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的国际流动与开放型战略

时间:2024-02-23 点赞:51336 浏览:104101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要素论文范文,要素有关毕业论文题目,关于要素的国际流动与开放型战略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适合要素及贸易及经济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要素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内容提要 本文从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是经济全球化的本质特征这一论点出发,论证了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赢的逻辑以及各自机遇和挑战的内容,说明了吸引稀缺要素的流入是全球化条件下发展战略的核心,世界服务贸易发展是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化的机遇.文章着重分析了新世纪全球化矛盾的性质与原因,从优势要素流出的性质上分析了跨国并购与经济全球化的矛盾,分析了经济民族主义的两面性,提出全球化与市场开放应当是公平的,面对跨国并购新兴市场经济应当维护发展成果.文章分析了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困难的原因和性质,提出应当以全球治理平衡各国各民族、各要素所有者的利益,实现全球化的平稳发展.

关 键 词  要素流动 发展战略 经济民族主义

中图分类号:F11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369(2008)3-0001-10

在过去的约20年中,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迅猛推进,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经济运行的方式和发展格局.进入新世纪,经济全球化呈现新的特点、新的格局,认识经济全球化的核心与本质特征,是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前提,也是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战略基点.

经济全球化机遇和挑战的本质

认识经济全球化首先需要认识这一新阶段上世界经济与此前的核心差别,只有这样,才能认识经济全球化的本质特征,也才能在这一基础上谈全球化对不同类型国家的影响及其战略选择.

1.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经济全球化的本质特征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是经济全球化的本质.这是因为:第一,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既包含了要素的流动,也包含了产品的流动,因为要素流动必然是生产地发生变化,进而又导致最终产品贸易量的扩大.第二,要素的国际流动从生产经营的源头起形成了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其深度要超越以最终产品为内容的国际贸易.第三,要素流动是广义的,它包括了货币资本,也包括了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信息、市场营销网络等等,正是其广义性深化了国际经济联系.第四,要素流动是产品流动的发展,因为跨境投资往往是为了跨越贸易障碍,包括关税等市场障碍和运输等自然地理障碍,从而发展了国际商品贸易关系.要素流动超越了商品流动,也主导了商品流动.

从现实国际贸易谈判主题的深化中我们也看到了世界经济从贸易为主到要素流动为主的变化,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即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前几轮谈判,主要是解决商品贸易中的市场障碍,而到开始于1986年的建立世界贸易组织的“乌拉圭回合”谈判起,内容扩展到了知识产权保护和投资政策等广泛领域,要求其他成员方开放投资的市场准入等.正是在这些成果的基础上,形成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阶段性标志――世界贸易组织.从这一组织功能的广泛性上,我们可以说它是全球化经济的载体.

2.生产要素国际流动的影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共赢

全球化作为历史机遇的原因在于要素流动,以及基于要素流动的市场开放.要素流动是生产要素的国际结合,不均衡分布要素的国际组合.

全球化对发达国家是一种历史机遇,因为其充裕的资本、技术和人才要素获得了更大的投资空间,从而更高的要素收益,正因为这样,发达国家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者.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也是一种历史机遇,因为其可以通过国际直接投资而获得各种生产要素的流入,不仅在短期内增加要素尤其是高级要素的供给,而且因为高级要素的流入而使各种闲置的低级要素得以进入使用:自然资源得以开发,低级劳动力获得就业,闲置的生产要素投入使用.事实上发达国家之间也形成更多的高级要素流动,从而使高级要素的配置更加合理,使用更为广泛,收益更多提高.

跨国公司是生产要素国际流动的主体,跨国公司的发展是生产要素国际组合的表现,而上世纪90年代是跨国公司大发展的时期.在1990年初,全球有37000家跨国公司,17万家海外分支机构,其中33500家的母公司位于发达国家.到2004年底时,全球跨国公司总数上升到了70000家,海外分支机构达到至少690000家,这些分支机构有几乎一半坐落在发展中国家.

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促进了后者的经济发展.自从2002年以来,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都进入较快发展期.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1999-2008年非洲经济年均增长4.7%,亚洲发展中经济体年均增长7.9%,中东欧4.4%,发展中国家总体年均增长6.4%,比1989-1998年的3.8%高2.6个百分点.

然而,正是要素流动同时对两类国家都提出了挑战.对要素流出国来说,要素的流出也是就业岗位的流出,甚至产业的流出,从而导致就业压力增大,直至产业的空心化.对要素流入国来说,流入要素也是产业的流入,本国的传统产业受到外来更强竞争的压力可能破产,未形成的新兴产业可能失去发展的空间,本国在获得经济规模扩张的同时却也会给本国企业和产业的发展带来障碍,或至少要改变发展路径.

3.从贸易自由化到生产国际化:全球化经济的形成及其内在结构

全球化经济形成的过程是一个从贸易扩大到生产国际化的过程.跨越贸易障碍需要跨国投资,而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生产成本更需要跨国投资.生产国际化是贸易发展的逻辑结果和历史归宿,而其核心与基础则正是要素流动.然而,要素一旦流动,生产一旦在世界范围重新配置,贸易的规模也就更加扩大.生产国际化推动了国际贸易,一是因为更大规模生产是更加面向全球市场的,全球化销售进一步扩大,二是因为跨国化的生产分工必然带来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需要.这是全球化使产品生产地与消费地进一步分离的结果,是跨国公司深化国际分工的结果,国际贸易发展速度超越GDP增长速度的内在原因就在于此.这就深刻体现了要素国际流动的影响.据世贸组织统计,2003年从出口角度计算的世界贸易总额(包括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达9.5万亿美元,相当于1980年的3.9倍.1980-2003年,世界贸易年均增长超过6%,始终快于世界生产的增长速度,前者的年均增长率要比后者高50%左右.在上世纪70年代,全世界的商品出口占世界GDP的10%,而到2000年,这个比例上升到了20%.这说明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世界经济对世界市场的依存度越来越大,各国的生产和消费越来越紧密地相互联系、相互融合.

生产的跨国化也带来了世界生产和贸易的不均衡.以引进跨国生产为主的国家不仅有生产资本的净流入,而且因为承担了国际化的生产而有产品的净流出,从而形成了双顺差.东亚地区国家就是典型.以美国为典型的投资和贸易逆差国则相反,由此形成了世界经济在传统意义上的失衡.这是全球化经济不同于以往世界经济的新现象,也是需要世界各国共同探索的新问题.

4.金融全球化:更多的机遇,更大的挑战

金融是经济的产物,也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金融全球化也加速发展.金融的全球化为世界经济提供了更广泛的融资渠道与更多样性的融资方式,使全球化经济的资源配置更加优化,效率更高.因此,金融全球化是要素流动和要素配置全球化的要求,因而也必然随着要素全球流动的扩展而提升,形成更大的流量和更高的水平.与此同时,金融全球化也通过创造大量衍生金融产品而在国际金融中创造了更多的风险.世纪之交,金融全球化发展迅猛.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一国的金融开放是更多获得全球化机遇的条件.

一个国家参与以要素流动为本质特征的经济全球化,必然在其高级阶段上参与金融全球化;参与金融全球化为更有效获得要素国际流动的效益创造条件.然而,金融全球化的风险也成为金融开放的最严峻挑战.国际金融市场风险的传递可能在一夜之间卷走巨额国民财富决定了金融开放至今仍然是新兴市场经济与发展中国家最艰难的课题.世纪之交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一再向人们提出了警告:金融全球化条件下经济与金融风险也具有全球化的基本特征,防范国际金融风险已是今天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各国需要共同应对的重大课题.墨西哥金融危机、东南亚金融危机反映了新兴市场经济体金融的脆弱性.美国次级债券危机反映了衍生金融产品的风险性.但二者的共同点是在金融全球化条件下风险的国际传递.今天,一个稳健的金融开放战略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成功开放战略的关键.

5.服务业分工全球化与服务贸易

服务经济的扩展是由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决定的,这一规律就是分工深化规律.而国际分工的深化则导致服务的跨国化,成为当代经济全球化的新趋势,特别是服务外包是全球化经济的更深刻表现.服务贸易既能通过跨境提供和境外消费形成,也能表现为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形式,形式的多样性体现了国际经济联系的深刻与紧密.服务业与服务贸易的多样性生动体现了现代国际分工的深化,体现了经济的全球性.

事实上,服务业分工的全球化是劳动力要素多样化多层次的表现,这也再次体现了要素流动型国际分工的特征.从要素流动的意义上讲,服务贸易的不同形式只是服务这一劳动要素流动程度上的差别,而服务贸易的流向及形式又体现了不同国家要素禀赋的差别.服务贸易的高速增长是劳动要素在国际贸易中地位提升的表现,因而又历史性地向劳动力富裕国家提供了一次在参与国际分工中发展的机遇.

20世纪后半期,世界服务贸易总额迅速增加,增速超过了全球GDP与商品贸易的增长幅度.以现价美元计算,1980年至2002年间,服务出口总值增长了3倍,从约4000亿美元增加到16000亿美元.在世界服务贸易的增长中,发达国家占据了大部分的份额,但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亚洲国家的增速也很显著.1980年至2002年间,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出口每年增加9%,也要高于发达国家每年8%的增长.

除了一般意义上的机遇与挑战外,全球服务贸易的发展对发达国家来说在于能更好地利用其知识优势,而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则是既增加就业,又减少产业等级低消耗大的结构转型机遇.但是,可以说,服务业的开放和服务贸易发展的挑战绝不亚于生产制造业.知识型高端服务可能带来的国与国之间的收益差距比制造更大,同时,高端现代服务业在现代经济中日益占据了关键的地位,关系到一国的金融安全、信息安全等重大问题,成为一个国家开放中的敏感领域.

发展中国家发展战略选择的核心

发展战略的选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一个世界性课题.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发展成为世界性的主题,然而发展的成就却各不相同.究其原因,其中核心的一条就是:是否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如何有效应对经济全球化.可以说,发展中国家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有效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核心问题归结为能否有效吸引要素流入,进而成功培育高级要素.

1.工业化发展的道路:吸引资本等稀缺要素的流入

从20世纪50年代起,新独立的发展中国家普遍进行了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化道路的探索.除了国内经济制度选择外,就对外经济关系而言,这一探索集中到一点,就是走开放型道路还是封闭型道路.许多发展理论认为,由于发展中国家新兴产业的低竞争力,因而实现工业化的道路只能是进口替代,即在贸易保护下的发展.这使许多国家采用了封闭式的发展道路,取得了有限的发展成果.这种战略选择并不是没有依据的.在长期的帝国主义和殖民地时代中,发达国家依靠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政治统治在落后国家和地区攫取了大量的利益,落后国家不可能在继续受掠夺中发展.但是另一部分国家和地区却利用世界市场,通过出口产业的逐步提升拉动了国内增长,取得了更好的发展成就.事实上,战略选择的差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世界经济特点和机遇的判断.二战后相对稳定的世界经济环境和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为落后国家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包括出口市场和资金供给.这使更多利用这些外部条件的国家和地区获得了更好的发展机遇.开放型的发展不仅利用了国际市场和生产要素,而且也减少了国内经济中的扭曲,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从而实现了更快的增长.大量事实证明,开放经济比封闭经济的发展成效更为显著.自Sachs(1995)的研究,他证明了,在1965年到1990年期间,40个始终不开放的发展中经济体和8个始终开放的发展中经济体的平均年增长率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从1980年至2001年间,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关税从20%下降到了10%左右,下降了将近50%.其中,亚洲地区的加权平均关税已经不到10%.实际上到了2004年,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关税已经降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1/3.这段时期内,发达国家的关税与非关税壁垒的降低幅度要小于发展中国家.关税的下降也伴随着更大范围的非关税壁垒的减除以及汇率下降.随着贸易改革和区域贸易协定的订立,向出口导向型战略的转变使得相当一部分发展中国家降低了它们的市场准入门槛,并增加了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进口.

在对开放的传统认识和历史发展上,更多注重的是产品市场的开放.而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更关键的是以资本为核心的各种要素的流入.全球的经济开放趋势使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采用更加开放的政策.引进外资成为开放型发展战略的重要方面.

20世纪的最后30年,发展中国家开始转变开放政策,积极吸引外资流入.发展中国家吸收外资的数量从1970年的34.6亿美元增加到2002年的1621.5亿美元,增加了45倍多,年均增长率达到12.7%,远远高于同期的经济增长率.其中,以亚洲的增长最为显著,2002年吸收的外资是1970年的117倍,达到了949.9亿美元. 这一期间,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了有利于国际直接投资的政策和管理规则,而采取相反措施的国家只是极少数例外.这些引资政策广泛涉及放宽对FDI的限制,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放宽对外资投资比例和产业进入的限制,放松外汇管制,允许给外资提供更优惠的担保.

从上世纪70年代起,许多研究在于证明,开放的发展比封闭的发展更少扭曲,所以发展成效更好.以巴格瓦蒂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学家证明开放有利于消除对外扭曲,从而国家能够从资源配置的优化中得益.Sebastian Edwards(2002)分析了经济开放和国际资本流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指出,反全球化的观点是建立在不完全证据的基础之上的,是无视重要的历史事实的.根据经济学扭曲理论证明,控制资本的流动,包括流入流出会导致更高的资本成本,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负的影响.不开放下的市场扭曲不利于经济增长.这类研究为发展中国家实行开放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虽然扭曲有四种类型,但从要素的观点看,扭曲存在与否及其大小的关键是要素的价格和要素的有效使用问题.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减少扭曲也就是要使各种要素得到充分有效的使用.

2.面对产品与要素流动的竞争:参与全球化的规则体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有效利用外部市场和资金的问题,又归结为积极加入经济全球化的体制.自从上世纪60年代起,以联合国贸发会议为标志,国际社会对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给予了日益增多的关注,发达国家也分别单方面给予发展中国家各种优惠待遇,特别是在以公平竞争为宗旨的世界贸易组织中,发展中国家得到了特别的差别待遇,为这些国家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缓冲机制和各种帮助.因此,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在客观上有着多种有利的条件.

上世纪90年代起,发展中国家积极参加世界贸易组织以及各种双边贸易协定,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世贸组织从其前身关贸总协定(GATr)成立时的23个缔约国发展到目前的148名成员国,其中,增加数目最多的是发展中国家,已由不足20个增加到目前的超过100个.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也越来越积极地参与各种双边贸易协定.根据联合国的统计,截至2005年底,全球签订的双边投资协议(BITs)的总数

本文是一篇要素论文范文,要素有关毕业论文题目,关于要素的国际流动与开放型战略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适合要素及贸易及经济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要素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已经达到2495个,发展中国家占其中的75%;避免双重征税协定(DTTs)达到2758个,发展中国家占58%;国际投资协议(IIAs)232个,发展中国家占81%.最不发达国家(LDCs)虽然只吸收了0.7%的金融资本,但却缔结了15%的BITs、6%的DTrs和15%的IIAs.同时,发展中国家间的双边协定也显著增加.比如,发展中国家间的BITs从1990年的42个增加到2005年底的644个.同时期,发展中国家间缔结的DTTs从105个增加到399个,IIAs从17个增加到86个.与此同时,一大批发展中国家还积极活跃于规则制定过程中,并开展了越来越多的南南合作.经济全球化使得自由贸易和不同经济体之间的合作将会更加发展.

J.萨克斯等(1995)分析了各国经济改革与参与全球化的进程.他指出,1970年时,世界分为显然不同的三个世界:资本主义为第一世界,社会主义为第二世界,而发展中的第三世界旨在走中间道路.第三世界国家的特点不只在于其人均GDP低,而且还在于其赋予国有部门在工业化中的统治地位,虽然这种地位不同于社会主义国家在所有权上的垄断地位.从1970年到1995年,特别是后十年出现了世界历史上最显著的体制融合和各国经济的一体化.1995年,一个具有支配地位的全球经济制度出现了.由120多个经济体组成的新的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各国体制上的共同选择,而且其他国家还迫切要求尽快加入.与此同时,IMF已几乎包括了全世界所有国家,各成员国承诺货币可兑换的基本原则.大部分经济改革计划正在发展中国家中推进,原计划经济国家已使本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一体化为其战略目标.一体化不仅增加了基于市场的贸易和金融流动,而且在制度的融合上还广泛涉及到贸易政策、法律法规、税收制度、产权形式和其他各种调节制度.在这些领域的政策改革中国际规范常常发挥了巨大的决定性作用.

新世纪经济全球化特点与矛盾的性质

进入新世纪,经济全球化展现出新的特点.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要求各国以新的战略升级推进予以适应,从而实现新的发展.这已成为经济全球化下挑战的新情况新问题.全球化下的要素流动以及由此构成的全球经济运行,既导致了不同要素所有者收益的急剧调整,也冲击着与经济发展不一致的各种价值取向,从而导致全球化的矛盾.全球化发展中的困难,根源于各成员方不同利益集团即不同要素所有者利益大调整中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突出地反映在要素流动扩大所带来的冲击.

1.跨国并购与经济全球化矛盾的性质

从世纪之交开始,跨国并购成为世界经济中的一个新特点,超越直接投资影响着经济全球化的运行方式.跨国并购的迅速发展也导致了相应的反弹,成为经济全球化中需要关注的新现象.

进入新世纪以后,跨国并购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形式,使经济全球化更加速推进.2006年,跨国并购比上年增加了23%,达到8800亿美元,而交易数量上升了14%,达到了6974件.但这仍然低于2000年的高峰值,那时由于网络泡沫,跨国并购的总值达到历史最高的12000亿美元.资本市场的繁荣,投资者持续增加的购买力和跨国公司在全球竞争中抢占新增市场份额的动力,都使得10亿美元以上的大交易不断增加.跨国并购从90年代后期开始兴起.1999年可以看作一条比较明显的分水岭,在这之前,超过十亿美元的并购案数量从未超过100个.1999年以后,跨国并购经历了两次高峰:一次是2000年的网络高峰;另一次则在2006年,10亿美元以上的并购案达到172起,接近了2000年(175起)的历史高峰.近年来,跨国并购呈现出金额越来越大,大交易所占比例越来越高的趋势.2005年、2006年的大交易金额都占到了全部交易金额的2/3左右.

然而,正如经济全球化面对反全球化一样,跨国并购遭遇了反弹,在一些情况下这一反弹被称为“经济民族主义”,在法国被称为“经济爱国主义”.所谓经济民族主义,就是对本国企业或产品进行保护,阻止外国公司并购本国企业及进口外国产品的政策主张和社会思潮,包括因此而采用政府行政力量进行干预.

经济民族主义的思想基础与贸易保护主义是相近的,即主张保护本国产业,特别是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产业,维护本国的重要品牌和有民族特色的企业.在贸易保护主义的依据中,保护战略产业以实现国家经济安全、实现民族产业进步、具有民族自豪感等,都是正当合理的价值取向,在历 史上有些国家也是靠保护发展起来的.进入新世纪以来,跨国公司以并购为手段的国际投资迅猛发展,使一些国家的重要企业处于被外国并购的威胁之下,于是出现了抵制.

与世界市场形成以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保护主义相比,经济全球化下的保护主义有着新的内容与特点.在少数国家工业化时期,后进国家采取保护主义政策的主要原因在于实现本国的工业化,发展民族产业.也因为这一目的,保护主义更多出现在后进国家.但是,现代全球化条件下的保护主义却恰恰更多出现在发达国家.尽管发达国家的市场从总体上是开放的,允许资本流入,关税水平较低,但是却因其政治制度使一些利益集团,其中主要是代表传统产业的利益集团成为主张保护主义的主要力量.它们不时会掀起一些保护自己产业的运动.相反,在发展中国家却不存在着代表先进产业的利益群体,政府又往往用开放型的方式发展这些产业,因而保护主义的力量反面较小.吸引国际大企业的进入是开放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往往是得到鼓励而不是限制.

跨国并购大发展对经济全球化产生的负面影响,同样可以从要素流动是经济全球化的本质特征原理中得到解释.经济全球化在20世纪后30年中大发展的重要原因,在于各国都以吸引外部高级要素流入争取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也通过本国优势要素的流出获得更大的要素收益.前者是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国家积极引进外资的根本动力,后者是发达国家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原因.二者相互促进,形成互动与合力,促进了绿地投资,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但是跨国并购却不同.跨国并购是外国资本通过兼并收购达到对本国已有企业的控制,不但不增加新的要素流入,而且往往是本国的战略产业或代表民族品牌的产业产品被并购而控制,因此不但在经济上影响了本国的利益,而且往往产生政治影响,或对民族文化、民族成就感等形成冲击,因而引起反弹.


因此,经济民族主义有着两面性.从经济全球化发展和跨国经营的角度看,它具有反全球化的性质;但从要素跨国流动本来所具有的同时有利于流入流出国的性质看,它却改变了性质,而且其本身又往往并不包含着优势要素向东道国的流入,相反常常是东道国传统优势和发展成果的丧失.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会带来反全球化性质的抵制了.

必须指出,一方面,在发达国家已经在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体中形成强大的控制力的情况下,当新兴市场经济体开始全面进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并试图以跨国并购拓展参与全球化方式时,却遇到了来自发达国家的以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为名义的严格管制,在这一点上是不平等的.全球化应当是公平的,市场开放应当是对等的.另一方面,参与经济全球化不等于一切开放,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发展战略不应当简单地归结为引进,吸收外资是优势要素的引进,但接受并购除了某些情况下是资源配置的优化和融入全球化的方式外,在许多情况下则是发展成果和优势要素的流失.即使发达国家也为国家经济安全与战略产业发展的需要严格控制外资并购,新兴市场经济体更有必要维护自身的发展成果和经济安全.

2.服务外包与服务贸易的发展形成了要素国际流动新内容,也对发展中国家形成了新机遇新挑战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信息传递成本、交易成本大大降低,使得越来越多的原本属于不可贸易的服务类产品变得可贸易.跨国公司通过将非核心的生产、营销、物流、测试甚至是非主要框架的研发设计活动等业务分包给成本更低的发展中国家企业或是拥有比较优势的专业化公司,而自身则专注于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来实行所谓的“经营业务归核化”.这一趋势不仅减少了固定投入成本,达到了在全球范围内利用最优资源的目的,而且巩固了跨国公司在全球产业链中的高端地位.目前,项目外包已广泛应用于产品制造、IT服务、人力资源管理、金融、保险、会计服务等多个领域.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项目外包市场近年来迅速扩张,由单个项目逐步发展成了一个规模巨大的市场.这个市场正以每年约20%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20万亿美元的规模.全球仅软件项目外包市场每年就有1300亿美元的规模,其中80%以上是离岸项目外包.据有关机构研究,未来15年,美国将有工资值为1360亿美元的330万个服务产业的工作机会转移到成本更低的国家和地区.

服务外包是业务流程的全球化,从而带来承包国家中高级劳动以服务为载体的流出.因此服务外包是发展中国家产业升级的新机遇,特别是解决中高端就业的新机遇.与此同时,这又是对发达国家的新挑战,因为这意味着白领岗位开始流出,而在这以前岗位的流出主要是制造业蓝领工人.但是,正如历史上的国际分工一样,这并不意味着发达国家在新的全球化中受损.在这里,不仅通过分工创造新的生产力从而是共赢的,而且发达国家也走到了更高端.

服务业发展的国际化和服务贸易是全球化以要素流动发展的新形式.在跨境提供的情况下,服务是社会分工的深化通过要素流动方式的创新加深了全球化,提高了企业的效率.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是更高水平的直接要素流动,即外国服务企业核心要素和人才资源的流入,不仅为东道国提供服务,提升了其经济水平,而且为其中高端劳动力创造了就业.

3.多边贸易体制发展遇到障碍,双边和区域自由贸易区迅速发展,全球化前景不明,需要全球治理

从2001年11月开始启动的世界贸易组织多哈发展议程,在经历了近五年的曲折以后,终于被宣告中止.多哈发展议程的中止是全球多边贸易组织的一大挫折,也是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一大挫折.这一严峻事实向人们提出一个问题:全球化向何处去客观地讲,全球化没有终止,已有的多边贸易成果仍然在执行,各种摩擦与争端是正常的情况.

与全球多边贸易体制发展受阻成对照的是各种形式自由贸易区的迅猛发展.迄今向世贸组织通报、仍然生效的自由贸易区有197个,其中80%是近10年缔结的.各国更加注重的是比世界贸易组织更优惠的区内贸易,全球贸易中有50%以上是在各区域集团内部进行的,欧盟内部贸易甚至高达67.6%,北美自由贸易区也达到55.7%.在区域性自由贸易区大发展的同时,跨区域的双边自由贸易区也在大发展.由于双方利益明确,对等减让易行,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比全球多边协定更具现实性,所以发展更快.

问题的关键是,区域与跨区域双边自由贸易区既是符合世界贸易组织允许的例外,却又违背了世界贸易组织的最惠国待遇原则.其大发展既为各国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也对以多边贸易体制为平台的经济全球化提出了挑战.全球化将走向何方成为新世纪的新问题.

“多哈回合”谈判的中止,是经济全球化发展中的一大挫折,加上近年来各国保护主义的上升,经济全球化的前景受到严重关注.国际权威机构 预测,在2020年前,全球化的发展可能出现四种前景,其中保护主义得到控制,全球化逐步走上有管理的状态的概率最大,达到65%,而出现各国家集团间的严重市场分割状态从而全球化出现严重倒退的概率则最小,仅为5%.同时,也不能排斥出现发展停止和再度迅猛发展的可能.

2006年底,世界银行在《2007年全球经济展望:驾驭新一波全球化浪潮》的报告中预测未来25年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在全球贸易扩张、金融市场一体化、技术扩散效应增强和国际移民持续进行这四个因素的共同推动下,全球生产要素流动性和配置效率将进一步提高,从而在未来25年中全球化进程很可能将进入一个加速期.尽管降低农产品和服务贸易壁垒仍困难重重,贸易保护主义还可能以新的面目出现,但未来全球贸易自由化趋势仍十分强劲.据估计,世界商品和服务出口将从2005年的10万亿美元增至2030年的27万亿美元,出口占世界GDP比重将从25%提高到34%.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发展在对日益一体化的全球劳动力市场产生压力的同时也将创造新的机遇,从而改变未来全球就业结构.尤其重要的是,环境风险将明显增大,从而损害全球化带来的发展成果.全球经济快速增长将带动能源消费急剧上升,相应加剧全球气候变化.据估计,如不采取新技术抑制排放,到2030年,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将增加50%.另外,跨国人员流动和物流的增加,带动大规模传染性疾病的爆发,不断增加食品需求等,也将加大对海洋资源开发的压力.

全球化发展面临障碍的根源,在于要素国际流动的不断扩大深刻影响了各国要素所有者利益的再调整.在农产品贸易和服务贸易开放等问题上反映出来的各国之间的分歧,证明了全球化向纵深发展必然深入触及到各国要素所有者的利益.更广义地说,也包括影响到各国更广泛意义上的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这也同样证明要素流动与要素所有者收益是观察全球化的一个关键视角.

当然,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并非全是经济性的,它也同时产生着对各种非经济因素的影响,进而冲击着各国及不同集团的价值取向,使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更加复杂.全球化呼唤全球治理,对各国来说,不仅需要有使自己从全球化中获得更大利益的开放战略,而且要有对全球化后果承担责任的措施.产业转移带来的环境破坏、初级发展造成的资源浪费、全球性温室气体排放产生的气候变暖等等,都需要有全球治理的新体制机制予以回应.只有全球治理的逐步成熟,才能在各国家各民族、各要素所有者和各类价值取向间实现平衡,从而实现全球化的平稳发展.

责任编辑 张晓薇

相关论文

陕西苹果开拓国际市场的经营战略

该文为苹果有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与陕西苹果开拓国际市场的经营战略相关毕业论文电子商务,可作为电子商务专业苹果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

本土化――国际营销的新战略

本文是一篇国际营销论文范文,关于国际营销相关毕业论文提纲,关于本土化――国际营销的新战略相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国际营销及本土化及。

文化国际传播战略下的人才培养

该文是大众传媒专业文化传播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关于文化传播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与文化国际传播战略下的人才培养相关论文范例,适合文。

知识产权未来国际贸易的战略储备

这篇知识产权论文范文属于国际贸易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关于知识产权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与知识产权未来国际贸易的战略储备相关石油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