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兼程我国会计信息化之路

时间:2024-04-01 点赞:46960 浏览:92430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论文是一篇会计信息化类会计学论文参考文献,关于风雨兼程我国会计信息化之路相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会计信息化及信息系统及会计电算化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会计信息化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刚刚从十年内乱阴霾摆脱而出的中国,会计信息化从会计电算化起步.回顾30余年的发展历程,我国会计信息化经历了由“传统会计”到“会计电算化”,再到“会计信息化”螺旋式上升的阶段,这场堪称会计业界的革命,在每一阶段都充满了挑战与变革.

会计电算化开启初级阶段

我国会计信息化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传统手工操作下的会计工作,逐渐难以适应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实现会计电算化,提上会计工作的日程.

这一时期,我国理论界已开始研究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1976年,当时在中国人民大学和财政科学研究所任教的会计和会计电算化学者王景新,便率先提出了将电子计算机技术用于财会工作,实现我国财会数据处理电算化的构想,并开始致力于建立电算化软件的模型.还出现了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研究,并逐步建立计算机与会计相结合的理论结构模型.被业界称为“中国财务软件之父”的王景新认为,直到1988年,这段时期是“我国财务软件产业发展漫长的萌芽期”.

为了推进实务工作中的会计电算化发展,1979年财政部拨款500万元给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使其在会计工作中应用电子计算机,当时使用的计算机还是从原东德进口.这次推行会计电算化的试水之举,后来被业界公认为“会计电算化实际意义上的开始”,由财政部与原第一机械工业部联合,在第一汽车制造厂(下称一汽)进行了包括结算中心子系统、会计报表子系统、成本核算子系统、资产台账子系统和货币收付子系统在内的开发试点,建立了电子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

当时,我国企事业单位建立会计信息系统,采用和推行的是非商品化定点开发的初始性软件.这一模式的会计电算化开发研究,除一汽的项目由国家组织以外,其他企业推行的电算化,基本处于自发性状况,缺乏长期稳定的技术开发队伍,其开发软件的后续维护无法跟上.加之财会人员计算机的应用水平不高等诸多原因,导致多数定点的开发与应用无果而终.尽管如此,这些初级阶段的实践依然为我国普及会计电算化和商品化会计软件的出现、应用奠定了基础.

为了总结一汽会计工作中应用计算机的情况,以指导下一步应用工作步骤,在财政部、原第一机械工业部、中国会计学会的支持下,1981年8月,由一汽和中国人民大学发起召开的“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专题讨论会”.在这次讨论会上首次提出了“会计电算化”概念.会计电算化是一个中国特色的名词,中国人民大学财政系编写、1982年审定、在我国公开出版的第一本EDPA高等财经院校试用教材,就称之为《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其简称为“会计电算化”,此后就作为正式简称,运用于实务工作与理论研究工作中.

此次专题研讨会还对我国会计电算化的若干理论、政策、步骤、方法和具体技术处理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广泛的探讨.“中国会计学会会计电算化研究组”就是经这次会议倡议于1987年成立的,它是在中国会计学会领导下,专门从事会计电算化理论研究和推广运用的学术团体,这在我国会计发展史上为首次,为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理论研究和软件开发树立了里程碑.时任财政部会计制度司司长杨纪琬也出席了这次讨论会,他是我国会计信息化最早的倡导者和推动者之一.正是通过他的争取和努力,“一汽”试点开发会计电算化系统项目得以开展.

1983年国务院成立了电子振兴领导小组;1984年,在杨纪琬的建议下,财政部科学研究所从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生中招收会计电算化方向的研究生,这在全国业界是史无前例的.同年,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部科研所研究生部等大专院校开始与企业合作开发国产会计软件,开始了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探讨.

上世纪70、80年代之交的会计信息化初级阶段,理论界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工资的管理与核算,以及会计核算中的业务处理方面.关于开发会计系统的指导原则,学术界倾向于高起点、大系统开发、并把会计系统视为管理系统的子系统.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王世定在认真研究了会计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之后,于1984年在其著作《会计电算化系统工程初阶》中,力排众议提出了电算化行业中著名的“小系统”扩展论,即以系统论为指导,首先开发账务系统,然后扩展成为会计信息系统,最后扩展成为企业管理系统,这样做不仅立足于微机,节省投资和开发成本,还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克服了大系统开发论所需的高资金、高技术投入而使一般企业望而生畏的缺点.在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小系统扩展论”为国内系统开发企业普遍认可.

应用于实际工作的软件开发,在技术和应用上都处于探索阶段,此时的财务软件属非商品化财务软件的研究.当时国内大多数财务软件都是借鉴国外产品、基于DOS平台的核算型单机用户软件,主要为会计工作解脱手工繁杂劳动,其应用主要局限在账务、报表、工资三个模块上,被业内人士形象地称为“老三样”.由于“老三样”本身较为规范化,这一软件比较容易为应用单位所接受.在此期间,相互独立运行的单机会计核算软件,独立完成某项会计核算业务,相互之间没有联系,数据不能在会计部门内共享.这种会计核算软件完全模仿手工会计核算流程,尽量接近手工记账习惯,会计业务内容、处理规则、职能分工等与手工会计系统基本一致,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基于计算机的会计信息系统.

商品化财务软件快速发展

1988年~1998年是商品化财务软件快速发展的10年.1988年于我国会计信息化进程而言,具有标志性、转折性的意义.当年,在吉林市召开了“首届会计电算化学术研讨会”上,王景新大声疾睁在我国开发并推广通用化、商品化财务软件的必要性.他公开了自己为通用化财务软件所设计的基本模型,并提出了一系列开发和推广财务软件的具体措施.这直接促使当时也在会场的王文京,辞去的公职“下海”,与另一合伙人苏启强创办了现在中国最强大的财务与管理软件企业“用友软件”的前身――用友软件服务社.


1988年12月,我国第一家专业从事商品化会计软件和会计专用设备开发与推广应用的民营高科技企业“用友财务软件服务社”,在北京海淀新技术产业开发实验区诞生,全公司只有两名员工、两台电脑.当时熙熙攘攘的北京中关村均是卖电脑的公司,很多人还不知晓“软件为何物”.“但是软件在发达国家已经成为潮流,我们认为在中国也是早晚的事.”用友软件董事长王文京回忆当年时说.

这一时期,也是中国改革开放步入快速发展轨道、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的阶段,企业的经济效益将成为决定其生死存亡的大问题.市场经济环境促使会计不断变革,同时也对及时提供准确、全面的会计核算和管理信息提出了新的要求.

1989年12月,财政部颁布了我国第一个关于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全国性制度法规《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试行)》(下称《规定》).1990年4月,财政部组织了《规定》颁布后的第一次通用会计核 算软件的评审活动.此次评审中,用友公司开发的通用会计核算软件工资管理子系统、账务处理子系统和报表处理系统通过了评审.

我国的会计软件公司于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继用友、先锋之后,万能、安易、金碟、浪潮、新中大、金算盘等陆续创立,在此后的十几年时间中,我国就有了300多家专营会计软件的公司.在专项评审后的几年时间里,各软件公司都以各自被评审通过的品牌登场,推出了类似这些子系统的会计核算软件.从开发专用会计软件,到通用会计软件、商品化会计软件,加之政府的支持推动会计电算化发展,形成了庞大的国产会计软件市场,从而使我国会计软件跨入商品化发展阶段.而今的王文京感叹说:“21年前是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破釜沉舟辞职创业的.”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小型机和微型计算机在我国的普及,财务部门内越来越多的会计核算,开始独立使用计算机处理.当财务部门内的计算机应用达到一定程度时,人们发现这种单项会计核算应用的诸多弊病,据当时国家经贸委的统计,20%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原本用于会计电算化的计算机仅被用于打字和报表处理.

这就需要实现财务部门内的信息集成,使各种应用程序能够共享数据,以便及时提供全面、准确的会计核算信息.由此,提出了部门级的会计信息系统应用需求.同时,由于单项业务处理型软件的商品化,使得各软件公司的竞争日趋激烈,这就迫使各公司对自己所设计的软件不断改进、提高和完善,进而扩展对软件的项目和功能的开发,使会计核算对软件的全面需求得到满足,实现了核算型软件发展阶段的到来.

核算型软件是指对会计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要素的经济业务,具有进行全部账务处理和报表输出功能的软件.记账、算账、报账的“三账”全部由计算机处理.账务处理和会计报表是其最基本的功能模块,它们可独立满足小型会计单位一般的会计核算要求;而对大中型和管理要求较高的企业,其核算仅使用这两个功能模块显然不够.

会计软件研发的主要目标是,以会计核算与会计内部管理需求为指导,将财务工作的重心从底层会计核算提升到为管理和决策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会计信息支持.要求会计软件综合处理企业各个业务环境中的会计信息,满足多用户、多应用共享数据的要求,使数据为尽可能多的应用服务,即任何会计数据由一个部门的操作员从一个应用程序录入,存入统一的数据库,按一定的规则处理和授权使用.这样可以减少数据重复输入、提高效率、避免差错、明确责任,同时被授权者能实时共享数据库中不断变化的信息.会计核算软件模块突破了传统的会计核算职能部门数据处理范围的局限,会计信息系统中各子系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整体性的会计信息系统,实现了会计部门内的数据共享.

但是,这一时期的会计信息系统,是以会计部门为目标对象建立的,主要考虑财会部门的管理需求和功能,没有考虑与企业其他业务系统的联系,会计数据的采集和输入要被动地等待其他业务系统的业务员传递业务单据,再通过会计人员手工输入记账凭证.会计软件的开发,是从会计信息系统自身独立的目标和功能出发,依据会计科目体系进行分类采集、汇总、加工、储存和报告会计信息;会计信息系统与其他业务子系统之间形成相互独立的“信息孤岛”;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的经济交易活动只能进行事后的核算和分析,生产的会计信息是滞后的.由此导致了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业务活动的物流信息与资金流信息以及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信息的分离,不能满足使用者信息需求的多样性,不利于企业管理者的管理和决策.

1994年5月,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对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目标和管理要求等进行了明确规划并提出具体措施.会计电算化开始与企业管理融合,ERP系统应用逐步普及,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企业信息孤岛和重复开发的局面,会计软件需要进一步得到提高,使ERP的整体效果得到体现,这就形成了会计信息化的主要背景.1996年4月,中国会计学会召开会计电算化研讨会,首次提出财务软件应当由“核算型”向“治理型”发展,从而揭开了我国治理型财务软件发展的序幕.财务软件不再以财务核算为核心,:它将向着以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统一治理为核心的ERP方向发展.治理型财务软件假如开发完整,可以有更多的共享资源为治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打好坚实的基础,为治理、为决策提供更可靠的支持.但目前市场上财务软件所提供的功能,离治理型财务软件的要求还相差甚远.

与企业信息化融合

1998-2008年是会计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融合的10年.这一阶段前夕召开了两件标志性会议:除1996年4月的会计电算化研讨会外,1997年,中国软件行业协会财务及企业管理软件分会在北京组织的发布会,主题为“向ERP进军”,吹响了由财务管理向企业管理转型的号角.以金碟、用友、浪潮、新中大、安易、金算盘等为代表的大型软件公司,开始转向研发国产ERP系统,推动了企业级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和发展.

这一阶段,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健全,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随着国企改革的开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的科学管理对会计工作的要求日益提高.会计信息系统作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开始与业务系统无缝连接,运行在同一个平台上,会计业务流程与企业的业务执行系统融为一体,当业务事件发生时能够实时、自动采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数据,并及时转换成资金流信息进行实时的事中分析控制;系统的集成性使企业各个业务部门的多个数据库在逻辑上是一个整体,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的会计报告系统,都可以共享企业整体数据库中的数据,实现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财务与业务系统的集成.

在上一轮十年发展时段中,会计信息系统仅局限于财务部门使用,其他部门领导和管理人员需要查阅财务报告、财务报表,还需要财务软件打印.会计信息系统与企业外部的信息系统隔离,所有的商务交易还是要通过手工方式先开据纸张单据,然后再输入电脑.这一会计信息系统为人工会计的模拟系统,尽管财务软件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和会计信息质量,但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基本上是把手工的一套转移到电脑上,很多企业会计人员还要求电脑屏幕上显示的凭证和手工的一模一样.

此时,会计信息的“滞后性”和“孤立性”已无法满足企业管理的需求.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信息系统、数字化管理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平台和手段;通过企业信息系统的应用.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融为一体,在企业内畅通地流动,才能有效地支持管理和决策,推动企业管理的进步,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益.这种认识上的进步最重要的是使建立企业信息系统的指导思想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需要通过信息系统实现管理的进步和增值而不仅仅是提高工作效率.

在软件研制开发及其商务竞争的推动下,会计软件由核算型转向管理型势在必行.管理型软件,是指对经济业务进行事前预 测、决策、计划和预算,事中管理和控制,事后核算和分析的软件.

1998年用友适时推出ERP企业管理软件U8ERP,把会计信息化、财务信息系统融入到整个企业信息化和企业管理系统中.同年,财政部组织会计软件评审工作时,就要求被评审的软件必须具备应收账款管理、应付账款管理和提供编制流量表等功能,为管理型会计软件的开发设计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导.管理型会计软件的开发,从一开始就具有规范化的总体设计与系统分析,力求克服同一内容在不同模块中的刈裂、数据重复输入、缺乏勾稽关系与控制机制,以期使软件既具有单元性、整体性、系统性,也可以集成一体化运行;既具有财务管理功能,也可对生产经营中的物流进行反映与控制.

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不仅仅是财务部门应用,涉及到整个企业的业务流程、管理基础、人员岗位和素质等,是一项结构极为复杂、投人人力财力极为巨大的系统工程,不符合实际需要的系统,对企业而言是一次数量庞大的经济和时间损失.对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短期的向往和期待之后,人们对其应用开始趋

本论文是一篇会计信息化类会计学论文参考文献,关于风雨兼程我国会计信息化之路相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会计信息化及信息系统及会计电算化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会计信息化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于理性和成熟,大多数企业能根据实际需求建立会计信息系统,至今仍有大量企事业单位使用着部门级会计信息系统.

因此,管理型会计软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每个企业或组织都有其个性化需求,而为保证管理软件的质量,软件公司又需要软件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和稳定性,此时通用化和化严重冲突.由此,软件工程方法学得以不断发展和完善,新的软件开发模型、开发方法和开发工具被应用到我国管理软件的研发和生产的全过程中.用友等大型软件公司采用的新软件生命周期模型是一个增量式开发模型,将软件的研发和生产划分为“四个阶段、五个过程”,四个阶段指的是:规划化、平台化、部件化、产品化,五个过程指的是:需求、分析、设计、实现、测试.这种增量式开发模型主要采用了基于“平台,部件”的技术架构,部件是软件的基本组成单元,它们之间是相对独立的,在平台的控制下,可协同工作,从而完成特定的业务应用.同时,这些部件又是可重构的、可扩展的,能动态地完成不同管理软件的业务需求.这种开发模型大大提高了软件的可重用度和可维护性,而且从根本上解决了企业个性化需求和快速实施之间的矛盾,从而提高了项目实施的成功率.

在此期间,国外先进的企业管理软件引入我国,如制造资源计划(MRPⅡ)、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等.这些企业管理软件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的应用,管理软件打破了传统的组织结构、职能结构的限制,要求企业业务流程与会计业务流程按管理软件的模式进行改造或重构.

迈向标准化、国际化

2008年11月12日,我国会计信息化委员会暨XBRL中国地区组织成立,是中国会计信息化发展史上又一个新的里程碑,标志着我国会计信息化建设走向标准化、规范化、国际化.

经济全球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是规则与制度的全球化、趋同化.在信息技术、信息资源日益深刻影响全球产业分工和竞争格局的新形势下,包括会计信息技术标准在内的信息技术规则问题,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

“谁掌握了信息技术标准的制定权,谁就掌握了行业和市场的主动权.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得标准者得天下,失标准者失主动.”财政部副部长王军在我国会计信息化委员会暨XBRL中国地区组织成立大会上说,我国会计审计准则体系建设和国际趋同等效的经验启示我们,在规则制定过程被动为主动、变一般建言为施加影响、变追赶国际规则为逐步将自己的某些规则上升为国际认可的通用规则,对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根本利益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009年4月23日,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确定未来5-10年的目标,即建立健全会计信息化法规体系和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全力打造会计信息化人才队伍,基本实现大型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与经营管理信息化融合,进一步提升企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做到数出一门、资源共享,便于不同信息使用者获取、分析和利用,进行投资和相关决策;基本实现大型会计师事务所采用信息化手段对客户的财务报告和内部控制进行审计,进一步提升社会审计质量和效率、基本实现政府会计管理和会计监督信息化,进一步提高会计管理水平和监管效能,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工作,建立起我国的会计信息化管理体系,使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财政部会计司司长刘玉廷认为,达到《指导意见》提出的目标,要重点夯实会计基础工作信息化的基础,把握会计准则实施和财务报告信息化、内部控制和评价报告信息化两个关键,启动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会计管理和会计监督信息化“三驾马车”.打造会计理论研究信息化、会计信息化平台构建、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会计信息化产业发展四个支撑点.

在新一轮会计信息化标准建设过程中,我国将未雨绸缪,统筹兼顾,既体现国家标准的统一性.也要体现相关行业标准的特色;既做好新标准的制定,也做好与现有基础标准之间的衔接;既立足国情,体现中国特色,也借鉴国际业界,满足会计国际趋同的需要;既强化标准的精细度和开放性,也注意信息的保密度和安全性.确保会计、经济信息安全;既把握标准的前瞻性,也要考虑标准的实用性,有计划、有步骤地制定和完善我国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

充分发挥中国在会计信息技术方面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学习借鉴国外先进成果并大力推进自主创新,逐步树立具有中国特色和国际影响力的会计信息化品牌,必将成为会计行业影响国际规则制定的又一重要成果,成为会计行业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又一积极贡献.

相关论文

我国会计信息化

本文是一篇会计信息化论文范文,关于会计信息化方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我国会计信息化相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适合会计信息化及信息化及信。

我国会计信息化现状策略

这篇会计信息化论文范文属于会计实践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会计信息化有关毕业论文提纲,与我国会计信息化现状策略相关会计学毕业论文参考文。

我国会计信息化问题

本文是一篇会计信息化论文范文,关于会计信息化硕士毕业论文,关于我国会计信息化问题相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适合会计信息化及会计电算化及。

关于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的

本文是一篇会计信息化论文范文,会计信息化方面毕业论文格式模板,关于关于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的相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适合会计信息化及企业。

我国高校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调研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会计信息化类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关于我国高校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调研相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会计。

会计信息化对财政监督的作用

本文是一篇会计信息化论文范文,会计信息化类学年毕业论文,关于会计信息化对财政监督的作用相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适合会计信息化及会计工作。

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实务的影响

本文是一篇会计信息化论文范文,会计信息化有关毕业论文题目,关于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实务的影响相关开题报告范文。适合会计信息化及信息化及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