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型人才培养:大众教育下高校会计本科的困与路

时间:2024-04-12 点赞:50656 浏览:104843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这是一篇关于会计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与复合型人才培养:大众教育下高校会计本科的困与路相关毕业论文提纲。是资产评估师专业与会计及人才培养及人才方面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可作为会计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作者简介:

安徽大学商学院教授、会计系主任,主要从事财务会计理论与方法研究.

PREFACE ,/ ,前言

在会计教育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高校本科会计教育经历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深刻转变.面对不断扩大招生规模所带来的粗放式办学现状和高层次复合型会计创新人才的社会需求,本文试图从高校本科人才培养视角,在剖析大众教育下会计人才培养存在的现实问题基础上,探寻复合型会计创新人才培养之路.

按照美国著名高等教育理论家马丁特罗(MartinTrow)教授对高等教育发展“三阶段论”的单一数量或区间标准划分,我国的高等教育在1998~2002年短短的5年就完成了从精英教育阶段逐步向大众教育阶段的过渡.大众教育是以保证大众接受教育的权利、以促进社会公平为目的,针对社会对高等教育的各种需求,以培养实用型、职业型的专门人才为目标的一种普及型的高等教育活动.而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逐步向纵深发展,企业跨国经营、资本跨境流动日益频繁,迫切需要一大批国际化会计专业人才;资本市场的日趋完善,经济多元化及企业所面临的更大不确定性和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又迫切需要会计转变职能,即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从利益核算向利益调节转变.我国目前1300万左右的会计从业人员中,低层次会计人员比重巨大,而具备准确的职业判断能力、敏锐的商机洞察能力、持续的学习能力、高效的合作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素质的国际化高层次复合型会计人才所占比例不足20%.在2010年9月21日财政部出台的《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中将高层次复合型会计人才缺乏列为会计行业面临的第一项重大问题.因此,剖析会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调整会计人才的培养战略,探寻复合型会计创新人才培养之路是高校会计本科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现实问题分析―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之“困”

(一)培养目标重技术工具轻综合能力及价值引领

长期以来,人们将社会需求较大的本科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备经济管理及财务会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会计决策、管理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这种重技术工具性的目标定位将会计人才培养规格限定在实践动手能力强、基础知识扎实等单一突出应用能力要求的层面.在历年较大的会计制度变迁背景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有过多次动态修订,如许多高校因两次会计准则的重大变革相应进行了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的更新.但被动和因时而变的单一能力下的更新虽顺应了会计准则技术难度系数不断加大的形势,但无法满足在新经济环境下对会计人才的复合型能力和创新素质的高层次要求,更缺少会计人才品质培养塑造中价值观的引领.诚然,会计实务中会计准则等技术的应用确实具有基础重要性,但毕竟只属于一个生产会计信息的技术规范,它解决的是“该如何办”的问题.而对在环境不确定下必须职业判断所采取的善意使用或者恶意误用都属于会计准则执行中“人”的问题.单一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目标,使会计人才的培养既不能满足经济多元化及环境不确定性增大背景下的社会需求;也极不利于促进会计信息机制完善运行不可或缺的正确道德价值观的形成.

(二)培养内容重共性统一轻特性差异

大众化会计教育成功的路径选择在于多样化和特性化的协调与统一.多样化是实现大众化教育的必由之路,其原因在于社会对会计人才层次需求的多样化和人的个性智力需求及追求的目标的多样化;而因历史和现实原因所形成的我国高等教育区域间不均衡发展,又要求各高校按区域状况等形成与自我特性差异相适应的特色,以保证大众化下会计人才培养的质量.目前,高校会计本科专业的培养内容除少数基本复制国外高校外,其他几乎所有高校都使用普通高等教育下的通用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都沿循内含课程无较大差异的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核心--专业选修的分模块模式.各高校间“千校一面”,各高校主体内“千人一面”的轻特性差异重共性统一的培养内容,缺少各高校主体细分市场环境下的因时、因地、因人而做的具有针对性和效率性的创新人才培养内容.缺少了特色性,最终也失去了作为自身高校主体会计人才培养的优势性和各高校间的互补性.会计人才培养“同质化”现象严重,根本无法满足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错位需求.

(三)培养方式手段重传统沿袭轻改革创新

目前,受制于教育资源投入不足、教学理念更新不够等多种原因,会计人才培养的方式手段重传统沿袭轻改革创新.许多高校认为教学方法的实施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本科阶段获取相应的会计知识.因而,教学方法大都采用以“教师为主导的会计理论讲授为主,实务操作为辅”的传统沿袭模式.随着会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许多高校也逐步认识到案例教学的重要性,但因案例教学受教和学双方因素限制和影响较大,所以,此方式的投入和取得的实际效果与预期有较大差距.大多高校培养方式手段仍是重知识的单一传授不重综合能力培养、重知识的复制不重理解创新、重学习结果不重学习过程.图书资料、网上文献信息数据库、计算机软件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新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情景式、实验式、研究式和双语教学等没在教学中发报出应有的效果.内容枯燥又缺少“前沿性”、“开放性”、“创新性”的方式手段使会计专业课程成了现行财务与会计制度的说明书.

(四)培养质量保障重数量结果轻分类过程评价

复杂多变的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特征不仅在于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在于基础素质.其中,居基础素质之首的就是创新素质和人文素质.创新素质包含会计人才应具有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会计人才的创新素质不仅在于适应时代的要求,也是会计教育本身的要求.人文素质体现了会计人才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体现了会计人才的质量.而培养知识与道德融为一体的高质量会计创新人才的重要保障在于科学完善的分类过程评价体系的构建.目前,会计创新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方法过于看重数量结果,对教师和学生双方都缺少更科学完善的分类过程评价方法.对教师偏重强调科研成果及数量,而教学质量则以学生对课堂教学打分作为简单替代,缺少对教师对会计创新人才培养投入的分类过程评价与激励;对学生用学习成绩涵盖大部分考评,缺少对其创新素质、人文素质及综合能力等方面的分类过程评价与激励.这种考评方法不仅使“以学生为中心、以需求为动因、以问题为基础、以培养综合能力和创新素质为重点”的新型教学方法难以在实践中得以有效实行;而且也使教师对教学的筹划设计、组织协调、交流沟通、灵活应变、科学研究和实际操作能力不能得到有效应用.教师与学生对教学中综合能力和创新素质的培养和塑造缺少动力支撑,教学间无基础互动,教师之间、学生之间无动力互动.“成功不在于能知而在于能行”,没有鼓励能“行”的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作坚实基础,培养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会计创新人才只能是应景空谈.

(五)培养取向重市场需求的短期性轻长期性

大众化教育下的我国高校会计本科人才培养,其教育价值观的取向应以市场导向为基础,这已成为各高校的基本共识和出发点.但有的高校唯市场取向,将会计人才培养陷入对社会的迎合和屈从误区;有的则只注重学生走向社会时单一的短期就业率指标,缺少市场需求的长期性理念.目前,在高校教育界和职业界二者之间尚未共建起会计人才培养长期、良性的适需机制,“适应市场”只是高校教育界发出的短期、盲目、被动和缺少职业界回应的自身呼唤.

二、培养模式构建―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之“路”

(一)才德兼备,以德引领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

在市场环境日趋复杂的现代经济社会中,面对经济全球化和“信用经济”、“契约经济”的市场背景,我国高校会计本科应以才德兼备,以德引领的复合型创新人才作为培养目标.注重专业知识“才”的积淀,在课程设置上加强知识基础理论,夯实专业基础,使学生充分掌握会计处理的技能方法;更注重诚信道德素养“德”的价值观塑造,实施本科教育全过程的“嵌入式”会计价值教育,使学生认识信用在维护市场经济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中的前提和基石作用,树立现代会计之父潘序伦提出的“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事,信以待人,毋忘立信,当必有成”的会计价值观.将德才关系定义为“德是才的统帅,才是德的辅助”,避免出现因领导施压、利益驱动、失信成本过于低廉、监督管理不力时不合理会计行为的发生.同时,注重职业判断能力、商机洞察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等多种能力的培养及创新素质的提升;注重将经济学、管理学、金融等会计相关学科知识相互融通,文理渗透、兼容并蓄、拓宽专业知识口径,将会计从“工具”升华到“管理艺术”的层面.另外,还应注重国际经济、贸易及法律的学习,满足会计人才的国际化需求.

(二)大众化与精英功能、多样化与特色性协调统一的培养内容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前提是办学的模式、层次与类型、培养目标与规格、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多样化.相对于同一层次的高校会计本科面言,也会因区域状况、管理权辖、政策规定、教育经费投入、学生生源等多种因素而产生不同的特性差异.同时,就高等教育发展的总体阶段而言,大众化阶段并不排斥精英教育作为他不可替代的组成部分.马丁特罗教授就指出:“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普及转变,并不意味着前一个阶段的形式和模式的必然消失或得到转变,在大众型高校中培养精英的功能仍在继续起作用”.虽然我国所有高校本科基本都设置了会计专业,但各高校主体所处区域状况等不同的特性差异,决定各高校主体不能使用普通高等教育下通用会计人才培养的统一模式来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而应该在细分市场环境的前提下,探索自己因时、因地、因人而做的大众化与精英功能、多样化与特色性协调统一的具有针对性和效率性的培养内容,从而形成各高校间良性的错位化竞争状况.目前,有的高校本科以自身特色为主导对会计进行CPA、CGA、ACCA等方向的专业细分,以报表体系为逻辑主线设置课程科目的做法是这种培养内容的较好探索.

(三)理念更新下多样性与创新性结合的教学方法手段

大众化下的教学方法手段应与人才培养模式、层次与类型等的多样化相适应,强调在理念更新的基础上,多样性和创新性的结合.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认为,会计教育的终极目的不是将学生训练成一个会计师,而是使学生具有成为一个会计师应具备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这充分说明能力的培养比单一知识传授更体现了会计教育的本质,而实现的关键前提在于教学理念的更新.首先,将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理念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基础和导向”的理念.其次,在日常教学中,注重以发现式、探索性的学习使学生成为主动的问题解决者,而不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再者,利用有多种解决方法的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处理突发事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利用小组团队教学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团队配合能力;利用研讨教学培养学生口头和书面的沟通能力;利用实验实践教学培养学习的动手能力等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手段结合使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综合能力,激发创新性思维,实现张弛有度的理论与实践的教学结合,在有限的课程教学时间中提高教学效能.同时,以权威报纸、杂志、网上期刊等帮助教学,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四)分类过程评价激励综合能力和创新素质同提升的培养质量保障

从理论层面而言,大众化下的高等教育量的增长和质的提高本来就不是也不应是对立的,而是对立统一的.但是,二者的协调统一受制于如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科学、完善等内外部条件的实现.各高校主体内应建立分类过程评价,奖励教师对教学改革做出的努力和对课程进行的创新和开发,奖励学生的创新活动和实践过程,以激励教学双方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素质的共同提升.同时,在高校外部以会计职业团体不定期地对会计教育状况进行评估,以改进会计教育,使会计人才符合社会发展的动态需要.对在会计本科下细分专业方向和分大众精英层次分类培养的高校,应以各自标准上做到科学、完善力求达到不同层面上的高质量为质量保障.


(五)市场需求下与职业界共建长期、良性适需机制的培养取向

在大众教育下高校会计本科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应以市场为导向,但又不唯市场导向而对市场迎合和屈从,应在市场需求导向下以“走出去”和“请进来”的互通方式与职业界共建长期、良性的适需机制.“走出去”:教育界把职业界的需求作为学生的培养目标,并取得职业界的支持;“请进来”:让职业界把对会计人才的需求通过一定的渠道反映到教育界.只有如此,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才能成为高校会计本科和会计职业界共同的目标和动力.

相关论文

民办高校会计本科人才培养

本文是一篇高等教育论文范文,高等教育相关毕业论文格式,关于民办高校会计本科人才培养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适合高等教育及会计学及会计。

高校本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本文关于跨学科及高等教育及综合素质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关于跨学科方面论文范文集,与高校本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现状相关专科毕。

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

本文是一篇商务英语论文范文,商务英语相关毕业论文范文,关于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相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适合商务英语及实践教。

地方高校会计本科人才培养

本文是一篇高校会计论文范文,高校会计类有关大学毕业论文,关于地方高校会计本科人才培养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适合高校会计及区域经济及实。

高校会计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的

本文是一篇会计教育论文范文,会计教育方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关于高校会计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的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适合会计教。

高校会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

这篇教师论文范文属于职称论文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教师方面函授毕业论文,与高校会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相关职称专业论文。适合教师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