边合作框架下,优先推进双边合作,可能更容易达到利益的最大化,所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正是双方在地区经济合作中不甘落后争取主动的现实选择.

中国和东盟均属于发展中国家,在区域合作问题上有着很多共同利益和广泛共识,双方的关系将越来越紧密,步入新的发展阶段.

三、中日关系

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前两国只有有限的民间贸易存在,自1972年邦交正常化以来,日本和中国的经济贸易关系取得了长足进展.1972年日中贸易总额不到11亿美元,到2006年中日贸易总额达2073.6亿美元,突破2000亿美元大关,接近1972年的190倍,中日经贸依存关系日益深化.2008年,双边贸易额达到2668亿美元,比2007年增长了13%,中日己互为对方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

在日中贸易中近年来发生的最大变化之一是相互依存关系,从以前中国更多地依赖日本的“不对称相互依存”变为“相对平衡相互依存”关系,主要表现在中日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比重趋于下降,而在日本外贸中的比重逐年上升.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经济总量和对外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日本对中国外贸依存度将继续扩大.

日本和中国经贸关系的发展,是两国共同利益决定的,是以经济互补性、地缘便利性、市场兼容性和合作互利性为基础的.中国是日本的近邻,又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近年来日本经济的恢复,用日本某些人的话说,很大程度上依仗中国的“特需”.但是在日本的FTA战略中,并未将建立日本与中国之间的双边FTA列入优先考虑范围,而排在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之后.从目前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的实践看,建立FTA关系是发展双方经贸合作的最好办法.但日本不仅对建立中日韩FTA顾虑重重,对建立中日FTA更持冷漠态度.

此外,中日关系还表现出明显的“经热政冷”特点,政治关系困难的症结主要在于钓鱼岛问题和日本领导人参拜问题及历史教科书问题,两国民众中互不抱好感的人数比例也在不断上升.这种局面如果不能改善的话,最终必然影响到双方的经济往来,“经热”将很难长时期维持.

四、结论:竞争还是合作

(一)主导权之争

虽然中国和日本在与东盟建立自由贸区上均有多方面的考虑,但就目前的发展结果来看是有差异的.日本与美国是战略同盟关系,它的区域战略不可避免要受到美日整体战略部署的影响.这具体反映在它与东盟发展贸易关系时提出诸多附加条件,如涉及到反恐、知识产权保护、贸易体制和标准化,甚至国内及人权等问题.由于东盟各个国家发展水平不同,国内体制差异大.这些问题对这部分国家形成了干涉,阻碍了日本与东盟整体关系的顺利发展.相对而言,中国与东盟国家重视各自经济发展需要,在双方经济互补性强的基础上发展双边经贸关系.中国最先签订《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充分表明了中国重视与东盟各个国家保持平等互利关系.通过“早期收获”协议,中国表明了求同存异优先发展与东盟整体在具体经贸领域合作的务实态度,使中国绕过了和东盟单个国家在政治及其他领域的障碍,获得了与东盟关系更为迅速的发展.

在东亚区域一体化问题上,日本对中国表现出的态度是耐人寻味的.这从早期的东亚经济圈构想就明显可看出来.1988年,日本提出“东亚经济圈”构想,意在推行以日本为头雁,四小龙为雁身,东盟国家为雁尾的“雁行发展模式”.这一构想不仅是为了应对欧美,也把中国排除在外,以图遏制迅速发展的中国势力.之后选择和东盟联合,积极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也有抑制中国的影响,与中国争夺东亚区域合作主导权的目的.2002年11月,中国朱基总理在中日韩峰会上提出适时启动三国FTA可能性研究的设想,也被日本媒体误读为“同日本争夺主导权,抢占主动权”. 随着中国一东盟贸易区的顺利推进,中国与东盟关系迅速发展.日本对此迅速做出反应,通过组建日本一东盟贸易区、召开东盟特别会议,全面加强了与东盟的关系,引发了“东亚主导权之争”.

对此,东盟国家的态度和心理是矛盾复杂的.一方面他们希望日本和中国积极参与和推动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另一方面,他们担心中国与日本在参与推动一体化过程中出现的主导权之争会给他们带来不利影响,导致他们在区域合作中发挥核心作用的梦想破灭而产生国家间的非合作行为.东盟诸国的这种担忧决定了东亚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因此,中日两国都应该意识到这一点,尊重东盟的地位,从客观上消除一个大国与东盟任一个小国对垒的局面,使东盟10国以一个整体的声音对外说话,形成一种形式上以东盟为核心,实质上主导国家缺位的格局,从而较好的避免中日的主导权之争并消除东盟的忧虑.

(二)合作的必要

就东亚地区最重要的这三个国家和经济体来说,单独的日本和中国及东盟都不可能与欧洲与美国竞争,从全球化的角度看,尽管存在竞争关系、相互视作威胁,面对欧洲与美国,亚洲各国如果在经济上不合作,其竞争力与利益就将被各个击破.中日的竞争与合作决定着亚洲的经济命运.中日之间想不竞争是不可能的,但是竞争中如果有合作将改变整个亚洲的风气.两国都要从战略高度约束竞争,加强合作,因为没有中日的合作就没有与欧美平行的亚洲.从理论上讲,5亿人口的东盟是个共同自由贸易区,其综合国内生产总值相当于中国的三分之二,就经济实力排序,日本第一,中国第二,东盟第三.三者如果实现竞争中的合作,密切三方经济关系,最终在自由

该文为区域经济方面大学毕业论文范文,与竞争与合作:日本、中国与东盟的区域三角关系相关国际贸易论文范文,可作为国际贸易专业区域经济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免费下载教你怎么写区域经济及对外贸易及经济发展方面的优秀学术论文范文。

贸易的旗帜下组成共同市场,那么这将对三方都有利.中国奉行千载难逢的经济亚洲化战略,这对日本与东盟都是巨大的经济机会.不发展与新兴经济大国中国的合作性关系,当然不利于日本与东盟的长远利益.

日本应该积极寻求中日之间经济、政治上的合作,放弃防范与遏制中国的政策.社会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联系的加强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中国的发展是不可能遏制的.当然,排斥中国的东亚一体化政策也不可能实现.日本与中国之间应该倡导竞争与合作,而不是遏制和对抗.东亚一体化进程与前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日合作的快慢和成败.

对于中国来说,妥善处理与日本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客观认识日本作为东亚地区唯一发达国家在本地区的重要性,以及在共同体构建方面应该发挥的重要作用,避免与日本发生不必要的直接经贸或政治冲突.作为一个地区大国,中国应该高瞻远瞩,妥善处理与日本的关系,在区域一体化过程中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和协调各方关系的作用.

如今,日本、中国、东盟三边互动初步成型,由于日本和中国FTA的缺失,在东亚形成的这个“区域分工三角”还并不完善,日本在积极加强与东盟经济、政治和安全合作的同时,必须调整防范、牵制中国以及与中国争夺领导权的心态和政策,促进中日这条边的建设,共同为东亚一体化长远目标的实现努力.没有中日的合作,就不会有真正的东亚区域合作,唯一的出路是中、日等亚洲大国摒弃主导意识,在合作中与东盟国家实现共赢,使东亚走向政治、经济、安全的全面合作.

相关论文

中国与东盟电力合作可行性方式选择

本文关于电力及方式及国家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电力相关论文范文,与中国与东盟电力合作可行性方式选择相关硕士论文范文,对不知道。

中国与东盟教育服务贸易合作博弈

这篇服务业论文范文属于国际贸易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服务业方面有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与中国与东盟教育服务贸易合作博弈相关医药贸易。

重庆市两江三岸CBD的金融竞争与合作

这篇金融市场论文范文属于金融分析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关于金融市场类本科毕业论文范文,与重庆市两江三岸CBD的金融竞争与合作相关金融论。

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实证

本文关于进出口贸易及国际直接投资及国际贸易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关于进出口贸易方面论文范文,与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