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会计学专业校企“无缝”链接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

时间:2024-03-28 点赞:56798 浏览:122228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这篇会计学论文范文属于工业会计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关于会计学类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与高校会计学专业校企“无缝”链接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会计学大专毕业论文。适合会计学及实践教学及金融危机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会计学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 :高等学校的会计学专业的大量扩招,使得高校对人才的供给大于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从而使得高校会计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难.然而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到来,使得高枝会计学毕业生的就业更是雪上加霜,这种形势迫使我们去深究就业难的真正原因.高校会计学专业毕业生的人数增加是就业难的一个原因.但不是唯一的原因和真正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枝企的人才不能有效地链接,学校培养出的不是企业所需求的应用型会计人才.为此,文章在分析符合企业需求的会计人员应具有的知识结构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时现行的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了分析,基于此,提出了校企“无缝”链接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现方式.

关键字:会计学专业校企“无缝”链接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11-093-02

我国高校的会计学专业的人才教育.虽然已经为企业输送了大批人才.但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培养出的会计人才与现实的市场需求有较大的差距,造成了会计人才供需不平衡的现状:一方面,会计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抱怨就业难;另一方面许多企业又抱怨招收不到合适的会计人员.这说明我国的现行高校的会计学专业本科教学模式还远远没有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更投有办出会计学专业的特色.因此,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在分析符合企业需求的会计人员应具有的知识结构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找出现行的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普遍问题并对其进行分析,最后创新培养模式,实现高校的会计人才培养与企业的会计人员的需求的“无缝”链接.达到校企共赢的良好局面.

一、符合企业需求的会计人员应具有的知识结构和实践经验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不仅给我国的实体经济造成损失.也对我国的教育领域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加剧了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难度.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在这次金融危机中首先受到影响的是企业的基层人员,而技术型、商素质的人员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则相对较少.然而受这次金融危机的影响,高校会计学专业的就业率受到了严重影响,这是因为经济发展到现在,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企业更愿意接受较低的学习成本,从而对大学毕业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实践能力的要求.然而中国的现行高校教育的会计人员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单一,综合素质不高,跟不上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高校在培养会计学专业人才之初就应该对符合企业需求的会计人员应具有的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做一个详细的调查,明确界定在中国现有的经营环境下会计人员需要具备哪些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按照企业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实现高校的会计人才培养与企业会计人员的需求的“无缝”链接.

目前,大部分企业单位对招聘会计岗位人员的首要要求为实用型会计人才.因为这样可以降低用人单位的培训成本,而学校也只有在培养出的学生适应社会需要时,学校的声誉才会得到提升,学校的办学才会出现良性循环.因此学校需要根据人才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来组织其会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现行人才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除要求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会计人才市场对会计人员知识结构和能力的要求包括应具备哪些知识和技能的类型、知识和技能在知识结构中的重要程度,概括起来新时代的应用型会计人员应当具备的知识和实践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点: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专业基础以及懂得市场、懂得企业、懂得专业相关的知识和较高的职业判断能力,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善于发现问题、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继续学习的能力,并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具备应用现代化的数据处理技术的能力,具备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要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不断调整充实新的内涵,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的强烈意识.

二、现行的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普遍问题与分析

1.专业设置方面的不足.在实践中,各校为扩大招生,在专业设置上存在按照学生的需要设置会计专业或专业方向的现象,越是热门专业就越逐年增加招生规模.但是这些专业并非是真正的热门专业,这些专业对学生来说也许是热门专业,而对企业来说这些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可能利用价值不高,即学校的专业设置不注重社会需求.这就导致高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的脱节.再加上处于产业链条下游的企业或者中小企业没有长远的人才意识,这些企业希望招聘的人员能够直接为企业带来效益,不愿意花费精力来培训,造成了现行会计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因为实践能力差而难以就业.


2.培养目标定位及课程设置过于落后.受传统的理论教育模式的影响,某些学校的高层领导及学生家长感觉在企业上实践课程纯粹是获得感性知识.不是真正的大学教育.因此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学校的教学大纲好多年保持不变,尽管经济在发展.新的业务领域逐渐增多,企业需要在新的业务领域工作的环境适应型的会计.同时课程设置一般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这种课程设置并不合理,因为在这种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设置中部分课程独立开设,各自为战,教学内容出现重复;同时核心专业课开设重点不突出,由于受学时的限制有些老师只能选择部分内容讲解,缺乏系统性.在这种课程设置的情况下,同学们只能被动地从书本知识中得知应该怎么做,而不知道为什么要怎么做,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遇到新的业务领域就会是一片茫然.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在这种课程设置下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基础不深、专业知识不足,难以适应社会对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人才的需求.

3.专业课师资队伍缺乏,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只有理论功底与实践能力俱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能够实现校企“无缝”链接的能力突出的应用型人才.然而目前高校会计专业教师中,很多人都是硕士毕业或者博士毕业,有很强的理论功底,但是毕业后就直接投入到教学工作中.缺乏在企业的实践经验,因此这些会计教师教学仅局限于教材知识,无法结合会计工作的实际案例来生动地讲授.会计专业教师的实务能力和处理问题的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实务能力.

目前,会计学专业的教学方法仍然是传统的教师满堂灌、学生忙于记笔记的教学方式.即“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毕业扔笔记”传统教学方法为主.在教学手段上,没有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也没能科学地运用案例教学,或者虽然采用了计算机辅助教学、信息化教学等手段,但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有时候集中进行会计理论的讲解,等理论讲完后再集中进行会计的实践教学,人为地割裂了会计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性.这都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4.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有些学校关起门来办学,实践教学环节较少.实践教学环节薄弱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学内容缺乏实践性、授课老师缺乏实践经验、即便是有实践教学,实践指导教师也由理论授课教师 兼任,教师实践指导意识不强,专业理论和企业实践脱节较为严重.或者实践教学多是虚拟企业.而且企业所在的行业单一,多是工业企业,这也与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完全一致,因为学生毕业后不是都去工业企业工作.而且实践的内容也都是一些在实验内容中提前就写好的简单的、规范的业务,因此这种实践教学并不能真正地模拟企业的真实情况,遇到一些复杂的、非常规的业务,会计人员依然无所适从.因为这种低层次的实践教学,并不能真正起到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科学的评价体系应当根据实际需要,探索多目标评价体系.实现适合教学要求的资源配置形式,使之朝着既定的培养目标前进,并最终实现培养目标.然而现行的评价体系多是学校内部的评价体系,即用考试的分数来衡量学生水平高低,这种内部评价指标过于单一.而外部评价体系几乎没有,或者形同虚设.

三、校企“无缝”链接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方式

应用型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应以培养目标定位为导向.创新培养模式,完善具体的培养活动,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会计学专业的人才.最终实现培养出满足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

1.朋确培养目标.学校的作用是培养人才,企业的作用是应用满足其要求的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因此评价学校的关键是看其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否为企业所认可.所以学校应当以培养社会需求的人才为总的目标.即培养目标是由社会需求的人才类型、人才层次决定的.由于现在的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知识更新的速度非常快,所以学生们在学校学到的知识迟早会过时的.因此,学校不仅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给他们能及时进行自我更新知识的能力,即“学校会计教学的目的不在于训练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在于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所以,高校会计教学的目标是模糊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的界限,即实现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相结合、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提高会计学专业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最终能够培养出满足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人才.

2.创新培养模式.校企合作为企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探索在当今这个竞争日趋激烈的世界里是个比较理想的选择.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和企业可以达到合作共赢、互惠互利,学校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提高了学校的声誉、从而使得其招生变得更加容易,从而形成了办学的良性循环.对于企业,通过校企合作可以招聘到适合本企业的人才,而现在的社会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增加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即校企合作形成了“人才的生态链”.校企合作分为三个层次:低层次的实习合作,中层次的教学、实习、就业的合作.高层次的订单式培养.订单式培养又分为“2+2”培养模式和全过程的订单培养.全过程的订单式培养是校企合作的最高形式.

3.完善培养活动.

(1)树立应用型教育的理念,创新教学观念.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迫切需要知识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因此要创新教学观念,只有教学观念创新了,才能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进.应当树立以学生自主的教学观念,以能够实现校企“无缝”链接的应用型会计专业学生为导向,老师的作用仅仅是在需要时为学生做必要的指导,避免出现教师对学生的单向灌输,让学生自主发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老师在必要时给予指导.特别是给予在实践方面的指导.

(2)优化课程体系.学科体系是专业培养目标在课程设置上的具体体现.要培养应用型会计入才必须深化课程改革,优化课程体系.为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可以增加选修课的数量,让学生自主选择,同时增加夸院系的课程互选,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完善课程体系.同时.也可以根据企业的需要的技能等逆向安排学生的课程,改变传统严格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界限.同时设置灵活的课程体系,如果学生因为实习耽误了本学期的课程,以后还有机会补习,即课程设置应陔增加灵活性和系统性.

(3)改革教学方法,加大实践力度.改革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以及传统的老师上课板书的教学方式,积极推进具有启发性、实践性的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而案例教学应该是或者最好是自己学校的老师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的适合自己教学需要的案例教材.实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教育模式.因为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相对于传统的学历证书教育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总之.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增加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重视校外实习机会的提供,使实践贯彻整个教育的过程.

(4)完善“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只有训练有素的师资队伍才能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会计本科人才,因此学校应当投入一定的资金来培养既具有扎实的会计理论知识,又具有相应过硬的实务动手能力的“双师型”教师.要积极提升校内师资队伍整体技能水平,或者学校可以通过招聘来限制没有实践经验的教师直接进入学校,规定准备投身到高等教育的青年教师均应去企业实习一段时间,并把这作为一个硬性规定.对已经聘入的教师,应定期安排他们去企业顶岗实习.同时.为增强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的动力,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如“双师型”教师较普通的教师有更好的福利等.

(5)设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建立由多方介入的校企合作“无缝”链接的实现程度的评价机制,实现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并举,校内评价应该重点评价教师为学生开拓实习和就业市场的能力以及应用性科研成果占所有科研成果的比重,同时校内评价更应该评价作为最终产成品的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创新能力,缩小与企业的差距.校外评价体系庞将企业的需求量化、指标化,把企业的需求作为多元化评价体系的重点来把握. 总之,应用型会计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学生、企业甚至政府部门共同努力,需要全方位的配合,才能实现校企人才之间的可持续供需“无缝”对接机制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关论文

高校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本文关于会计学及实践教学及会计实践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关于会计学方面论文范文数据库,与高校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相关毕。

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本文是一篇汉语言文学论文范文,汉语言文学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相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适合汉语。

法学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为您写学生毕业论文和职称论文提供学生相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与法学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相关论文范文数据库,包括关于学生及法学教育。