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增长与转型升级的平衡点

时间:2024-01-26 点赞:51252 浏览:103877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该文是国际贸易专业加工贸易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关于加工贸易类本科毕业论文范文,与贸易增长与转型升级的平衡点相关论文例文,适合加工贸易及金融危机及对外贸易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加工贸易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内容摘 要 转变中国外贸发展方式的路径,应该基于对全球生产分工格局变化趋势的判断和对中国比较优势的分析.不同于以往的对全国宏观的研究,借助对广东外贸企业和27个外贸转型示范基地的调研,从微观的角度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型中,全球生产分工并没有发生显著的改变.因此,不应该将出口增长与转型升级对立起来.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乃至我国的比较优势内涵已经发生改变.要想实现我国外贸发展方式转型的既定目标,必须重新审视我们的比较优势和贸易政策、土地政策、劳动力市场政策,在贸易增长与转型升级间找到平衡点.转型升级绝不能以降低出口增长和丧失世界市场份额为代价.

关 键 词 外贸 转型升级 比较优势 全球生产分工格局 贸易政策

作者 李铁立,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院长、教授.(广州 510006)

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争议

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是我国开放战略的核心任务.尤其是金融危机后,经济增长和外贸出口增速下降的现实,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内生”的不协调、不可持续等问题叠加在一起,迫使中国经济和外贸发展方式必须加快转型.在外贸发展方式转型战略下,能否准确把握金融危机后全球化发展趋势、能否科学地选择我国开放战略转型的发展模式等问题显得尤其重要.

当前涉及这些问题的争论较多,有以下几个普遍的观点值得商榷:

第一种观点认为,金融危机后全球生产分工格局将发生重大调整,由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制造环节,将由我国沿海地区向成本更低的其他发展中国家转移,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世界制造业中心”地位存在被东盟国家取代的风险.那么,金融危机已经过去5年,这种趋势是否发生?这关系到我们对转型战略的外部环境的判断.

第二种观点认为,中国的比较优势基本来自于资源要素的低成本.金融危机后,低成本、低价格竞争优势正在消失,低成本战略已经不足以使我们保持贸易竞争力.他们提出的政策建议是,我国沿海地区制造业应摆脱“制造环节”,向价值链附加值更高的服务、研发、品牌等环节攀升.那么,我们的比较优势到底是什么?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们的比较优势是否仅仅是“低成本”?对这一问题的科学分析,不但是讨论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现实基础,也是准确选择适合中国的外贸发展模式的前提条件.

第三种观点否定我们的外贸发展成就,这种观点从贸易条件分析入手,认为中国出口越多,贸易条件恶化越严重,中国的贸易发展模式是典型的“贫困化增长”,当前的农民工问题、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是“内生”在我们既有的外贸发展模式上的.

因此,一段时期以来,外贸出口的高速增长饱受争议,被认为是转变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绊脚石”,无法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受这一思潮的影响,我们的一系列贸易政策,比如汇率政策、加工贸易政策和新劳动合同法等均被认为起到了不利于出口贸易发展的政策效果,似乎外贸发展方式转型就是要降低外贸增长速度,其与贸易增长之间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与国内对外贸发展模式的“棒杀”迥异,世界银行、WTO等国际组织却纷纷对我们的开放战略推崇备至,甚至希望其他发展中国家能够向中国学习,将中国的对外开放模式作为一个样本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推荐.

我们应该如何清醒地认识中国外贸发展的成就,难道我们的出口增长仅仅是数量的扩张吗?在出口增长的同时,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型是否已经发生?我们如何做到既不“棒杀”,也不“捧杀”?

目前,对我国外贸发展方式转变内外部因素的分析大多集中在全球和全国等宏观层面.笔者拟转换研究角度——由宏观转换为微观,选择广东作为观察的基点,尝试分析金融危机后我国外贸发展形势和转型的现实基础.广东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区,经济与全球经济融合程度高,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以及我们面临的“要素红利”正在逐渐消失等问题在此首先有所反映.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连续5年对珠三角地区的出口企业进行调研,2012年和2013年又对广东27个国家级外贸转型示范基地进行密集的调研,通过实地考察、访谈和问卷调查等形式观察全球经济格局变化的微观表现,对上述几个主要的观点尝试展开进一步讨论.

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不是对贸易增长的否定

对外贸易对一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在新古典理论和贸易理论有很好的诠释.近年来,在内生增长理论框架下,对外贸易对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回顾世界经济发展史,不论是美国、英国等发达的大国,还是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对外贸易无疑是经济起飞的最重要动力之一,这一规律同样适用于中国.如果我们认为金融危机后,我国仍处于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还要保持经济的中高速增长,就不能因为“扩大内需”而否定出口的作用.更何况,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一个对外贸易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 以广东为例,广东的经济体制市场化进程、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制造业的发展无一不是在外贸的引领作用下实现的.未来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以对外贸易为核心的开放战略仍将起到带动和引领作用.因此,目前的问题不是要不要发展出口贸易,而是要如何转变外贸发展方式.

由出口增长率下降得出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大的观点值得商榷.目前测算出口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是依据新古典理论的增长核算方法,而简单地使用国民经济核算中净出口占GDP的份额来推算出口增长对经济的贡献,存在两个误区:

一是低估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主要是没有估计出口尤其是加工贸易出口带动的本国生产要素和中间产品的间接出口,这在加工贸易本地化程度不断提高的今天表现得更加明显.二是从国民经济核算的消费、投资和出口的关系看,三者间是互补关系而不是替代关系,这在广东更是如此.出口带动了投资,出口带动了就业,进而带动了消费.因此,出口与投资和消费的关系是因果的关系,即出口是因,投资和消费是结果.

表1是宋恩荣[1 ]等使用投入产出表,在考虑了加工贸易出口中使用本地中间产品后,测算的加工贸易出口对经济增长和就业的贡献.可以发现,1995~2002年,广东加工贸易对GDP增长的贡献达到19.3%,如果考虑到一般贸易,按一般贸易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带动能力为加工贸易的2倍计算,广东出口贸易对GDP增长的贡献将达到60%以上,对新增就业的贡献将达到54%.因此,如果对外贸易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仅仅基于贸易顺差和国民经济核算的方法进行估算,将大大低估贸易的作用.广东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和就业贡献巨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对上下游产业的带动、对技术能力的提升和市场化进程的潜在影响,是静态和动态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 由此,我们不难得出如下观点:外贸的转型升级过程中,不能以牺牲贸易的增长和经过长期努力形成的国际市场份额降低为代价,要理性对待贸易增长的速度和转型升级的关系,找到两者间的平衡点.

表1 区域加工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1995~2002年

那么,我们出口增长保持一定的增速是否有可能呢?从宏观的统计数据看,金融危机后我国出口增速经历了一个从波峰到波底的过程.虽然2013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长27.3%的出口增速存在出口套利的“统计假象”,但2013年1~8月的出口数据已回归正常,仍达到9.2%的增速.从短期看,这至少说明中国出口已经企稳.更能说明问题的是相对数据,中国的出口增速明显好于其他国家和地区,即使与印度、东盟这样的出口增长较快的国家和地区相比.(见表2)从货物出口占全球比重看,我国也由危机前的9.3%上升到2012年的11%.①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我国的出口下降可能主要是外需萎缩的原因,出口相对表现出色则说明我们的出口能力并没有衰退.事实上,在贸易增长的同时,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型一直在发生,否则无法解释我们出口能力相对上升的现实.

表2 全球主要出口国家地区出口增长率(%)

全球生产网络、国际分工格局

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

国际贸易是国际分工的表现.15世纪至今,国际贸易的交易产品发生了三次显著的变化,由此我们可以将国际分工分为三个阶段:15世纪到19世纪初叶,国际贸易可以概括为“白银—农产品贸易型”.19世纪初叶到20世纪70年代,国际贸易可以概括为“农产品、原材料—工业品贸易型”.20世纪70年代至今,国际贸易可以概括为“工业品—工业品贸易型”.这个阶段的国际分工更确切地表述为跨国公司全球生产网络主导的产品内分工,这是一个跨国公司不断将国内市场、国际市场内部化的企业内分工,其生产网络将全球各地的生产不断地卷入国际分工,并不断扩展包括发展中国家在内的所有国家的生产可能性.

经典的全球产品内分工理论认为,各国和地区融入全球化生产网络依赖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要素密集度和价格水平、规模经济.发达国家的经济核心区域承担研发、设计和市场等服务环节,制造业先进国家和地区生产核心零部件并出口,发展中国家的区位条件优越地区凭借劳动力密集优势专门进行零部件的组装并出口到发达国家,由此形成了全球贸易的“三角贸易”格局.这种贸易格局在广东的表现是:广东从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进口中间产品和关键零部件,进行组装后出口到欧美市场.那么这种格局是否发生了改变呢?

表3 广东进口和出口的方向

表3反映了广东在金融危机前和危机后主要进口方向和出口方向的变化.我国台湾地区、韩国和日本不管是危机前还是危机后,均是广东的三大贸易逆差来源地.2012年最重要的三类进口产品分别是集成电路、液晶显示板、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部件等中间产品和关键零部件,占广东进口额的27%.从出口方向看,2006年与2012年对比,虽然新兴市场增长较快,出口所占份额上升,但广东出口的主要市场仍然以美国和欧盟为主.这说明全球生产分工的格局并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②

全球生产网络分工在贸易方式上的反映,主要是加工贸易在我国尤其是广东的增长,加工贸易占比的降低,也被认为是全球生产分工格局变化的一个重要依据.比如,广东加工贸易的进出口占比分别由2006年的61.1%、69%,下降到2012年的50.1%和56.6%.但仅仅从统计数据上判断,并不能充分反映广东加工贸易变化的特征,也不足以作为全球生产分工格局变化的依据.要理解这一问题还要回顾广东加工贸易的发展历史.

从1978年第一家加工贸易企业在珠海成立开始,这一类型企业在广东得到快速发展.加工贸易企业快速发展有两个背景:一是受1978年7月的《开展对外加工转配业务试行办法》以及后续的鼓励加工贸易政策的激励,即企业为获得加工贸易出口退税和台账“空转”管理等优惠政策.二是当时广东本土企业和大量从事加工贸易出口的港资企业的本地配套能力不足,原材料和零部件均需从境外进口.为便于海关监管,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口和出口的企业在企业注册时,专门设立了加工贸易企业类别.也就是说,加工贸易既是一种贸易方式也是一种企业类型.加工贸易企业类型与贸易方式的剥离始于20世纪初,主要是随着加工贸易的发展,本土配套能力和企业接单能力不断增强,非加工贸易企业也开始从事加工贸易生产,加工贸易企业在从事加工贸易进出口的同时,也以一般贸易的方式出口,即加工贸易已经成为企业贸易方式的选择.加工贸易与一般贸易方式占比相对下降的真正原因,是本地生产配套能力的增强和企业在选择贸易方式上更加灵活.

加工贸易内涵的变化还涉及我们如何看待这一贸易方式,在政策上挤压加工贸易是否就能实现贸易发展方式的转型?笔者的观点是,当前的加工贸易在内涵上已经与发展初期完全不同了,那种认为加工贸易仅仅赚取加工费的看法并不符合实际.我们不难理解,当一家广东企业接到欧美国家的订单,由于质量和性能等方面的要求,这家企业从欧美国家进口质量更好、技术水平更高的零部件,再配以本土企业生产的辅件加工出口,这是贸易福利的损失吗?随着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发展,加工贸易已经成为跨国公司的贸易选择方式.以美国波音公司为例,波音公司生产的787大型客机可以说是加工贸易程度最好的机型.按照其价值计算,波音公司本身只负责生产大约10%——尾翼以及最后组装,其余的生产都是以加工贸易方式在全球各地生产.飞机机翼在日本生产,碳复合材料在意大利生产,起落架在法国生产,至于其数以万计的零部件,则由韩国、墨西哥、南非等国完成.这些分布在全球多个国家、以加工贸易方式向波音公司提供零部件的企业,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和质量监控系统,我们当然不能认为这些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是落后的,事实上,它们代表了相当长时期全球生产分工的发展趋势. 近期我们的加工贸易政策忽视了加工贸易企业和加工贸易方式的变化,没有考虑到我们的加工贸易对广东乃至我国沿海地区生产能力、技术能力的外溢效应.而一味地限制加工贸易,不但会使我们经过改革开放积累起来的规模优势丧失,使大量的农民工失去就业机会,阻碍城市化的进程,而且不利于我们借助加工贸易实现转型升级.

另外,跨国公司是全球价值链分工的主导者,根据2013年全球贸易发展报告,全球贸易的80%以上发生在跨国公司内部及其生产网络之间,判断全球生产分工是否发生转变,还要观察跨国公司战略在广东的变化趋势.我们的调研发现,跨国公司在广东的投资出现由产能转移向功能转移转变的势头.20世纪初期,跨国公司在广东的投资主要是利用充足的劳动力供给条件和廉价的资源,这符合在跨国公司低成本战略主导下,将产品的组装环节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一般规律.不论是改革开放初期以纺织服装、玩具、制鞋等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还是1990年代后期以电子信息业为主的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的转移,事实上都是制造环节的外包,或者说仅仅是将产能转移到广东地区.这也成为被普遍诟病的广东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的主要原因.但理论和实证的研究均证实了跨国公司主导价值链分工的各个环节间同时存在着显著的外溢效应,这种外溢效应可以通过跨国公司对外包企业的人员培训、技术辅导和质量监控等实现.只要本土企业具有了学习能力和知识存量,本土企业的升级就必然发生,当众多的企业积累了强大的生产能力、一定的技术能力时,跨国公司基于全球战略的考虑,就开始向发展中国

该文是国际贸易专业加工贸易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关于加工贸易类本科毕业论文范文,与贸易增长与转型升级的平衡点相关论文例文,适合加工贸易及金融危机及对外贸易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加工贸易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家转移价值链的研发、服务和品牌等环节,功能转移也就会发生.我们在广东观察到了两种类型的功能转移:一种是以东莞技嘉电子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从母公司分享了研发、销售渠道和服务环节.作为一家台资企业,技嘉公司主要生产计算机主板、显卡、电脑主机和网络通讯设备,原来是专门从事加工制造,公司的产品开发、销售渠道完全依赖于台湾的母公司.随着公司能力的增强,母公司不但将产品研发环节转移到东莞技嘉公司,而且技嘉公司还利用母公司的销售渠道扩大了产品的市场范围,并创立了自主品牌.另一种是以东莞创科实业有限公司为典型的本土企业在OEM(贴牌生产)生产过程中,通过技术学习由制造环节向设计制造(ODM)升级,再由ODM通过收购国外品牌向品牌制造商(OBM)升级.

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基础和约束条件

关于包括广东在内的中国沿海地区高速的出口增长和制造业迅猛发展的主要原因,大多的研究将其归结为中国廉价劳动力的供给优势.可是这样的回答无法解释清楚,世界上还有许多发展中国家拥有大量的劳动力资源,但这些国家为什么没有这样的增长速度呢?廉价劳动力的无限供给固然是广东等沿海地区外贸发展的重要比较优势,但是广东之所以能够实现外贸的高速增长,并在增长中实现不断的结构变化,是我国外贸、劳动力市场和土地制度与要素低价格共同作用的结果,而这也构成了我国的比较优势.以广东为例,我们的比较优势主要有:出口导向和进口替代并存的“结构性贸易政策”,有利于农村工业化初始阶段资本积累的“土地资本化”的集体土地所有制,以及二元经济结构导致的劳动力廉价供给和弹性的劳动力市场制度.纵观全球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将上述比较优势进行很好的匹配并转化为生产优势的国家和地区并不多见.

第一,出口导向和进口替代并存的“结构性贸易政策”.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重大成就是,通过引入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来解释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从而动摇了市场机制必然导致帕累托最优和自由贸易最优,也在理论上为政府干预贸易活动提供了理论支撑.裴长洪的研究发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出口上实行的是出口导向性政策,在关税、非关税壁垒、税收和吸引外资等方面对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给予优惠支持.在进口上,我国对初级产品及原材料进口限制程度低于最终产品,说明在保护一部分资本密集型产业,并在外资政策上强调对国内产业升级和替代进口的作用,因此,进口贸易又带有一定程度的进口替代政策的特征.[2 ]我们将这种出口导向和进口替代同时存在的贸易政策,称之为“结构性贸易政策”.这种结构性贸易政策是与我国贸易发展初期产业基础较弱的现实条件相吻合的,也是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形成国际竞争力和资本密集型工业得以发展的重要贸易制度基础.

第二,农村土地资本化.工业化的发展实质是资本积累的过程.在工业化的初期,一个地区或者企业如果能够快速地实现一定程度的原始资本积累,就会顺利地实现工业化,为后续的工业化发展奠定资本基础.我国土地属于集体所有,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只完成了国家一级的工业资本原始积累,地县以下工业基础普遍薄弱.对于珠三角的农村地区而言,快速工业化所需的资本积累最直接和最便捷的完成方式就是,将集体农业用地转变为工业用地,然后以租赁的方式提供给资本积累同样不足的港资企业.这一看似简单的土地资本化过程,恰恰适应了工业化和贸易增长初期的现实条件.时至今日,广东珠三角地区的众多出口企业仍然以租赁厂房的形式进行生产.


第三,弹性的劳动力市场制度.关于劳动力廉价供给的讨论已经很多,这里不再赘述,笔者想着重讨论弹性劳动力市场这一比较优势对贸易增长的作用.全球产品内分工是跨国公司低成本战略和适应小批量订制的市场需求的必然反映,弹性精益化生产正是为适应这样的变化而出现的生产方式,而劳动力市场是否具有弹性,则是发展中国家能否融入全球生产网络的必要条件.不同于发达国家和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广东的劳动力市场表现出充分的弹性,即企业可以根据外部经济冲击或劳动力市场变化,对雇佣数量和工资水平做出快速的调整.李小瑛和赵忠的调查发现,1988年,我国接近98%的雇佣属于无合同雇佣,之后虽然这一比重下降,但即使到2007年短期合同和无合同就业仍占全部就业的50%以上.[3 ]这充分说明在金融危机前,我国的就业制度具有相当大的弹性.充分弹性的劳动力市场契合了以订单方式生产的出口企业.而订单式生产的最大特点是,生产的波动性大、季节性强.当企业接到订单时(一般以三个月时长为主),需要雇佣大量的劳动力进行集中生产,当企业在没有订单或者订单批量较少时,劳动力的需求就明显降低.没有一个弹性的劳动力市场,这些出口企业的生产成本将大幅攀升. 这三个方面的制度安排与低价格的要素共同构成了我们的比较优势基础,再加上比较优势很好地匹配了产品内分工的全球化,使得广东乃至我国的贸易显现出强大的竞争能力.那么,这些比较优势在金融危机后是否发生了变化呢?我们非常遗憾地发现,由于没有清醒地认识到我国贸易发展依赖的比较优势,我们的政策不但没有进一步巩固我们的比较优势,反而产生了相反的效果.

首先,金融危机后,我们正在逐步地放弃鼓励出口的贸易政策.人民币汇率的持续升值使我们的出口产品价格优势逐渐降低,出口退税率的降低不利于出口企业的发展.其次,农村土地资本化是以厂房租赁的形式实现的,在我们调研的近百家企业中,有近四十家是以租赁厂房的形式进行生产,这一生产方式在中小出口企业中所占比重更高.虽然租赁厂房能够降低企业的投资风险和企业生产进入的资本门槛,但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企业的投资愿望不足,主要的表现是对设备投资缺乏动力,企业即使经营了多年,但总是处于维持生产的状态,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一部分企业缺乏转型升级的动力.二是地方的根植性差,不利于地方社会资本的积累.再次,一方面劳动力市场趋于刚性,另一方面员工的流动性大.前者的影响主要是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后者则是目前企业在用工上面临的主要问题.我们的调研发现,企业年平均员工流动率达到惊人的70%~80%,也就是说,年初企业雇佣的员工中到年底仍然还在企业工作的仅占20%~30%!因此,当前企业用工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不是劳动力缺乏,而是流动率偏大.员工流动率偏大造成企业没有动力开展技能培训,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熟练员工的缺乏也阻碍了企业工艺升级.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主要是户籍制度的限制,由于外来员工无法入籍,员工对所在地区和企业普遍缺乏归属感和认同感,流动率高也就不足为奇了.

上述分析清楚地表明,我们曾经的贸易发展依赖的比较优势是“诱致性制度”所产生的激励作用,这些“诱致性制度”既是过去中国贸易发展模式的基础,也应不断完善以适应当前外贸发展方式转型的要求.但很显然,目前我国的贸易政策、土地政策和劳动力市场政策并没有适当地进行调整,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贸易的转型发展.

而贸易政策、土地政策和劳动力市场政策三大政策的欠缺,直接导致了外贸企业和国家、区域能力的不足,成为制约转型战略的主要瓶颈.开放战略转型的目的是在对外经济活动中一个国家国民福利增长和企业获利能力的增强,二者依赖于参与国际竞争的国家和企业能力的不断增强,因此,开放战略的转型过程是能力的提升过程.众多研究发现,企业的内部能力与资源和外部环境间存在互动机制,它们共同决定了企业的转型升级.我们在这里提出的能力包括区域能力(或者国家能力)和企业能力.区域能力是一个区域为其所在企业的经营活动提供的支持环境,类似于Abramovita提出的“社会能力”,他认为,一个国家只有它们的社会能力能够使之有效利用先进国技术时,落后国家才能够具有更快的增长速度,因此,社会能力的“内生”增强是后发国家实现追赶的必要条件.[4 ]与社会能力相关的主要是制度环境,而与企业能力相关的主要是企业的技术能力、生产能力和学习能力.广东的贸易发展主要依托于位于珠三角的各个产业门类的产业集群.产业集群特有的知识共享机制、学习机制和产业网络是集群得以发展的关键,也是区域社会能力形成的基础,而产业集群的区域能力的增强,要求有利于合作、技术和生产分享的制度环境.试想,一个集中了众多的以厂房租赁形式生产、不进行企业资产投资、根植性差的产业集群,是不可能提升社会能力的.同样,对于企业能力的提升也是如此.

综上所述,金融危机对全球生产分工的影响远小于我们的预想,这将使我们还能够充分利用已经积累起来的生产能力,通过价值链升级、功能升级和工艺升级实现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型.当前,我们应重新审视我们的比较优势和贸易政策、土地政策、劳动力市场政策,在贸易增长与转型升级间找到两者的平衡点.转型升级不能以降低出口增长和丧失世界市场份额作为代价.

注释:

①广东数据来自广东统计年鉴各期,除广东外,其他国家(地区)数据来自联合国trade数据库.

②数据来源:广东统计年鉴.

相关论文

关于我国贸易纺企转型升级的战略

关于技术创新及原材料及电子商务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关于技术创新类农产品国际贸易论文,关于关于我国贸易纺企转型升级的战略相关。

全面推进广东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此文是一篇加工贸易论文范文,加工贸易方面论文范文资料,与全面推进广东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相关本科论文开题报告。适合不知如何写加工贸易及精。

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策略

本文是一篇加工贸易论文范文,加工贸易方面有关学年毕业论文,关于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策略相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加工贸易及对外贸易及。

我国进出口贸易转型升级路径

本文是一篇进出口贸易论文范文,关于进出口贸易毕业论文格式,关于我国进出口贸易转型升级路径相关硕士论文范文。适合进出口贸易及国际贸易及。

广东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

本文关于加工贸易及产业结构及总部经济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加工贸易相关论文范文参考文献,与广东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相关在职研。

台湾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路径\机制其

本文关于加工贸易及品牌建设及世界经济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加工贸易有关论文例文,与台湾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路径 机制其相关毕业论。

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本文是一篇加工贸易论文范文,加工贸易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适合加工贸易及原。

平台经济助力“中国制造”转型升级

这是一篇关于电子商务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范文,与平台经济助力“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相关函授毕业论文。是电子商务专业与电子商务及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